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7、菩萨兵教学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7、菩萨兵教学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7、菩萨兵教学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7、菩萨兵教学教案_第4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7、菩萨兵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7、菩萨兵教学教案7、菩萨兵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保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2、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3、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二、初读课文1、自渎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

2、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络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检查自学出示:藏民 地区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下 发动 感谢 平平展展 尽心尽力 多音字:挨 藏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三、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2、 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谢的语气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

3、样的呢?1、指名读第1自然段2、交流: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2朗读体会。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理解了什么?3、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二、学习课文过渡:藏民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1、学生自由读课文。考虑问题,用“划出来,读一读。1个体学习。2

4、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2、集体交流“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方法发动他们回来呀!1交流,你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菩萨心肠?朱总司令急: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忧藏胞受不了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忧。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2指导朗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如今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1“怨不得: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谅解。朱总司令急: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2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

5、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指名交流体会,理解“尽心尽力“,并练习造句。2引导理解含义:外表上讲春耕,本质上是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3指导朗读。抓住“热火朝天体会士兵的爱民之心。等到藏族同胞回来时,他们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干干净净 平平展展 进展词语训练3、引读:全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4、学到这儿,你可以说一说为什么藏胞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学生交流。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三、总结全文。1、齐读全文。2、小

6、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着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谢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8、李广射虎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按故事开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二、教学时间: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2查字典并联络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石棱、神

7、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觉、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2、教学效果。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2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以下词语意思。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觉、影影绰绰3、指导书写生字。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2指导书写。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4、范读课文。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6、各自轻声读课文,考虑讨论。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3范读塞下曲。4指名读、齐读

8、?塞下曲?。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1自然段1 指名读。2 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3 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4 指名读塞下曲。5 齐读塞下曲。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读议议。1 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2 他是怎样的将军?3 齐读第2自然段。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1 默读课文,考虑讨论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 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3 继续讨论。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敏

9、、敏捷、善射、英勇沉着4 指导朗读。5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1 轻读课文。2 讨论。“蒙蒙亮指什么时候?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3 指读课文。4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5 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三、总结全文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表达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敏英勇,武艺高超,力大无比。9 少年王勃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0、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学重难点、关键: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三、课时划分: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指名读题。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3你对王勃有什么理解?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二、初读。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3出示生字词。1自生字词。2正音“昌、章:读翘舌音。“诵:读平舌音。“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

11、u。3带读,指读。4教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1自读。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指读。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三、理解课文内容。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怎样?结果呢?想一想,文章哪些局部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一、12二、34三、5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3出示挂图简介

12、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5齐读第一段。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四、教学生字。1分析字形。“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2指导书写。“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2默词:探望、南昌、风光、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教学第3自然段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容许,这时王勃

13、在干什么呢?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一样吗?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C. 有感情地读第2句。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三、教学第4自然段。1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2 自读第4自然段。3 齐读诗句。4 理解诗意。联络第3自然段的内容。5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6 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7 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

14、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8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9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四、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10、大作家的小教师一、教学目的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二、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醒课题。你能解释一下课题吗?“大作家是谁?“小教师是谁?为什么这么说?二、自学课文。导语: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新课文呢?第一步

15、做什么?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络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检查朗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2出示难读的句子。3、第二步做什么?查字典或联络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4、交流: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5、第三步做什么?反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6、师生共同挑选问题。三、学习第一局部。1、考虑、答问:1萧伯纳在莫斯科与一个小姑娘相遇后,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2这个孩子为什么让萧伯纳这么喜欢?2、小结:萧伯纳与小姑娘相遇,一起玩耍。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二、学习第二局部。1、考虑、答问:新课标第一网1临别时,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16、请用 画出来,并认真地读一读,体会。2萧伯纳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要点: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3小姑娘是怎样答复的,你认为她是怎样的女孩?A“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B萧伯纳意料之中的反响是什么?2、小结:正因为这件事情使萧伯纳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认识到小姑娘是他的教师。习作三一、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例,力求有新的发现。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

17、真细致地写出来。二、教学准备1、布置把对周围的事物的发现拍下来或者画下来。2、教师对自己的形象进展刻意的改变。三、教学过程一、引导观察,激趣导入1、今天,教师来给大家上作文课,先来考考你们,给个谜语大家猜猜,上边草,下边草, 当中有个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眼睛2、反响真快!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亮堂的眼睛。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请仔细看看教师,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今天和平常相比不一样,那你说说教师今天是什么样子的?4、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教师形象上变化,说出自己的发现。5、教师的这些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6、同学们的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二、拓展思维,展示有趣的发现1、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有

18、意无意地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教师昨天让大家回去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有趣的事物画了下来,请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小组的同学看看,并向他们说说你的发现。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谁来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发现。相机归类。板书:人物的 动物的 植物的三、范文引路,指导写法1、同学们的眼睛真亮,我们书上的刘常宁同学也和大家一样,有一双擅长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他还把自己的发现写了下来, 请翻开书53页,自由地读读他的文章,想想他发现了什么。2、说说刘常宁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蚂蚁造新房、不知名的甲虫等3、他发现的这些事物是什么样子的?4、你觉得他描写得怎样?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有趣

19、?描写细致、比喻恰当、合理的想象。5、过渡:请同学们像他一样,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动笔之前,请看看教师给的一点建议:认真细致地描写,并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带着自信、愉悦的心情完成习作。四学生自由写作,个别指导五评议分析1、大家根本上写完了,请你放声的读读你的文章,看看自己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把不满意的地方加以修改。2、指名学生读习作,说说自己哪里写得最满意。3、上台展示,参照写作建议,共同评议几个同学的习作。4、仿造教师的方法,再自行修改习作。5、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充分肯定学生作品。练习三一、教学要求:1、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2、在田

20、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构造。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4、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5、练习毛笔字。二、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土,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

21、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一读。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二、教学第二题1、出示:区、臣、医。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3、自己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6、反响。第二课时教学第三题1、读背成语。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6集体背诵。7指名背。2、读背?时间?1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