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引导求同辨异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课上,教师应给学生留出“时间空白”,积极为

2、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学生学完文章后,绝大部分学生对狐狸的狡猾、奸诈有了共同的认识。这时我问学生:“就这一课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你对狐狸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这一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即展开计谋,随后说出了自己不同的认识:“狐狸多聪明呀!与老虎相比,它是个弱者,在危难之际,他用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我们应该向狐狸学习。”又有学生说:“外表再强大,但是不动脑筋也会败在别人手中。”通过训练,学生能做到吸收信息、独立思考、扩散思维、产生新知。教师

3、引导学生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在分析比较中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上应该经常地问一问:“谁有新的发现?”“哪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把“求同”与“求异”统一起来,辩证地对待“同”与“异”,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观点,使学生的创造欲在执著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集思广益,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的胆识。二、启发立体思考教师要培养学生纵串横联,立体思考,从事物的方方面面的联系上去发现问题和发现与问题相关的各种体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一个学习内容,教师

4、要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判断,找出纵、横系列和他们相交而形成的立体系列,使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以点燃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如:在教学马背上的小红军这一课时,我以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为学习这篇文章的切入点,直入课文重点段,问:“小红军是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的?”学生从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中知道了小红军四次拒绝了陈赓的帮助。然后我引导学生联上带下、立体思考:“小红军真的不需要陈赓的帮助吗?请你结合上下文关于对小红军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马上联系到第一段中小红军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艰难处境和第三段小红军昏倒在草地的绝境,发现小红军言与行的前后矛盾,体会到小红军虽身处绝

5、境但仍拒绝陈赓的帮助,他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学到这里小红军的高大形象已树立在学生面前。为了让学生能够以小红军一个人见红军战士一类人的高尚品质,整体感知红军战士的崇高精神,我又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深入学习:结合课内外所学过的有关红军长征中的故事丰碑等文章纵串横联,深入谈论对红军精神的认识。这时学生通过立体思考、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判断,从纵横的比较中深刻领会到红军生死与共、爱党爱国的共性和不同课文中红军的无私忘我、大无畏等个性。学生不仅受到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思维训练,而且懂得从事物的联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

6、到增强。三、敢于推陈出新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多、想得巧,其特点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要推陈出新而不墨守成规。这就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倡导变向思维。变向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它有利于创造新思想、新理论。如在教学中,教师改变顺序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一篇文章中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变序学习;还可以在理解文章时采取与语文学习法“相关甚远”的绘画、测量、计算等方法辅助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最终所学到的知识一样,由于学习方法的新颖多样,学习效果也不相同。如:在教学海滨小城这一课时,我让喜欢海滨的学生和喜欢小城的学生自由结组。读课文后,让学生把读懂的内

7、容画到黑板上。顿时,黑板上出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左边是美丽的海滨,右边是整洁的小城。然后再让学生细读课文,两组同学互相查找图画是否有不符合课文内容的地方。学生通过再次读书后发现有些同学将海滨贝壳的数量和颜色画少了,因为书上说:“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有同学发现小城的花画少了,因为书上说:“小城好象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新鲜而有趣,一节课轻轻松松地便学下来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在兴奋活跃之中,不仅敏捷而且深刻。又如在教学海底世界第四自然段“海参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十几公里”时,学生对“小时”的理解远不如对“分的理解深刻直观。因此我叫

8、学生运用数学学过的方法自己算一算,海参和梭子鱼每分钟行多远?学生积极而兴奋地算起来,得出了结果:海参每分钟约行6.7厘米,梭子鱼每分钟约行1000米。当学生算出得数后,我又采取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你们看,一分钟过去了,海参仿佛原地没动,而梭子鱼已经从咱们学校游到海滩!”学生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天哪,这么快!”通过数学计算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比较,学生进一步直观形象地感知到了海底动物的活动差异。这样运用多种方法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习中想得多、想得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敢于推陈出新。四、乐于想象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

9、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麻雀第四自然段,老麻雀明知不是猎狗的对手却“象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蓬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是个供学生思维的空间,可启发创造想象:“谁能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老麻雀飞下来以前是怎样想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这只可恶的猎狗,平时你总是仗势欺人,今天我不能再看你逞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弱小,将葬身到猎狗之腹,太可怜了,我一定要挺身而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老麻雀伟大的爱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中被传播、颂扬。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在单纯训练学生创造的技巧,而是在全方位地改造学生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