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关生物学的统计与研究1_第1页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关生物学的统计与研究1_第2页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关生物学的统计与研究1_第3页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关生物学的统计与研究1_第4页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关生物学的统计与研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养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时代、民族振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广大教师的细心地引导和耐心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中设计了很多的生物,例如大树、小草、小猫、根瘤菌等

2、,为什么要把这些生物编排到课程中?而不选择其他的事物呢?小学老师对这些生物是怎样研究分析的?他们是怎样引导小学生认识并了解这些生物的?这篇文章让小学科学老师认识到课程中的这些生物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把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让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中感受到自然事物的丰富多彩,从而热爱和喜欢大自然。关键词:培养、科学素养、科学、生物学、植物、动物、微生物Prim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is to develop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for the purpose of stage of compulsory

3、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ore curriculum, curriculum and other major disciplines,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accomplishment of science is the long-term, early science education will of a person developing scientific literacy has a decisive role. Scientific literacy in general include: the

4、 natural phenomenon of curiosity and thirst for knowledge, the use of basic scienc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 around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inquiry, have the necessary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methods,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life attitude. Training students sci

5、entific literacy is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basic requirement, is the tim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n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tal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students need to form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carefully and

6、patiently guide training. Primary school " science " course design for many organisms, such as trees, grass, kitten, Rhizobium, why should these biological arrangement in the course? But not other thing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on these creatures is how to study? They are how to guide the

7、 students to know and understand these creatures?This article make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to recognize the course of these organisms to pupils the importance and let them put on training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in the first place, let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course of " science

8、" feel of natural things, rich and colorful, so hot love and love of nature分享到 翻译结果重试抱歉,系统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 支持中英、中日在线互译 · 支持网页翻译,在输入框输入网页地址即可 · 提供一键清空、复制功能、支持双语对照查看,使您体验更加流畅1、引言小学科学课程充分实现了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程序设计了教材内容的主线,力求使科学课贴近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化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强化人与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持

9、久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的生物都是小学生所熟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因而小学生了解这些生物不是很困难,反而会产生很大的兴趣。然而对于这些所涉及到的生物的哪些方面的内容需要小学生去了解和掌握,一级小学科学老师如何引导小学生去认识这些生物,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2、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到的生物种类的名称小学科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生物三年级动物蚕、蜗牛、蝗虫、蚂蚁、蝴蝶、蚯蚓植物柳树、白杨树、松树四年级动物蜜蜂、鸽子、青蛙、乌龟、兔子、蛇、蜻蜓植物凤仙花、胡萝卜、油菜、豌豆、苹果、西红柿、蒲公英、浮萍、金鱼藻五年级动物金丝猴、大熊猫、企鹅、丹顶鹤、藏羚羊、猫头鹰、天鹅、啄木鸟

10、植物凤仙花、胡萝卜、油菜、豌豆、苹果、西红柿、蒲公英、浮萍、金鱼藻六年级动物蟋蟀、朱鹮、苍蝇植物香果树、蓖麻、鹅掌楸、青苔3、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到生物的分类3.1、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可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1)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四周都是水,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表皮变得极薄,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如此一来,根也就失去原有的功能,使水生植物的根不发达。有些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不在吸收水分和养分,主要是作为固定之用水生植物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植物。水生植物是出色的游泳运动员或潜水者。它们常年生活在水中,形成了一套适应水生环境的本领。它

11、们的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形成为丝状(如金鱼藻)。丝状叶可以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叶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里很少能得到的光照和吸收水里溶解得很少的二氧化碳,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水生植物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发达的通气组织,莲藕是最典型的例子,它的叶柄有很多孔眼,这就是通气道。孔眼与孔眼相连,彼此贯穿形成为一个输送气体的通道网。这样,即使长在不含氧气或氧气缺乏的污泥中,仍可以生存下来。通气组织还可以增加浮力,维持身体平衡,这对水生植物也非常有利。水是生命的摇篮。在水生环境中还有种类众多的藻类及各种水草,它们是牲畜的饲料、鱼类的食料或鱼类繁殖的场所。大力开发水生植物资源,对国民经济将会起到越来越重

12、要的作用。(2)陆生植物为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必须有发达的根部为了支撑身体,便于输送养分和水分,必须有强韧的茎。根与茎都有厚厚的表皮,防止水分的流失。3.2、根据植物的茎的不同可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3.2.1、木本植物woody plant根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是草本植物的对应词,地上部分为多年生,分乔木和灌木。植物体木质部发达,茎坚硬,多年生,木本植物因植株高度及分枝部位等不同,可分为:3.2.2.1、乔木tree高大直立的树木,高达5米以上,主干明显,分枝部位较高,如松、杉、枫杨、樟等,它们有常绿乔木(evergreen tree)和落叶乔木

13、(deciduous tree)之分。3.2.1.2、灌木shrub 比较矮小,高在5米以下的树木,主干不明显,分枝靠近茎,有常绿灌木及落叶灌木之分。3. 2. 2、草本植物 herbaceous plant或herb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柔软。按草本植物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3.2.2.1、一年生草本annual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就可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水稻、大豆、番茄。3.2.2.2、二年生草本biennial第一年生长季(秋季)仅长营养器官,到第二年生长季(春季)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冬小麦、甜菜、蚕豆。3.2.2.3、多年生草本pere

14、nnial herb能生活二年以上的草本植物。有些植物的地下部分为多年生,如宿根或根茎、鳞茎、块根等变态器官,而地上部分每年死亡,待第二年春又从地下部分长出新枝,开花结实, 如藕、洋葱、芋、甘薯、大丽菊等;另外有一些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都为多年生的,经开花、结实后,地上部分仍不会枯死,并能多次结实,如万年青、麦门冬。 3.3、根据植物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1)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a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b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2)孢子是植物所产生的

15、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孢子一般微小,单细胞。由于它的性状不同,发生过程和结构的差异而有种种名称。植物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等;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如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直接由营养细胞通过细胞壁加厚和积贮养料而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孢子叫“厚垣孢子”、“休眠孢子”等。孢子有性别差异时,两性孢子有同形和异形之分。前者大小相同;后者在大小上有区别,分别称大、小孢子,并分别发育成雌、雄配子体,这在高等植物较为多见。 孢子植物是指能产生孢子的植物总称,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

16、蕨类植物五类。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菌类。3.4、自然界动物的分类自然界动物种类很多,据现在估计,约有150万种左右.为了认识,研究和利用动物,必须为它们分门别类. 尽管各种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形态,但同一类群的动物,在形态上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动物学 家就根据动物的同一与差异,从小到大,分成许多类群. (1) 种或叫物种(species),是最小的类群,也是动物分类(classification)的基本单元. (2) 将近似的种集合成属(genus). (3) 再将近似的属集合成科(family). (4)由科集合成目或部(order). (5) 由目再集合成纲(class). (6)

17、 由纲最后集合成门(phylum). 门是分类的最大单元.目前动物界一共分为20馀门,其中主要的有下列几门: (1)原生动物门,如草履虫,变形虫; (2)海绵动物门,如毛壶,浴海绵; (3)腔肠动物门,如海蜇,珊瑚; (4)扁形动物门,如涡虫,血吸虫; (5)线形动物门,如蛔虫以及其他寄生於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寄生线虫; (6)环节动物门,如蚯蚓,沙蚕,蚂蟥; (7)软体动物门,如田螺,乌贼; (8)节肢动物门,如虾,蟹,昆虫; (9)棘皮动物门,如海参,海星; (10)脊椎动物门,如鱼,蛙,龟,蛇,鸟,兽.3.5、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关生物学的具体的统计与研究4、小学科学老师如何引导小学生认识和了解

18、这些生物4.1、加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师系统讲授、学生系统听讲的形式,而应突出知识的发生、形成和结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活动,使知识成为学生思维的结果,由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1.1绘图列表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加工成形象直观的图表,可以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简单化,达到降低学习难度,帮助记忆的目的。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区分这两种细胞分裂方式,正确计算其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讲清、讲透这两种细胞分裂的过程特点,帮助学生理清知

19、识脉络,然后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将其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过程以图解形式表达出来,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4.2联系实际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学科学的目的在于应用科学为人类服务。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与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分不开的。例如,在学习“顶端优势”的知识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果树该怎样修剪?常见的水杉能打顶吗?行道树又该如何修剪?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得出“有时应打破顶端优势,有时应利用顶端优势”的结论4.3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通

20、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生物实验课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多重教学法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4.3.1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流畅性和灵活性实验课中强化问题意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验证性实验也体现探究性。如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由学生来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再由老师来解答。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4.3.2提高实验分组开出率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于

21、生物来说,观察、活动、实习、调查、实验等方式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最好渠道。教师要尽量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去体验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至于演示实验,能作为分组实验的让他们去做更好。因为作为演示实验,学生只能看着教师做,自己不能亲自动手,最终也只能验证理论知识,其他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分组实验相比,效果要差得多。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分组实验开出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实践。4.4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沟通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我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当学生知识的促进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鼓励学生积极

22、思考、大胆提问,给口齿伶俐的同学足够的发言时间,对不完善的回答应启发学生修正完善,而不是否定。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充分运用表扬、激励手段。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地用掌声给与鼓励,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4.5引导学生趣味阅读教师正确引导和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会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具活力,促进学生的阅读需求。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尽量短小、简练,阅读方式尽可能多样化、多元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课堂阅读妙趣横生,让学生对各种生物知识文献的阅读兴趣,时常保持在意犹未尽的状态并能促发其课外阅读的潜力。4.6启迪心智的提问提问的目的是为

23、了启迪心智,也只有启迪心智的提问,才能起到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应该怎样提问?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景下提问?提问应取得什么效果?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究的。这其中提问的动机十分关键。不同的动机决定着提问的不同蕴意。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提问的教学手段,可以检测学生听课专注力,也可以检验教师的讲授成败率;可以严肃课堂纪律,也可以营造课堂氛围的活跃;有责任心的教师,不会使课堂提问显得盲目和随意,而会让学生逐步深入认识生物现象的本质规律,尝试着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今后继续探究和解开未解的生物之谜而启迪心智。高效的提问往往都是既收放自如,又寓意深刻;既犹存悬念,又恰如其分:既别具一格,又融会贯通。4.7强调体验性学习 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应当强调学生参与“讨论”、“实验”、“实践”、“制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