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1. 绿色创新的概念绿色创新也常被称为“生态创新”、“环境创新”、“环境驱动型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等,尽管表述方式不同,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Fussler 和 James (1996)在其著作 绿色创新驱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突破中最早提出绿色创新的概念,绿色创新驱动能够从新的层面解释企业创新活力的缺失。在此基础上,James(1997)将绿色创新定义为“能够显著减少环境影响,并且使个人或企业实现增值的新工艺或者新产品”。1999 年,Klemmer 等将绿色创新定义为相关主体(企业、政府部门、联盟、协会、教会、家庭)所采取的全部措施,即以减轻
2、环境负担或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新的理念、行动、产品和工艺的创造、应用和引进。Rennings(2000)指出,绿色创新是能够促进环境可持续的新的(改良的)过程、行为、系统和产品,包括技术、制度、社会等方面,绿色创新的核心要素是积极的环境影响。CIP 欧盟竞争力及创新框架研究项目(2007)的观点是绿色创新包括所有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创新,例如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提高资源利用率。MEI Measuring Eco-innovation Project(2007),采用了Kemp&Pearson(2008)的定义(2009)将绿色创新定义为组织对新产品、生产过程、服务、经营
3、管理方法的生产、采用或开发行为,这些绿色创新行为比其他方法能更好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降低环境风险、污染和资源使用过程中其他负效应,绿色创新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新颖性; 二是环境目标。OECD(2009)给出的绿色创新的定义是:新的或显著改善的产品(实物与服务)、生产过程、营销方法、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等行为,与其他替代方案相比,这些行为能够使环境得到更加深刻的改善,不管有意或者无意。Jens Horbach 等(2012)则指出绿色创新是指能够显著缓解环境问题的产品、生产工艺、市场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行为,并将积极的环境效应归咎为这一创新的明确目标或副效应。2. 绿色创新的特点绿色创新是企业降低生产
4、活动环境外部性的重要途径(Frondel等,2010)。然而,绿色创新具有不同于其他创新的三个特点:双重外部性、较弱的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效应、规制的推动和拉动效应(Rennings,2000)。绿色创新不同于一般创新的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双重外部性”,所谓“双重外部性”,是指绿色创新在创新阶段和扩散阶段都能够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扩散阶段的积极溢出效应源于(绿色创新)相较于市场上其他竞争产品或服务有着较低的外部成本。而创新阶段企业基础的研发努力具有正向的知识溢出效应,会使其他企业获益,同时绿色创新所创造的价值被社会共同占有,而非投资于环境创新的企业,因此该企业会比竞争对手承受更高的成本压力。环境创
5、新企业未能获得与其投入成本相符的创新收益,这导致企业投资环境创新活动的动力不足(Rennings,2000)。在绿色创新中,双重外部性问题是从创新企业视角而言的。它包括传统的研发溢出问题和环境溢出问题。和一般意义上的创新一样,绿色创新也同样有研发溢出问题。它会抑制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被称之为第一重外部性问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创新的是,绿色创新会因为提高了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了资源原材料的消耗而产生环境收益。对社会来讲,这个溢出是积极的;但是,对于生态创新企业来讲,如果环境友好型产品服务的市场价格不足以反映出相关环境问题的外部性问题,企业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于它投入的环境技术研发成本,这会影响到
6、企业投资环境技术的积极性(杨燕,2013)。3. 绿色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产业公地和公私伙伴关系绿色创新双重外部性的特点导致企业对于绿色技术的研发投资不足,同时双重外部性问题意味着绿色创新技术的培育不能简单依靠一般的技术创新激励方法或传统的环境政策措施,必须使环境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紧密协调起来(Klaus Rennings,1998),寻求其他有效的方式来鼓励绿色创新。即寻找新型的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的组织方式,这种方式既能解决内部化排放的外部性又能解决知识溢出的外部性所带来的研发动力不足问题。AEPC伙伴关系(American Energy & Manufacturing Competit
7、iveness Partnership)在其战略会议中提出,为了促进在清洁能源生产制造业和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公共-私人伙伴关系(PPPs)是值得探究的一个宝贵的机制。而产业公地就是这种公共-私人伙伴关系的成果,是克服美国在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竞争劣势,提升工业能源效率的一个必要举措。产业公地是私人部门有与公共部门一起建立的创新基础设施,是地域性的,能够维持创新的,企业共享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Gary P. Pisano and Willy C. Shih,2009)。产业公地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能够有效利用知识溢出外部性,创造出一个强大的良性循环,满足创新投入增长的需要,减少离
8、岸外包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增强区域的生产力和繁荣性。20世纪哲学家迈克尼·波兰尼认为,人们所知道的比他们表达出来的多得多。这部分知识即是“ 缄默知识”。对于一个组织来说, 亦是如此。重要的知识都在人和机构日常运转使用的信息中( 主要是非可见信息) 。这种“缄默知识”的传播需要面对面的沟通, 因此它的扩散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也就是说, 只有在产业公地上, 企业才有机会获取行业之间的“缄默知识”(Gary P. Pisano and Willy C. Shih,2009)。劳工市场,企业和大学,这些创新的中心结合在一起运作的时候效率最高,这是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企业不能把知识完全私有化,这在
9、知识密集型部门中是很常见的(Audretch, David B. and Maryann P. Feldman,2004)。当这些机构以组织网络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时,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在处在各个技术开发阶段的机构之间流动,从而提升所有机构的创新能力。产业公地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成员在公地上能够得到更多的“个人回报”。这是因为产业公地的每个创新机构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因此公地上有更加集中的、丰富的“社会收益”,而各个机构也能从“社会收益”中反向获取更多的“个人收益”。此外,供应商是社会回报的另一个来源,供应商为一家企业进行生产时,获得的技术和知识,也可以用于生产供应给其他企业的产品(Gary
10、 P. Pisano and Willy C. Shih,200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将产业公地运用于绿色创新的实践,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知识溢出效应来激励创新,同时通过公地内更加集中丰富的 “社会收益”,增加每个绿色创新成员的“个人回报”来弥补投入的环境技术研发成本。实际上,PPPs对于绿色创新的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潜在作用远远不止于产业公地所做的贡献。PPPs强化了观点市场(知识产业)的链条(科学和科技政策的长期挑战),并且通过关联知识创造,资本来源和运用新科技的企业来增加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回报 ( Kanter, Rosabeth Moss, 2012)。而且,包括中小型企业和作为成员的大型企
11、业的PPPs增加了创新型中小型企业成功的机会,振兴了企业,加强了当地的供应链所有的这些都产生了新的工作机会。参考文献:1Fussler C&James P. Eco-Innovation; A Break Through Discipline for Innovation and SustainbilityM. Pitman Publishing,London,1996.2 James P. The sustainability circle: a new tool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design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12、Product Design, 1997, 2: 52-57.3 Klemmer P, Lehr U and Lo¨bbe K.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Vol. 3 of publications from a Joint Project on Innovation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R. Synthesis Report of a project commissioned by the German Ministry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BMBF)
13、, Analytica-Verlag, Berlin, 1999.4 Renings,KRedifiningInnovationEcoinnovation research and the Contribution from Ecological EconomicsJ.Ecological Economies,2000,32,(2):319-3325 OECD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and Eco-innovationToward a Green EconomyR. Policy Brief,2009.6 Horbach J, Rennings K. Environ
14、mental Innovation and Employment Dynamics in Different Technology Fields -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German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2009J. General Information, 2012, 57(20):158-165.7 Frondel,M.,Horbaeh,J.&Rennings,K.What trigger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or
15、 Germany. Ecological Economies,2008,66(l),153一1608 杨燕,邵云飞.生态创新研究进展及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8):107-116.9 Pisano G P, Shih W C. Restoring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9, 87(7/8): 114-125.10 American Energy &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Partnership .Rebuilding the Industrial CommonsC,2013.11 Audretsch D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才评测服务合同模板10篇
- 装修建渣清运合同9篇
- 终止咨询服务合同9篇
- 禁止养猫合同协议书
- 水管制作合同协议书
- 石材清洗合同协议书
- 水路运输合同协议书
- 物品赔偿合同协议书
- 玻璃购销合同协议书
- 【合同协议范本】采购员聘用合同9篇
- 石油化工阀门检修及维护措施
- 2024年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招聘教职人员笔试真题
- 2024-2025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三套)
- 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2024
- 大型海上发电用双燃料燃气轮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工程承包再转让合同协议
- (广东二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湖南建投集团春季校园招聘23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全球冰雪产业经营效益与发展投资策略建议研究报告
- 反邪教测试题及答案
- 业务合规制度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