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试卷_第1页
第五单元试卷_第2页
第五单元试卷_第3页
第五单元试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单元验收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水波粼粼(lín)  一霎时(shà)  撒谎(s)B可鄙(bì)  教诲(huì)  脸颊(xiá)C吟(yín)唱  虐杀(nüè)  怦怦(png)D抹(m)眼泪  丫杈(chà)   雪骤(zh

2、òu)2横线上所填的字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1)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_成一片春日的温和。(2)她把小刀_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3)我的母亲又_过了一个严冬。A形  塞  挨  B打  放  熬C打  塞  熬  D化  塞  熬3根据拼音写汉字。(1)líng

3、 dng(    )(    )(2)裤du (    ) (3)分qí(    )(4)nì(    )笑  (5)zuàn(    )着  (6)do(    )告4根据解释写出恰当的成语。(1)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4、;                     (    )(2)形容忽然醒悟                       

5、      (    )(3)形容关系密切                             (    )(4)每个人、每个事物都得到适当的位置 

6、0;       (    )5填空。(1)当你沐浴后,_,_,_,_,_。(2)_,_。_,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6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风筝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鲁迅对摧残人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绝,是他的散文名篇。(    )(2)羚羊木雕一文揭示了两代人的矛盾冲突,批判了重财轻义的观点,告诫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

7、160;   )(3)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都是世说新语中的文章,该书的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果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

8、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1“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什么。”“我”的父母在等待什么?_过15个字)4作者安排了奶奶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么?(25个字以内)_ (二)剥豆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

9、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10、“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1文中画线句“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1)慢下来的原因:_(2)快起来的原因:_3对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11、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D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5文末加粗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三、文言文。(一)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并翻译全句。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尊君在不?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阅读理解。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12、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谢太傅  (2)雪骤  (3)拟  (4)柳絮  (5)无奕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3你认为胡儿和道韫谁的比喻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C  3(1)伶仃  (2)兜  (3)歧  (4)匿  (

13、5)攥  (6)祷  4(1)苦心孤诣  (2)恍然大悟  (3)形影不离  (4)各得其所5(略)  6(1)(×)(2)()(3)(×)二、(一)1答:等待“我”要回羚羊木雕。  2重财轻义  3表现当时气氛的紧张和压抑。  4答:对父母重财轻义的批判,代表了作者的观点。(二)1是欣赏儿子的自信和大气。  2 (1)怜爱孩子,想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

14、)让孩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虚假的胜利。  3B  4有竞争意识、做事认真  5答:不能。因为用“瞻前顾后”恰当表现母亲做事谨慎,若换成“优柔寡断”则变成母亲办事迟疑,没有决断,与文意不符。三、(一)1骤:急。  何:疑问代词,什么。  似:像  全句: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白雪纷飞像什么?”  2因:乘。  全句:不如(像)柳絮乘着大风飘起。  3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15、舍:放弃。  去:离去。  乃:才。  全句: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放弃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4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全句:你父亲在家吗?  5引:拉。  顾:回头看。  全句: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二)1(1)fù(2)zhòu(3)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