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终极版)_第1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终极版)_第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终极版)_第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终极版)_第4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终极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组织学与胚胎学(终极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终极版) 组织学+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 第 1 章 组织学绪论 本章重点: 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织的内容,各种显微镜的不同用途,组织学观察标本的基本制作方法,常规(HE)染色法,特殊染色技术的基本概念。 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放大 10001500 倍 分辨率 0.2um 标本制作: 切片法和非切片法 切片法: 石蜡切片术 (1) 取材与固定: (2) 脱水与包埋: (3) 切片与染色: 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 HE 染色 苏木精特点: 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 伊红特点: 酸

2、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 嗜碱性: 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嗜酸性: 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 嗜铬性: 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 亲银性: 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 嗜银性: 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 异染性: 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 (4) 封片: 非切片法: 涂片、铺片、磨片 组织学的概念: 组织学: 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组织构成: 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细胞外基质: 由细胞分泌形成 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光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分辨率 0.2um) 石蜡切片术: 取材和固定

3、、脱水和包埋、切片(5 10 m 厚)和染色、封片 染色方法: 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 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 镀银染色法 嗜酸性,嗜碱性 电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 0.2nm) 透射电镜术 扫描电镜术: 用于观察组织细胞表面结构,具有真实的立体感,无需制备切片 组织化学术: 1 组织学+胚胎学 一般组织化学术(糖类: PAS(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呈紫红色) 免疫组织化学术 原位杂交术 第 2 章 上皮组织 本章重点: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特点: 细胞多、排列紧、间质少;

4、无血管;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有基膜;功能多样化。 分类: 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 腺上皮构成腺体 被覆上皮: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1、游离面: a、微绒毛: 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组成。 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 直径 0.1um,使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光镜下可见小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肾小管的刷状緣) b、纤毛: 长 510 m ,直径约 0.2 m ,光镜下可见,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功能。 内部结构: 周围 9 组二联微管,中央 2 条单微管(9 + 2);动力蛋白臂,分解 ATP 后附着相邻微管,产生位移或滑动。 2、侧 面: a

5、紧密连接: 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有屏障作用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b 中间连接: 又称粘着小带,位于紧密连接下方,有粘着作用,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 c 桥粒: 呈斑状连接,牢固的机械性连接作用,使上皮耐受摩擦(皮肤、食管)。 2 组织学+胚胎学 d 缝隙连接: 又称通讯连接,细胞膜中有许多分布规律的连接小体(由6 个连接蛋白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 2nm 的管腔)。 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紧邻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基底面: a、基膜: 由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共同形成的薄膜,由基板(分为透明层和致密层,由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硫酸肝素蛋白多糖构成

6、,上皮细胞分泌)和网板(分为网状纤维和基质, 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产生)构成。 功能: 支持和固着; 半透膜, 利于物质交换; 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并影响细胞分化 b、质膜内褶: 上皮细胞基底面胞膜垂直折向胞质形成的皱褶,内含长杆状线粒体;主要见于肾小管。 功能: 扩大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转运。 C、半桥粒: 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基膜之间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第 3 章 结缔组织 本章重点: 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组成,结构特点、分布于功能);疏松结缔组织各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细胞间质。 分类: 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特殊结缔组织: 血液、淋

7、巴、软骨和骨 来源: 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而来。 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蜂窝组织 (一)细胞 (1)成纤维细胞 结构: 胞体较大,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 EM: 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功能: 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构成纤维和基质,参与创伤组织的修复。 纤维细胞: 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2)巨噬细胞 结构: 形状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 EM: 有皱褶或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 趋化性: 细胞沿趋化因子(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等)的浓度梯度,向浓度高的部位定向移动的特性,是巨噬细胞发挥功能的前

8、提。 功能: a、吞噬作用: 特异性吞噬通过识别因子(如抗体)识别和粘附被吞噬物(细菌、病毒、异体细胞等),非特异性吞噬直接粘附被吞噬物(粉尘、死亡的自体细胞等)。 b、抗原提呈作用: 抗原包括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生物分子;机体免疫系统能对外来抗原发动攻击 c、分泌功能: 溶菌酶、补体, 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1) (3)浆细胞 3 组织学+胚胎学 结构: 核圆,偏于一侧,异染色质常成粗块状,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EM: 大量粗面内质网平行排列。 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4)肥大细胞 结构: 核小而圆,着色深,居中,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分泌颗粒,颗粒具有嗜碱性。 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胞质含白三烯,释放后引发过敏反应。 (5)脂肪细胞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功能: 为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参与创伤修复。 (7)白细胞 (二)纤维 (1)胶原纤维(新鲜时呈白色,又名白纤维,数量最多) EM: 为成束的胶原原纤维,呈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约 64nm。 成分: 型与 型胶原蛋白 特性: 韧性大,抗拉力强。 (2)弹性纤维(新鲜时呈黄色,又名黄纤维) EM: 弹性蛋白(位于核心)和微原纤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