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_第1页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_第2页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_第3页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_第4页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第一节第一节 汽油的使用性能汽油的使用性能第二节第二节 燃烧热化学燃烧热化学 第三节第三节 汽油机燃烧过程汽油机燃烧过程第四节第四节 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o柴油和汽油都是石油的炼制品,主要成分是碳、柴油和汽油都是石油的炼制品,主要成分是碳、氢两种元素,含量约占氢两种元素,含量约占97-98%97-98%,其他还有少量,其他还有少量的硫、氧、氮等。的硫、氧、氮等。o石油产品分子式为CnHm,通常称为“烃”。o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不同,可构成不同相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不同,可构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2、沸点的物质。对分子质量、不同沸点的物质。o利用沸点不同直接进行分馏,依次得到:石油利用沸点不同直接进行分馏,依次得到:石油气气- -汽油汽油- -煤油煤油- -轻、重柴油轻、重柴油- -渣油等。渣油等。 发动机传统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发动机传统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影响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影响 C C原子数原子数 沸点沸点 品种品种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理化性质理化性质C C1 1C C4 4 常温常温 石油气石油气 161658 58 质轻质轻C C5 5C C11 11 5050200 200 汽油汽油 9595120 120 挥发性强挥发性强C C1111C C19 19

3、 180180300 300 煤油煤油 100100180 180 粘度减小粘度减小C C1616C C23 23 250250360 360 轻轻/ /重柴油重柴油 180180200 200 化学安定性好化学安定性好C C2323以上以上 360360以上以上 渣油渣油 220220280 280 自燃性差自燃性差 点燃性好点燃性好烃分子化学结构烃分子化学结构o烷烃:烷烃:直链式结构直链式结构热稳定性差,容易自燃;热稳定性差,容易自燃;支链支链式结构式结构抗爆性好。抗爆性好。o不饱和烃:不饱和烃:常温化学安定性差,易氧化。常温化学安定性差,易氧化。o环烷烃:环烷烃:环状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和

4、自发火温度环状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和自发火温度均较高,抗爆性好,是良好的汽油机燃料。均较高,抗爆性好,是良好的汽油机燃料。o芳香烃:芳香烃:含苯基结构,热稳定性高,是良好的汽含苯基结构,热稳定性高,是良好的汽油机抗爆剂。石油中含量少,炼制中常增多芳香油机抗爆剂。石油中含量少,炼制中常增多芳香烃含量。烃含量。第一节第一节 汽油的使用性能汽油的使用性能1 1、辛烷值、辛烷值(很重要的使用性能)(很重要的使用性能)o辛烷值表示汽油抗爆性。汽油的辛烷值高,则辛烷值表示汽油抗爆性。汽油的辛烷值高,则抗爆震的能力强。抗爆震的能力强。评定:评定:用抗爆性好的异辛烷(辛烷值为用抗爆性好的异辛烷(辛烷值为1001

5、00)和容)和容易爆燃的正庚烷(辛烷值为易爆燃的正庚烷(辛烷值为0 0)按不同比例混合)按不同比例混合组成标准燃料组(混合液),将被测定汽油在组成标准燃料组(混合液),将被测定汽油在相同条件下与标准燃料进行燃烧比较,标准燃相同条件下与标准燃料进行燃烧比较,标准燃料组中异辛烷含量的体积百分数就是被测汽油料组中异辛烷含量的体积百分数就是被测汽油的辛烷值。的辛烷值。 国产汽油是以辛烷值(研究法国产汽油是以辛烷值(研究法RONRON)进行标号的进行标号的。o依据辛烷值的多少,其标号为:依据辛烷值的多少,其标号为:9090、9393、9595、9797;o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汽油为: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汽油为:

6、 9090、9393、9797。o为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常使用抗爆添加剂。o常用抗爆添加剂:四乙铅。o四乙铅有剧毒,以颜色标明。2 2、蒸发性(挥发性)、蒸发性(挥发性)o汽油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没有一定的沸点。汽汽油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没有一定的沸点。汽油馏出温度的范围称为馏程,用于评价汽油的蒸油馏出温度的范围称为馏程,用于评价汽油的蒸发性。发性。o10%10%馏出温度:标志起动性;该温度过低,易产生馏出温度:标志起动性;该温度过低,易产生气阻;气阻;o50%50%馏出温度:标志平均蒸发性,它影响着发动机馏出温度:标志平均蒸发性,它影响着发动机的暖车时间、加速性以及工作稳定性;的暖车时间、加

7、速性以及工作稳定性;o90%90%馏出温度:标志着燃料中含有难于挥发的重质馏出温度:标志着燃料中含有难于挥发的重质成分的数量。成分的数量。 第二节第二节 燃烧热化学燃烧热化学 (只研究燃料中各种成分和空气中的氧进行只研究燃料中各种成分和空气中的氧进行化学反应的最终结果)化学反应的最终结果) 一一 、燃料的完全燃烧、燃料的完全燃烧1 1、理论空气量、理论空气量1 1)目的:)目的:1kg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2 2)已知条件:)已知条件:1 kg1 kg燃料中含燃料中含 kg kg 碳,碳, kg kg 氢气,氢气, kgkg氧气。氧气。o 汽油:汽油:

8、kg/kgkg/kg, kg/kgkg/kg, kg/kgkg/kg。o 柴油:柴油: kg/kgkg/kg, kg/kgkg/kg,o kg/kgkg/kg。 0LgCgHgOgC 0855.gH 0145.gO 0gC 087.gH0126.gO0004.3 3)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4 4)需要总的氧气量)需要总的氧气量 12 32 44 4 32 36 12 32 44 4 32 36 9 9COCO22O2COCO22OHOH22222OHOH22222gCHg8311HgCg38 1kg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设含有(设含有 kgkg的氧

9、)的氧)o以重量计以重量计 数值为:汽油数值为:汽油14.9kg/kg14.9kg/kg;柴油;柴油13.6kg/kg13.6kg/kg。o以莫尔计以莫尔计0g)32412(21. 010OHCgggL)838(23. 0100gggLHckmol/kgkmol/kg燃料燃料 kg/kgkg/kg燃料燃料 2 2、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1 1)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 o :表示混合气的浓稀程度。表示混合气的浓稀程度。 大大混合气稀;混合气稀; 小小混合气浓。混合气浓。o一般,柴油机:一般,柴油机: 11;汽油机:;汽油机:1 1。o对于柴油机,对于柴油机, 11有利于完

10、全燃烧,高速柴油有利于完全燃烧,高速柴油机,机, =1.2-1.6=1.2-1.6。LL0燃烧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量完全燃烧燃料理论上所需要的空气量11kgkg2 2)空燃比)空燃比 A A/ /F F 空气量与燃料量之比。空气量与燃料量之比。o空燃比:表示混合气的浓稀程度。空燃比:表示混合气的浓稀程度。 A/FA/F大大混合气稀,混合气稀,A/FA/F小小混合气浓。混合气浓。A FL/ 0空气量燃料量二、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二、燃料的不完全燃烧1 1、 1 1的不完全燃烧的不完全燃烧 主要发生在柴油机上,因混合气形成时间短,主要发生在柴油机上,因混合气形成时间短,混合气不均匀造成,导致局部缺氧。混

11、合气不均匀造成,导致局部缺氧。 须要解决好燃料与空气的混合问题。须要解决好燃料与空气的混合问题。三、燃料和可燃混合气的热值三、燃料和可燃混合气的热值o燃料的热值燃料的热值 1 kg 1 kg 燃料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燃料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kJkJ。有。有高、低热值之分。高、低热值之分。 o高热值: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高热值: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o低热值:不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低热值:不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o发动机缸内高温,水只能以气态存在,故应取不发动机缸内高温,水只能以气态存在,故应取不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即低热值。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即低热值。o汽油:汽油: kJ

12、/kgkJ/kg,柴油:,柴油: kJ/kgkJ/kg。 44000uh42500uh可燃混合气的热值可燃混合气的热值 o燃料的低热值与单位燃料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数燃料的低热值与单位燃料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数量之比。量之比。o对汽油形成的混合气:对汽油形成的混合气:Hu=3750kJ/mHu=3750kJ/m3 3 o对柴油形成的混合气:对柴油形成的混合气:Hu=3750kJ/mHu=3750kJ/m3 3 HhMuu1第三节第三节 汽油机燃烧过程汽油机燃烧过程一、概述:一、概述:o混合气的形成:混合气的形成:在气缸外部的进气管(或在气缸外部的进气管(或进气道)内,利用进气道)内,利用喷嘴喷嘴或或化

13、油器化油器使空气和燃油使空气和燃油混合,形成混合气。混合,形成混合气。o混合过程:从燃料与空气开始接触开始,直至混合过程:从燃料与空气开始接触开始,直至火花塞跳火前止。火花塞跳火前止。着火方式:着火方式:o混合气进入气缸后,到压混合气进入气缸后,到压缩行程终了时已大致构成均缩行程终了时已大致构成均质混合气,再经电火花点火质混合气,再经电火花点火进行燃烧。进行燃烧。o近年来汽油机发展,涌现近年来汽油机发展,涌现出一些新型燃烧系统,出一些新型燃烧系统,如:如:稀薄燃烧系统、非均质混合气燃稀薄燃烧系统、非均质混合气燃烧系统、缸内喷射技术等。烧系统、缸内喷射技术等。二、正常燃烧过程二、正常燃烧过程o电

14、火花点燃均匀的可燃电火花点燃均匀的可燃混合气,形成火焰中心,并混合气,形成火焰中心,并且火焰从此中心按一定的速且火焰从此中心按一定的速率(一般为率(一般为202060 m/s60 m/s)连)连续地传播到整个燃烧室空间,续地传播到整个燃烧室空间,在此期间火焰传播速率,在此期间火焰传播速率,火火焰前锋形状均没有急剧的变焰前锋形状均没有急剧的变化化,称之为正常燃烧。,称之为正常燃烧。 1 1、正、正常燃烧过程分三个阶段:常燃烧过程分三个阶段:、着火延迟期、着火延迟期(12点)点) 从电火花跳火从电火花跳火形成火焰中心。形成火焰中心。o1 1点以前为压缩过程,缸内压力升高不大。点以前为压缩过程,缸内

15、压力升高不大。o1 1点点火花塞跳火;火花塞跳火;o2 2点点缸内压力脱离压缩线开始急骤增高。缸内压力脱离压缩线开始急骤增高。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1 1点点上止点的曲轴转角。上止点的曲轴转角。为什么要提前点火?为什么要提前点火? 因为存在燃烧延迟,为使燃烧在上止点附近因为存在燃烧延迟,为使燃烧在上止点附近完成,压力最高点出现在上止点后某一合适角完成,压力最高点出现在上止点后某一合适角度,必须要设置提前点火角。度,必须要设置提前点火角。混合气氧化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混合气氧化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o火花塞在点跳火之后,并不马上形成火焰中心火花塞在点跳火之后,并不马上形成火焰中心 ,而要进行氧化反

16、应即延迟一定时间(哪怕该时而要进行氧化反应即延迟一定时间(哪怕该时间非常短,但一定存在)后形成火焰中心进行间非常短,但一定存在)后形成火焰中心进行燃烧燃烧 。o特点:特点:该期内放热不多,压力升高不大,气缸该期内放热不多,压力升高不大,气缸中的压力变化基本上与压缩过程相同。中的压力变化基本上与压缩过程相同。IIII、明显燃烧期(急燃期)、明显燃烧期(急燃期)(23点)点)o这一阶段为燃烧过程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为燃烧过程的主要阶段。o在此时间内,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混合气在此时间内,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混合气的绝大部分(的绝大部分(80%80%以上)在此时期内完成燃烧,燃以上)在此时期

17、内完成燃烧,燃料的热能绝大部分在此时间内放出(这与柴油机料的热能绝大部分在此时间内放出(这与柴油机不同,柴油机随喷随燃,在上止点以后还在向缸不同,柴油机随喷随燃,在上止点以后还在向缸内喷入燃料)。内喷入燃料)。o缸内压力、温度迅速升高,缸内压力、温度迅速升高, MPa/degCAMPa/degCA。4 .02 .0p 代表工作粗暴的程度,它与火焰传代表工作粗暴的程度,它与火焰传播速率有关。播速率有关。o火焰传播速率火焰传播速率 , 。o 工作粗暴,噪声工作粗暴,噪声 。o在汽油机中,火焰传播速率是一个重要参数,在汽油机中,火焰传播速率是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燃烧过程的状态(正常燃烧与不正它直

18、接影响燃烧过程的状态(正常燃烧与不正常燃烧),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功率、效率和使常燃烧),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功率、效率和使用寿命。用寿命。o特点:特点:活塞位于上止点附近,燃烧迅速,放热活塞位于上止点附近,燃烧迅速,放热,气缸容积变化很小,缸内压力、温度,气缸容积变化很小,缸内压力、温度。pppmaxpIIIIII、补燃期、补燃期(3 34 4点)点)o3 3点点燃料基本燃烧完。燃料基本燃烧完。oIIII期内未燃尽的可燃气在此阶段继续燃烧,但期内未燃尽的可燃气在此阶段继续燃烧,但燃烧速度变慢,热量利用率降低,活塞下行,燃烧速度变慢,热量利用率降低,活塞下行,使缸内使缸内p p 。o汽油机的补燃比较轻

19、。汽油机的补燃比较轻。小结:小结:为了保证汽油机工作柔和,动力性好,一为了保证汽油机工作柔和,动力性好,一般应使般应使2 2点处于上止点前点处于上止点前1212 1515 ,3 3点处于上点处于上止点后止点后1212 1515 , MPa/degCAMPa/degCA。25. 0175. 0p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 是唯一地由定时的火花塞点火开始,且火焰是唯一地由定时的火花塞点火开始,且火焰前锋以一定的正常速度传遍整个燃烧室。前锋以一定的正常速度传遍整个燃烧室。2 2、燃烧速度、燃烧速度 o燃烧速度燃烧速度是指单位时间燃烧的混合气量。是指单位时间燃烧的混合气量。o控制燃烧速度就能

20、控制明显燃烧期的长短及其控制燃烧速度就能控制明显燃烧期的长短及其相对曲轴转角的位置。相对曲轴转角的位置。TTTAUdtdm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 o火焰速度火焰速度UT 气体的紊流运动气体的紊流运动 混合气成分混合气成分 混合气初始温度混合气初始温度 n 火焰前锋面积火焰前锋面积AT n 可燃混合气密度可燃混合气密度T 3 3、不规则燃烧、不规则燃烧 o在稳定在稳定正常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各循环之间运转的情况下,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和各气缸之间的燃烧差异。的燃烧变动和各气缸之间的燃烧差异。 各循环间的燃烧变动各循环间的燃烧变动 各缸间燃烧差异各缸间燃烧差异 4 4、燃烧室壁面的熄火

21、作用、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 o产生机理:燃烧室壁面附近的火焰不能传播,产生机理:燃烧室壁面附近的火焰不能传播,在熄火区内存在大量未燃烧的烃,它是汽油在熄火区内存在大量未燃烧的烃,它是汽油机排气中机排气中HCHC的主要来源之一。的主要来源之一。o控制措施:控制措施: 减小熄火厚度减小熄火厚度 减小燃烧室的面容比减小燃烧室的面容比F FV V 三、不正常燃烧三、不正常燃烧1 爆爆 燃燃 2 表面点火表面点火 1 1、爆震燃烧、爆震燃烧现象:现象:火焰中心形成后,火焰在传播过程中,火焰中心形成后,火焰在传播过程中,末端混合气受到已燃气体的作用(压缩、热末端混合气受到已燃气体的作用(压缩、热辐射),在

22、正常火焰未到达前形成了新的火辐射),在正常火焰未到达前形成了新的火焰中心而发生自燃。焰中心而发生自燃。不同燃烧状况缸内压力变化比较不同燃烧状况缸内压力变化比较1)外部特征:)外部特征: 发出特殊尖锐的金属敲击声(因局部高压形成的发出特殊尖锐的金属敲击声(因局部高压形成的压力冲击波,以超音速的速度向前推进,撞击缸压力冲击波,以超音速的速度向前推进,撞击缸壁而引起强迫振动形成);壁而引起强迫振动形成); 轻微爆震时,功率稍轻微爆震时,功率稍 (更接近等容燃烧);(更接近等容燃烧); 强烈爆震时,功率强烈爆震时,功率 ,工作变得不稳定(发抖),工作变得不稳定(发抖),n n , ,产生振动,油耗上升

23、,产生振动,油耗上升,排温排温 ;燃烧室和冷却系过热燃烧室和冷却系过热o(因润滑油膜遭到破坏,使冷却水、润滑油温(因润滑油膜遭到破坏,使冷却水、润滑油温度度 ););冒黑烟冒黑烟(未能燃烧的碳粒析出)(未能燃烧的碳粒析出) o如果对气缸压力进行测量,气缸压力曲线出现如果对气缸压力进行测量,气缸压力曲线出现爆震波。爆震波。2 2)产生的产生的原因原因 缸内末(终)端混合气发生自燃缸内末(终)端混合气发生自燃 。 未燃混合气受到强烈的压缩和热幅射。处于未燃混合气受到强烈的压缩和热幅射。处于最后燃烧位置上的那部分末端混合气(最后燃烧位置上的那部分末端混合气(end end gasgas),由于热幅射

24、作用,促使加速氧化反应,),由于热幅射作用,促使加速氧化反应,以致在正常火焰尚未到达时,末端混合气最适于以致在正常火焰尚未到达时,末端混合气最适于发火的部位已经形成了一个或几个火焰中心,以发火的部位已经形成了一个或几个火焰中心,以远大于正常燃烧火焰前锋面推进的速度向周围传远大于正常燃烧火焰前锋面推进的速度向周围传播而燃烧。播而燃烧。o本质:末端混合气自燃。本质:末端混合气自燃。3 3)危害)危害o局部高压局部高压冲击波,引起冲击负荷,破坏润滑冲击波,引起冲击负荷,破坏润滑油膜;油膜;o局部高温:局部高温:T T高达高达400040000 0C C,燃烧产物分解,燃烧产物分解,C C、COCO、

25、H H2 2、2 2、NONO; C C、COCO、H H2 2 遇氧后继续燃烧,形成补燃,使排遇氧后继续燃烧,形成补燃,使排温温 ,散热损失增加。,散热损失增加。o缸盖、活塞顶温度缸盖、活塞顶温度 ,导致工作部件损坏,冷却,导致工作部件损坏,冷却系过热;系过热;o易形成积炭,损坏排气门、活塞等;易形成积炭,损坏排气门、活塞等;oPePe ,效率,效率 。4 4)常易发生的工况)常易发生的工况o低速、节气门全开(如低速大负荷爬长坡)。低速、节气门全开(如低速大负荷爬长坡)。 5)防止措施)防止措施o 若火焰传播时间为若火焰传播时间为t1,焰前反应时间为,焰前反应时间为t2, 当当t1t1。影响

26、爆燃的因素影响爆燃的因素o压缩比压缩比 、燃料品质、燃烧室结构、点火时刻、燃料品质、燃烧室结构、点火时刻、混合气成分、转速、负荷等。混合气成分、转速、负荷等。o在在 一定时,一定时,燃料品质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是燃料品质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是汽油机随汽油机随 不同时对汽油牌号有不同要求的原因不同时对汽油牌号有不同要求的原因所在。所在。o使用方面:注意消除燃烧室内积炭。使用方面:注意消除燃烧室内积炭。2 2、表面点火、表面点火o在火花点火式发动机中,凡是不依靠电火花在火花点火式发动机中,凡是不依靠电火花点火,而是由于炽热表面(如过热的绝缘体点火,而是由于炽热表面(如过热的绝缘体电极、排气阀,尤其

27、是燃烧室表面炽热的沉电极、排气阀,尤其是燃烧室表面炽热的沉积物)点燃混合气的不正常燃烧现象,积物)点燃混合气的不正常燃烧现象,均称均称为表面点火或炽热点火为表面点火或炽热点火。o这种点燃不能控制,燃烧开始过早。这种点燃不能控制,燃烧开始过早。特点:特点:缸内压力增长很快,缸内压力增长很快, 较正常值大。较正常值大。危害:危害:产生低频(沉闷)的金属敲击声,机件产生低频(沉闷)的金属敲击声,机件负荷负荷 ,功率,功率 ,火花塞、活塞等零件过热,火花塞、活塞等零件过热,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p与爆燃的区别:与爆燃的区别:缸内不产生压力波动;缸内不产生压力波动;与爆燃的联系:与爆燃的联系:在在 9、n

28、较高时,表面点火较高时,表面点火诱发诱发爆燃;爆燃;爆燃又会让更多的炽热表面爆燃又会让更多的炽热表面温度升高,促使更剧烈的表面点火,两温度升高,促使更剧烈的表面点火,两者互相促进,危害可能更大。者互相促进,危害可能更大。o表面点火现象较多在出现在表面点火现象较多在出现在 9 9的强化汽的强化汽油机上,目前由于控制排放等要求,汽油机油机上,目前由于控制排放等要求,汽油机 大都降到大都降到9 9以下,因此对表面点火的重视程以下,因此对表面点火的重视程度相应下降。度相应下降。第四节第四节 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1 1、混合气浓度、混合气浓度(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 值)

29、值) 在在 =0.8-0.9 =0.8-0.9时,时,PePe达最达最高值,且爆燃倾向最大;高值,且爆燃倾向最大; 在在 =1.03-1.1=1.03-1.1时,时,bebe最低;最低; 当当 0.80.8及及 1.21.2时,时,经济性差,经济性差,H HC C排放量增多排放量增多且工作不稳定。且工作不稳定。第四节第四节 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1 1、混合气浓度、混合气浓度(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 值)值)在在=0.850.95=0.850.95时时: :oPzPz、TzTz、p/p/、PePe均达最高值,均达最高值,动力性最好;动力性最好; o爆燃倾向增大;爆

30、燃倾向增大; o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COCO排放量排放量 ,油耗,油耗 ,热,热效率效率 。 在在=1.05-1.1=1.05-1.1时时: :o燃料燃烧完全,燃料燃烧完全,bebe最低,经济性最好;最低,经济性最好; o缸内温度最高且有富裕空气,缸内温度最高且有富裕空气,NOxNOx排放量大。排放量大。在在0.81.21.2时:时:o火焰速度缓慢,燃料不完全燃烧,经济性差;火焰速度缓慢,燃料不完全燃烧,经济性差;oHCHC排放量增多;排放量增多;o工作不稳定。工作不稳定。2 2、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 从发出电火花到上止点间的曲轴转角。从发出电火花到上止点间的曲轴转角。 o过大(点火过早

31、),过大(点火过早),大部分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大部分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燃烧,活塞所消耗的压缩功增加,且燃烧,活塞所消耗的压缩功增加,且 升高,末升高,末端混合气燃烧前的端混合气燃烧前的T T增加,爆燃倾向增加,示功图增加,爆燃倾向增加,示功图面积,面积,PePe 。o过小(点火过迟),过小(点火过迟),混合气主要在膨胀过程中进混合气主要在膨胀过程中进行,后燃行,后燃 , 、 均均 ,散热,散热 ,示功图面积示功图面积 ,PePe 。pm axpmaxmaxT最佳最佳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 对应于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对应于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最佳”点火提点火提前角,这时汽油机功率最大,耗油率最低。前角,这时汽油机功率最大,耗油率最低。 o由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