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通信的相关概念 2.1.1通信系统模型 1.通信的基本术语通信的基本术语v 通信通信是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传递。v 信息信息是指数据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它是通过数据来表示的,数据是信息的载体。v 数据数据分为离散型数据和连续型数据。v 信号信号是指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2.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 3.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据通信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信源 信源是发出信息的源,其作用是把各种可能数据转换成原始电信号。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2)变换器 (3)信道 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通道,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有线和无线均有多种传输媒质。 (4)反变换
2、器 反变换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变换器的反变换,即进行解调、译码、解码等。 (5)信宿 信宿是传输信息的归宿, (6)噪声源2.1.2 数据通信过程数据通信过程整个通信过程分为以下5个阶段:v(1)通信线路的建立 v(2)数据传输链路建立v(3)数据及控制信息的传输v(4)数据传输链路的拆除v(5)通信线路的拆除 2.1.3 通信系统技术指标通信系统技术指标 用传输速率、信道容量、带宽以及可靠性等指标对数据传输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1.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信息的数量。它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传输能力的重要指标,可分别用数据信号速率和调制速率两种方法来表示。 (1)数据信号速率 指单位时间
3、内所传送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数,单位为:位/秒,记作b/s。 计算公式为: S=(1/T)log2N (b/s) (2)信号传输速率(调制速率) 信号调制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单位为:Baud。用于表示调制器之间信号传输的速率。v2.带宽 带宽是描述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信号是由特定的电磁波来传输的,而电磁波都有一定的频率范围,信号的带宽是指信号的频带宽度,在实际应用中指信号能量比较集中的那个频率范围。对模拟信道带宽的单位是:赫兹(Hz),对数字信道带宽的单位为:比特/秒(bps)。v3.离散的信道容量离散的信道容量v4.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v5.带宽、数
4、据传输速率和信道容量的关系带宽、数据传输速率和信道容量的关系v6.误码率误码率v7.传输延迟传输延迟 传输延迟=发送和接收处理时间+电信号响应时间+中间转发时间+通信传输延迟 2.2 通信的基本方式2.2.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用于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或近距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而串行通信常有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远距离的数据传输。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并行通信通过计算机的并行接口(LPT)进行;串行通信则是通过串行接口(COM)进行。 v1.并行通信并行通信 所谓并行传输,是指至少有8个数据位同时在两台设备之间传输,发送端与接收端有8条数据线相连,发送端同时发送8个
5、数据位(其中1位可以用作校检位),接收端同时接收8条数据位。计算机内部通过总线进行的通信就属于并行通信。v2.串行通信串行通信 所谓串行通信方式,是指发送端一次只发送或接收一位数据位。因此,所需数据线的数目大大减少,各数据位依次通过通信线路传输,如图2-3所示。由于在计算机内部总线上传输的是并行数据,要与外部设备进行串行通信,因此,在发送端需把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在接收端则需将串行数据再转换为并行数据。 2.2.2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通信线路由一个或多个信道组成,根据信道在某一时间信息传输的方向,通信又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3种通信方式。 1.单工通信单
6、工通信 2.半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3.全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图2-5 半双工通信图2-6 全双工通信 2.2.3点到点式与广播式通信点到点式与广播式通信v 1.广播式通信广播式通信v 2.点到点式通信点到点式通信 2.2.4 基带通信与宽带通信基带通信与宽带通信v1.基带通信基带通信 v 2.宽带通信宽带通信 2.3 通信中的编码技术 2.3.1 编码概念与类型编码概念与类型在计算机网络中,由于传输的需要,数据信号必须进行调制或编码,使得与传输介质和协议相适应。根据信源和信道的不同,数据的调制和编码有以下4种情况: (l)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3)模拟数据的数字
7、信号编码 (4)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v2.3.2 模拟数据的编码模拟数据的编码v1.取样取样 取样是指在每隔固定长度的时间点上采取抽取模拟数据的瞬时值,作为从这一次取样到下一次取样之间该模拟数据的代表值。v2.量化量化 量化就是把取样得到的不同的离散幅值,按照一定的量化级转换为对应的数据值,并取整数,得到离散信号的具体数值。v3.编码编码 编码是将量化后的离散值转换为一定数位的二进制数。 图2-7 脉冲编码调制(PCM)原理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三个步骤: (1)采样:以采样频率Fs把模拟信号的值采出; (2)量化:使连续模拟信号变为时间轴上的离散值; (3)编码:将离散值转换成一定位数的二进制
8、数码。 2.3.3 数字数据的编码数字数据的编码1.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 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指用物理信号(如:电信号)的波形来表示数字数据。通常可以用不同形式的电信号波形来表示数字数据。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不连续的电压或电流的脉冲序 图2-8 不归零码 图2-9 曼彻斯特码及差分曼彻斯特码 (3)差分曼彻斯特码 以上3种编码各有优缺点,选择时应注意:第一,脉冲宽度越大,发送信号的能量就越大,这对于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有利;第二,脉冲时间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关系,因 v2.数字数据的模拟编码数字数据的模拟编码v 使用模拟通信系统传输数字数据时,需要借助于调制解调装置,把数字信号(
9、基带脉冲)调制成模拟信号,使其变为适合于模拟通信线路传输的信号。经过调制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已调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接收端,在接收端经过解调恢复为原始基带脉冲信号。图2-10 幅度键控图2-11 频移键控 图2-12绝对相移键控图2-13相对相移键控 2.4 多路复用与同步技术多路复用与同步技术 2.4.1同步技术同步技术 1.同步传输方式同步传输方式v 2.异步传输方式异步传输方式图2-14 同步方式的同步结构 异步方式由于附加了起始位和停止位,增加了传输开销,所以,传输效率有所下降。但如果出现错误,只需重发一个字符即可。这种方式控制简单,实现容易,适合于低速率场合。 基本原理是允许两个或多个
10、数据源共享同一个传输介质,就像每个数据源都有自己的信道一样,在发送端将若干个彼此无关的信号合并为一个能在一个共用信道上传输的复合信号,在信号的接收端将复合信号分离出原来的若干个彼此无关的信号(如图2-16所示)。不论一个多路复用系统中输入或输出端的数量多少,都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路。图2-16多路复用原理 配置多路复用线路有多种不同方法,多路复用器的类型也各异。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和波分多路复用(WDM)等。 图2-17 频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适用于模拟信号。例如,将FDM用在电话系统中,传输的每一路语音信号的频谱
11、一般在300Hz3000Hz, 仅占用一根传输线的可用总带宽的一部分,通常双绞电缆的可用带宽是100kHz,v1.频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2.时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v3.波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简称WDM)的原理同频分多路复用相似,主要用于光纤通信。它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在一条光纤上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图图2-18 时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图2-19 波分多路复用 在波分多路复用系统中,从光纤1进入的光波将传送到光纤3,从光纤2进入的光波将传送到光纤4。由于这种波分复用系统是固定的,因此,从光纤1进入的光波就不能传送到光纤4。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目前,常用的有以下3种数据交换
12、技术。种数据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2)存储)存储-转发交换(转发交换(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 (3)快速分组交换()快速分组交换(Fast Packet Switching)。)。 2.5 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v2.5.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一种直接交换方式,它源于电话交换网,由交换机负责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专用线路。 2.5.2存储存储-转发交换转发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是源于传统的电报传输方式发展而来的一种数据交换技术,它不像电路交换那样需要通过呼叫建立起物理的传输
13、通路,而是以接力方式,数据在网络的节点之间逐段传送,直到系统目的端。 图2-21 存储-转发交换原理1.报文交换报文交换v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 报文分组交换简称“分组交换”或包交换。最早在APRANET上运用。这种方式是把报文分成若干个长度较短的分组(Packet),也称“包”,以分组为单位进行暂存、处理和转发。每个分组按格式须附加收发地址标志、分组编号、分组的起始、结束标志和差错校验信息等,以供存储转发之用。 v2.5.3快速分组交换快速分组交换 快速分组交换(Fast Packet Switching,简称FPS)是一种协议简化、只有核心网络功能的交换技术,它提供高速、高吞吐量、低时延的服
14、务。FPS往往是指ATM交换,但广义的FPS包括帧中继(FR)与信元中继(CR)。帧中继采用可变长度帧,适用于LAN互联。v1.帧中继帧中继FR交换交换v2.ATM信元交换信元交换 所谓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witching)是异步传输模式的简称,它是CCITT为B-ISDN制定的信息传送标准。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数据传输技术,这种交换方式综合了分组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使网络的处理工作十分简单。与同步时分交换TDM(如数字程控交换)所不同的是,ATM用户信息与时隙的位置在不同的帧中,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异步”的含义。 图2-22 ATM远程网络
15、2.6 差错控制技术差错控制技术v2.6.1差错产生的原因与类型差错产生的原因与类型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由于干扰和设备故障的影响,难免存在传送的符号发生失真的情况。电信号在传输信道上由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的过程中,其所经过的信道为数据信号提供通路的同时,也会引入噪声和干扰,使数据传输出现差错。v2.6.2差错控制的方法差错控制的方法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设备输出的数据信号是一串由二进制数字序列构成的比特流,当它通过信道传输时,干扰信号有可能使某个或某些比特的值发生变化,使接收时可能发生两种错误:将原来的“l”变成了“0”或使“0”变成了“l”,因而形成传输差错。任何一种可靠的通信系统都必须要有
16、能力检出和纠正这些差错,实现这种能力的前提条件就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差错控制编码。图2-23 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v2.6.3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检错码与纠错检错码与纠错码码 差错控制编码的目的是为了使数据在传输之后能检测(纠正)已出现的差错。只具有检错能力的编码称为检错码;既能检错又具有自动纠错能力的编码则称为纠错码。 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的有关标准中建议采用的几种编码有: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码等。其中,奇偶校验码和循环冗余校验码是单纯的检错码。v1.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是一种最基本的校验方法。它是简单地通过附加一个检验位来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保持为奇数或偶数的编
17、码方法,它是一种能力很有限的检验码。图2-24 奇偶校验码v2.循环冗余码循环冗余码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又称多项式码。v 循环冗余检验的基本原理为:任何一个由二进制数位组成的代码都可以和一个只含有0和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信息位为1011001,则对应的多项式为x6 + x4 +x3+1,而多项式x 5 + x 3 + x 2 + 1对应的代码为 101101。 由于在信道上发送的码字多项式为T(x)= xrK(x)+ R(x),若传输无差错,则接收方收到的码字也对应此多项式。将接收的码字多项式除以G(x),则有: T(x)= xrK(x) + R(x) = G(x)Q(x)+ R(x)+ R(x) 由于加法采用的是半加运算,即异或运算,所以:R(x)+ R(x)= 0。则运算结果为:T(x)= xrG(x) Q(x)。也就是说T(x)能被G(x)整除。因此,当余式为零时,则传输无差错,否则传输有差错。(1)可检测出所有奇数个错;)可检测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人入股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幼儿园园长创新活动开展计划
- 传媒合同肖像权转让协议
- 信息化工程合同协议模板
- 卫浴入场协议书模板范本
- 韩国贸易合同协议书范本
- 更改销售合同金额的协议
- 收藏品经纪人协议书范本
- 挂靠别人公司的协议合同
- 购房合同付款协议书模板
- 2024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5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三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 机场考试试题大全及答案
- 单位食堂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 颈椎科普小知识
- 电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川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福建南平市武夷山水茶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液压系统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