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黄酮习题_第1页
第六章黄酮习题_第2页
第六章黄酮习题_第3页
第六章黄酮习题_第4页
第六章黄酮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黄酮一、最佳选择题1、最易溶于NaHCO3 碱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7,4-二羟基黄酮B.5-羟基黄酮C.3-羟基黄酮D.7-羟基黄酮E.4-羟基黄酮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这道题实际上考察的是黄酮类化合物酚羟基强弱的的顺序,酸性越强,越易溶于弱碱性水溶液,酸性强弱顺序如下:7,4'-二羟基>?7 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 故该题正确选型为A。2、在SephadexLH-20 柱上,如果用甲醇,水洗脱,最先被洗脱下来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 槲皮素-3-芸香糖苷B. 槲皮素-3-鼠李糖苷C. 山萘酚-3-半乳-鼠李糖-7-鼠李糖苷D

2、. 木樨草素E. 槲皮素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凝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但分离黄酮苷时,则分子筛的性质起主导作用。在洗脱时,黄酮苷类大体上是按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柱体三糖苷为黄酮苷,由于带有糖基,所以分子量大,先被洗脱,四羟基黄酮后被洗脱。黄酮化合物聚酰胺柱层析洗脱规律: 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即相应减慢。当分子中羟基数目相同时,羟基位置对吸附也有影响,聚酰胺对处于羰基间位或对位的羟基吸附力大于邻位羟基,故洗脱顺序为:具有邻位羟基黄酮,具有对位(或间位)羟基黄酮。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先后流

3、出顺序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易被吸附,故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氢黄酮难于洗脱。上述规律也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上的行为。3、酸性最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7-OH 黄酮B.4-OH 黄酮C.5-OH 黄酮D.2-OH 黄酮E.7,4-二OH 黄酮3、【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酸性强弱:与酚羟基数目和位置有关。黄酮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7,4-二OH7-或4-OH 一般酚羟基5-OH4、一般黄酮苷元难溶于水,但有的黄酮为非平面分子,分子间作用力小,所以在水中溶解度稍大,该黄酮类化合物是A. 黄酮B. 黄酮醇C. 二氢黄酮醇D. 查耳酮E

4、.5-羟基黄酮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非平面性分子:如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查耳酮等,亲水性较强。5、黄酮类化合物UV 光谱常出现两个主要吸收峰,称为带与带,其中带是由A. 整个分子结构引起的B. 桂皮酰系统引起的C. 苯甲酰系统引起的D. 酚羟基引起的E.C 环酮基引起的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带:300400nm 桂皮酰基(B 环)带:240280nm 苯甲酰基(A 环)6、与盐酸-镁粉呈红色至紫红色反应的是A. 橙酮B. 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C. 香豆素D. 查耳酮E. 异黄酮反应类型鉴别特征鉴别意义备注黄酮、二氢黄酮、红紫红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红紫红黄酮类特征

5、性假阳性盐酸-镁粉反应鉴别反应,最常(花色素)查耳酮、橙酮、(-)用儿茶素类、异黄酮(-)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红紫四氢硼钠还原反红二氢黄酮类-应其它黄酮类(-) 黄酮、二氢黄酮红钠汞齐反应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红-黄酮醇类黄淡红色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黄酮类化合物还原显色反应反应类型鉴别特征鉴别意义备注黄酮、二氢黄酮、红紫红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红紫红黄酮类特征性假阳性盐酸-镁粉反应鉴别反应,最常查耳酮、橙酮、(-) 用(花色素)儿茶素类、异黄酮(-)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红紫四氢硼钠还原反红二氢黄酮类应其它黄酮类(-) 黄酮、二氢黄酮红钠汞齐反应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红-黄酮醇类黄淡红色

6、7、溶于石油醚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 槲皮素B. 黄芩苷C. 芹菜素D. 葛根素E.5,6,7,8,3,4-六甲氧基黄酮7、【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黄酮类苷元分子中引入羟基,将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而羟基经甲基化后,则增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例如,一般黄酮类化合物不溶于石油醚中,故可与脂溶性杂质分开,但川陈皮素(5,6, 7,8,3,4-六甲氧基黄酮)却可溶于石油醚。8、测定紫外光谱时,在甲醇溶液中加入诊断试剂乙酸钠后,如果带红移520nm ,说明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含有A. 游离4-OH B. 游离7-OH C. 邻二酚OH D. 游离5-OH E. 游离3-OH 8、【正确答案】:B

7、【答案解析】:9、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当药材中含有大量果胶、粘液等水溶性杂质时,宜用A. 乙醇B. 水C.NaOH 水溶液D. 稀HCl 水溶液E. 石灰乳或石灰水9、【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石灰水:可除去鞣质,果胶,粘液质等有利于纯化。但浸出效果不及NaOH ,且有些黄酮可与钙生成不溶性沉淀。10 、提取黄酮多糖苷适宜用A. 甲-醇水(1:1) B. 沸水C. 氯仿、乙醚或乙酸乙酯D. 石油醚E. 酸水溶液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黄酮苷类以及极性稍大的苷元(如羟基黄酮、双黄酮、橙酮、查耳酮等),一般可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水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其中用

8、得最多的是甲醇-水(1:1 )或甲醇。一些多糖苷类则可以用沸水提取。11 、提取黄酮苷元宜用A. 甲醇-水(1:1) B. 沸水C. 氯仿、乙醚或乙酸乙酯D. 石油醚E. 酸水溶液1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大多数黄酮苷元宜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用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提取,而对多甲氧基黄酮的游离苷元,甚至可用苯进行提取。12 、四氢硼钠(NaBH4)反应专属性高,产生红至紫红色的是A. 黄酮、黄酮醇B.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C. 异黄酮D. 查耳酮E. 橙酮反应类型鉴别特征鉴别意义备注黄酮、二氢黄酮、红紫红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红紫红黄酮类特征性假阳性盐酸-镁粉反应鉴别反应,最常查耳酮

9、、橙酮、(-) 用(花色素)儿茶素类、异黄酮(-)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红紫四氢硼钠还原反红二氢黄酮类应其它黄酮类(-) 钠汞齐反应黄酮、二氢黄酮红-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红黄酮醇类黄淡红色1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黄酮类化合物还原显色反应反应类型鉴别特征鉴别意义备注黄酮、二氢黄酮、红紫红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红紫红黄酮类特征性假阳性盐酸-镁粉反应鉴别反应,最常(花色素)查耳酮、橙酮、(-)用儿茶素类、异黄酮(-)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红紫四氢硼钠还原反红二氢黄酮类应其它黄酮类(-) 黄酮、二氢黄酮红钠汞齐反应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红-黄酮醇类黄淡红色13 、在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中,银杏

10、的含量测定指标性成分不包括A. 银杏内酯A B. 银杏内酯B C. 银杏内酯C D. 白果内酯E. 银杏苷13 、【正确答案】:E 14 、含不同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A.7,4-二羟基>7-羟基>5-羟基>一般酚羟基B.7,4-二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7-羟基C.7,4-二羟基>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D.7,4-二羟基>5-羟基>7-羟基>一般酚羟基E. 一般酚羟基>7-羟基>5-羟基>7,4-二羟基1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比较。黄酮类化

11、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酚羟基数目及位置不同,酸性强弱也不同,以黄酮为例, 其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羟基>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15 、在甲醇溶液中与二氯氧锆形成最稳定络合物的黄酮是A. 二氢黄酮醇B.5-羟基二氢黄酮C. 黄酮醇D.5-羟基黄酮E.3,4-二羟基黄酮1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羟基存在时,均可与该试剂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但两种锆络合物对酸的稳定性不同。3-羟基,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比5-羟基,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强(但二氢黄酮醇除外)。故当反应液中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

12、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锆-枸橼酸反应)。方法是取样品0.510mg ,用10.0ml 甲醇加热溶解,加1.0ml 2 二氯氧化锆甲醇液,呈黄色后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液,观察颜色变化。16 、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变为棕色的黄酮是A. 黄酮B. 查耳酮C. 黄酮醇D. 二氢黄酮E. 橙酮1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有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的种类、数量、取代位置有关; 黄酮醇类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因3-羟基易氧化,溶液即转变为棕色,据此可与其他黄酮类区别17 、某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有两个吸收带,带在312nm

13、,带在276nm ,带强度比带I 强得多,该化合物是A. 芦丁B. 槲皮素C.7,4-二羟基二氢黄酮D. 黄芩素E. 山萘酚17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带: 肩峰肩峰带:270295nm 245270nm带很弱、带为主峰18 、与二氯氧锆甲醇液反应呈鲜黄色,加入枸橼酸甲醇液黄色不褪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A.4-OH B.7-OH C.8-OH D.6-OH E.3-OH 18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羟基存在时,均可与该试剂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但两种锆络合物对酸的稳定性不同。3-羟基,4-酮基络合

14、物的稳定性比5-羟基,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强(但二氢黄酮醇除外)。故当反应液中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锆-枸橼酸反应)。方法是取样品0.510mg ,用10.0ml 甲醇加热溶解,加1.0ml 2 二氯氧化锆甲醇液,呈黄色后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液,观察颜色变化。上述反应也可在纸上进行,得到的锆盐络合物多呈黄绿色,并带荧光。19 、能溶于酸水,而且显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 矢车菊素B. 葛根素C. 槲皮素D. 槲皮素7-O-葡萄糖苷E. 黄芩苷19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花色素及其苷元的颜色随pH 不同而改变,一般显红(pH7)、

15、紫(pH=8.5 )、蓝(pH 8.5 )等颜色。矢车菊素为花色素,溶于酸水,也显示红色。葛根素为异黄酮类,在酸水中不显色。槲皮素为游离黄酮类,不溶于酸水。槲皮素7-O-葡萄糖苷的7 位成苷,水溶性也不好,再者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呈酸性,在酸水中不易溶解。20 、在酸性条件下与硼酸反应生成亮黄色的为A.7-OH 黄酮B.3-OH 黄酮C.4-OH 黄酮D.5-OH 黄酮E.3-0H 黄酮2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硼酸显色反应当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下列结构时,在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条件下,可与硼酸反应,生成亮黄色。显然, 5-羟基黄酮及2-羟基查耳酮类结构可以满足上述要求,故可与其他类型

16、区别。一般在草酸存在下显黄色并具有绿色荧光,但在枸橼酸-丙酮存在的条件下,则只显黄色而无荧光。21 、中成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 主要成分是A. 葛根素B. 芦丁C. 黄芩苷D. 黄芩素E. 橙皮苷2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黄芩苷是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是中成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主要成分。此外,还有降转氨酶的作用。黄芩素的磷酸酯钠盐可用于治疗过敏、喘息等疾病。22 、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水解后生成黄芩素,易被氧化为醌类而显绿色,有效成分被破坏,质量随之降低。是由于结构中有A. 邻三羟基B. 邻二羟基C. 糖基D. 羧基E. 甲氧基22 、【正确答案】:A

17、【答案解析】:黄芩苷为葡萄糖醛酸苷。在酸水中溶解度小,可溶于热乙酸、含水醇,不易被酸水解,能被黄芩酶水解。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热乙酸。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乙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溶于碱及氨水中初显黄色,不久则变为黑棕色。经水解后生成的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的黄芩能够变绿色的原因。黄芩变绿后,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质量随之降低。23 、植物水提取浓缩液,除去蛋白质和多糖可选择加入多倍量A. 乙醇B. 水C. 石油醚D. 丙酮E. 乙酸乙酯2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热水提取仅用于提取黄酮苷类,冷后苷类沉淀析出。净化除杂:水溶

18、液醇沉,除去蛋白质, 多糖24 、植物叶子醇提取液,除去叶绿素、胡萝卜素等选择加入溶剂A. 甲醇B. 乙醇C. 水D. 石油醚E. 乙酸乙酯2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净化除杂:石油醚脱脂,除去叶绿素,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25 、喷乙酸镁甲醇液后在紫外灯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A. 黄酮、黄酮醇B.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C. 异黄酮D. 查耳酮E. 橙酮2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常用乙酸镁甲醇溶液为显色剂,本反应可在纸上进行。试验时在滤纸上滴加一滴供试液,喷以乙酸镁的甲醇溶液,加热干燥,在紫外光灯下观察。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可显天蓝色荧光,若具有C5-0H ,色泽更为明

19、显。而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至橙黄乃至褐色。二、配伍选择题1、A.1H-NMR 中化学位移在12.50 左右有吸收B.1H-NMR 中H-8 比H-6 在较低场有吸收C.1H-NMR 中A 环上没有芳香质子D.1H-NMR 中A 环具有一个芳香质子E.1H-NMR 中A 环质子具有ABX 偶合系统<1> 、5,4-二羟基黄酮的A. B. C. D. E. <1> 、【正确答案】:E <2> 、5,7-二甲氧基黄酮的A. B. C. D. E. <2> 、【正确答案】:B <3> 、5,6,7-三甲氧基黄酮的A. B. C. D

20、. E.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黄酮类成分的氢谱测定。2、A. 杜鹃素B. 橙皮苷C. 银杏叶黄酮D. 芦丁E. 槲皮素具有下列生物活性或临床用途的化合物为<1> 、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A. B. C. D. E.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从银杏叶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2> 、治疗毛细血管变脆引起的出血症,用作高血压辅助治疗剂A. B. C. D. E.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芦丁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变脆引起的出血症,并用

21、作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3> 、维生素P 样作用,是治疗冠心病药物“脉通”主要原料之一A. B. C. D. E.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陈皮中除含有挥发油外,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橙皮苷具有和芦丁相同的用途,也有维生素P 样功效,多作成甲基橙皮苷供药用,是治疗冠心病药物“脉通”的重要原料之一。<4> 、祛痰作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A. B. C. D. E. <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杜鹃素是祛痰成分,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A. 黄芩苷B. 邻醌C. 黄芩素D. 二氢黄酮E. 黄酮<1>

22、; 、黄芩中的主要成分为A. B. C. D. E.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黄芩中有20 多种黄酮类成分。以黄芩苷含量最高(4%5.2% ),具有抗菌、消炎、降转氨酶作用。<2> 、黄芩中的主要成分被酶解或酸水解得到苷元A. B. C. D. E.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黄芩苷:为葡萄糖醛酸苷。在酸水中溶解度小,可溶于热乙酸、含水醇,不易被酸水解,能被黄芩酶水解。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热乙酸。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乙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溶于碱及氨水中初显黄色,不久则变为黑棕色。经水解后生成的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

23、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的黄芩能够变绿色的原因。黄芩变绿后,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质量随之降低。<3> 、黄芩中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属于A. B. C. D. E.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黄芩有20 多种黄酮类成分。<4> 、黄芩中的抗菌、消炎的主要活性成分为A. B. C. D. E. <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黄芩有20 多种黄酮类成分。黄芩中的抗菌、消炎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芩苷<5> 、黄芩变色的原因A. B. C. D. E. <5> 、【正确答案】:B

24、 【答案解析】:黄芩苷元因具有邻三羟基,结构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绿色化合物解析:黄芩苷:为葡萄糖醛酸苷。在酸水中溶解度小,可溶于热乙酸、含水醇,不易被酸水解,能被黄芩酶水解。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热乙酸。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乙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溶于碱及氨水中初显黄色,不久则变为黑棕色。经水解后生成的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的黄芩能够变绿色的原因。黄芩变绿后,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质量随之降低。4、A. 黄酮B. 二氢黄酮C. 异黄酮D. 黄酮醇E. 黄烷-3-醇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属于<1> 、黄芩苷和黄芩素A. B.

25、C. D. E.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黄芩素(5,6,7-三OH 黄酮)。<2> 、葛根素A. B. C. D. E.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异黄酮大豆素(7,4-二OH 异黄酮);大豆苷(大豆素-7-O-glc 苷);葛根素(7,4-二OH,8-glc 异黄酮苷)。<3> 、橙皮苷A. B. C. D. E. <4> 、儿茶素 A. B. C. D. E.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6、A. 黄芩苷B. 木犀草素C. 大豆素D. 杜鹃素E. 金丝桃苷<1&g

26、t; 、可作为银杏黄酮质量控制标准的是A. B. C. D. E. <1> 、【正确答案】:B<2> 、盐酸-镁粉反应呈粉红色,加热后变为玫瑰红色,与三氯化铁反应呈草绿色的是A. B. C. D. E. <2> 、【正确答案】:D<3> 、水解反应后可变为绿色的是A. B. C. D. E.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黄酮类成分的相关知识。国外多将槲皮素及其苷、山柰酚及其苷、木犀草素及其苷类作为银杏黄酮质量控制标准。杜鹃素可溶于甲醇、乙醚和稀碱液,与盐酸-镁粉反应呈粉红色。加热后变为玫瑰红色,与三氯化铁反应呈

27、草绿色。杜鹃素是满山红治疗气管炎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经水解后生成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变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7、A. 二氢黄酮B. 二氢黄酮醇C. 黄酮醇D. 异黄酮E. 黄酮<1> 、13C-NMR 中,C-3 的信号在43 左右的是A. B. C. D. E.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2> 、13C-NMR 中,C-3 的信号在70 左右的是A. B. C. D. E.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3> 、13C-NMR 中,C-3 的信号在136 左右的是A. B. C.

28、D. E.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C 谱。8、A. 二氢黄酮B.5-羟基黄酮C. 黄酮醇D.7-羟基黄酮E. 异黄酮<1> 、加入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形成黄色络合物,再加入枸橼酸后黄色消褪的是A. B. C. D. E.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 、加入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形成黄色络合物,再加入枸橼酸后黄色不消褪的是A. B. C. D. E.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3> 、能与四氢硼钾产生特征反应的是A. B. C. D. E. <

29、;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9、A.H-2,H-6 的化学位移为7.107.30(d) B.H-2,H-6 的化学位移为7.207.50(d) C.H-2,H-6 的化学位移为7.607.80(d) D.H-2,H-6 的化学位移为7.707.90(d) E.H-2,H-6 的化学位移为7.908.10(d) <1> 、4-氧取代的二氢黄酮的1H-NMR 特征是A. B. C. D. E. <1> 、【正确答案】:A <2> 、4-氧取代的异黄酮的1H-NMR 特征是A. B. C. D. E. <

30、2> 、【正确答案】:B <3> 、4-氧取代的橙酮的1H-NMR 特征是A. B. C. D. E. <3> 、【正确答案】:C <4> 、4-氧取代的黄酮的1H-NMR 特征是A. B. C. D. E.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氢核磁共振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4-氧取代的二氢黄酮的1H-NMR 特征是H-2,H-6 的化学位移为7.107.30(d),4-氧取代的异黄酮为7. 207.50(d),4-氧取代的橙酮为7.607.80(d),4-氧取代的黄酮为7.707.90(d)。10 、A. 槐二

31、醇B. 芦丁C. 金丝桃苷D. 杜鹃素E. 槲皮素<1> 、槐米中治疗出血症的有效成分是A. B. C. D. E. <1> 、【正确答案】:B <2> 、满山红中的祛痰有效成分是A. B. C. D. E.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所含成分。芦丁是槐米的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变脆引起的出血症,并辅助治疗高血压;满山红的杜鹃素是祛痰成分。11 、A. 黄酮B. 黄酮醇C. 二氢黄酮D. 异黄酮E. 查耳酮用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可以鉴别各类黄酮,请指出以下UV 吸收是哪种黄酮的特征吸收峰&

32、lt;1> 、UV 吸收有2 个峰:带和带,带位于304350nm A. B. C. D. E.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黄酮和黄酮醇三、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黄芩苷是单糖苷,糖连接在黄酮苷元的7 位的羟基上,取代了H 的位置,所以是7-O-单糖苷。所以B 是正确的。黄芩苷经黄芩苷酶水解,生成黄芩素。经水解后生成的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所以E 是正确的。带:304350nm 358385nm 带:250280nm 250280nm 带 、带 均较强<2> 、UV 吸收有2 个峰:带和

33、带,带位于352385nm A. B. C. D. E. <2> 、【正确答案】:B <3> 、UV 吸收有2 个峰:带和带,带很强,为主峰,位于340390nm A. B. C. D. E. <3> 、【正确答案】:E 2、盐酸-镁粉反应为阴性的有A. 黄酮B. 查耳酮C. 黄酮醇D. 二氢黄酮E. 橙酮2、【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盐酸-镁粉反应:检查中药中是否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在样品的乙醇或甲醇溶液中加入少许镁粉振摇,再加几滴浓盐酸,12 分钟(必要时水浴上加热)即显出颜色。黄酮、黄酮醇类、二氢黄酮

34、类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一般显红色到紫红色,个别显蓝或绿色(如7,3,4-三羟基二氢黄酮)。分子中特别是在环上有-OH 或-OCH3 。取代时颜色随之加深。但是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无该显色反应。3、影响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吸附作用的主要因素有A. 化合物中羟基的数目B. 化合物中羟基的位置C. 溶剂与化合物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D. 溶剂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E. 分子本身的大小3、【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聚酰胺色谱法的吸附作用影响因素。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

35、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4、用色谱法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有A. 常采用双向纸色谱B. 硅胶薄层色谱C. 聚酰胺薄层色谱D. 用纸色谱,以BAW( 正丁醇-醋酸-水)展开,Rf 值:苷元>单糖苷>双糖苷E. 用纸色谱,以水或水溶液展开,Rf 值:双糖苷>单糖苷>苷元4、【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色谱法1. 纸色谱纸色谱(PC )适用于分离各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的混合物。混合物的鉴定常采用双向色谱法。以黄酮苷类为例来说,一般第一向展开采用某种醇性溶剂,如BAW ,主要是根据分配作用原理进行分离。第二向展开溶剂则用水或下列水溶液,如2%6% HOAc 等,主要是根据吸附作用原理进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苷元一般宜用醇性溶剂或用3%5% 的HOAC 。平面性较强的分子: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用含水类溶剂如3%5%HOAc 展开时,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R f<0.02); 非平面性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