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空调技术规范检验规范_第1页
电动空调技术规范检验规范_第2页
电动空调技术规范检验规范_第3页
电动空调技术规范检验规范_第4页
电动空调技术规范检验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动空调技术规范(检验规范)版本换版/修订记录编制/修订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前 言为实现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相关零部件(电动压缩机)检验的规范化,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技术要求,结合我公司产品开发流程,编制本检验规范。本检验规范主要指导生产部门对零部件检验、判定工作。本标准由产品开发技术中心提出,前瞻性技术科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审核人: 本标准批准人: 1 概述为实现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相关零部件(电动压缩机)检验的规范化,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技术要求,结合我公司产品开发流程,编制本检验规范。涡旋压缩机是一种新型的旋转一容积式压缩机,以其效率高、噪音低、体积小、节能及环保等优点,而

2、广泛应用于各种汽车用空调。由于涡旋压缩机主要运行件动涡盘只有啮合,几乎不产生磨损,因而寿命比活塞式压缩机更长,是理想的汽车空调用压缩机。根据国际上多年实际应用经验,对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其结构种类不同,以及应用的汽车型式不同,对压缩机的制造标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很难用一个通用性标准涵盖所有汽车空调用压缩机产品。鉴于上述原因,2008年颁布的汽车空调用制冷压缩机(GB/T 21360-2008)、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GB/T 22068-2008),由于需要统筹照顾到各类压缩机的要求,难以满足各制造厂家的差异性要求。电动涡旋压缩机的驱动部分为直流无刷电机,其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特性优良、调速

3、性能好、起动力矩大、过载能力大、效卒高、体积小、运行可靠等优点。电动涡旋压缩机的控制部分是由PIC单片机、智能功率模块和通讯电路为核心组成,实现了匀速起动、转速平稳,可变转速实现车室温度自动控制,同时还具有过流保护及电池欠压保护等多种故障提示报警功能,具有现代先进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自适应控制等智能控制技术,适合于汽车CAN总线技术要求。本标准是根据本公司产品的特点,并结合GB/T 22068-2008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的部分要求而制定。2 分类与标记2.1 分类 产品按其供电电源额定电压不同分为(单位为v): a)低电压(DC):24. 28. 36. 42. 48. 60. 72.

4、 96. 120. 144;b)高电压(DC):156. 168. 192. 216. 240. 264. 288. 312. 336. 360. 384. 408. 540. 600。2.1.2产品按其排量昀不同分为(单位为cm3/r):11. 15. 18、28、38. 482.2 标记YWXD顺序号控制类别代号直流电压代号排量代号产品代号 示例:排量为18ml/r、直流电压为DC288V、压缩机控制方式为PWM控制的、产品表示为:YWXD18288D01。2.3产品组成产品由压缩机部分和驱动控制器部分组成,其中压缩机部分又是由涡旋压缩机和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组成2.4基本参数产品的基本参数见

5、表1。表1 基本参数部件项目指标压缩机部分排量,cm3r 111518283848最大瞬时转速,r/min9000800070006000连续允许转速,r/min60005000最小允许转速,r/min2 000制冷剂HFC-134a润滑油POE电动机额定电压,V驱动控制器额定电压,V频率,Hz 15 0002.5名义工况2.5.1 产品的环境条件为: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10%75%;c)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2.5.2产品的性能试验工况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性能试验工况压缩机转速,r/min电压,V排气压力,MPa吸气压力,MPa过热度,过冷度,300

6、0X (l±l%)UN×(1±5%)1.57±0.020.350±0.0057±15.0±0.54000x (1±l%)6000x (1±1%)2.6正常工作条件a)电压:符合2.1.1规定;b)温度:-101053 要求3.1外观3.1.1产品的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一致,不得有油污、锈蚀、锐边等损伤外观的缺陷。3.1.2产品的导线保护套,不得破裂缺陷。3.2结构3.2.1 产品应采用一体式涡旋压缩机总成的结构。3.2.2产品用静、动涡旋盘,应采用专用涡旋式制冷压缩机涡旋盘。3.2.3产品的紧固件、连接件

7、牢固可靠、无松动。3.3功能3.3.1产品具有对容积流量进行自动调节的功能。3.3.2产品具有对温度、电流或电压安全保护的功能。3.3.3产品具有对短路、缺相和堵转等故障提示报警功能。3.3.4产品具有对运行信息实时监测并发送到上位机系统实现智能控制的功能。3.4性能3.4.1制冷量 在名义工况下,产品的制冷量应不小于明示值的95%。3.4.2输入功率产品的输入功率应不大于明示值的110%。3.4.3能效比在名义工况下,产品的能效比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能效比项目指标转速,r/min3000X (l±l%)4000x (1±l%)6000x (1±1%)能效比 1

8、.21.61.53.4.4窑封性产品的制冷剂总泄漏量应不大于10 g/a(克年)。3.4.5含水率产品装配后24 h内,其内部的含水率不应超过500×10-6。3.4.6清洁度产品内部杂质总量应小于40 mg。3.5 电动机性能3.5.1 电动机的空载转速和电流电动机空载转速和电流应符合附录A中A1的规定。3.5.2 电动机的负载特性电动机转速和扭矩的特性曲线、电流和扭矩的特性曲线、效率和扭矩的特性曲线应符合附录A中A2的规定。3.6噪声 产品的噪声,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噪声指标项 目排量,cm3/r转速,r/min3000X (l±l%)4000x (1±l

9、%)6000x (1±1%)噪声,dB(A)11657580151828708-8538483.7安全3.7.1 电器安全3.7.1.1 电动机定子绕组冷态直流电阻 电动机定子三相电阻平衡率,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定子绕组冷态直流电阻项 目指标额定电压Un,VUN100100<UN1000电动机定子三相电阻平衡率,% <5103.7.1.2 电动机定子绕组匝间绝缘电动机定子绕组匝间绝缘在任意指定的比较判别区间内,被测定子和参照定予波形曲线之间的面积比较,要求面积差小于15%。3.7.1.3绝缘电阻3.7.1.3.1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a)清空电动压缩机内部的冷

10、冻机油后,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 MQ。b)向电动压缩机内充入(50±1)cm3的冷冻机油和(63±1)g的HFC-134a制冷剂后,电动机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0 MQ。3.7.1.3.2驱动控制器的绝缘电阻驱动控制器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0 MQ。3.7.1.4耐电压3.7.1.4.1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耐电压产品在表6的试验工况下,绝缘应无击穿、闪络和飞弧。其漏电流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试验电压和漏电流项目指 标试验电压输入额定电压UN,V36>36115>115250>250试验电压有效值,V500100015001000+

11、2×UN漏电流,mA电源功率,kVA1.051020电源频率,Hz50电压持续时间,s53.7.1.4.2驱动控制器的耐电压驱动控制器在表6的试验工况下应无击穿。3.7.2机械安全3.7.2.1耐压性 产品壳体的低压侧和高压侧,分别承受5.2 MPa、8.3 MPa的液压试验,应无损坏或泄漏。3.8外壳防护等级产品和驱动控制器的防护等级应符合C_P 4 900-0nn8中lP54的规定。3.9驱动控制器的温升驱动控制器各部位的温升应符合GB/T 18488. 1-2006中5.4的规定。3.10耐振动性产品在表7的试验工况下,应能正常工作,并符合以下要求:表7振动试验工况试验持续时间

12、,h频率,Hz加速度,g振动方向41007横向纵向垂直a)产品内部不应出现裂纹和损坏,驱动控制器内部接线不得断裂,元器件不应松动,螺栓不应有松动和损坏;b)按3.5规定的4 000 r/min工况复测,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制冷量不应低于试验前测试值的90%,能效比不应低于试验前测试值的82%;c)总泄漏量符合3.4.4的规定:d)绝缘电阻应符合3.7.1.3的规定;e)耐电压应符合3.7.1.4的规定。3.11 热循环产品在表8的试验工况下应能正常工作,并符合以下要求:表8热循环试验工况步骤温度,放置时间,h1-3032常温1312014常温1a)按4.5规定的4 000 r/min工况复测,电动

13、压缩机总成的制冷量不应低于试验前测试值的90%,能效比不应低于试验前测试值的82%;b)总泄漏量符合3.4.4的规定:c)绝缘电阻应符合3.7.4的规定:d)耐电压应符合3.7.5的规定。3.12交变湿热产品在交变湿热工况下应能正常工作,并符合GB/T 22068-2008中3.4.14的规定。3.13耐腐蚀性产品经盐雾试验盾应能正常工作,经表面防腐处理的零件表面不应大于15%面积的红锈、气泡、蠕变、粘着及功能丧失。3.14耐久性3. 14.1 产品在表9的试验工况下,应能正常工作。表9耐久性的试验工况运行时间转速,r/min电压V排气压力MPa吸气压力MPa蒸发器空气入口温度压缩机环境温度低

14、压电阻28 cm3/r高压电阻<28 cm3/r2502500×(1±5%)3000×(1±5%)UN× (1+5%)2.500±0.0350.350±0.00540.6±0.6575000×(1±5%)6000×(1±5%)1.570±0.0350.180±0.0053002500×(1±5%)3000×(1±5%)50UN× 0.8× (1+5%)5000×(1±5%

15、)转速循环试验a6000×(1±5%)转速循环试验bUN× 1.2× (1+5%)a转速循环试验工况:1) 在30 s内从O r/min升到2500 r/min,2 500 r/min持续1 min; 2)在15 s内从2 500 r/min升到3 000 r/min,3 000 r/min持续l min; 3) 在15 s内从3 000 r/min升到4 000 r/min,4 000 r/min持续l min; 4) 在15 s内从4 000 r/min升到5 000 r/min,5 000 r/min持续1 min: 在30 s内从5 000 r/

16、min阵到0 r/min,停留30 s再返回到1),依此循环。b 转速循环试验工况:1)在30 s内从0 r/min升到3 000 r/min,3 000 r/min持续l min; 2)在15 s内从3 000 r/min升到3 500 r/min,3 500 r/min持续l min; 3)在15 s内从3 500 r/min升到4 500 r/min,4 500 r/min持续l min; 4)在15 s内从4 500 r/min升到5 500 r/min,5 500 r/min持续l min: 5)在15 s内从5 500 r/min升到6 000 r/min,6 000 r/min持

17、续1 min; 在30 s内从6 000 r/min降到0 r/min,停留30 s再返回到1),依此循环。注1:表中低电压和高电压划分,见4.1.1。注2:U。为额定电压。 注3:对于定转速压缩机,其转速按额定转速进行,其它项目均按表中规定。 注4:表中压力均为绝压。3.14.2试验结束后,检查电动压缩机,应符合以下要求: a)外部各面不应出现裂纹和损坏,螺栓不应有松动和损坏; b)按4.5规定的4 000 r/min工况复测,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制冷量不应低于试验前测试值的90%,能效比不应低于试验前洌试值的82%; c)总泄漏量符合3.4.4的规定; d)噪声应不大丁在表4的数值上增加3 d

18、B(A); e)绝缘电阻应符合3.7.1.3的规定; f)耐电压应符合3.7.1.4的规定。3.15电磁兼容性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 22068-2008中5.7的规定。4 检验方法4.1外观用目视的方法检查。4.2结构用目视和手感的方法检查。4.3功能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进行,模拟操作各项功能,目视检查。4.4性能4.4.1 制冷量按GB/T 5773-2004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4.4.2输入功率 按GB/T 5773-2004中第6章的规定进行。按GB/T 5773-2004中第7章的规定进行。4.4.4密封性倒出电动压缩机内润滑油后,通过吸排气口向电动压缩机内充入HFC-134a

19、,并采用氮气升压达到1.0 MPa后,用高压气体吹除充气处及其他部位上的残余气体2 min后,采用测量精确度小于1×10-6 atm.cm3/s内的电子式制冷剂检漏仪来测定和记录电动压缩机的泄漏量。4.4.5含水率按GB/T 22068-2008中6.5.2的规定进行。4.4.6清洁度按QC/T 660-2000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4.5电动机性能4.5.1 电动机的空载转速和电流试验时,将电动机安装在电机性能测试台(测功机)上,给驱动控制器施加额定电压,将测功机转鼓输出扭矩设定为零,测试其空载转速和电流值。4.5.2 电动机的负载特性将电动机安装在电机性能测试台(测功机)上,按GB

20、/T 18488. 2-2006申7.2.1规定的方法和记录要求测试,给驱动控制器施加额定电压,测试电动机转速和扭矩的特性曲线、电流和扭矩的特性曲线、效率和扭矩的特性曲线。4.6噪声 按QC/T 660-2000中4.2的规定进行。4.7安全性4.7.1 电器安全4.7.1.1 电动机定子绕组冷态直流电阻在电动机的转子静止不动时,按GB/T 18488. 2-2006中4.1.2规定的方法,用直流电阻测量仪测量电动机定子绕组每两个出线端的电阻,根据测得的电阻值计算出三相电阻平衡率。4.7.1.2电动机定子绕组匝间绝缘按GB/T 22068-2008中6.5.6的规定进行。4.7.1.3绝缘电阻

21、4.7.1.3.1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按GB/T 22068-2008中6.5.7的规定进行。4.7.1.3.2驱动控制器绝缘电阻按GB/T 22068-2008中6.6.2的规定进行。4.7.1.4耐电压4.7.1.4.1 产品的带电部位和非带电金属部位之间,按GB/T 21418-2008中6.6.1规定进行,试验时环境温度在1828范围内。4.7.1.4.2躯动控制器按GB/T 22068-2008中6.6.3的规定进行。4.7.2机械安全4.7.2.1耐压性按GB/T 22068-2008中6.5.4的规定进行。4.7.3外壳保护等级将产品安装于与实际工作状态相似的工装中,

22、按GB 4208-2008中11、12、13规定的方法试验。试验后,复测产品的绝缘电阻和耐电压,应符合5.7.1.3和5.7.1.4的规定。4.7.4驱动控制器的温升按GB/T 22068-2008中6.6.9的规定进行。4.8耐振动性按GB/T 22068-2008中6.5.12的规定进行,试验工况见表7。4.9热循环按GB/T 21360-2008中6.12的规定进行,试验工况见表8。4.10交变湿热按GB/T 22068-2008中6.5.14的规定进行。4.11耐腐蚀性按GB/T 21360-2008中6.7的规定进行。4.12耐久性按QC/T 660-2000中4.5的规定进行,试验

23、工况见表9。4.13电磁兼容性按GB/T 22068-2008中6.8的规定进行。5 检验规则5.1检验分类产品的检验可分为: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5.2出厂检验5.2.1 每台产品应经制造厂质量部门检验合格,并贴有产品合格标签方可出厂。5.2.2出厂检验的项目见表10。5.3抽样检验5.3.1 当产量达到一定数星或用户提出要求时,产品应进行抽样检验。5.3.2抽样检测的项目见按表10。5.3.3抽样检验的样本,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表11随机抽取。5.3.4如抽样检验不合格时,应以双倍数量重新检验。如仍有一台不合格,该批产品应逐台检验,剔除不合格品后方可出厂。5.4型式检验5.4

24、.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产品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定型;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长期停产,重新恢复生产时。d)出厂的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用户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5.4.2型式检验的项目应包括本标准的全部内容,见表10。5.4.3型式检验的样本,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表11规定的数量。表10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型式检验1外观3.14.12结构3.24.2-3功能3.34.3-4制冷量-输入功率-效能比-密封性含水率-清洁度-5电动机的空载转速和电流电动机的负载特性-6噪

25、声3.64.6-7电动机定子绕组冷态直流电阻-电动机定子绕组匝间绝缘-绝缘电阻耐电压-耐压性-8外壳防护等级3.84.8-9驱动控制器的温升3.94.9-10耐振动性3.104.10-11热循环3.114.11-12交变湿热3.124.12-13耐腐蚀性3.134.13-14耐久性3.144.14-15电磁兼容性3.154.15-16标志、包装6.16.26.1注:“”为必检项目。表11抽检数量项目批产量,台501 0001 0002 000>2 000抽检数1237.4.4型式检验中,除安全项不得复检外,其它任一项目若有不合格项,可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则判该次

26、型式检验不合格。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6.1标志6.1.1产品标志6.1.1.1产品应在明显的位置上设置永久性铭牌,铭牌上应标明以下内容: a)产品名称和型号; b)制冷量;c)制冷剂和润滑油;d)生产批号和生产日期;e)厂名、厂址。6.1.1.2产品应在铭牌的附近粘贴产品许可标记。6.1.2包装标志6.1.2.1 产品包装箱外应注明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型号;b)净质量;c)包装外形尺寸;d)制造厂名称;e)生产日期。6.1.2.2产品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2008的规定。6.2包装6.2.1产品的内包装采用塑料袋,外包装箱采用瓦楞纸箱,并应固定可靠,防撞击、磕碰。6.2.2产品的随机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6.3运输产品可用一般交通工具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剧烈碰撞。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