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 试求出图P2-1中各电路的传递函数。CC图 P2-12- 2 试求出图P2-2中各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图 P2-22- 3 求图P2-3所示各机械运动系统的传递函数。(1)求图(a)的Xc s =Xr S _求图(C)的加?(2)求图(b)的 土± 二?Xr(S)(4)求图(d)的丑巴二?F(s)砂图 P2-32-4 图P2-4所示为一齿轮传动机构。设此机构无间隙、无变形,求折算到传动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粘性摩擦系数和w s =M|。图 P2-5图 P2-42-5 图P2-5所示为一磁场控制的直流电动机。设工作时电枢电流不变,控制电压加在励磁绕组上,输出为电机角位移,求传
2、递函数W s =兰。Ur(S)2-6 图P2-6所示为一用作放大器的直流发电机,原电机以恒定转速运行。试确定传递函数U-S =W s,设不计发电机的电枢电感和电阻。Ur s图 P2-62-7已知一系统由如下方程组组成,试绘制系统方框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X1 s =Xr s W1 s -W1 s W7 s -W8 s xc sX2 s=W2 s X1 s -W6 s X3 s 1X3 s 眾2 s -Xc s W5 s W3 sXc s 二W4 s X3 s2- 8 试分别化简图P2-7和图P2-8所示的结构图,并求出相应的传递函数。图 P2-8Xn s °2-9求如图P2-9所示
3、系统的传递函数* $ =崇,W2 - XCs图 P2-92- 10 求如图P2-10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图 P2-102- 11 求图P2-11所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图 P2-11图 P2-122- 13 画出图P2-13所示结构图的信号流图,用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W1SW2 s =Xc sN s图 P2-132-14画出图P2-14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分别求出两个系统的传递函数Xc1(S ) Xc2(S )。Xr1 S,Xr2 S。图 P2-143-1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 s二 <Ss+1 )求:(1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动态特性指标打、tr、ts、七(2 )输
4、入量Xr ( t ) =t时,系统的输出响应;(2 )输入量Xr( t )为单位脉冲函数时,系统的输出响应。3- 2 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 s,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心丿s命+1)P3-1所示,图中的 X=1.25,tm=1.5s。试确定系统参数 Kk及.值。图 P3-123- 3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 sn。已知系统的x(t )=1( t ),S(s+2 他n )误差时间函数为et =1.4eJ.7t -0.4eJ3.73t,求系统的阻尼比、自然振荡角频率n、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系统的稳态误差。3-4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
5、s二,试选择K及.值以满足下列ss比)指标。当xr (t) =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 (:)w 0.02 ;当 xr (t) =1 (t )时,系统的30% ts (5%)w 0.3s。,-.23-5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WB S二 n,试画出以n为常s +2屜nS+咎数、为变数时,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复平面上的分布轨迹。3-6 一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P3-2所示,求在不同的 K值下(例如,氐=1、Kk=3、K=7)系统的闭环极点、单位阶跃响应、动态指标及稳态误差。图 P3-23- 7 一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P3-3所示。(1) 求当 露 20% ts ( 5% =
6、1.8s时,系统的参数 Ki及值。(2) 求上述系统的位置误差系数Kp、速度误差系数 、加速度误差系数 &及其相应的稳态图 P3-33-8一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P3-4所示。求(1)1 =0 , .2 =0.1 时,系统的、ts (5%)(2).1 =0.1, .2 =0时,系统的、ts (5%)(3) 比较上述两种校正情况下的暂态性能指标及稳态性能。图 P3-43- 9 如图P3-5所示系统,图中的 Wg s为调节对象的传递函数,WC s为调节器的传递函数。如果调节对象为Wg s =KgTi s 1 T2S 1Ti > T2,系统要求的指标为:位置稳态误差为零,调节时间最短,超
7、调量 :% < 4.3 %,问下述三种调节器中哪一种能满足上述指标?其参数应具备什么条件?三种调节器为(a) Wc s K p ;(b)Wc s 二Kp s 1 ;(C)Wc s =Kp图 P3-53- 10有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式如下,试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特征根在复 平面上的分布。(1)s320s24s-50 =0(2)s320s24s100=0(3)s42s36s28s 8 =0(4) 2s5 s4 -15s3 25s2,2s-7 =0(5)s63s59s418s3 22s2 12s 12 =03- 11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i Kk(0.5s+1 )Wkss-
8、10.5s2-s 1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 &值范围。3- 12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P3-6所示,试用劳斯判据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f值范围。图 P3-63-13如果采用图P3-7所示系统,问.取何值时,系统方能稳定?3-14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 s 二Ks1 0.33 s 1 0.167s要求闭环特征根的实部均小于-1,求K值应取的范围。图 P3-73-15设有一单位反馈系统,如果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10s s 4 5s 12)Wk s =罟甘 求输入量为Xr t =t和Xr t =2 4t 5t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K13-16有一单位反馈系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 s
9、=-。求当输入量为xr t =-t2和s2Xr t =sint时,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3-17有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Wk s = 3s 10,求系统的动态误差系数;并求s(5s1)当输入量为Xr t =1 t It2时,稳态误差的时间函数es t。3-18 一系统的结构图如图 P3-8所示,并设 W1 s二-1 1s,W2 s。当扰动ss(1 +T2 s )量分别以AN s二1、4,作用于系统时,求系统的扰动稳态误差。ss2图 P3-83-19 一复合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P3-9所示,其中K1 =2K3 =1,T2=0.25s,K2=2。1(1 )求输入量分别为Xr t =1,X
10、r t =t,Xr t =-t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2)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其:,%,ts值。图 P3-9图 P3-103-20 一复合控制系统如图P3-10所示,图中Wc s =as2 bs,Wg s10s(1+0.1sM+0.2s)如果系统由1型提高为3型系统,求a值及b值。4-1求下列各开环传递函数所对应的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Kg(S 3)(S 1)(s2)Kg(s 5)s(s 3)( s 2)Kg(s 3)(s 1)(s 5)(s 10)4-2求下列各开环传递函数所对应的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1) Wk(s)(2) Wk(s)(3) Wk(s)(1)Wk(s)Kg(s 2)二 2
11、s 2s 3(2)Wk(s)Kgs(s 2)( s22s 2)(3)Wk(s)Kg(s 2)2s(s 3)(s22s 2)(4)Wk(s)Kg(S 1)s(s -1)(s2 4s 16)(5)Wk(s)Kg(0.1s 1)s(s 1)(0.25s 1)24-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s)二Ks(Ts 1)(s22s 2)求当K =4时,以T为参变量的根轨迹。4- 4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s)二K(s a)2s (s 1)1求当K 时,以a为参变量的根轨迹。44- 5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s)Kg2(s 16)(s 2s 2)试用根轨迹法确定使
12、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比4- 6已知单位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5和自然角频率n =2时Kg值。Wk(s)2(s 1)(s -1)(s 4)Kg试绘制其根轨迹。4- 7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Wk(s)Kg(S 1)s2(s 2)(s 4)试绘制系统在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情况下的根轨迹。4- 8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s)二K(s 1)s2(0.1s 1)如果要求系统的一对共轭主导根的阻尼系数为0.75,用根轨迹法确定(1)串联相位迟后环节,设 ka =15 。(2)串联相位引前环节,设 ka =15。4- 9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s)二Kgs(s 4)( s
13、20)设要求kv _12(1/s)、: 空25%、ts空0.7s,试确定串联引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并绘制校正前、后的系统根轨迹。4- 10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gWk(s)gs(s 4)( s 5)要求校正后kv30(1 / s)、主导极点阻尼比- 0.707,试求串联迟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4-11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S)s(2s 1)要使系统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比$: =0.5、自然振荡角频率 n =5、kv _50(1/s)时,求串联迟后一引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并绘制校正前、后的系统根轨迹。5- 1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Wk(S): s+1当系
14、统的给定信号为(1) xHt) = sin(t 30 )(2) Xr2(t) =2cos(2t-45 )(3) xr3(t) = sin(t 30 ) 2cos(2t 45 )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W(s)4(s 1)(s 2) W(s)s 3s 20(8) W(s)s 0.2s(s 0.02)5-2绘出下列各传递函数对应的幅相频率特性。(1)W(s) =Ks 小(K =10, N =1、2)(2)10W(s):0.1s ±1W(s) =Ksn(K =10,N =1、2)W(s) =10(0.1s _1)4W(s):s(s 2)(9) W(s)二T2s22 Ts 1 (=0.707
15、)(10) W(s) = 252(O.2s1)s +2s+15- 3 绘出习题5-2各传递函数对应的对数频率特性。5- 4绘出下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频率特性。(1)Wk(s)5 s 1)s(T|S 1)(T2s 1)(1T!T2T30)(2)Wk(s)5002s(s - s 100).0.2se(3) WK(s)二s +15- 5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下列反馈系统的稳定性,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1)Wk(s)二K(TsS 1)s(T1s 1)(T2s 1)(T3 T1T2)(2)Wk(s)10s(s -1)(0.2s 1)(3)Wk(s)二100(0.01s 1)s(s -1
16、)5- 6设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图P5-1所示,写出开环传递函数的形式,判断闭环系统P为开环传递函数右半平面的极点数。ImRe翩=8(a)P=是否稳定。图中图 P5-1(1 )写出其传递函数(2)绘出近似的对数相频特性图 P5-25- 8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1)Wk(S)二6s(0.25s 1)(0.06s 1)(2)Wk(s)二75(0.2s+1)2s (0.025s 1)(0.006s 1)试绘制波德图,求相位裕量及增益裕量,并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5- 9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 (s)s(0.1s 1)(0.5s 1)当输入信号xr(t)为5rad/s的正弦信号时
17、,求系统稳态误差。5-10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计算系统的谐振频 率及谐振峰值。(1)Wk(s)=16s(s 2)(2) Wk(S)'°(°.5S°s(5s+1)5-11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s)二7s(0.087s 1)试用频域和时域关系求系统的超调量;.%及调节时间ts5-12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 (s)10s(0.1s 1)(0.01s 1)作尼氏图,并求出谐振峰值和稳定裕量。和自然5-13如图P5-3所示为0型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求该系统的阻尼比振荡角频率。6- 1设一单位
18、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4Ks s 210dB,若使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 =20s,相位裕量不小于 50,增益裕量不小于试确定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6- 2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Wk2TT求系统的稳态加速度误差系数ka =10s,和相位裕量不小于 35时的串联校正装置。6- 3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Wk S2S要求校正后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和W 4dB的等M圆相切。切点频率 p = 3,并且在高频段200具有锐截止-3特性,试确定校正装置。6- 4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0Wk S =S 0.2s 1 0.5s 1要求具有相位裕量等于 45及增益裕量等于
19、6dB的性能指标,试分别采用串联引前校正和串 联迟后校正两种方法,确定校正装置。6 5设一随动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KS 0.5S 1如要求系统的速度稳态误差为10%, M p <1.5,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的参数。6 6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26S 0.1s 1 0.00166s 1要求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c =40 _2,增益裕量等于10dB,穿越频率 c -1rad /s ,且开环增益保持不变,试确定串联迟后校正装置。6 7采用反馈校正后的系统结构如图6 1所示,其中H( S)为校正装置,ep : =0 ;稳态速度误差Wk S 二100.01s 1 0.1s 1W2
20、s为校正对象。要求系统满足下列指标:稳态位置误差3 1=0.5% ;,c _45。试确定反馈校正装置的参数,并求等效开环传递函数。Wi s 1=200Wk S卫s6- 8 一系统的结构图如题6-7,要求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匕=200 ,超调量:. %v 20 %,调节时间ts岂2S,试确定反馈校正装置的参数,并绘制校正前、后的波德图,写 出校正后的等效开环传递函数。7- 1 一放大装置的非线性特性示于图7-1,求其描述函数。7- 2图7-2为变放大系数非线性特性,求其描述函数。1L-fr/图7-17- 3求图7-3所示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图7-27- 4图7-4给出几个非线性特性,分别写出
21、其基准描述函数公式,并在复平面上大致画出其基准描述函数的负倒数特性。图7-3图7-47- 5判断图7-5所示各系统是否稳定?稳定工作点?1和KnW( j )的交点是稳定工作点还是不 R。图7-57- 6图7-6所示为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其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W(S)(S 1)(0.5s 1)(0.1s 1)10试确定自持振荡的频率和振幅。7-7图7-7所示为一非线性系统,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其稳定性。Tr图7-7图7-67-8求下列方程的奇点,并确定奇点类型。a nO s(1) x(1x)xx=0(2) x -(0.5 3x2)x x x2 = 07-9利用等斜线法画出下列方程的相平面图(1)
22、x* x +x = 0(2) X X 计 X = 07-10系统示于图7-8,设系统原始条件是静止状态,试绘制相轨迹。其系统输入为(1)Xr (t) = A, A ee(2) xr(t) = A Bt, A ee7-11图7-9为变增益非线性控制系统结构图,其中K =1, k =0.2, q =1,并且参数满足如下关系试绘制输入量为(1) Xr (t) = A, Aee(2) xr(t)二 A Bt, A ee时,以e-e为坐标的相轨迹。信息学院图7-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自动控制原理.试题(B卷)答案、1.( 10 分)UrIo_RUc1Gs_1所以W s(32.( 10 分)令 Xr s =0
23、(5 分)s 6s 10(3 分),10 =3.16 , (2 分)2 =6-0.95(2 分)Ws= WWW2W5 -WWWLWWl(5分)'N(s)、丿 1+WW2W31+WWW3、(15 分)1010Xc(t ) = 1_1 =2 e福tsingnj1F+日),日=arctg £= 3.2eJ3tsin 0.987 18.19(5分)系统根为P|,2 = 6 -_36_ =_3 士j ,在左半平面,所以系统稳定(3分)三、(15分)K (s2 +2s+2)Wk-s n =3 , R,2,3 = 0卄2,乙,2 1 jn - m =1(2 分) 渐进线1条二(1分) 入射角:sr =180 、极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64-1:2025 EN Low-voltag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1: Fundamental principles,assessment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and definitions
- 【正版授权】 IEC 60072-2:2025 EN Dimensions and output series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 - Part 2: Frame numbers 355 to 1 000 and flange numbers 1 180 to 2 360
- 基础力量瑜伽课件
- 冬奥志愿服务培训
- 仓储主管培训报告
- 读书分享交流课件
- 课件模板人物主题
- 网络医生技巧培训
- 线描画女孩课件
- 培训生毕业汇报
- 2025年私人住宅装修合同及详细工程清单
- 师恩如灯照亮我们的成长路教师节主题班会课件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及教学计划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JJF 1076-2020-数字式温湿度计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GB 24427-2021 锌负极原电池汞镉铅含量的限制要求
- DBJ 14-073-2010 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电视摄像第二章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
- 桥梁转体施工专项方案(收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