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深处最难到达的村庄_第1页
玉龙雪山深处最难到达的村庄_第2页
玉龙雪山深处最难到达的村庄_第3页
玉龙雪山深处最难到达的村庄_第4页
玉龙雪山深处最难到达的村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玉龙雪山深处最难到达的村庄七彩驿站推荐阅读青松村村口的滑石带村民用叉杆把组合好的屋架竖起小伙子们爬上单片框架准备把它和另一片连接起来新房竖起,主人家很高兴。青松村,玉龙雪山深处最难到达的村庄。100多年前,来丽江避难的苗族村民们千挑万选才选了这里作为他们的栖息地。“路不好走哦。”朋友们提醒。果然,在快到牦牛坪一处毫不起眼的路口,同去的友人刚提醒“坐好”,四轮驱动的小皮卡剧烈跳动。随着红土路不断转曲、下滑,草场、森林不断后退,隐没在峡谷之中的小村庄猛然出现在路侧的山坡脚。村头,一条巨大的滑石带从山巅延伸到山脚。是我曾多次眺望的方向。现在,大山的伤痕在一口气呼出能到达的近前。村庄深处传来斧头敲击木

2、料的声响,一声一声。青松村的房子这样盖清晨6点半,青松二村所在的青杆坪漆黑一片,绝大部分村民还在睡梦中,住在山谷下片的李开财夫妇已经起床了。媳妇熊秀兰在沼气饭煲上烧水蒸粑粑,李开财在另一口木柴大灶上煮苞谷面,准备喂牲口。吃过早饭,喂过猪和牛,银盘梁方向的天空发出微光,李开财把关在圈里的10多只山羊放出来,赶去村东的山上吃草。从银盘梁回来,天已大亮。李开财叫上媳妇和借住自家的神秘客人(我),一起去不太远的哥哥李开福家。今天是哥哥家组装新房架的日子,很多村民去帮忙。每到岁末年初,种过豌豆和麦子,青松村需要盖房的人家立即忙碌起来。此时的山谷,温暖、干燥,适合做木工,在农闲季节请木匠请帮工也相对容易。

3、当然,如起房盖屋这般村民生活的头等大事,单靠自家力量很难完成。亲戚、邻居们自然要互帮互助,出工出力,主人家管三顿饭就成。玉龙雪山黑白水方向的木质民居大体相同:3开间,14根立柱承重,立柱多高屋多高。有时,为了显得木楼更加高大,主人还会修起厚重台基。最重要的外墙框架由4根木柱和3根过梁组成,越往上,梁越短。内墙因为在屋内,为获取更大空间,只用3柱。过梁除了用来连接木枋,上面还要再立几根短挂枋,以便撑起整个屋顶。早在去年,李开财就开始帮哥哥准备盖房的木料。青松二村村委会有规定,自家建房所需木料可以去山上找,但绝不能砍了去卖钱。李开财每天磨利斧头,带着大哥的儿子一起走遍山梁,挑来挑去,选些树干直、树

4、节少、外皮花纹不扭曲的松木,月余下来,放倒两百多棵树。这些树并不集中在一个区域,而是这里一棵、那里一棵。用李开财的话说:“不能拢在一个地方砍,那样树就不会再长。松松地砍,大树周围的小树很快会蹿起来。”更多丽江旅游资讯及攻略点击 在老辈人记忆里,家乡有个响亮的苗语名字:“阳八一”,意思是“太阳一出来就能照得到的地方”。拥有51户人家187口人的青松二村,除了两百年前从四川、贵州避难而来的苗族村民,近些年也有傈僳族、纳西族和汉族嫁进村。李开财、熊秀兰家所在的山岗叫青杆坪,从前到处长着挺拔的大树。五十多年前,青松村办了个炼铁厂,几乎砍光坪上所有大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植被才逐渐得以恢复。熊秀兰说:“没有树,就会刮大风。现在,我老公只砍些枯死的树枝回来当柴烧,绿树是不砍的。”初升的阳光准时照进李家院坝,拎着撬棍和绳索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