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语法整理_第1页
韩语语法整理_第2页
韩语语法整理_第3页
韩语语法整理_第4页
韩语语法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本韩语语法整理语法概论1、 语法是最动态,变数最多的学科门类2、 在韩语语法中,中文的地位主要是参考作用,用来语境切入1)、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依存词、数次i. 名词=动词、形容词2套系统=语法结构ii. 名词直观、变数少、数量多、背单词主攻目标iii. 动词、形容词语境变数大iv. 副词是单独的一套系统v. 汉语词、固有词、外来词各占70%、10%、20%,其中固有词与汉语词为并行状,外来词多为音译(因此要特别注意错别字)2)、句型:陈述句、疑问句、命令句、共动句(只与动词有关,只与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关)3)、句子成分:主语 宾语 谓语 状语(时+地

2、)i. 语顺:主语(助词)+宾语(助词)+谓语(助词)【其他成分次之,可加于除谓语后的任意位置,谓语占最后】ii. 重要性排序及定义:谓语、主语、宾语(被怎样的对象为宾语,由名词构成;其谓语为动词)iii. 副词:a) 为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而存在b) 副词不加助词,直接用到句子中c) 原则上直接用在欲修饰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d) 前后要隔空一格iv. 入门时的关键是谓语4)、时态i. 过去时、将来时、现在时(以说话的时间为基准)ii. 与动词相匹配iii. 时态要合适,相匹配iv. 命令句和共动句极为将来时,无需考虑时态5)、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陈i. 定义:第一人称:说话的人;第二

3、人称:听话的人;第三人称:不在场或不参与话题的人ii. 互换性6)、敬与否i. 敬为主,非敬为辅ii. “我”之外均为敬为好iii. 形式:单词+助词形式:尊他+谦我7)、简化:i. 字母文字的共性ii. 交流无障碍为前提iii. 口语多,书面语少iv. 口语中“你”,“我”两个单词大量省略谓语助词(终结助词)名词后(翻译为“是”)格式体(公共场合)非格式体(生活用语)非敬语体(陈述句)(用于有韵尾之后)陈述句+疑问句(用于有韵尾之后)(疑问句)(用于无韵尾之后)(用于无韵尾之后)动词、形容词格式体非格式体非敬语体(无)(有)陈述句(阳元音后)(阴元音及、后)(变)陈述句+疑问句(同前)(同前

4、)(同前)陈述句+疑问句(无)(有)命令句(同前)(同前)(同前)命令句(无)(有)疑问句共动句动词(无)(有)命令句(无)(有)共动句注:“(有)、(无)”即为助词前的单词是否有韵尾,有则加标注有“(有)”的助词,反之亦然。: :走吧。 . .?! .?! .?! .?! 走吗? ? 请走! . . . 咱走吧! . . :打扫。?! . .?! .?! 打扫吗? ? 去打扫。 . . . 咱打扫吧! . . :好。 . .?! .?! 好吗? ? :没有。 . .?! .?! 没有吗? ?1、 陈述句谓语助词(纯) 非敬语体、常用于书面语(所面对的读者范围广泛,难以考虑敬语体适用与否)A)

5、 用于动词之后 /B) 用于形容词、时态之后 直接用原型C) 用于名词后 (若前面的名词的后面一个字没有收音,有可能听不见): 走。 走了。 有。 是苹果。2、 疑问句谓语助词1) ?纯、通用2) ?纯、通用、非敬语体3) /?纯、共动疑问句、第三人称时表示猜测、征求意见4) ?纯、通用、非敬语体【特别不尊敬】5) :?时态、存在词、动词后用:/?形容词后用:?名词后用6) ?非肯定式疑问句3、 命令句谓语助词(见上表)4、 共动句谓语助词肯定句(见上表)否定句 ./ .5、 感叹句谓语助词1) !通用2) :!形容词、时态、存在词后用 !(口语简化状):!动词后用 !(口语简化状):!名词后

6、用 !(口语简化状)主语助词1. , 普通2. , 强调,区别注:1、2的选用基本自由,一般具体名词后用强调型,广义名词后用普通型3. 尊敬用:1、用于人称名词后2、,除外 3、,除外: . 心情好。 . 今天是星期天。 . 社长是这位。一句双主语A. “n.不是n.”在该句型中,前后两个名词前一个用强调型,后一个用普通型B. 一句中有两个名词做主语,且谓语动词为,则分别用一次普通型和一次强调型,强调型用在哪儿就强调哪儿。: . 这里不是学校。 . 我是需要钱的。 . 钱,我是需要的。宾语助词,1) 用于名词之后(宾语一般为名词)2) 谓语均为动词3) 主语为人: . 姐姐买裙子。 . 爸爸看

7、报纸。定语助词A. 用于现在时B. , 用于过去时C. , 用于将来时公式:动词、形容词+助词+名词特征:1、定语助词的服务对象是其后的名词2、 形容词后只能用过去时3、 存在词之后之能用现在时4、 标识牌、告示、说明书等一类一般用现在时5、 具有造词功能6、 翻译或理解时必须带“的”7、 一般用现在时 一定用现在时 从词性的角度理解为形容词,一定用过去时构词规则一则两个名词组合成新的独立名词时,前面一个名词的最后一个字没有收音时,部分会多加一个“”做收音。此规则仅供参考。:+= +=时态一、 过去时:(用在阳元音之后) (用在阴元音之后)(用在之后)中文翻译为“了”二、将来时: 中文翻译为“

8、要”三、只用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四、谓语助词理解为广义的现在时态: . 哥哥上周去了韩国。 . 我和朋友今天下午要去KTV。否定式1) 肯定叙述与否定叙述分别占80%和20%的比例2) 否定的形式:副词否定和格式否定两种(格式否定力量强,副词否定更便捷)3) 性质:分为主观否定和客观否定两种,并无规定,以说话人的主观意志而定4) 名词的否定即“n.不是n.”的形式,一句双主语5) 形容词只有主观否定,且没有时态6) 副词否定:(主观否定)(客观否定)7) 格式否定: (主观否定) (客观否定)8) 格式定义:用助词和单词搭配而成,且不能拆散,对陈述内容的修饰,用在陈述内容的末端,即陈述内容的谓语

9、之后9) 格式否定可与时态相搭配而用10) . 没有 . 不 . 没能 . 不能11) 定命令句: (, ,) 中文翻译为“别,不许”12) 否定共动句: 中文翻译为“咱别”: . 我不去电影院。 我不能去电影院。 . 心情不好。 . 在教室不能喝水。 . 别说谎话。 . 咱别哭了。数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操作规则用法:1、名词在前,数词在后2、 助词只用一次,用在哪儿就强调哪儿: . 请给我啤酒三瓶。 . 请给我三瓶啤酒。助词用法:1) 目的地名后用,表示动作的流向,无中文翻译;2) 动作发生的时间名词后用,作为时间状语助词,无中文翻译,但是,除外,即这几个时间名词做状语时无需加助词;3) 人或

10、物在或不在的空间名词后用,做地点状语助词,谓语多为,;4) 单位基准量名词后用,用量极少,无中文翻译。: . 请去学校吧。 . 星期天请来吧。 . 我在家。 ? 多少钱一斤?助词用法:1、用在空间名词或地点名词之后,表示动作的流向,中文翻译为“从(地点)(怎么样)”2、用在动作发生或进行的地点名词之后,中文翻译为“在(地点名词)”: . 我从学校来。 . 今后在这个教室学习。助词用法:1、中文翻译“也”;2、用在名词之后; 3、这是一个补助词; 表示范围的进一步包括。: . 我连草莓也喜欢。 . 我也喜欢草莓。助词用法:1、中文翻译为“只”、“只有”;2、用在名词之后;3、表示范围的限定。 :

11、 . 只有爸爸在家。助词用法:1、中文翻译为“的”;2、读音同“”的音;3、用在名词之后;4、表示隶属关系。: . 我的哥哥的老师。助词用法:1、中文翻译为“比”; 2、用在名词之后; 3、该助词放在被比较的对象之后。: . 和昨天比今天更热。 . 和今天比昨天更热。注:大多数时候谓语为形容词,只有“爱”和“喜欢”例外。助词、用法:1、中文翻译为“和”;2、 用在名词之后;3、 名词+名词=同一句子成分;4、 有韵尾时用,无韵尾时用;5、 书面语和口语均可使用。6、 的用法同上,只是口语中使用较多;7、可单用,意义无省略。: . 我和我的朋友在家。 . 请和我一起去学校。助词用法:1、中文翻译

12、为“像”,即“n.像n.一样”;2、用在名词之后;3、谓语多为形容词;4、用在可比对象之后。: . 你的眼睛像水一样的清澈。助词用法:1、中文翻译为“像” 2、用在名词之后3、常用来做体积和大小的比喻4、谓语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5、其谓语状为 助词、用法:1、用在方位名词之后,中文翻译为“往”;2、用在工具名词之后,中文翻译为“用”;3、韵尾时用“”。: . 请往前坐。 . 用电脑看电视剧。有两种翻译分别为“往前”和“以后、往后”助词用法:1、中文翻译为“虽然但是”2、通用: . 虽然吃了老鼠药但是没有死。助词用法:1、表并列,用来连接陈述内容2、当句子中只有一个主语时,其连接的两者具有先

13、后之意,中文翻译为“之后”: . 哥哥喜欢韩国歌,我喜欢中国歌。 . 这条裙子既便宜而且样式也很漂亮。 . 我吃过饭之后要去学校。助词、用法:1、目的助词2、中文翻译不明显3、谓语多为或4、用在动词之后5、“”韵尾时用“”: . 如果有时间就请来玩吧。助词用法:1、中文翻译为“做为”2、用于名词之后与格助词用法:1、表示两人、两地之间发生的流向性动作2、谓语为动词3、无中文翻译4、需要特别注意主语问题,谨记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执行者动作结果指向该动词前的词动作结果指向该动词后的词用于地名之后用于人称之后,口语+书面语用于人称之后,口语用于人称之后,表尊敬: . 请给我菜单。 . 有事儿您说话。

14、 . 我从奶奶那儿听说了这个美丽的传说。假设条件句 、用法:1、假设条件句2、中文翻译为“如果就”3、一个句子中有两个陈述内容4、谓语不宜为过去时态5、当假设的条件为名词时,则用: . 如果没有钱就给我买拉面吧。 . 如果我是韩国人就不用学韩语了。意图句(广义)注:1、主语为人2、只与动词有关A) /用法:意图类目的助词,谓语多为或者B) 用法:1、意图句2、中文翻译为“打算”3、主语应为“人”4、用在动词之后,时态多为将来时5、第一人称为陈述句,第二人称为疑问句,第三人称为陈述或者疑问句: ? 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呢?C)/用法:1、假设意图句2、中文翻译为“如果打算就”3、谓语多为将来时态4、

15、常搭配“/ ”使用D)用法:1、主语为人时,表达人的意志,中文翻译为“要”2、第一人称为陈述句;第二人称为疑问句;第三人称表示猜测,不是意图句E)/用法:1、共动疑问句(第三人称表猜测,不是意图类,有征求意见的意思)2、中文翻译为“一起干好么?”3、常用于动词之后,也可用于形容词之后,即表示猜测4、回答的句式为共动句或共动否定句F) 用法:1、中文翻译为“想”2、第一人称为陈述句;第二人称为疑问句;第三人称时作 3、整个语法,从词性的角度考虑为形容词性质G)/用法:1、用于动词之后,但也可以用于2、第一人称为陈述句,第二人称为疑问句,没有第三人称H)/用法:1、只限第一人称,即,只能是陈述句,

16、即,主语必定为“我”2、 用于动词之后,但也可以用于之后I)/(/)用法:1、此语法的客观意味相对较重,中文翻译为“是要的”2、第一人称为陈述句;第二人称为疑问句;第三人称表猜测J)客观意味最重的意图句表达/ 中文翻译为“是要的预想计划”/ 中文翻译为“是要的想法”/ 中文翻译为“是要的计划”K)格式语法“希望”i. ii. iii. / 用法:1、语法一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翻译为“希望”2、语法二用于名次之后,翻译为“希望是”3、语法三所陈述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具体的物,翻译为“要、需要”肯定式疑问句?!用法:1、肯定式疑问句2、 口语简化成“”3、 无“”也可,变为非敬语体4、 谓语助词,通用

17、,谓语可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时态:?! 多吧?! ?! 道歉?!?! 知道?!?! 走了?!非敬式纯疑问句?用法:1、非敬式纯疑问句2、 谓语助词,通用感叹型谓语助词用法:1、感叹型谓语助词2、 谓语助词,通用3、 中文翻译为“啊!”格式语法“边边”用法:1、中文翻译问“边边”2、用在动词之后3、在这个句子中只有一个主语4、虽然有两个陈述内容,但是只需要用一次即可: . 孩子一边找妈妈一边哭着。格式语法“想” 用法:1、中文翻译为“想”2、用在动词之后3、主语为第一人称为陈述句,第二人称为疑问句,第三人称另有语法注:此“想”为非理性思考,表达内心愿望,理性思考为“”。整个语法从词性的角度理解

18、为形容词。: . 我想回家。 . 我想你。(为韩语固有说法) 用法:1、中文翻译为“想”2、用在动词之后3、主语为第三人称4、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注:整个语法从词性的角度理解为动词。: . 老师想吃饭。格式语法“正在” 用法:1、中文翻译为“正在”2、句子本身即为现在时态3、用在动词之后: . 我正在学习韩语。格式语法“叫做”、 用法:1中文翻译为“叫做”2、用在名词之后: XX . 我叫做XX。 ? 这个用韩语叫做什么?格式语法“(不)能”, ()用法:1、中文翻译为“能”,反之译为“不能”2、 用在动词之后(,是将来时态的定语助词,只能用在动词之后)3、 语法表示客观可能性的“能”或“不能

19、”: . 谁也不能放弃梦想。格式语法“(不)会”, ()用法:1、中文翻译为“会”,反之译为“不会”2、 用在动词之后3、 语法表示技能的“会”或“不会”4、 语法表示的是非猜测的结果: ? 你会开车吗?格式语法“(不)曾经过”, ()用法:1、中文翻译为“曾经过”,反之译为“不曾过”2、用在动词之后3、谓语动词不宜为将来时态: ? 你曾经吃过韩国菜不?格式语法“(不)知道”, ()用法:1、中文翻译为“知道”,反之译为“不知道”2、 表示对某一陈述内容的知道与否3、 用在动词,形容词,存在词之后4、 用在名词之后则为 (): ? 你不知道剩下的饭是不能吃的吗?格式语法“有时间了”, 时间名词

20、(主语助词)()用法:1、中文翻译为“有时间了”,或者译为“已经过了时间了”2、 某动作结束后到说话时的中间时间量3、 谓语多为过去式4、 :(时间的)“到”:(时间或空间的)“过”: 5 . 学习韩语已经有5个月了。 格式语法“为好”/ .用法:中文翻译为“为好”用法参考相应的中文用法: . 学韩语还是多背单词为好。格式语法“值得”/ 用法:1、中文翻译为“值得”2、用于动词后3、整个语法从词性的角度来理解为形容词: . 这部电影值得一看。格式语法“好像”/ 用法:1、中文翻译为“好像”2、用于动词、形容词、存在词之后3、常与副词“()”搭配使用,翻译时译为“可能好像”: . 明天可能好像会

21、下雨。 . 好像不爱我。 ! 那个人好像没有钱,其实是个富人。格式语法“看来”A、 1) / 用于动词之后 2) 用于动词,存在词,时态之后 3) / 用于形容词之后 4) 用于名词之后B、 通用任何词后用法:两者的中文翻译文均为“看来”: . 因为出出了点小交通事故,看来会迟到。格式语法“生怕”, ()用法:1、中文翻译为“生怕”2、 注意,此格式语法为方式方法状,不可用做谓语: . 母亲生怕儿子会受伤,叫他慢点跑。格式语法“也不到哪儿去”, 用法:1、中文翻译为“(就算)也不到哪儿去”2、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 . 人们抱着节约纸张也节约不到哪儿去的想法随心所欲的用着纸张。格式语法“不得不

22、” .用法:1、中文翻译为“如果不就不行”或意译为“不得不”2、 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 . 如果生病了,就不得不去医院。选择句A、/B、/用法:1、中文翻译为“或者或者”或者“要么要么”2、 A型用于名次之后,B型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3、 和可以互相替换: . 或者用铅笔或者用中性笔作答。 . 要么吃饭要么吃拉面必须吃点才行。 . 谁都知道的事。格式语法“或不” 用法:1、中文翻译为“或不”2、只有一个陈述内容,表达“是否”选择之意格式语法“可不是嘛” .用法:1、中文翻译为“可不是嘛”2、 表判断,完全肯定对方的看法:-: . 她唱歌真好听。 -: . 可不是嘛。(唱的可好听呢!)格式语法

23、“啥呀!”.用法:1、中文翻译为“啥呀!”2、用于形容词之后3、表判断,否定对方的看法,谦虚时用:-: . 你唱歌真好听啊。 -:. 好啥呀好!表判断的语法/ / 用法:语法1:中文翻译为“算是的了”语法2:中文翻译为“是那类的了”两个语法都表示判断常常搭配助词“”使用格式语法“样算了” .用法:中文翻译为“样算了”或“样拉倒了”动作结果干脆,彻底。同“/ ”语法相似: . 反正已经坏了,干脆就这样扔了算了。时间状语部分相关语法A) 用法:参见该助词用法第二条B) / ()用法:1、中文翻译为“的时候”2、用于形容词、动词之后3、名次后直接用即可C) 用法:1、中文翻译为“之前”2、用于动词之

24、后3、名词直接用于之前D) 之后i. / ii. / iii. iv. 用法:1、中文翻译为“之后”2、语法一中,名词直接用于之前3、语法二中,名词不适用4、语法三为方式方法状5、语法四用于同主语时,有先后之意,但语气较轻E) 用法:1、中文翻译为“紧接着就”2、用于动词之后3、往往有两个陈述内容F) 用法:1、无确切的中文翻译2、用于动词之后,也可用于时态之后3、表示在进行某一动作的过程中突然穿插入另一个动作4、往往有两个陈述动作,但是两个动作必须由同一个主语完成动+动、形+动模式:/+XX一、 动词+动词=新动词二、 形容词+动词=新动词三、 前一个词为主后一个为辅四、 此语法并不是谓语助

25、词A)/ 用法:1、中文翻译为“看看”或“试试”2、柔和的尝试性语气B)/ ()用法:1、中文翻译为“给”或“帮”2、括号中的为敬语形式C)/ 用法:1、中文翻译为“掉”2、谓语动词多为过去时态3、动作结果彻底,干脆,不保留D)/ /用法:1、中文翻译为“来(去)”E)/ 用法:1、中文翻译为“变”2、用于形容词后F)/ 用法:1、无确切的中文翻译2、用于形容词之后3、可理解为形容词相应的动词意思G)/ 用法:1、中文翻译为“着”2、 用于瞬间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结果依然存在并列和连接1) /用法:参见前文2) 用法:参见前文3) /用法:1、中文翻译为“啦啦”2、用于两个以上的多个并列3、用于

26、名次之后4、可以单独使用,表示隐含着两个以上的意思5、较口语4) /用法:1、前四条同上2、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3、/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的多次并列,多个陈述内容,书面用于倾向强5) 用法:参见前文6) /7) 用法:接续副词,用于句子之间的并列连接原因句“因为所以”i. /用法:1、客观原因,有结果,结论2、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3、谓语多为过去式4、相应的继续副词为ii. /用法:1、客观原因,无动作结果2、命令句和共动句居多3、可用于时态之后4、相应的接续副词为 iii. 用法:1、客观原因,有结果,结论2、可用于时态之后3、相对于语法“/”,更多用于宏观的,抽象的表达iv. 用法:同4,为

27、其口语简化状v. 用法:同4,为其口语简化状vi. 用法:1、主观原因,有结果,结论2、用于动词之后,主语为人,两个陈述内容的主语应该一致3、谓语动词多为过去式vii. 用法:1、客观原因2、消极结果3、用于动词之后viii. / 用法:同7ix. ()用法:1、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2、用于表达极为抽象和宏观的原因3、可用于时态之后4、为古韩文用法相应的接续副词为x. 用于名次之后的表达方式,中文翻译为“因为是所以”1) /2) ()3) /4) xi. 用法:1、名词之后直接用2、中文翻译中可以没有“是”这个字3、有谓语状/.格式语法()用法:1、无确切中文翻译,提供理由或根据时用2、名词后

28、加用,动词、形容词后直接用引用句直接引用把原话放在带有“表达”的意思的动词之后,原话后面再加上“”句式:主语+“(原话)”+(/)间接引用1、陈述引用 动词后+/ 形容词,时态后+单词原型 + (/) 名词后+ 中文翻译为“据说”2、疑问引用 (无收音用) (有收音用) + () (名词后用) 中文翻译为“问”3、命令引用 (阳元音时用) (阳元音时用) + () (阴元音时用) 中文翻译为“让”4、共动引用 () 中文翻译为“说咱一起”5、名词后的引用 () 中文翻译为“叫做”方式、方法动词+/ 用法:无确切中文翻译依据上文已提及的规则选择适当的助词注:以下几个单词作方式方法用时,直接去接用

29、 脱(衣服,鞋) 带(人) 拥有,携带(物) 带(人)【敬语体】 穿(衣服类) 穿(鞋袜类) 戴(眼镜、帽子) 乘(交通工具)、冲(咖啡)、领(物品)必须句1 / 2 / 用法:语法1:中文翻译为“必须才可以(才行,才成)”语法2:中文翻译为“应该才行”,同语法1比较,语感较弱对立句动词、形容词+/()() 用法:语法1:中文翻译为“即使也”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语法2:中文翻译为“哪怕是也”用于名词之后,表让步语法3:中文翻译为“即使也”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语法4:中文翻译为“即是说也“引用句表范围的语法1、 2、 用法:语法1:中文翻译为“从到” 表空间范围语法2:中文翻译为“从到” 表时间

30、和顺序范围 两个助词可单用语言提示(轻微转折)1 用于动词,存在词,时态之后2 / 用于形容词之后3 用于名词之后4 过去回想式,事后用5 / “可能会”用法:无确切中文翻译分句型语法,即,一个句子中有两个陈述内容有轻微转折的意思,视句子内容而定,相当于可为终结型,加,口语常用,有意犹未尽之意格式语法“别说连都”/ / / 用法:语法1:中文翻译为“别说,连都”用于名词后语法2:中文翻译为“别说,连都”用于动词、形容词后语法3:中文翻译为“甭说,连都”相较于语法1和2,语法3的语气更重表范围包括的语法“也,连”用法:语法1:中文翻译为“也”表示范围的进一步包括,比较中性语法2:中文翻译为“连也

31、”词性比较消极常搭配/ “别说连都”用语法3:中文翻译为“甚至连”词性最为消极常搭配/ “甭说了,甚至连都”用语法4:中文翻译为“连也”词性积极 表示近似性或临界性的语法/ / 用法:语法1:中文翻译为“要不”或“几乎快要”或“将近”语法2:中文翻译为“要不”语法3:中文翻译为“带不”语法1和2所用定于助词为将来时,即,动作还没有发生,犹豫要不要做语法3所用定于助词为现在时,即,动作正在发生,主语做的很犹豫格式语法“正如一样”用法:1、中文翻译为“正如一样”2、用于动词之后格式语法“像是”/ 用法:1、中文翻译为“像是”2、表示不确定性,模糊性或近似性3、表示推测4、表示比喻或情态语法该语法用于定语形动词之后,表示比喻或情态格式语法“很显然”/ 用法:1、中文翻译为“很显然”2、用于动词之后格式语法“差点”/ 用法:1、中文翻译为“差点”2、用于动词之后格式语法“只是而已”/ 用法:1、中文翻译为“只是而已”2、用于动词之后格式语法“不仅也”/ 用法:中文翻译为“不仅也”分句型语法,一个句子有两个陈述内容相对应的接续副词为 ,翻译为“不仅,而且”格式语法“如果就好了”/ / 用法:1、两个语法相似,可互换2、中文翻译为“如果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