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82条_第1页
劳动合同法82条_第2页
劳动合同法82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劳动合同法 82 条劳动合同法 82 条 2016-11-13 浏览:分享人:陈仁谦手机版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 一年未与 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 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 动合同的, 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 每月支付二倍的工 资。解读本条是关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 但不 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违 反本法规定 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 任的规定。一、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 劳动者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1994 年,我国制

2、定出台了劳动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 和劳 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 应当以书面 形式订立。实践中,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能够遵 守劳动法的规定, 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但也有一 些用人单位无视法律的规 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 者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因此, 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 者往往因为拿不出劳动合同,而无法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了切实贯彻劳动合同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劳动合 同法第十条规定: “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 合同。 ”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 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 “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在 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同时,劳 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 之日起满一年不 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 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 定期限劳动合同。 " 根据上述规定, 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 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劳 动者订立书面合同,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这里包括三 层含义:一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必 须与劳动者 订立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如 果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订立的是口头的劳动合同,则也是违法的, 要 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三是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 一年不与

4、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 者已订立无固定 期限劳动合同,直接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的有关规定。二、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 劳动合 同的。根据本法的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 定期限 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 “无固定期限劳 动合同,是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当前,我国劳务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劳动合同短期化 现象,对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收入分配制度及职工相关权 益落实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从长远的观 点来看,对企业、劳 动者,对政府而言都是不利的,最终将影响到 国民经济的持 续、协调

5、、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为维护劳动者 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劳动合同法中采取措施遏制劳动合同短期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法第十四条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条中“违反本法规定 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主要就是指用人单位违反本 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 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形:(一)续延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已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 十年以上,劳动者提出或 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拒绝签订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 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 满十年

6、 且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 动合同,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三)连续 签订 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续签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三、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 劳动者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 劳动者订立无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对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本条规定了一种惩罚性的民事赔偿责任即: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月 工资。(一)惩罚性的民事赔偿责

7、任惩罚性赔偿,又叫做惩戒性赔偿,它指的是对受害方的实际损 当行为所致。惩罚性赔偿是一项很古老的制度 , 它在世界上一些主要失予以补偿性赔偿之外的赔偿,通常是因为侵权方的一些特殊的不的普通法系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 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等都 得到了广泛的适用。实施惩罚性 赔偿,是为了惩罚和阻止一些特定 的行为,特别是故意或恶 意所致的行为。此外,惩罚性赔偿还可以 疏导受害人的愤慨 情绪,防止受害一方因为侵权方的恶意侵权而采 取一些以牙 还牙的报复行为,全面补偿受害人所遭受的物质和精神 损失。惩罚性赔偿虽然在普通法系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 在大多 数大陆法系国家却没有得到承认。大多数的大陆法系

8、 国家对民事案 件的损失赔偿额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使受害 人一方回复到没有受 损时的状态。我国一直以来采用大陆法系的立场,坚持赔偿采用实际 损失原 则,即只赔偿受害者因为侵权行为而实际受到的损失。但在 1993 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 借鉴 了英美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 “经营者提供 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 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 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 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 的费用的一倍。 " 这一规定第一 次采用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制裁消 费领域中的欺诈行为,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次,劳动合同法 为了更好地

9、保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书面劳 动合同或 者拖延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故意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 限 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规定了 “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 的 工资 ”这样一个惩罚性的赔偿制度,用于惩罚用人单位的 违法行为, 同时也是督促用人单位尽快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 动合同,从而保护 作为弱者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例 如:某一劳动者于某年 10 月 8 日 起到某一企业工作,约定工资为 每月 700 元,如果到了当年 的 11 月 15 日,企业还没有与该劳动者 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则该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依 据本条的规定应 支付劳

10、动者劳动应得报酬二倍的月工资,即虽然该 劳动者只 干了一个月的工作,用人单位也要支持劳动者 1400 元的 工 资。对于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 限劳动合 同的,本条规定: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之日起向劳动者 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里的 “应当订立无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 " 应当理解为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 二款、第三款规定的四种情形到 来之日;包括: ( 1)劳动者在 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之日 的次日。如某一劳动者 1998 年 6 月 1 日进入某一企业工作,到 2016 年 6 月 1 日已 在该企业连续工作十年,如果该劳动者提出续 订劳动合同,

11、 则 2016 年 6 月 2 日即为 “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 合同之 日”。(2) 在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 法定 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 度 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的日子。如某一职工 已在某一 企业连续工作十年,此时他 53 岁,距 60 岁的退休 年龄不足 10 年, 在此情况下,如果其所在的用人单位进行 改制,确定于 2016 年 3 月 1 日重新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 则这一天即为 “应当订立无固定 期限劳动合同之日 " 。(3)劳 动者与企业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 动合同,且该劳动者没 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

12、情形,在此 情况下,双方续 订劳动合同的日子。 ( 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 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则满一年后的第一天为 “应当 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 " 。如某一劳动者于 2016 年 5 月 8 日进入某一企业工作,到了 2016 年 5 月 25 日该企业还 没有 与该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企业与劳动者已 经订立无固 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 合同之日 " 为工作满 一年后的第一天,即 2016 年 5 月 9 日。(二)追究赔偿责任的途径对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 与劳动者 订立书面合同的,以及违反

13、本法规定不予劳动者签 订无固定期限劳 动合同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途 径追究用人单位的赔偿 责任:(一)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劳动合同法明确规 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劳动合 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同时,劳动合同法还明确规 定,任何组织 或者个人对于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 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受理劳 动违法行为举报是各级劳动 行政部门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 劳动者就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 的行为向劳动行政部门 进行举报,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受理并立 案查处。一经查 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依法对劳动者 予以赔偿。(二) 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 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依法进行 裁决的活 动。劳动争议仲裁既是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向法院 提起争议诉讼前的必经程序,也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一种基本形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下达后,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