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人际关系调查1_第1页
班级人际关系调查1_第2页
班级人际关系调查1_第3页
班级人际关系调查1_第4页
班级人际关系调查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班级人际关系调查摘要:本文采用社会调查法对班级内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了简便而较为准确的调查,将群体成员心理上的结合加以数量化,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谁是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人,班级中有无非正式小群体,了解班级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等等,获得了更有效的信息应用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关键词:社会测量法,人际关系,测量矩阵,综合指数正文: “IQ使人成才,EQ使人成功”,足以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人际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个体与个体之间基于思想感情上的关系,也就是双方在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交往行为中而建立的直接而稳定的、可觉察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良好的人际关

2、系可以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班级行为、提高绩效表现,并且能够促进班集体的构建。运用社会测量法调查班级内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促进班级的建设是十分有效的。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取了小学六年级一小群体班级,该班27人,共发放问卷27份,回收27份,其中有效问卷24份,男生12份,女生12份。1.2 调查方法对于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通常有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和社会距离测量法,我所采用的是社会测量法。社会测量法是心理学家莫里诺(JL. Moreno)于1934年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用于研究团体内(特别是小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即所谓社会结

3、构,通过社会测量,人们可以了解人的人际知觉方式、团体凝聚力等团体特征。在进行社会测量时,人们假设:在所有团体里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各团体内成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与消极人际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这种相互偏爱或疏远的关系会显著地影响团体的士气和效率。因此,只要测定成员在群体中对其他人的选择和他自己被选择的情况,就可以了解成员与他人的关系状况,也可以了解该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以及整个群体的结构状况。应用程序如下:(1) 设计测量标准。测量标准也就是要设计社会成员之间互相选择的问题。本次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班级人际关系条目,共四个题目分别是:<1>.班级里你最欣赏

4、的是谁<2>.你最信任的同学<3>.在教室里,你希望你的周围都坐谁<4>.你希望上学、放学能跟谁一起(2) 实施测量。在实施测量时,要对被试群体讲解作答的要求,我要求对每个条目,举出三个人名,同时要求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序,在测量矩阵图上我按照排序依次记为3,2,1。(3) 数据的处理。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有三种处理方法:矩阵表示法、图示法、指数分析法。具体数据处理在下一部分详细描述。2 调查结果与分析2.1调查结果数据分析2.1.1 矩阵表示法分析。根据被测量者的总人数24,制成24阶矩阵,表内按照选择的喜欢程度打分,不同的得分情况说明个体在群体中的选择情况。

5、我依据四个问题一一列表。如下:题目一“班级里你最欣赏谁”测量矩阵被选者选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123123231423151326123713282319321101321113212132133121432115312163211723118231191322032121123223212323124321合计2314133129371513753700000061题目二“你最信任的同学”测量矩阵 被选者选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12232132314132523163

6、217123382139312101321132112321131321431215321162311732118321193122032121321223212332124321合计20191014621135733372743013283题目三“在教室里,你希望你的周围都坐谁”测量矩阵被选者选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3223213312423152316213721382139312102131123112213132311432115321161231723118321193122021321312221322323124312

7、合计1710922193751116425483113121题目四“你希望上学、放学能跟谁一起”测量矩阵 被选者选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122133321432152316312712383129321103121113212321132311432115321161231732118321193212032121123222132332124213合计14121014565658544466461151842.1.2 指数分析法指数分析法是用统计的方法来处理团体成员间相互选择的频数,从而揭示团体结构以及个人在团体中社会地位的方法

8、。指数分析通常用计算公式来表示,得出的结果客观、明了。常用的计量指数有表明个人在团体中受重视程度的个人杜会地位指数。其公式为:个人社会地位指数:被选人数/(总人数1)。班级学生人际关系指数表序号题目一题目二题目三题目四10.450.370.330.2520.290.290.130.2130.260.170.170.1740.610.250.170.2950.040.130.040.0960.130.090.210.1370.090.040.090.0980.170.250.130.1790.040.130.090.09100.090.170.210.17110.040.090.040.1312

9、0.040.040.090.09130.170.090.090.13140.130.130.040.09150.040.040.170.13160.130.170.130.091700.040.130.091800.090.090.1719000.040.042000.040.040.042100.090.040.132200.0400.04230.130.170.210.17240.040.090.040.092.2 讨论由测量矩阵可知,第一题学生得分较高的是1,2,3,4号,得分分别为23、14、13、31。第二题得分较高的是1,2,3,4,8号,得分分别为20、19、10、14、13。第

10、三题得分较高的是1,2,4,10,23号,得分分别为17、10、22、11、12。第四题得分较高的是1,2,3,4号,得分分别为14、12、10、14。由人际关系指数表可知,第一题的学生人际关系指数情况如下:人缘关系较好的同学主要有1,2,3,4号等4位同学,人缘指数分别为0.45、0.29、0.26、0.61,人缘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同学。同时有六位同学的人缘指数为0。第二题学生人际关系指数分析如下:人际关系指数较高的分别是1,2,4,8,人际关系指数分别是0.37、0.29、0.25、0.25。第三题学生人际关系指数如下:人际关系指数较高的学生分别为1,6,10,23,他们的人际关系指数分别为

11、0.33、0.21、0.21、0.21。第四题学生人际关系指数如下:指数较高的同学为1,2,4,其指数分别为0.25、0.21、0.29。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班级内学生的直观的人际关系情况,测量矩阵与人际关系指数结果基本相符,得分较高的同学人际关系指数也较高。班级内部大多数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仅在个很低的程度上,在百分之二十以下,仅有少数学生是班级中的明星人物。尤以1,2,4号表现最为突出,人际关系最好。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学生人数增加,使得班级内学生的交流困难增加,仅是局限于几个同学之间的交流及几个小团体之间的交流。此外,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在整个调查表中很少被提到,19,

12、20,22号的被选指数都很低,这些同学人际关系不好,为了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这些同学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多多关注这些同学,了解他们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提升班级的向心力,同时也提升他们对自我认识的肯定。在问卷中,我们看到前两个问题是对同学品质性格的评定,通常被试所欣赏的人,他也会更加信任他,两个问题之间存在相关。在第一个题目中,出现了6名同学人际关系指数为0的情况,可以看到大家所欣赏的人较集中,这些同学表现出来的品质是大家都欣赏并认可的,尤以4号的人际关系指数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在后两题中,你愿意跟谁坐一起,与谁一起上学、放学,与长期生活学习有关,被试的选择较第一题明显更分散,这能说明被欣赏的人格品性只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条件,你最欣赏的同学并非是你最要好的朋友。影响人际关系的条件同样还应该有相似性,彼此相似的人才会相互吸引,容易沟通,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