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一测试要点1 .鉴赏古诗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 首先要读懂内容,如果连内容都不懂,那其他就都谈不上了。怎样才 能读懂内容呢?当然先要看诗歌的题材,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是 写景的还是抒情的;再看具体的人、物、景。同时咏史的,还要看作 者是客观评价呢,还是借诗咏怀呢? 请看1994年这道高考试题:对 下列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道题考查如何鉴赏唐代刘禹锡的菊花诗,考点主要设在理 解这首诗的内容上。答案为 C。诗歌的后两句,是再告诉读者“偏爱 菊”的原因,那是因为菊花开过以后,年内就没有

2、别的花了。他赞赏 的是菊花在寒风中独斗秋霜的勇气, 这与他本人的经历不无关系,而 这种想法与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2 .鉴赏古诗的语句 古诗中的一些重要语句,有时对表情达意起到关键的作用,因 此,理解这些语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如1996年的高考试题 阅读下 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该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词句的意义。答案为 D.这首曲为元 代诗人阿鲁威,题目是双调?蟾宫曲。A项“酾酒临江,横槊曹 公”语出苏东坡的前赤

3、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该项的意思与原诗完全相符。B项的干扰因素较大,三国演义中 有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故此处有人认为错了。其实从当时的历史形 势来看,主要是曹操与孙权之争,刘备连立足之地还没有呢,刘备只 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C项“便成名八阵图中” 一句出自杜甫八 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 阵图”,指由田、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诗歌前两句正式说明了 诸葛亮在

4、辅助刘备创业中的功勋。D项是对最后一句的分析。该项的分析偏离了愿意,该句是紧承对诸葛亮的描写而来的,又对魏、吴、 蜀三方作了一个小结,并非指明刘、孙、曹三位英雄。3.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有构思立意方 面的,也有语言修辞方面的,了解诗歌的表现技巧,更有利于理解诗 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如1995年高考试题 对李清照如梦令分 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本题答案为D.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这首小令先交待背景,说是昨晚雨狂 风猛,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好借酒消

5、忧。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此时,她已听到侍女准备起户卷帘,一日之计已经开始,便急忙问: 海棠花怎样了?侍女说,还好,还好,海棠花和原来的一样。女主人 听了后,笑着说,你知道吗,应该是红的少了,而绿得多了。诗歌通 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来抒发她的感伤情绪,而这种感伤情绪又来 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诗歌在表达这种情绪时,并非米用直抒胸 臆的手法,而是通过委婉的问答,来轻轻地流露的。因此,说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是不正确的。又如1996年高考第11题关 于这首元曲(即上面所举双调?蟾宫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方法的鉴赏能力。答案为 C. A项 考查理解这首曲的结构,B

6、项考查理解词语运用的作用,D项考查鉴 赏作品的风格,对照这首元曲,这三项都是正确的。C项的错误在于没有弄清楚该曲的基调。这首曲虽然风格雄健、高昂,但全诗主要是 对历史做出客观的评价,并非要表现什么“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 的宏图伟业”。(一)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 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 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

7、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贾 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 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 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 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 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1 .对这两首诗的字 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五)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 虞世南 垂

8、绥饮 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绥,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试题分析(一)答案为C.本题考查古诗的鉴赏能力。 宋代赵师秀的约 客,写的是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景。前两句描写环境:黄梅时节,雨多天闷,长满青草的池塘里蛙声不断。雨声、蛙声为什么特别 清晰?原来是他在静候着友人的到来,夜越深,声音就越显响亮。第 三句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最后 一句只是写了诗人的一个小小的动态, 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 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的细致入微。由于孤独一人,下不成棋,“闲敲棋子”正体现了主人公孤独中的苦闷,而不是如 C项中所说的“表

9、 现出诗人此时的闲适恬淡的心情”。(二)第1题,答案为C.能力层级E极。在绝句体中,有一 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杜甫很喜欢 用这种题个,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 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种景色,两副对联,十分工整,但合起来 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这首漫成一首写月夜泊船,写夜景,但作者并没有从天上之月写起,却先写水中之月影“去人只数尺”,意思是说月影靠船很近,与“江清月近人”意境是完全一致的。第二 句写船中檣杆上挂着照亮的灯,在灯光下,显得宁静、柔和。可见此 时的江上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平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 这两句由“江月”到“

10、风灯”,由远及近。接着三四句又由近移远, 写到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 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非常和谐。 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的诗人猛地惊醒,显然刚刚有 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末句 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但读者的感受恰还相反:以动破 静,愈见其静。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 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 C项的错误有两处:第二 句中的“风灯”,是一种有罩子能防风的灯,并非“江风吹打桅灯”; 如果把它与前一句“江月”相对应来看,也不能理解为动作。第二

11、处是,这一句写的还是静景,说它与第一句的“静” “对比 鲜明”,也是不当的。第2题,答案为C.能力层级E极。题干上将 漫成一首在写作上的特点已经说明,即每句写一景,四句分别写 了越、灯、鹭、鱼四景,而四景又组成了统一的意境。C项诗中分别描写了丽日、花草、飞燕和鸳鸯四景,动静结合,组成了安谧、宁和 的意境,与原诗确有异曲同工之妙。A项诗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只有前两句写了两景,而后两句是述怀。B项诗为唐朝裴度的溪居, 写了“清溪”、“古木”和“水禽”三景,第四句“红尘飘不到”不 能算写景。D项诗为柳宗元江雪,前两句写了两景,后两句合起 来才算一景。故这三首诗的写法与杜甫漫成一首诗写法都不同。(三

12、)第1题,答案为B.第一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是说平时很少有邻居紧挨着做伴,庭院和小路上都长满了荒草。该项 却理解为“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原因是对“少”字理解错了。 第2题,答案为C.该项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没有错误。第二句说“首 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不完全正确。因为首 联只是写了李凝所居的环境,并未有“隐逸思想的流露”。(四)这道题选了两首唐诗作比较鉴赏分析。第一首望洞庭, 诗人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 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 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诗的大意是:澄澈

13、空 明的洞庭湖水与秋夜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 一派宁静和谐的境界,迷 蒙的湖面仿佛是一面未磨的铜镜。在皓月银辉之下,山越显青翠,水 越显清澈。山与水浑成一体,远远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 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第二首题君山,诗人从水中的倒影来 描写,并生发联想。起笔先描写君山的倒影,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 洞庭比作湘水女神的妆镜,把君山想象成镜中映出的倒影,女神正对 着妆镜欣赏自己的秀鬟。诗的大意是:广阔的洞庭风平浪静,烟波 浩淼,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是多么凝重,凝视倒影,只见翠山不见 碧水。这大概就是水中女仙梳洗的地方吧?这水中倒映的君山多么像 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第1题,答案为B.本题考查对诗中语句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 B级。这两首诗描写的洞庭,角度是并不相同的。雍诗所见的景象完 全是在白天,并无半语出自月夜。所以“烟波不动”没有写月光下的 景象。第2题,答案为D.本题考查鉴赏能力,能力层级 E级。这 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