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_第1页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_第2页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栗增武 工作之余,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给我的印象平添了许多的印记。学生时代留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一句教育名句: “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而阅读了他的通篇文集后,我 更感受到他的伟大,领略其精湛的教育智慧,他对教育问题的卓识远见着实让人佩服,其中 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论”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都值得我们思考,并为之好好的 探索而加以借鉴,并把他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生活即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 内涵可以诠释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

2、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 生活无时不变 ,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 教 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更加清晰起来: “教育的根 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力的表现或 变化。世界是力创造的,所以解决困难也必须拿力来才行。 ”“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 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这些陶行知亲自阐述的教育思想,读来更加耐人 寻味,让我更明白

3、了教育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学 生死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领悟。从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 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学校,他爱学生,他把 学生和学校称为“爱人” ,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 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 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 他的教学论。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

4、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 感悟。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 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 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 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 。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 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如果 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 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

5、。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 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这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 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 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 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 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 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二、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

6、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 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 ,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 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 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 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 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 ,放下架子;教师要 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 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 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

7、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 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 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 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陶老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此外,我们教师也必须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成长,这样才会完善自己,得到学生的尊 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学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走在时代前沿 的鲜活的群体。教师如能走近他们,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 学生,从学生身上了解时代的讯息,领悟到学生真正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 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