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压吸附制氮气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变压吸附理论,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2. 了解变压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了解变压吸附设备,能够熟练操作设备。3. 掌握吸附压力、循环周期、产品气流量等对产品氮气浓度的影响。4. 掌握单塔穿透试验的测试方法,并绘制出穿透曲线。二、实验原理1. 变压吸附现象吸附是一个复杂过程,存在着化学和物理吸附现象,而变压吸附则是纯物理 吸附,整个过程均无化学吸附现象存在。众所周知,当气体与多孔和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类)接触,因固体表面分 子与内部分子不同,具有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或称表面引力场, 因此使气相中的 可被吸附的组分分子碰撞到固体表面后即被吸附。当吸
2、附于固体表面分子数量逐 渐增加,并将要被覆盖时,吸附剂表面的再吸附能力下降,即失去吸附能力,此 时己达到吸附平衡。变压吸附在化工、轻工、炼油、冶金和环保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气体 中水分的脱除,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溶剂的回收,水溶液或有机溶液的脱色、除 臭,有机烷烃的分离,芳烃的精制等等。2. 变压吸附原理变压吸附是在较高压力进行吸附,在较低压力下使吸附的组分解吸出来。 从 图1吸附等温线可看出,吸附量与分压的关系,升压吸附量增加,而降压可使吸 附分子解吸,但解吸不完全,故用抽空方法得到脱附解吸并使吸附剂再生。图1、变压吸附的吸附等温线吸附-解吸的压力变换为反复循环过程,但解吸条件不同,可以有
3、不同结果, 可通过图2( a)、( b)得到解释。当被处理的吸附混合物中有强吸附物和弱吸附物存在时,强吸附物被吸附, 而弱吸附物被强吸附物取代而排出,在吸附床未达到吸附平衡时,弱吸附物可不 断排出,并且被提纯。1.1常压解吸(见图2( a)(1)升压过程(A B)经解吸再生后的吸附床处于过程的最低压力 P1 ,床层内杂质的吸留量为 Q1 (A点),在此条件下让其他塔的吸附出口气体进入该塔,使塔压升至吸附压力P3,此时床内杂质的吸留量 Q1不变(B点)。(2)吸附过程(B C)在恒定的吸附压力下原料气不断进入吸附床, 同时输出产品组分,吸附床内 杂质组分的吸留量逐步增加,当达到规定的吸留量 Q3
4、时(C点),停止进入原 料气,吸附终止,此时吸附床上部仍预留有一部分未吸附杂质的吸附剂。(3)顺放过程(C D)沿着进入原料气输出产品的方向降低压力, 流出的气体仍然是产品组分,这 部分气体用于其他吸附床升压或冲洗 。在此过程中,随床内压力不断下降,吸 附剂上的杂质被不断解吸,解吸的杂质又继续被吸附床上部未充分吸附杂质的吸 附剂吸附,因此杂质并未离开吸附床,床内杂质吸留量 Q3不变。当吸附床降压 到D点时,床内吸附剂全部被杂质占用,压力为 P2。(4)逆放过程(DE)逆着进入原料气输出产品的方向降低压力,直到变压吸附过程的最低压力 Pi (通常接近大气压力),床内大部分吸留的杂质随气流排出器外
5、,床内杂质吸 留量为Q2。(5)冲洗过程(E A)根据实验测定的吸附等温线,在压力 Pi下吸附床仍有一部分杂质吸留量, 为使这部分杂质尽可能解吸,要求床内压力进一步降低。为此利用其他吸附床顺 向降压过程排出的产品组分,在过程最低压力 Pi下对床层进行逆向冲洗不断降 低杂质分压使杂质解吸并随冲洗气带出吸附床。经一定程度冲洗后,床内杂质吸 留量降低到过程的最低量 Qi时,再生结束。至此,吸附床完成了一个吸附解吸 再生过程,准备再次升压进行下一个循环。一- 些二脚呵降束已尸I:P2 P3耳空大丸压服t压力压力'b*空*!囉图2变压吸附的基本过程1.2真空解吸(见图2 (b)。经真空解吸再生后
6、的吸附床处于过程的最低压力Po、床内杂质吸留量为Qi(A点),在此条件下用让其他塔的吸附出口气体进入该塔,使塔压升至吸附压 力P3,床内杂质吸留量Qi不变(B点)。(2)吸附过程(B C)在恒定的吸附压力下原料气不断进入吸附床, 同时输出产品组分,吸附床内 杂质组分的吸留量逐步增加,当达到规定的吸留量 Q3时(C点)停止进入原料 气,吸附终止,此时吸附床上部仍预留有一部分未吸附杂质的吸附剂。(3)顺放过程(C D)沿着进入原料气输出产品的方向降低压力, 流出的气体仍为产品组分,这部 分气体用于其他吸附床升压或冲洗。在此过程中,随床内压力不断下降,吸附剂 上的杂质被不断解吸,解吸的杂质又继续被吸
7、附床上部未充分吸附杂质的吸附剂 吸附,因此杂质并未离开吸附床,床内杂质吸留量Q3不变。当吸附床降压到D点时,床内吸附剂全部被杂质占用,压力为 P2。(4)逆放过程(D E)逆着进入原料气输出产品的方向降低压力,直到变压吸附过程的最低压力Pi (通常接近大气压力),床内大部分吸留的杂质随气流排出器外,床内杂质吸 留量为Q2。(5)抽空过程(E A)根据实验测定的吸附等温线,在压力 Pi下吸附床仍有一部分杂质吸留量, 为使这部分杂质尽可能解吸,要求床内压力进一步降低。在此利用真空泵抽吸的 方法降低床层压力,从而降低了杂质分压使杂质解吸并随抽空气带出吸附床。抽 吸一定时间后,床内压力为Po,杂质吸留
8、量降低到过程的最低量 Qi时,再生结 束。至此,吸附床完成了一个吸附-解吸再生过程,准备再次升压进行下一个循 环。当被处理的吸附混合物中有强吸附和弱吸附质,而强吸附质被吸附是弱吸附 质在加压条件下不被吸附而排出,利用这规律就可提纯弱吸附。而强吸附质达到 吸附平衡后,可通过真空操作解吸出来,也提高了纯度。当多吸附床联合操作, 并采用多自动阀门转换,即可一端出高浓度的弱吸附质,另一端出高纯度强吸附 质。3. 变压吸附制氮气原理变压吸附空分制氮技术是以压缩空气为原料,利用吸附剂对氮和氧的选择性 吸附特性,把空气中的氮和氧分离出来,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氮气的方法。吸附剂 采用碳分子筛,碳分子筛对氧氮的吸附
9、速率相差很大,(如图3所示),在短时间 内,氧的吸附速度大大超过氮的吸附速度, 利用这一特性来完成氧氮分离。 在一 定压力下,压缩空气经过装填碳分子筛的吸附塔, 氧气被快速吸附,而高浓度的 氮气作为产品气从吸附塔顶端排出, 这一过程叫做加压吸附。一段时间后,分子 筛对氧的吸附达到平衡,根据分子筛在不同压力下吸附氧气量不同的特性, 降低压力以解除分子筛对氧气的吸附, 将氧气排出室外,这个过程称为减压再生(为了是碳分子筛更加彻底的解吸再生,可对碳分子筛进行抽真空解吸或者产品气吹 扫)。本实验装置采用两台吸附塔并联,交替进行加压吸附和减压再生过程,以 获得连续的氮气。1.008060.40.2015
10、3045607590105(Jj,niL才二倉±_亠图3碳分子筛对氧氮的吸附动力学曲线三、实验流程资料.FlV3I(S)V1 :排水阀,V2、V8、V7 :调节阀,VaDlA耳 AV9 :D1 :V4-r放空阀,V3 :进气总阀,V4、V5 :逆止阀,V6、五位三通电磁阀,F1、F2 :转子流量计图4变压吸附制氮工艺流程图该装置基本流程和配制为: 空气压缩机 f 空气缓冲罐干燥器 f 吸附塔A/B (两塔流程)JL氮分析仪氮气产品缓冲罐真空缓冲罐i真空泵空气经压缩机压缩至0.6MPa至空气缓冲罐,再经过干燥器干燥后进入碳分子筛吸附塔组成的变压吸附分离系统,压缩空气从吸附塔顶端进入,空
11、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分被吸附剂选择吸附,其余组分(主要是氮气)则从吸附塔底部 流出,经氮气产品气缓冲罐后输出。之后,吸附塔减压解吸,脱除所吸附的杂质 组分,完成分子筛的再生。吸附塔循环交替操作,连续送入空气,连续产出氮气C 氮气经计量及氮气分析仪分析纯度后放空。上述过程由五位三通电磁阀(D1)控制,五位三通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如图 5:当电磁阀A通电时,1、3接通,4、5接通;当电磁阀 B通电时,1、5接通,2、3接 通。图5五位三通阀(D1)工作原理示意图对五位三通电磁阀D1 (包含电磁阀A、B)的开关控制是由控制面板上的时 间控制器来实现的,其控制示意图如图 6。时间控制器1控制电磁阀A,
12、当时间 控制器1左半边工作时,电磁阀A处于关闭状态,右半边工作时,电磁阀 A处 于通电(开启)状态;时间控制器2控制电磁阀B ,当时间控制器2左半边工作 时,电磁阀B处于关闭状态,右半边工作时,电磁阀 B处于通电(开启)状态。 因此,为了配合变压吸附的循环周期过程,两个控制器的电源的打开不是同步的, 当时间控制器1打开半周期后,再开启时间控制器2,这样才能完成变压吸附的 循环。时间控制器控制示意图见图 6 ,变压吸附时序控制见表1.评控制器1半碉期半周期电磁阀4关电磁阀A升电磁阀13关电磁阀IJ开图6时间控制器控制示意图表1变压吸附时序控制表周期过程12电磁阀A通电不通电电磁阀B不通电通电吸附
13、塔A状态吸附抽真空解吸吸附塔B状态抽真空解吸吸附四、设备配置1、空气压缩机1台 WM-6型,排气量:0.9m3h;2、 吸附塔 外32 × 750mm 2个;3、吸附剂碳分子筛,在吸附塔中装填至满。4、干燥器: 32 × 300mm 干燥剂:变色硅胶;5、压缩空气缓冲罐 外150× 300mm 1个;真空缓冲罐外150× 250mm 1个; 产品罐: 76× 100 mm 1个;6、五位三通电磁阀 1个;逆止阀 2个;稳压阀1个;7、压力变送器 规格0.6MPa 2个;真空压力表 规格-0.1-0.9MPa2个;8、KY-2F型控氮仪 1台9、
14、真空泵 1台;10、其他阀门若干。11、在线测量软件,1套五、实验步骤1. 穿透曲线的测定(1) 设备初始状态 除V1、V2、V8、V9夕卜,其余所有阀门均处于关闭状 态O(2) 压缩空气准备 调好空气压缩机压力范围,即开机压力与停机压力, 使压缩的空气压力在0.4-0.6MPa之间。关闭V1、V2 ,向缓冲罐内充压。(3) 打开电脑、打开变压吸附试验装置测试软件,准备在线测试与记录。(4) 真空解吸 以吸附塔A为例做单塔的穿透曲线。1) 抽真空准备 关闭阀门V8、V9,打开真空泵。调节时间控制器 2右 半边时间至99M (时间调节范围在0.1s-990h之间),左半边时间1s。2) 开启时间
15、控制器2电源,打开阀门V6 ,缓慢打开阀门V7并从小到大 调节V7开度对吸附塔A抽真空,当抽至压力表示数不变时认为抽真 空基本彻底,此时关闭阀门V7,关闭真空泵,关闭时间控制器2,打 开阀门V9 o(5) 穿透曲线的测定1)准备 打开阀门V3 ,调节稳压阀至一定压力 Pi ,设置时间控制器1的右半边时间均为99M (时间调节范围在0.1s-990h之间,设定时间 足够长,保证在此时间内完全穿透),左半边时间为Is。打开时间控 制器1电源,迅速进入2)步骤。2)打开入口流量计阀门稳定在一定流量 F1并缓缓向吸附塔A内充入Pi 压力下的压缩空气,点击软件上“开始试验”按钮,计时开始。待充至 常压时
16、,打开出口流量计并调到一定流量 F2 ,每2s通过测氮仪记录 氮气的出口浓度Cn2 ,直至氮气出口浓度Cn2达到原料空气中的氮气浓 度CON2(空气中氮气浓度按 79%计算)时停止试验,关闭进口阀门 V3。记录入口流量Fi和出口流量F2以及吸附压力PiOC(6) 穿透曲线的绘制以单塔塔顶出口氧气浓度02与原料气中氧浓度CC0°2 (空气中氧气浓度按79%计算)的比值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做穿透曲 线,即 C02 I(CQO2 t 曲线。CO21 - CN2COO2COO2注意:由于产品缓冲罐内含有一定空气,所以在用此种方法做穿透曲线的时 候,出口处氮气浓度是先增加后减少。开始时氮浓
17、度增加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被 吸附,后来氮浓度减少是因为吸附塔内吸附剂吸附氧气渐渐饱和,所以在绘制穿透曲线时应注意,氮气浓度减少前认为吸附塔没有穿透,而在这之前的氮气浓度 按照实验实测的最大浓度计算。(7)改变吸附压力、流量,考察吸附压力、出口流量对穿透曲线的影响。2. 变压吸附制氮气(1) 设备初始状态除VI、V2、V8、V9夕卜,其余所有阀门均处于关闭状 态O(2) 压缩空气准备调好空气压缩机压力范围,即开机压力与停机压力, 使压缩的空气压力在0.4-0.6MPa之间。关闭VI、V2 ,向缓冲罐内充压。(若做完穿透曲线,(1) (2)步骤已做,则可直接进入步骤(3)(3) 在线测试 打开电脑
18、、打开变压吸附试验装置测试软件,进行在线测试与记录。开始实验的同时点击记录按钮,在线记录数据。(4) 时间控制器设定1) 根据穿透时间大小,设置吸附时间。吸附时间应小于穿透时间。时间控制器1、2左右两边时间设置均相同。根据本装置设计以及碳分子 筛分离氮氧能力,每个吸附塔的吸附时间在25-70s内,因此时间控制器的半周期可在25-70s内设定。2) 打开时间控制器1电源,待时间控制器1右半边时间运行完毕并跳向 左半边的同时打开时间控制器 2电源。(5) 开始试验1) 打开阀门V3 ,调节稳压阀至一定压力Pi ,调节入口流量计流量为 F1 与出口流量计流量 F2。并记录Pi、F1、F2。2) 关闭
19、阀门V8、V9,打开真空泵,打开 V6,缓慢打开阀门V7并调节 其开度,对吸附塔进行抽真空解吸,循环开始。在产品气出口得到产品氮气。(6) 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开始10-30min后趋于稳定,吸附压力、循环周期、产品气出口流量对产品气氮浓度均有一定影响。记录相关数据,考察以上因素对产品气氮浓度的影响五、数据处理1、做出不同压力、不同原料气流量对穿透曲线的影响。2、按照试验要求编制数据记录表格,并记录相应压力、循环周期、产品气出口 流量、氮含量等数据,考察压力、循环周期、产品气出口对氮含量的影响。六、思考题1、变压为什么能使空气中的氮氧分离?2、能用于变压吸附的吸附剂有哪些?3、氮氧分离为什么要
20、控制吸附压力、吸附周期、产品气出口流量,它们对氮浓度有什么影响?七、调试数据1.不同压力下的穿透曲线保持出口流量3Lmin不变,改变吸附压力,测试不同吸附压力下的穿透曲线, 测试结果如下:1.0一一 0.2MPa0.3MPa0.4MPaOOOQCO0.3十030050100150200250time/s穿透曲线绘制方法以出口流量3Lmin、吸附压力0.3MPa下的数据为例计算:原始数据:T/sN2O2C/Co079.20.385714279.20.385714479.20.385714679.20.385714879.20.3857141079.20.3857141279.20.3857141
21、479.20.3857141679.20.3857141880.40.3857142083.60.3857142286.10.3857142488.40.3857142689.60.3857142890.40.3857143091.10.3857143291.40.3857143491.70.3857143691.80.3857143891.90.3857144091.98.10.3857144291.88.20.3904764491.88.20.3904764691.68.40.44891.58.50.4047625091.48.60.4095245291.28.80.4190485491.
22、18.90.42381569190.4285715890.89.20.4380956090.69.40.4476196290.59.50.4523816490.39.70.4619056690.19.90.4714296889.910.10.4809527089.710.30.4904767289.510.50.57489.310.70.5095247689.110.90.5190487888.811.20.5333338088.611.40.5428578288.411.60.5523818488.211.80.5619058687.912.10.576198887.712.30.58571
23、49087.412.60.69287.212.80.6095249487130.6190489686.713.30.6333339886.413.60.64761910086.113.90.66190510285.914.10.67142910485.714.30.68095210685.414.60.69523810885.214.80.70476211085150.71428611284.715.30.72857111484.515.50.73809511684.215.80.75238111883.816.20.77142912083.616.40.78095212283.416.60.
24、79047612483.216.80.812683170.80952412882.817.20.81904813082.617.40.82857113282.517.50.83333313482.117.90.85238113681.918.10.86190513881.718.30.87142914081.518.50.88095214281.318.70.89047614481.218.80.89523814681190.90476214880.819.20.91428615080.719.30.91904815280.619.40.9238115480.419.60.93333315680.319.70.93809515880.119.90.94761916080200.95238116279.920.10.95714316479.720.30.96666716679.620.40.97142916879.520.50.9761917079.420.60.98095217279.320.70.98571417479.220.80.99047617679.120.90.995238178792111807921118279211184792111867921118879211190792111927921119479211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益阳箴言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英语试题含答案
-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2025技术装备国产化与自主创新能力报告
- 2025年云南省凤庆二中高考英语五模试卷含答案
- 新型农田水利设施在2025年改造中的应用与推广报告
- 新能源汽车制造智能化生产质量控制与智能化检测技术研究报告
- 2025成都市房屋租赁代理合同书范本
- 母婴用品绿色环保消费趋势研究报告:2025年市场洞察与品牌战略
- 农产品溯源技术在2025年农业品牌战略中的应用与发展报告
- 共享出行信用数据共享机制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 团支部社会实践总结模版
- 2025年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考核试卷(无人机操控技术)
- 2025-2030中国延缓衰老食品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需求与投资研究报告
- 颂钵疗愈师培训课程大纲
- 202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研究报告-2025-04-零部件
-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卡大全(50套直接打印版)
- SpaceClaim.中文教程完整版
- 【证券】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完整版讲义)
- 跨铁路桥施工方案
- 12【电商人必备】产品拍摄工作计划表
- 风管制作标准
- 混凝土凝结时间电子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