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上2课时教学 目标1 .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2 .了解分号的用法。3 .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4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 重点1 .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2 .积累古诗过故人庄。教学 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 目标1 .学习联想阅读的阅读方法。2 .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 教学()分钟一、联想阅读教学1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 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

2、来,人们把这 种思维活动叫“联想”。阅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 还要能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卜面,我们来读一读草原 这篇文章,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从文章中你能联想到什 么?(读到“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乂卜来”我能 联想到乡下爷爷在山坡放羊时的情景)2 .展小美文,阅读交流【出示课件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 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 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 方雪厚点,有的地方卓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 儿暗黄,给山们穿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拓展阅读可以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 究热情,同时巩固学习 这一阅读方法。花衣

3、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 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读一读这段美文,小组交流你从这段话中能联想到什 么。(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阅读文章时想开去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 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板书:联想阅读)二、排比教学(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出示课件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 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花的 作用之大。)此环节是让学生 先

4、观察句式,在了解句 子意思的基础上谈发 现,这样做的目的是激 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 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 力。【出示课件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 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出示课件5】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这段话连用了三个“了,就像”的句式,强调了大自然的生机。)(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1 .教师讲解:【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 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

5、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 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2 .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 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 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板书: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 写景形象生动)(三)练习运用,互评互改。1 .教师出示练习题:以田野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教师在学生讨论 探究的基础上讲解排 比句的作用,使学生的 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 性,认识更全面,更深 刻。2 .学生互评,教师指导。把自

6、己写的排比句与同学交换,互相评价,提出合理 化的修改建议。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抽出一两份作例子,先评价,再讲 一讲修改意见。3 .自我修改,力求完美。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句子,争取写 出一个通顺优美的排比句。三、分号教学(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出示课件7(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 加旖旋;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 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 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这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这 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自读自悟环节可 使学生感知分号用在 什么地方合适

7、,虽然理 解不一定全面合理,但 这种粗浅的认识对学 生来说至关重要,能为 学生正确使用分号提【出示课件81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 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 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 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1 .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供最大的帮助2 .教师指导讲解:【出示课件91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 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 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

8、 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三)写一写,感悟分号用法。1 .以“爱心”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四、课堂总结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分钟这一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一一对 比阅读。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明 确作者思路,了解文章写法,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很有 帮助。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句式一一排比句和一种标 这一一分号,了解了它们的用法和好处,希望同学们在习 作中学习运用。第二课时教学 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2 .理解诗

9、歌中的词语。3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4 .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 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新课教学分钟谈话导入环节让 学生清楚古代诗词在 中国文学长河中的地 位,激发学生学习和积 累古诗的兴趣,提高学 习效率。出示朗读过故人 庄的正确节奏,使学 生知道古诗节奏划分 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 义的。这对学生以后学 习、理解和积累古诗都 是很有意义的。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1 .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 就是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 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

10、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 素质,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 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 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 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采。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过故人庄。2 .(板书:过故人庄 孟浩然)学生齐读。二、正确朗读,初步感知1 .请学生自己揣摩,确定怎样读这首诗。2 .学生试读,教师指导:(1)节奏常识: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 如:绿树/村边/合。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 /具/鸡黍。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节奏划 分,并说明理由。【出示课件11】过/故人

11、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享防卜/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 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4 .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出示课件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老朋友具鸡黍一一准备丰盛的饭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 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出

12、示课件1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指名读。(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 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 间才会谈家常事。)(3)随机理解“桑麻”借用插图创设情 境,使学生想象自己进 入到了诗歌描述的情 境中,按照角色身份来 与老朋友交谈,这样做 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 理解诗歌内容。(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 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6)交流(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 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

13、询问农事中,就 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指名读(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 依不舍)(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 和旁边的同学说说。(4)交流。(5)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 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 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出示课件1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这是写景的诗句,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 边,青山在村外横卧。(2)读好此句。(3)讲述对仗句。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 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 偶)师

14、讲述什么是对偶句。师生对对子:“绿树”对; “村边”对; “合”对“绿树村边合,”对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师生共对对子。读好这两句诗句。2.再读诗歌,品诗意境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 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 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 牛)点拨2: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我听见了:鸡在叫:“喔! ”“喔! ”;鸭在叫:“嘎i!” “嘎i!”了解对偶句,并练 习对对子,使学生初步 了解对偶句的特点,为 以后欣赏、创作对偶句 打下基础。学完整首诗以后, 再透过全诗来品味诗 的意境。这对于帮助学 生赏析诗歌,培养诗人 情怀很有好处。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