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室检查_第1页
常用实验室检查_第2页
常用实验室检查_第3页
常用实验室检查_第4页
常用实验室检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血红蛋白:男女新生儿15 岁以前的儿童、部、血液检查: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男()× 1O17L120160g/L女()× 1012L110150g/L新生儿()× 1012L170200L临床意义: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婴幼儿、 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后; 高原、剧烈运动;阻塞性肺气肿、 发绀型先天心脏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成人(410)× 109L ;新生儿(1520)× 109L ;6 个月 2 岁(1112)

2、× 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类型 百分数 绝对值1.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St ): 05分叶核(Sg): 5070 272. 嗜酸性粒细胞( E): 5 3. 嗜碱性粒细胞( B): 0104. 淋巴细胞( L):2040 45. 单核细胞( M): 38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增多与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1. 中性粒细胞增多:新生儿、妊娠、分娩、高温、严寒、饱 餐、剧烈运动等;急性感染(主要原因) 、严重组织损伤及血细 胞破坏、急性大出血(可作为内出血诊断指标) 、急性中毒、白 血病、骨髓增生疾病及恶性肿瘤。2. 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革兰阴性菌、病毒、原

3、虫等) 、 血液疾病、理化损伤、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 疾病。3. 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 急性失血 /中毒 /溶血反应及 白血病。4. 核右移:主要见于造血功能减退。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变态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变态反应疾病、 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淋巴细胞。1. 淋巴细胞增多:46 天的婴儿至 67 岁儿童;病毒 杆菌感染、淋巴细胞性恶性组织病等。2. 淋巴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先天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单核细胞增多:感染、血液病等。(三)红细胞比容测定男L女L临床

4、意义:1.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 减低:各种贫血。(四)网织红细胞测定百分数:成人 新生儿 37绝对值:(2484)× 109L临床意义:1. 评价骨髓造血功能: 增多提示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 常见 于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等。 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常见于再障、骨髓病性贫血等。2. 观察贫血治疗效果。(五)红细胞沉降率男015mm1h末女020仆 末临床意义:血沉增快: 12 岁以下儿童、 60 以上老人、月经期、妊娠三 个月以上。炎症(感染是最常见原因) 、组织损伤、恶性肿瘤、 血浆球蛋白增高性疾病等。(六)血小板计数9100300&#

5、215; 109L临床意义:1.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感染 / 溶血、某些恶性疾病 等。2. 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 分布异 常。二、尿液检查(一)外观 正常新鲜尿液多呈淡黄至深黄色,清晰透明。临床意义:1. 淡红或红色: 为肉眼血尿。 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 和尿路结石、泌尿系统炎症、泌尿系肿瘤、感染及出血性疾病。2. 茶色或酱油色: 主要为血红蛋白尿。 见于输血反应、 急性 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3. 深黄色:为胆红素尿。见于梗阻性黄疸和干细胞性黄疸。4. 乳白色:脓尿和菌尿:见于泌尿系感染。脂肪尿:见 于肾病、挤压伤、骨折、肾病综合征等。

6、 乳糜尿: 见于丝虫病、 肿瘤、腹部创伤等所致的淋巴循环受阻。(二)气味 正常尿液为挥发性芳香味,久置有氨臭味。临床意义:新鲜鸟有氨臭味见于膀胱炎或尿潴留; 蒜臭味见于有机磷中 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老鼠尿味见于苯丙酮尿症。三)尿比重晨尿 ,随机尿 临床意义:1. 增高:见于肾前性少尿、糖尿病、蛋白尿等。2. 减少: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尿崩症等。(四)酸碱度 多在之间。肉食为主者偏酸,素食偏碱。久置可变碱性。临床意义:1.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脱水、通风等。2.增高:见于碱中毒、 尿潴留、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五)尿蛋白测定参考值: 080mg/24h临床意义

7、: 见于剧烈运动、发热、受寒或精神紧张;肾小球性(肾小球 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肾小管性(肾盂肾炎、重金属中毒等) 混合性(见于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累的疾病) 、溢出性(浆细 胞病、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肌肉损伤等) 。(六)尿糖测定参考值: 24h临床意义:摄入性、应激性、代谢性(可作为糖尿病诊断) 、内分泌疾 病、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七)显微镜检查红细胞: 03/HP 白细胞: 05/HP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无;移行上皮细胞:无或 偶见;扁平上皮细胞:少量。透明管型: 0偶见 /HP生理性结晶:可见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等。临床意义:1. 红细胞: (镜下血尿) 肾形

8、红细胞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非肾性红细胞见于泌尿性结石、肿瘤等。2. 白细胞:(镜下脓尿)多见于泌尿系感染。3. 上皮细胞: 提示肾小管病变, 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病 综合征等; 肾移植术后持续增多提示出现排斥反应; 出现较多的 片状脱落的移行上皮细胞提示肾盂至尿道有炎症或坏死。4. 管型: 透明管型: 大量出现见于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等。细胞管型:肾实质损害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之一; 白细胞管 型是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 颗粒管型: 多见于慢性肾 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5. 结晶:若磷酸盐、 尿酸及草酸钙结晶持续出现于新鲜尿中 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考虑结石; 胆红素结晶见于阻塞性黄

9、疸和干 细胞性黄疸;酪氨酸、亮氨酸结晶见于急性肝坏死、白血病等; 胆固醇结晶见于尿路感染、 乳糜尿; 磺胺类药物结晶见于使用磺 胺类药物者。三、粪便检查(一)一般性状检查1. 颜色与性状(1)稀汁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见 于各种肠炎(小儿肠炎为绿色,假膜性肠炎为含有膜状物的黄 色);后者见于消化不良和肠功能紊乱。(2)粘液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 结肠炎、结肠及直肠癌等。(3)米泔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4)胶冻样便: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5)柏油样便:粪便呈褐色或黑色、富有光泽,隐血试验 阳性,见于上消化道出血。(6)白陶土样便:鉴于各种原因所

10、致的胆管阻塞。(7)鲜血便:见于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结肠癌等。2. 气味慢性肠炎、 胰腺疾病及直肠癌溃烂时呈恶臭; 阿米巴性肠炎 粪便呈鱼腥味。四、肾功能检查1. 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 80120ml/min临床意义: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判断功能损害的程度: 肾 衰竭代偿期( 5180)、肾衰竭失代偿期( 5020)、肾衰竭期(1910)、尿毒症期(V 10 )。2. 血尿素氮测定( BUN) 成人 L 婴幼儿、儿童: L 临床意义:BUN增高见于:1.器质性肾功能损害:肾衰竭代偿期V 9; 肾衰竭失代偿期 9;肾衰竭期 20。2.肾前性少尿。3.蛋白质 分解或摄入过多。3. 血清

11、肌酐测定( Scr )全血肌酐: mmol/L 血清或血浆肌酐:男53106mmol/L 女 4497 mmol/L临床意义:1. 血肌酐增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2. 鉴别肾实质性和肾前性少尿。五、肝功能检查(一)蛋白质代谢检查1. 血清总蛋白(STB、清蛋白(A)、球蛋白(G及比值测血清总蛋白 6080g/L ,清蛋白 4055g/L ,球蛋白 2030g/L , 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 ): 1。临床意义:1. 总蛋白增高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或蛋白合成 增加;总蛋白降低见于血液稀释、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肝脏蛋白合成功能障碍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丢失过多等。2. 清蛋白增

12、高见于血液浓缩、 Addison 病等。清蛋白减低见 于营养不良、各种肝脏疾病引起的肝细胞损害、 蛋白质消耗增多、 蛋白质丢失过多以及血液稀释等。3. 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病、 巨球蛋白血症、 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肝细胞损害以及慢性炎症和 感染等。 球蛋白减低见于婴幼儿、 免疫功能抑制如长期应用肾上 腺素或免疫抑制剂、先天性低Y -球蛋白血症等。G 比值减低或倒置常见于严重肝功能损害以及多发性骨髓 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2. 血清蛋白电泳清蛋白6271% 1球蛋白34% 2球蛋白610% 球 蛋白711% Y球蛋白918%临床意义:1.肝病型:清蛋白减低,况1、况2

13、和球蛋白有减少倾向,Y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蛋白血症型:清蛋白轻度减低,单克隆Y球蛋白明显增高, Y区带、区带或区带与Y区带之间出现明显的M蛋白区带,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3肾病型:清蛋白和Y球蛋白减低,况2和球蛋白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等。4. 炎症型: 1 2和球蛋白均增高,见于急慢性炎症 或应激反应等。5. 其他:如结缔组织病常有Y球蛋白增高。(二)胆红素代谢检查1. 血清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和非结合胆红素(UCB测定STB: mol/L CB : 0 mol/L mol/L CB/STB : 临床意义:在 mol/L为隐性黄疸或亚

14、临床黄疸; 在171 mol/L为轻 度黄疸;171342 mol/L为中度黄疸; 342 mol/L为重度黄 疸。2. 通常溶血性黄疸为轻度, 肝细胞性黄疸为轻、 中度,阻塞 性黄疸为中、重度黄疸。及CB升高为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及 UCB升高为溶血性黄 疸,三项均升高为肝细胞性黄疸。根据比值可协助测定:V提示溶血性黄疸,提示干细胞性黄疸,>提示梗阻性黄疸。2.尿胆红素(BIL)及尿胆原(Uro)测定尿胆原定量 mol24h临床意义:溶血性黄疸尿胆原明显增加, 尿胆红素隐性; 梗阻性黄疸尿 胆原减少或缺如, 尿胆红素强阳性; 肝细胞性黄疸尿胆原中度增 加,尿胆红素常呈阳性。(三)血清酶

15、学检查1. 血清转氨酶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840 ULALTAST1临床意义:1. 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AST 均显著升高,但 ALT 增高更 明显。 ALTAST> 1。2. 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增高或正常,ALTAST> 1,若AST增高较ALT显著,即ALT/ASTV 1,提示进入活动期。3. 非病毒性肝病:如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血清转 氨酶轻度增高或正常, ALTASTV 1。4.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 612小时,AST开始增高,2448 小时达到高峰,35天恢复正常,如AST再次增高,提示梗

16、死范 围扩大或出现新的梗死。5. 其他:胆汁淤积、皮肌炎、胰腺炎等转氨酶可轻度增高。2. 碱性磷酸酶(ALP)测定成人 50110UL 儿童V 350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胆疾病: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ALP明显增高;肝炎等累及肝实质的肝胆疾病,ALP轻度增高。骨骼疾病:如变形性骨炎、 骨肉瘤、 骨折愈合期等。 其他: 如佝偻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3. Y -谷氨酰转移酶(Y -GT)测定参考值:V 50U/L临床意义:1. 胆道阻塞性疾病、胆汁淤积、肝癌等,-GT明显升高。2.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Y -GT升高;慢性肝炎、 肝硬化非活动期Y -GT正常,若Y

17、-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 或病情恶化。3. 酒精性或药物性肝炎,y -GT可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4. 其他如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Y-GT可轻度增高4.单胺氧化酶(MAO测定参考值 1240U/mL临床意义:1. 肝脏病变:重症肝硬化及肝硬化伴肝癌, MAO舌性明显增 高;早期肝硬化 MAC增高不明显;急性肝炎时, MAC大多正常, 但伴急性肝坏死时MAC增高。2. 肝外疾病:慢性充血性心衰、糖尿病、甲亢等MAC也可增六、浆膜腔穿刺液检查(一)一般性状检查1. 外观:漏出液多为淡黄色、透明;渗出液多浑浊,病因不 同可有以下改变: 深黄色脓样: 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 红色:

18、见于结核病急性期、 恶性肿瘤等。 绿色: 见于铜绿假单细胞感 染。乳白色:见于淋巴管阻塞。2. 凝固性:漏出液一般不宜凝固;渗出液相反。3. 比重:漏出液比重多V;渗出液比重多。(二)化学检查1. 粘蛋白定性试验:漏出液多呈阴性反应;渗出液相反。2. 蛋白定量检查:漏出液蛋白总量多V25gL ;渗出液的蛋白总量多 30gL o若蛋白质在2530gL之间,则难判断其性质。3. 葡萄糖定量检查: 漏出液中葡萄糖含量于血糖相似, 渗出 液中葡萄糖较血糖明显减低; 癌性积液葡萄糖若明显减低, 提示 肿瘤广泛浸润,预后不良。(三)显微镜检查1. 细胞计数:漏出液常在 100×106L 以下;渗

19、出液常 500 ×106L o2. 细胞分类:漏出液主要为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渗出液因病因不同而异: 中性粒细胞为主常见于化脓性积液及结核性 积液早期; 淋巴细胞为主常见于慢性炎症引起的积液; 嗜酸性粒 细胞为主常见于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所致积液; 其他细胞: 在 狼疮性浆膜炎偶见狼疮细胞; 陈旧性出血的积液中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3. 细胞学检查:检出恶性肿瘤细胞对诊断癌肿有重要价值。4. 寄生虫检查: 乳糜样积液可有微丝蚴; 阿米巴病的积液中 可见阿米巴滋养体。七、常用血液生化检查(一)血清电解质检查血清钾: L 血清钠: 135145 mmol/L 血清氯: 96106 mmo

20、l/L血清总钙:成人 mmol/L ;儿童 mmol/L ;血清离子钙: mmol/L血清磷: mmol/L ;儿童 mmol/L临床意义:1. 血清钾:增高见于:摄入过多排出减少细胞内钾外移增多。减低见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细胞外钾内移增多。2. 血清钠:增高见于:摄入过多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内分泌 病变。减低见于:丢失过多摄入不足细胞外液稀释。3. 血清氯:增高见于:摄入过多排泄减少脱水过度换气肾上 腺皮质功能亢进。减低见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水摄入过多呼吸性酸中毒。血清钙:增高见于:摄入过多溶骨作用增强钙吸收作用增强 其他(肾衰、 Addison 病等)。减低见于: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成骨作

21、用增加钙吸收 作用减弱其他(急慢肾衰、肾病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人参等)。血清磷:增高见于:内分泌疾病肾排泄受阻维生素 D摄入过多 其他(肢端肥大症、多发性骨髓癌、骨折愈合期、急性肝坏死 等)。减低见于: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丢失过多转入细胞内其他(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二)血清脂质及脂蛋白检查1. 血清脂质测定( 1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成人L 儿童 mmol/L临床意义: 血清总胆固醇增高: 见于长期大量进食高胆固醇食物、 冠脉 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及 应用某些药物等。血清总胆固醇减低:见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严重贫血、甲亢、营养不良及某些药物。(2)甘油三酯测定 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脂饮食、 肥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