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艺术论文_第1页
插花艺术论文_第2页
插花艺术论文_第3页
插花艺术论文_第4页
插花艺术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插花艺术论文插花艺术视频选修课结课论文班级:法学15-2姓名:李欢学号:150801213论文题目:浅议东方插花艺术2016年12月13日浅议东方插花艺术以中国古典插花与日本插花为例【摘要】东方式插花就是以中国与日本为代表的插花,与西方插花 的追求几何造型不同,东方插花更重视线条与造型的灵动美感。东方 插花的花型由三个主枝构成,因流派的不同称“主、客、使”、“天、 地、人”、或就是“真、善、美”。虽然称号不同,却都表达了东方 人的哲学思想。中华插花艺术历史悠久,自六朝起,发展至今1500年 历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在宋朝,插花与挂画、焚香、点茶并称为四艺,就是名门望族、大

2、家闺秀自小就应具 备的生活艺术与修养。西元六世纪时,推古天皇派特使(相当与今日的 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国做文化交流亲善访问,她回日本时带了很多 中国的字画、雕刻、文学、戏剧还有园艺及供佛的瓶花等。由此,日本最早的花道流派“池坊流”诞生,日式插花里面主要有立华、生花、 投入、盛花与自由花这么几种,其中立华与盛花为传统花型,为池坊流 所创。日本插花随后摆脱了中国插花的禁锢,不断创新,发展出了独具 特色的日本花道。【关键词】东方插花、中国古典插花、日本花道、自然、艺术、哲学、美4、插花艺术概况(一)插花艺术的起源插花起源于佛教中的供花。所以,插花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 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

3、造型艺术的范畴。简言之,插花即指将 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 整枝、弯曲等)与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 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与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故称其为插花艺术。插花瞧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 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就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 ,也不就是简单的造型,而就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融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二)插花艺术的风格插花在风格上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寓意含蓄 ; 在形式上注 重线条、构图的完整与变化 , 自然流畅 , 简洁清新 ; 在色彩上淡雅脱俗 ,

4、 朴素大方 ; 在意境营造方面 , 插花表现题材广泛 , 多赋予作品寓意深刻 的思想性 , 观之耐人寻味 , 回味悠长。插花艺术就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 合。插花艺术品就是凝固的音乐。 那飘扬的丝带 , 斜逸的枝叶 , 优雅的 造型与深邃的意境 , 使人仿佛聆听到了美妙的音乐。插花艺术品就是 立体感的绘画。绘画以形象与色彩来表现主题 , 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 特性 , 但就是插花的立体感与观赏性比绘画更强些 , 插花的制作更便 捷, 取材更广泛 , 可操作性更强。 插花艺术品就是无声的诗歌。 插花作 品所营造的意境或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美 , 或以夸张手法表现景物或 园林景观 , 或以事件、人物为题材

5、进行抽象概括 , 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 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因此说 , 插花艺术同其她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三 )插花艺术的表现形式插花以其简洁的表现形式,广泛的取材与表现题材的多样化,使 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与广泛的公众特性,这就是插花艺术普及与推广的社会基础,也就是插花艺术品进入市场,形 成规模效益的依据之一。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以 鲜花为主要制作材料,尽管寿命短暂,但通过鲜花这小巧生灵的凋零 易逝,使人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光阴的无情流逝,萌生怜花、惜花、护花的情怀,也激发与培养了人们珍惜生活、热爱 生命、善待大自然与人类自身生存环

6、境的高尚情操。1、中国古典插花(一)中国古典插花艺术渊源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与雏形。插花到唐朝 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 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 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 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 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与完 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 洁的造型。中国古典插花受到了中国文人的朴素审美精神的极大影响 中国插花与中国古典画、中国书法、古典建筑园林设

7、计就是一脉相承 的,重点强调写意,表现出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的理解与再加工。 又因为 插花艺术来源于佛教供花,所以自一开始就多了一些禅意,所以与西 方插花艺术相比,东方插花艺术更加含蓄而温情,悠远而深刻。中国古 典插花的花材往往与唐诗宋词中的意象、 典故一样,具有其文化内涵, 通过插花师的选材与加工,就可以表现出一个完整的意义。这就像就 是一首诗、一幅画,它就是简约的,但就是可以表达出美好的寓意、 节 日的祝愿,也可以像诗歌一样抒发作者的情感,表现个人对美的理解。 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插花就是有很高造诣的。(二)中国古典花艺特点前文已经提到中国古典插花很注重写意,所写之意来源于古代文 人对于美学的

8、认知,对自然的体悟。 中国古典插花体现了自然之真, 依花草树木之自然生态,掌握季节之变化,从而创作出与自然环境与 谐共生的优秀插花作品。中国古典华裔另一个更突出更深刻的特点就 是体现了人文之善,讲究经济效用、敦睦人伦、花卉德性、花文化。 还可以传达宗教之圣,以花供佛、以花修道、对花之崇拜。最后体现 了艺术之美,就是精心挑选花材的艺术、就是创作美丽的艺术,就是整 合色彩元素的艺术,就是独具匠人精神的艺术。(三)中国古代文人的插花情结文人插花与文人画风一样,以朴素清雅为原则:就是将胸中的灵 慧及洒脱、飘逸的个性,应用于大自然的花草,构成插花的生活艺术。文人插花在中国最早起源于五代,兴盛于唐宋。至元

9、代,文人因郁 滞隐居,在书斋插花孤芳自赏,所以文人插花以元代的插花为代表作, 而清朝文人插花的代表人物,则为写浮生六记的沈三白。一般文人插花使用的花材,常会赋予花不同品质、特质与象征意 义。同时,对花的形、色、质量、神韵、性格等都十分考究。大体而 言,文人插花喜爱用品味高的花,而不喜爱用艳丽、粗俗的花来插作。 例如六朝以前文人爱兰花;六朝时文人特重荷花;唐代则以牡丹为主, 宋代又以梅、莲、牡丹、杏、菊、水仙、兰、竹为文人插花的素 材,此种风格延至明代,仍以梅为主轴。文人插花的花器,以瓶为主(古铜尤佳,陶瓶次之),忌金银华丽; 以典稚、朴实、温润为要,忌刺眼粗俗、勿太大或太小、勿形色繁褥; 以简

10、明、实用、美观合乎自然本性为原则。文人插花追求的摆设环境 以朴实、雅致、简明、自然为意境,最忌重装饰、花俏、人工、夸张 等风格,天然几案、藤床、笔砚等均就是不可或缺的配件。总之,文人以文学诗词之心,观察自然,寓感万物,物我两忘时,以 花草为媒介,以泄胸中文心诗意。这种抒怀传情的文人花,会将人带入 一个清幽绝俗、高雅活脱、饶富情趣而又神思无穷的意境。三、日本插花艺术(一)日本插花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历史较为悠久 ,具有五百多年的传统,就是 中日文化的混合体,其发源地据说为圣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圣 德太子在飞鸟时代(自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担任推古天皇的摄 政,指导政治及文化。

11、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国(隋)建立邦交,努力传入 大陆文化,而尽力于佛教的兴隆。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在潜心研 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供花。回到日本后,她自称专务,住在六角堂池 坊,积极传播。很快把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了池坊流花 道,池坊插花的历史就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二)日本插花艺术的特点华道在日文汉字中为华道、花道或生疗花。它不单 要表达花的美态,也就是形神兼备品味造型的插花。日式与西式插花 有所不同,日式插花除三个主枝外,花儿往往并不担负重要的角色。要 观摩经历数纪元传统臻善的日本插花艺术,每每需要以不同感性去欣 赏花及其造型。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开、含苞、 待放代表事物过去、现在、将来。日本人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 态美姿就是宇宙永恒的缩影。若常以宽宏意境与深邃内涵从事插花艺 术的表达,您自然直接体会到园艺家对植物本性认识以至尊重的境 界。【结语】作为东方插花的典型代表,中国插花与日本插花各具特色 又相互交融与影响。日本花道的源头在中国古典插花艺术,而中国插花的创新与发展也受到了日本花道的极大影响,这两大流派有其共同 瞧重的艺术审美目的,即在于陶冶情操、舒缓心情。所以与西方插花 艺术相比,东方插花注重线条感,使用花枝的数量不多,形式追求线 条、构图的完美与变化,多采用青枝绿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