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_第1页
药物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_第2页
药物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_第3页
药物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_第4页
药物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药物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为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在药物降压后昼夜血压与心电的动态变化情况,我们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和心电监测对患者进行同步监测。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72例高血压病患者系1997年1月1998年12月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WHO及我国制定的有关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并排除症状性高血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药物降压治疗组):男20

2、例,女16例,年龄4573(平均61.1)岁,高血压期5例,期23例,期8例,病程小于2年18例,25年14例,>5年4例;对照组(未经治疗):男21例,女15例,年龄4080(平均58.6)岁,高血压期5例,期22例,期8例,病程小于2年18例,25年13例,>5年5例,经卡方检验,组间无差异性(P>0.05)。1.2方法11.3统计方法依照时辰节律每日计12个时辰(用地支表示),每个时辰作为一时间段,先统计每一时间段3个有效指标的平均值,然后统计每项指标时间段的平均值与标准差(±s),采用t检验或相关系统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2结果2.1昼夜血压变化治疗组患者24

3、小时血压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133.75±4.47/82.67±0.78mmHg),12个时辰变化曲线与正常人血压曲线相似,呈“两峰一谷”的长杓形规律变化2,有6例期、3例期在辰时(79时)血压明显升高,但仍在140/90mmHg以下;未见有骤升或剧降现象;舒张压波动较小,停留于82.67±0.78mmHg。对照组血压变化波动较大(173.08±4.42/94.83±0.14mmHg),仍呈“两峰一谷”的长杓形变化,其中24例期和4例期高血压患者上半夜前段时间呈上升趋势,舒张压波动亦小,均处于高血压状态。2.2昼夜心率变化对照组心率较快,尤以辰

4、时至子时呈持续性,最高与最低相差818次/分;其中13例期患者伴有血压升高1534mmHg情况,未出现心率无原因性骤升或剧降情况;治疗组心率比对照组下降1022次/分,且波动较小,最大与最小相差112次/分,未出现伴血压骤升或剧降现象。参见表1。表1两组患者各时辰心率、双倍乘积表时辰(时间)子(231)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未(1315)辛(1517)酉(1719)戊(1921)亥(2123)心率(次/分)治疗组636263666671706870767470对照组807773778889858084868787双倍乘积治疗组806479367938

5、8646917496569460924897301048899908380对照组136801293612410127051531215575147051424014616149641505115834注:双倍乘积=收缩压(mmHg)×心率。 2.3昼夜心电变化情况对照组昼夜心电异常变化时间段较多,其中辰时至未时多见,表现为室早、快速型心律失常、房颤、心肌缺血;而治疗组心电异常变化较小,且快速型心律失常只有1次,心肌缺血亦明显减少(P<0.05),参见表2。表2两组患者每个时辰有意义的心电变化表时辰(时间)子(231)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

6、3)未(1315)辛(1517)酉(1719)戊(1921)亥(2123)治疗组室早000021112100快速型心律失常000001000000心肌缺血100021102010合计1*0*0*0*4*3*2*1*4*1*1*0*对照组室早000021102000快速型心律失常112131223111心肌缺血111344333221合计223496658332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心脏事件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高血压为重要因素之一。它可加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致血流涡流增强,加重血管内膜损伤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招致心肌缺血的发生。在高

7、血压病患者早期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负荷加重,左心室肥厚增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使心肌电生理发生改变,如易诱发折返现象、心室晚电位、心脏传导功能异常以致出现心律失常。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钙离子拮抗剂、-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利尿剂等药物阶梯疗法后,把血压控制在较理想范围(133.75±4.47/82.67±0.78mmHg),能有效地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从而避免或减少心脏性事件的发生,与HOT-Plendil研究结果相符3。作者单位:邵积彪(广宁县宾亨医院,广东省广宁县,526345)陈启华(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526345)车京霞(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526345)参考文献:1陈湛主编.现代心脏病治疗指南.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4902张维忠,龚兰生,陆华.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的正常参照值.上海医学,1992,15:5203Hansson L,Zanchetti,Carruthers SG,et al.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lowering and low-does aspirin in patie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