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1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2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3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注释):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迷惑失道:迷惑而找不到归途。掘:挖。1解释下面子中加点的词。A春往而冬反( )  B迷惑失道( )  C遂得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译:_(2)蚁冬

2、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译:_3文中故事是成语_的来历,现在比喻_2.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书画_ 今乃掉尾而斗_处士笑而然之_ 谬矣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_)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一

3、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_4说说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3. 文言文阅读。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日:“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笑林(注释)鲁:鲁国。初:起初,开始。计:计谋,策略。俄:一会儿,不久。老父(f):对老年男人的尊称。、但:只。而:连词,表承接,然后。遂:于是、就。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鲁有执长竿人城门者 执: _(2)俄有老父至 至: _(3)何不以锯中截而人 以: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初竖执之,不

4、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_(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3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_(2)“执竿人”可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狐假虎威战国策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长:做的首领。信:诚实。走:逃跑。然:正确。畏:害怕。1“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的意思是( )A.要求 B.请求 C.寻找

5、2下面句子中“之”代指的分别是什么?请选择序号填空。它们,代百兽。   它,代老虎。   它,代狐狸。(1)虎求百兽而食之(_)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3对“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见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4下面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虎不知/兽畏/而走也 B.虎不/知兽/畏/而走也5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_。想想,这个成语的本意是_。常用来比喻_。5. 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文后

6、的题目。 鹿照水有鹿饮于逐边,自照水影,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惟恨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满意。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而来。鹿急为奔避,幸得四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专其角长。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1最初,鹿引以为乐的是,两角高高耸起;不满的是_;当它被猎犬抓住以后,它在悔恨中明白了:救它命的是_的脚;害它命的是_的角。(用自己的话填空)2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_3我还想提出问题:_6. 古诗文阅读。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7、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誉之曰 (_)于物无不陷也(_)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

8、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故:_去人近:_及日中:_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是:_。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_。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射大地,中午太阳_射大地。8. 阅读训练。杨震暮夜却金(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

9、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选自后汉书(注释)幕夜:深夜。迁:升迁;升官。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为:做。谒见:拜见。遗:赠与,送给。知:了解,知道。何也:怎么回事。何谓:怎么能说。1杨震暮夜却金的作者是_,题目的意思是?_2文题中去掉“暮夜”二字好不好?为什么?_3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到郡上任时_的事。4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

10、,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国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患:担忧。独:独自。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即孔子的“韦编三绝”。迫(dài):到;等到。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咏:吟咏。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或中夜不寝时或: _(2)众兄弟既成诵既: _(3)迨能信诵乃止乃: _(4

11、)温公尝言尝: _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众兄弟既已成诵 书不可不成诵B.或在马上 或中夜不寝时C.迨能倍诵乃止 乃终身不忘也D.咏其文、思其义 思而不学则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_(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_10. 文言文阅读。杀骆驼破瓮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选自百喻经)(注)昔:从前;古时候。瓮:一

12、种口小腹大的陶器。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用:采纳。痴:傻、愚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有一老人来语之曰  语:_(2)吾教汝出 汝:_(3)以刀斩头 以:_(4)既杀驼而复破瓮   既: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骆驼入瓮中食谷,首不得出。译文:_(2)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译文:_(3)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译文: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1. 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1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以:_   日中:_及:_   探汤:_2翻译下列句子。(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2)孔子不能决也。_3本文主要通过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现故事情节。4两小儿辩斗,给你什么启发?_12. 文言文阅读。陈际泰勤读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

14、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注)外兄:表兄。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南英辈: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子”。经生:研读经书的书生。1解释加点字词。(1)遂通其义_(2)则携至田所_(3)其为文,敏甚_(4)无若际泰者_2翻译下列句子。(1)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通。译文:_(2)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译文:_3本文强调了“勤”的重要性,请写出两个关于“動”的名句。_13. 根据原

15、文,并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 一儿曰:“_,而_。” 一儿以_,而_。 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 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 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1根据原文填空。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_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_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_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_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日:“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令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gng gèng)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日:“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予对日:“齐之临淄三百闾(l),张抉(mèi)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日:“然则何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