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辣椒青枯病22、辣椒褐斑病33、辣椒病毒病54、辣椒立枯病125、辣椒根肿病136、辣椒白粉病137、辣椒疫病148、辣椒根腐病169、辣椒炭疽病1710、辣椒猝倒病2311、辣椒叶枯病2512、辣椒褐腐病2613、辣椒绵腐病2714、辣椒黑斑病3215、辣椒白星病3216、辣椒疫病3517、辣椒灰霉病3718、辣椒菌核病3819、辣椒细菌性叶斑病4020、辣椒(色链隔孢叶斑病 4221、辣椒冻害4222、辣椒热害4323、辣椒寒害4324、辣椒肥害4325、烟青虫危害辣椒4426、棉铃虫危害辣椒4527、甜菜夜蛾危害辣椒4628、辣椒紫斑病4929、辣椒幼苗带帽出土4930、辣椒白斑
2、病5031、辣椒脐腐病5132、辣椒软腐病5633、辣椒辣椒芽枝霉果腐病5834、辣椒叶霉病5835、辣椒疮痂病6036、辣椒黑霉病6137、辣椒黑腐病6338、辣椒白绢病6639、辣椒茎基腐病6740、辣椒裂果681、辣椒青枯病 1、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多从寄主的根部或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前期处于潜伏状态,座果后遇有适宜条件,该菌在寄主体内繁殖,向上扩展,破坏细胞组织,致茎叶变褐萎蔫,当土壤温度达到2025,气温3035,田间易出现发病高峰,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更易促成该病流行。此外,连作
3、重茬地,或缺钾肥,管理不细的低洼排水不良地块,或酸性土壤均利于发病。2、症状: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条萎蔫,表现为中午阳光强烈时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后期叶片变褐枯焦;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粘液溢出,有臭味。3、防治方法:(1改良土壤,实行轮作,避免连茬或重茬,尽可能与瓜类或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整地时亩施草木石灰或石灰等碱性肥料100150公斤,使土壤呈微碱性,抑制青枯菌的繁殖和发展。(2改良栽培技术,提倡用营养钵育苗,做到少伤根,培育壮苗提高寄主抗病力。(3辣(甜椒进入发病阶段,预防性喷淋50%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
4、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毒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或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隔1015天1次,连续灌23次。2、辣椒褐斑病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中心渐变为灰褐色或深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染病部位直径可扩至1cm或更大,但有时又可愈合。茎蔓、叶柄、梗节染病部位边缘黑色,中心浅灰色。均为近圆形病斑。如果摘除侵染病叶,通常植株叶色不再变黄,病害严重时,可产生大量落叶,但果实不受侵染。发病规律:病菌可在种子上越冬,也可以菌丝块在病残体
5、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生长发育适温为20-25,若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该病发展迅速。防治方法:A.与其他蔬菜实行隔年轮作。种子消毒。控制湿度,防止植株过密,灌水过多,雨后及时排除积水。B.结合中耕管理,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减少再浸染和越冬菌源C.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环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病害英文名:Pepper brown leaf spot病原中文名:辣椒枝孢病原学名:Cla
6、dosporium capsici (Marchal et Steyaert Kovacevski、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枝孢属,辣椒枝孢病原介绍:分生孢子梗多根簇生 , 直立 , 上部曲膝状 , 孢痕明显 , 平滑,25 个隔膜 ,40120 45.4 m; 分生孢子单生或链生 , 圆柱形 , 椭圆形 ,寄主中文名:辣椒寄主英文名:capsicum侵染部位:叶症状图: 病害症状: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 初为褐色 , 后渐变为灰褐色 , 表面稍隆起 , 周缘有黄色的晕圈 , 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 ,
7、 四周黑褐色 , 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也可染病 , 症状类似。发病规律:病菌可在种于上越冬 , 也可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害常始于苗床。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 , 有利于该病扩展。病害分类:真菌防治办法:(1 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 , 集中烧毁。 (2 与其他蔬菜实行隔年轮作。 (3 发病初期喷洒 80% 代森锰锌 ( 大生、山德生 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1:1:200 倍式波尔多液、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53.8% 可杀得 2000 干悬浮剂 10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8、3、辣椒病毒病 (丛枝 辣椒病毒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极为严重,轻者减产20-30%,严重时损失50-60%,是甜(辣椒栽培中的重要病害。危害症状:常见的发病症状有3种类型A.花叶型病叶出现明显黄绿相间的花斑、皱缩,或产生褐色坏死斑。B.叶片畸形或丛簇型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退绿,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叶面皱缩、以后病叶增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严重时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突起。C.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扩展到侧枝和主茎,出现系统坏死条斑,常造成早期的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死。发
9、病规律:甜(辣椒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引起。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很广泛,其中包括许多蔬菜作物,主要由蚜虫(榉赤蚜等传播。烟草花叶病毒可在干燥的病株残枝内长期生存,也可由种子带毒,经由汁液接触传播侵染。通常高温干旱,蚜虫严重危害时黄瓜花叶病毒危害也严重,多年连作,低洼地,缺肥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加重烟草花叶病毒的危害。防治方法:A.选用中椒2号、甜杂2号、双丰、中椒4号、早丰1号、苏椒2号、苏椒3号、农发等抗病品种。B.清洁田园,避免重茬,可与葱蒜类、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进行3-4年轮作。C.利用银灰色膜避蚜、黄板诱蚜。D.进行药剂防治,前期要着重治蚜,减少传毒媒介(菜蚜防治。
10、E.培育壮苗,覆盖地膜,适时定植,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4、辣椒立枯病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用药23次,7天10天一次。5、辣椒根肿病6、辣椒白粉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辣椒白粉病以前发生量很小,一般不需要防治。近年来不少的保护地都有发生。只危害叶片。开始在叶片正面布满淡黄色褐斑,边缘不明显,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满田都是黄叶、枯叶或落叶,而且果实变小。叶片背面的病玉斑上生有白色粉状物。2 症状:为害叶片,叶面生黄绿色斑驳,叶背有白色粉状物,易落叶。防治:防止棚内湿度过低和空气干
11、燥。喷40%多菌灵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15%粉锈宁或20%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7、辣椒疫病 辣(甜椒疫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
12、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辣(甜椒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辣(甜椒疫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宜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防治方法: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1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
13、,植株健(2选用抗病品种毛粉802、L402、佳粉15等;种子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定植前7天和当天,分别细致喷洒两次杀菌保护剂,做到净苗入室,减少病害发生。(3栽植前实行火烧土壤、高温焖室,铲除室内残留病菌,栽植以后,严格实行封闭型管理,防止外来病菌侵入和互相传播病害。(4结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虫害,每1015天喷施一次6001000倍“天达-2116”,连续喷洒46次,提高番茄植株自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健壮。(5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搞好肥水管理,调控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植株健壮长势,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6全面覆盖地膜,加强通气,调节好温室的
14、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使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夜晚维持在14-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以利于番茄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害的侵染发展,达到防治病害之目的。(7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叶果,立即摘除深埋,发现茎干发病,立即用200倍70%代森锰锌药液涂抹病斑,铲除病原。(8在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每667米2喷洒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50千克,或撒施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千克,或70%的甲霜灵锰锌2.5千克,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定植后,每10-15天喷洒一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不要喷洒开放的花蕾和生长点。每2次
15、波尔多液之间,喷1次6001000倍瓜茄果专业型天达2116(或5000康凯、或5000倍芸苔素内酯,与波尔多液交替喷洒。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可选用以下药剂:72.2%普力克800倍液,72%克露700-800倍;70%甲霜灵锰锌或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85%乙磷铝5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85%乙磷铝5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70%新万生或大生的600倍液,特立克600 -8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85%乙磷铝5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等。以上药液需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连续23次,每1015天掺加1次600倍天达2116,以便提
16、高药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提高防治效果。阴雨天气,改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667米2用药8001000克;或用克露烟雾剂熏烟防治,每667米2用药300-400克。发病初期可选用45%百菌清烟雾剂密闭棚室熏蒸,每亩用药量250g300g,7天一次,视病情可连续熏蒸34次。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亩用药量1kg,7天一次,连续23次。或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用药23次,7天10天一次。辣椒疫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病,但78月辣椒挂果后最易感病,并且浸染后蔓延迅速。笔者
17、提醒椒农要抓住时机搞好辣椒疫病的防治工作。发病条件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疫病发生较重。常年连作、土壤黏重的地块,由于土壤带菌,辣椒根系抗病能力降低,发病更重。当前进入雨季,雨后转晴,高温高湿有利于辣椒发病。感病症状辣椒疫病在成株期发病,叶、枝、茎、果均可受害。叶片染病,病斑呈近圆形,中间暗褐色,边缘黄绿色。枝部染病,呈环绕状褐色条斑;茎部受浸染,维管束呈褐色,植株迅速凋萎、直至死亡;果实发病始于蒂部,呈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变软腐,湿度大时产生白色霉层,干燥后呈僵果残留在植株上。防治方法浅中耕:对于土壤湿度较大和土壤质地黏重的田块,在大行间进行浅中耕,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透气
18、性,提高辣椒根系的抗病能力。中耕时不要损伤到辣椒枝叶。合理灌水78月辣椒开花结果期选择连续有45个晴天时灌水,要小水细灌或隔行灌溉,不能大水漫灌,结合灌水撒施硫酸铜,每亩11.5公斤,将硫酸铜均匀撒施地面(为施用均匀,可加些沙土,然后轻灌,或先把硫酸铜用水溶解,在水口处随水灌入田间。喷药防治:田间发病时可喷64%杀毒矾或25%瑞毒霉800倍液,或50%瑞毒铜1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防效良好。8、辣椒根腐病病害英文名:Pepper root rot病原中文名:茄类镰孢病原学名: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ollenw.分类地位
19、: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茄类镰孢病原介绍:产生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无色 , 圆筒形 , 多单细胞 , 大小512 23.5(m。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 , 具 35 个分隔。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 , 近球形 , 大小 711(m。寄主中文名:辣椒寄主英文名:capsicum侵染部位:整株症状图: 病害症状:定植后 , 起初病株白天枝叶萎蔫 , 傍晚至次晨恢复 , 反复多日后整株枯死。病株的根颈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 , 极易剥离 , 露出暗色的木质部。病部一般仅局限于根及根茎部。该病近年发生面积迅速扩大 , 为害日趋严重。发病规律: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丝体在土
20、壤中越冬 , 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 , 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和蔓延。播种、定植过早 , 气温低 , 地温低于 12 发病重。病害分类:真菌防治办法:(1 因地制宜 , 适期早播 , 是防治该病最基本的方法。(2 用次氯酸钠浸种。浸种前先用 0.2%0.5% 的碱液清洗种子 , 再用清水浸种 812 小时 , 捞出后臵入配好的 1% 次氯酸钠溶液中浸 510 分钟 , 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咯菌腈进行种子包衣。(3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菜地积水 ; 注意施用腐熟有机肥或施用 5406 三号菌粉500 倍液。 (4 发病前喷淋或灌 35% 福?甲 ( 立枯净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50%
21、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50% 多宝 ( 根病大扫除 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 20% 二氯异氰尿酸 ( 菜菌清 可溶性粉剂 300 400 倍液、 3% 恶霉?甲霜 ( 广枯灵 水剂 800 倍液 ,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连续灌 23 次。9、辣椒炭疽病 辣(甜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逐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
22、粒,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辣(甜椒炭疽病是因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风雨、灌水、昆虫及农事活动传播,种子可以直接传播。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12-33,最适温度为27,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最适宜发病和侵染,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难以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虫害严重时都会加重病害的侵染与流行。二、害虫生物学特性病原:对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前人根据分生孢子盘上刚毛的有无记载了2个直孢组炭疽菌(Co
23、lletotrichumnigrumEll.etHalst和(GloeosporiumpiperatumEll.etEv.。VonArx (1957,1970系统研究了炭疽菌的分类学问题,提出刚毛的有无不是稳定的性状,不能作为分类的特征,Colletotrichum是唯一合法的属名,称炭疽菌属,属于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真菌。将上述2个种作为辣椒炭疽病菌的2个分离系归入C.gloeosporioides(Penz.Sacc1.黑色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异名:黑刺盘子长椭圆形,无色,单孢,1425m35m。2.红色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
24、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异名:辣椒盘3.黑点炭疽病:病原菌为辣椒炭疽菌(C.capsici,异名:辣椒丛刺盘孢菌(VermiculariacapsiciSyd.。分生孢子盘周缘及内部均密生长而粗壮的刚毛,尤其内部刚毛更多。刚毛暗褐色或棕褐色,具隔膜,大小95216m57.5m。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孢,大小23.726m2.55m。防治措施病害控制措施:辣椒炭疽病主要以越冬病残体和种子上携带的病菌为初侵染源。因此,搞好种子处理、彻底清除病残体、合理轮作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开发利用抗病资源,培育抗病高产的新品种。一般辣味强的品种较
25、抗病,可因地制宜选用。2.选用无菌种子及种子处理:从无病果实采收种子,作为播种材料。如种子有带菌嫌疑,可用55温水浸种10min,或用浓度为1000mg/kg的70%代森锰锌或50%多菌灵药液浸泡2h,进行种子处理。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使辣椒封行后行间不郁蔽,果实不暴露;避免连作,发病严重地区应与瓜类和豆类蔬菜轮作23年;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低湿地种植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防止田间积水,以减轻发病;及时采果,椒炭疽病菌为弱寄生菌,成熟衰老的、受伤的果实易发病,及时采果可避病。4.清洁田园:果实采收后,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果及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进行一次深耕,
26、将表层带菌土壤翻至深层,促使病菌死亡。可减少初侵染源、控制病害的流行。5.在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每667米2喷洒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50千克,或撒施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千克,或70%的甲霜灵锰锌2.5千克,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定植后,每10-15天喷洒一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不要喷洒开放的花蕾和生长点。每2次波尔多液之间,喷1次6001000倍瓜茄果专业型天达2116(或5000康凯、或5000倍芸苔素内酯,与波尔多液交替喷洒。 病害症状:病斑黄褐色 , 水浸状 , 凹陷 , 病斑上密生橙红色小点 , 略呈轮纹状排
27、列。湿润时表面现粉红色黏性物质。发病规律:炭疽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特别是分生孢子盘随病株残体在土攘中越冬,次年成为初侵染源,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雨水、昆虫传播,引起再侵染。病害分类:真菌防治办法:(1 种植抗病品种。甜椒如长丰 , 茄椒 1 号 , 蒙椒 3 号 , 哈椒 2 号、 6号 , 早丰 1 号 , 吉农方椒 , 九椒 1 号 , 皖椒 1 号 ; 辣椒如早杂 2 号 , 天骄 2 号、 6 号 , 江苏 6 号 , 湘椒 2 号 , 湘椒 18 号 , 新红奇辣椒 , 辣优 4 号 , 赣丰 5 号 , 哈椒 6 号
28、 , 湘研 4 号、 5 号、 6 号、 3 号、 16 号 , 中子粒等较抗病。 (2 选无病株留种或种子用 30% 苯噻氰 ( 倍生 乳油 1000 倍液浸种 6 小时 , 带药催芽或直接播种。或进行种子包衣 , 每 5kg 种子用 10% 咯菌腈 ( 适乐时 悬浮种衣剂 10 时 , 先以 0.lkg 水稀释药液 , 而后均匀拌和种子。或用 55 温水浸 30 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 , 晾干后播种。也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浸种 , 在浸种前先用 0.2%0.5% 的碱液清洗种子 , 再用清水浸种 812 小时 , 捞出后臵入配好的 1% 次氯酸锅溶液中浸 510 分钟 , 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29、(3 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与瓜、豆类蔬菜轮作 23 年。 (4 采用营养钵育苗 , 培育适龄壮苗。 (5 加强田间管理 , 避免栽植过密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避免在下湿地定植 ; 雨季注意开沟排水 , 并预防果实日灼。(6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25% 咪鲜胺 ( 使百克 乳油 1000 倍液、50% 施保功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25% 溴菌腈 ( 炭特灵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0% 丙森锌 ( 安泰生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80% 波尔多液 ( 必备 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8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10、辣椒猝倒
30、病病害英文名:Pepper cottony leak病原中文名:瓜果腐霉病原学名: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p.分类地位: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属,瓜果腐霉病原介绍:菌丝体生长繁茂 , 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 , 无隔膜 , 直径 2.37.1(m 。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 , 或呈不规则膨大 , 大小 63 725 4.914.8(m。泡囊球形 , 内含 626 个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 , 直径 14.9 34.8(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 , 同丝或异丝生 , 多为 1 个 , 大小 5.615.4 7.4 10(m 。卵孢
31、子球形 , 平滑 , 不满器 , 直径 14.022.0(m 。该菌在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寄主中文名:辣椒寄主英文名:capsicum侵染部位:整株症状图: 病害症状:育苗前期猝倒是在种子发芽至出苗前发生的猝倒,种子萌发的胚芽或子叶在未出土时就受到侵染,表现为烂种、烂芽。育苗后期猝倒是经幼苗出土后发生的感病幼苗,表现为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变为黄褐色。在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可绕茎一周或半周,使幼苗茎部缢缩,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便倒伏于地面。温度大时,病残体表面及附近土壤表面有时会长出白色絮状菌丝,最终导致幼苗腐烂或枯死。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过冬。一般在地势低洼、土
32、质粘重、冷凉条件下育苗最易发病。苗床未经消毒处理,或播种密度过大,分苗、间苗又不及时,或保温、放风不当,或幼苗徒长、受冻,或低温高温持续时间长,都会加重该病的发生。苗床发病时,最初为零星分布,积水或苗床棚顶滴水处往往是发病的中心,并以此向四周扩散,引起幼苗成片折倒。病害分类:真菌防治办法:(1加强苗期管理播种前一次性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苗床土温要保持在16以上,后期要及时放风换气、降温排湿,炼苗时要增加光照。浸种、催芽要适度,时间不宜过长。播种密度不要过大。(2发病初期喷洒72.7%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甲霜灵锰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
33、倍液,或30%恶雾灵水剂800倍液。11、辣椒叶枯病病害英文名:Pepper Fusarium wilt病原信息:病原中文名:尖镰孢菌萎蔫专化型病原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 (Atk. Snyder and Hansen.=F. vasinfectum=F. malvacearum Taub.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镰孢菌萎蔫专化型病原介绍: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略弯曲,顶端稍尖,无色,具 25 个隔膜,多 3 个。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个别双胞。厚垣孢子圆形单胞,浅灰黄色,单生或串生在菌丝中段或先端。寄主
34、信息:寄主中文名:辣椒寄主英文名:capsicum侵染部位:整株症状图片: 病害症状:辣椒枯萎病于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 , 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 , 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 ; 有时病部只在茎的一侧发展 , 形成一纵向条状坏死区 , 后期全株枯死。剖检病株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 , 皮层极易剥落 , 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发病规律: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 , 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 , 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 , 也可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菌发育适温 2428 , 最高 37 , 最低 17 。该菌只为害甜椒、辣椒
35、 , 遇适宜发病条件病程 2 周即现死株。潮湿或水渍田易发病 , 特别雨后积水 , 发病更重。病害分类:真菌防治办法:(1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或海藻肥 ; 加强田间管理 , 与其他作物轮作 ; 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 ; 选择宜排水的砂性土壤栽种 ; 合理灌溉 , 加强菜地沟渠管理 , 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2 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35% 福?甲 ( 立枯灵 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3% 恶霉?甲霜 ( 广枯灵 水剂 800 倍液、 3.2% 恶甲水剂 ( 克枯星 600 倍液 ,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36、0.40.5L , 视病情连续灌 23 次。12、辣椒褐腐病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花器、果实及植株顶端生长点,染病组织由褐转黑,脱落或掉到植物枝上。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白色或灰白色的毛状物,顶生肉眼可见的大头针状、球状体,即孢囊梗或孢子囊。果实染病,变褐软腐,果梗呈灰白色或褐色。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该菌腐生性强,只能借助风雨或昆虫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防治方法:A.与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坐果后及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B.采用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小漫灌。C.发病初期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
37、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公顷用药液量1050L,连续防治2-3次。13、辣椒绵腐病 病状:甜椒、辣椒绵腐病苗期即可发生,引起幼苗基部腐烂、缢缩而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果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霉,果实失去食用价值。病原: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称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丝状,无隔膜,宽3.756.25微米,蔓延于寄主细胞内外;孢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大小28.015924.843.5微米;厚垣孢子黄色、单胞、球形,壁厚、平滑;卵孢子球形,直径30微
38、米,雄器1715微米,一般不易见到。寄生疫霉,菌丝生于寄主细胞内或细胞间,直径39微米;孢囊梗长;孢子囊顶生或间生,卵圆形或球形;厚垣孢子黄色球形;藏卵器间生或侧生;卵孢子球形。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厘米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巾近地面的根茎或果实上引致更严重的损失。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生长适宜
39、地温1516度,温度高于30度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度,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瓜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结果期阴期阴雨连绵,果实易染病。防治方法:(1床土消毒,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如用旧园土,有带菌可能,应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种双粉剂7克,或40%五氯硝基苯
40、粉剂9克,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克对细土45千克拌匀,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一般1720厘米深,水渗下后,取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即上覆下垫。如覆土厚度不够可补撒堰土使其达到适宜厚度,这样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明显,残效月余。(2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不宜大水温灌。(3育苗畦(床及时放风、降湿,即使阴天也要适时知量放风排湿,严防瓜苗徒长染病。(4果实发病重的地区,要采用高畦,防止雨后积水,黄瓜定植后
41、,前期宜少浇水,多中耕,注意及时插架,以减轻发病。(5发病初期喷淋7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23升,或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3升。病害英文名:Pepper cottony leak病原中文名:瓜果腐霉病原学名: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p.分类地位: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属,瓜果腐霉病原介绍:菌丝体生长繁茂 , 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 , 无隔膜 , 直径 2.37.1(m 。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 , 或呈不规则膨大 , 大小 63 725 4.914.8(m。泡囊球形 , 内
42、含 626 个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 , 直径 14.9 34.8(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 , 同丝或异丝生 , 多为 1 个 , 大小 5.615.4 7.4 10(m 。卵孢子球形 , 平滑 , 不满器 , 直径 14.022.0(m 。该菌在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寄主中文名:辣椒寄主英文名:capsicum侵染部位:果实、幼苗症状图: 病害症状:引起幼苗基部腐烂、缢缩而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果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霉,果实失去食用价值。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
43、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巾近地面的根茎或果实上引致更严重的损失。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度,温度高于30度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度,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瓜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
44、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结果期阴期阴雨连绵,果实易染病。病害分类:真菌防治办法:(1床土消毒,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如用旧园土,有带菌可能,应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种双粉剂7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克,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克对细土45千克拌匀,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一般1720厘米深,水渗下后,取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即上覆下垫。如覆土厚度不够可补撒堰土使其达到适宜厚度,这样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
45、明显,残效月余。(2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不宜大水温灌。(3育苗畦(床及时放风、降湿,即使阴天也要适时知量放风排湿,严防瓜苗徒长染病。(4果实发病重的地区,要采用高畦,防止雨后积水,黄瓜定植后,前期宜少浇水,多中耕,注意及时插架,以减轻发病。(5发病初期喷淋7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23升,或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3升。14、辣椒黑斑病 症状:黑斑病菌主要侵染果实。病斑初显淡褐色,不规则,稍凹陷。一般一个果实上只生一个病斑,其直径为l020厘米,上生
46、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有时病斑愈合,形成列大的病斑。发病规律:黑斑病,属真菌,半知菌类,暗梗孢科,砖隔孢亚科,交链孢霉属,细交链孢霉。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外,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下年的初侵染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可直接侵染。显症后,很快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其发生与日灼病有联系,多发生在日灼处。防治措施:防止发生日灼病。播种前用清水浸种812小时,捞出后再用1%次氯酸钠水液浸泡510分钟,冲洗干净后稍干或催芽播种。实行3年轮作,或清除病残体,并进行秋季深翻。发病初期喷洒500倍
47、的50%雷多米尔一锰锌可湿性粉剂水液,或600倍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水液,或500倍的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水液,或400倍的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水液。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症状:为害果实。病斑初为淡褐色,稍凹陷,后着生黑色霉层。防治:喷洒75%百菌清500倍,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80%喷克600倍液、80%大生500倍液,710天防治1次,连续23次。15、辣椒白星病 辣椒白星病是辣椒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又称斑点病、白斑病。辣椒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受害严重时可造成大量叶片脱落导致减产。危害症状:辣椒白星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叶片染病
48、,从下部老熟叶片起发生,并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始产生褪绿色小斑,扩大后成圆形或近圆形,边缘褐色,稍凸起,病、健部明显,中央白色或灰白色,散生黑色粒状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田间湿度低时,病斑易破裂穿孔。发生严重时,常造成叶片干枯脱落,仅剩上部叶片。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上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吸水后逸出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反溅或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先侵染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经潜育出现病斑后,在受害的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发病温度
49、范围832;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2228,相对湿度95%;最适感病生育期为苗期到结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7一10天。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辣椒白星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47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闷热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植株生长不健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措施:(1茬口轮作:提倡与非茄科蔬菜隔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深沟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3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老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
50、解。(4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药剂可选用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30克,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50180克,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00克,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00克,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70克,?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70克等。16、辣椒早疫病 症状:辣椒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2-6毫米,黑褐色,具同心
51、轮纹。空气潮湿时,上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繁殖体。为害严重时,整个叶片可分布十几个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方法:(1保护地番茄重点抓生态防治。由于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白天2025,夜间1215,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做到水、火、风有机配合,减缓该病发生蔓延。(2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隔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3施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50克。(4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喷洒植宝素7500倍液,提高
52、寄主抗病力。(5发病前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乙?扑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双?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上述保护剂对早疫病防效高低的关键,在于用药的迟早。凡掌握在发病前看不见病斑即开始喷药预防的,防效70%以上;发病后用药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理想。因此,强调在发病前开始防治,压低前期菌源,把病情控制在经济为害指标以下。(6种植耐病品种,如茄抗5号、粤胜、奇果、矮立元、密植红等。此外,番茄抗早疫病品系NCEBR1和NCEBR2可用于抗病亲本,选育抗病品种
53、。(7大面积轮作。应与番茄、马铃薯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8合理密植。以亩定植4000株为宜,前期产量虽低,但中期产量高,小果少,发病轻。(9番茄茎部发病除喷淋上述杀菌剂外,也可把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配成180200倍液,涂抹病部,必要时还可配成油剂,效果更好。17、辣椒灰霉病 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叶片、叶柄及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污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霉点,后形成煤烟状物,可布满叶面、叶柄及果面。引起病叶提早枯黄或脱落,果实提前成熟但不脱落。危害症状:茎、叶、枝等肉质组织常染病,其症状为折倒。幼茎染病部位迅速扩展为不规则水浸状区域萎缩变细,致使幼苗死亡。枝条染病后,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后变
54、成褐色至灰白色,病斑向下蔓延至分枝处。在死亡植物组织表面常会有大量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受侵染叶片和花器同果实相连时,果实也会染病。果实染病初现青绿色软斑,迅速扩展为整个果实腐烂。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里过冬。病菌发育适温23,最高31,最低2;病菌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来年5月连续湿度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防治方法:A.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禁浇水过量。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病枝,带出田外集中销毁。B.棚室选用10%速克灵烟雾剂、灰霉净烟剂、百菌清烟剂,每666.7平方米每次用250-300克熏烟,隔7天1次,连续2-3次
55、。也可喷撒5%百菌清尘剂,每666.7平方米每次1千克,隔7-10天1次,连续或交替防治3-4次。C.第一穗果开花时为防治适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6%灰霉可湿粉500倍液,29%克霉净可湿性粉800倍液,60%多菌灵超微粉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666.7平方米用药液50L,隔7-10天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18、辣椒菌核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Sclerotinia rot病原中文名:核盘菌病原学名: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类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及配套服务协议
- 影视动画角色形象授权及衍生品生产合作协议
- 子女海外留学经费分担与教育支持协议
- 绿色环保物流配送站运营管理委托协议
- 海外留学生医疗保险直付医院合作协议
- 智能制造工业厂房租赁及智能制造系统协议
- 拼多多品牌店铺代运营服务协议涵盖仓储物流与配送
- 市场代理区域市场调研报告补充协议
- 耕地规模化种植与现代农业合作管理协议
- 教育机构教材管理及派遣专业团队服务合同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战争带来的伤害人教部编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
- 模电直流稳压电源
- 标识标牌投标服务方案
- 黑河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件
- 做一名幸福教师专题培训课件
- GHS化学品(含危险品)标签标志与象形符号
-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3年版)实施细则
- JJF 1973-2022 移动生物检测实验舱性能参数校准规范
- 弟子规余力学文
- 物理学家-焦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