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生物必修本重要学生实验汇总_第1页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本重要学生实验汇总_第2页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本重要学生实验汇总_第3页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本重要学生实验汇总_第4页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本重要学生实验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点高中生物必修本重要学生 实验汇总作者:日期:必修一糖的鉴定原理:(1)淀粉:遇 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2)还原性糖(单腥、麦芽糖 和乳糖):与斐林试剂 反应,可以产生 醇红色 沉淀。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2)仪器: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 柴。(3)斐林试剂:配制: 0.1g/mL 的NaOH 溶液(2mL) + 0.05g/mL CuSO4 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 现配现用。条件:隔水加热实验结果分析:(1)淀粉: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淀粉,则出现蓝色,反之,则没有。(2)还原性糖:如果待测

2、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则出现含红色沉淀.反之.则没有。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 苏丹出染液 染成橘黄色。(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 脂肪颗粒)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花生种子,花生匀浆(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小量筒、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3)试剂:苏丹III染液、苏丹IV染液实验结果分析: 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脂肪,则观察到橘黄色(红色),反之,则没有。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与双缩与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豆浆、鲜肝提取液(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3)双缩月尿试剂:配制: 0.1g/mL的NaOH溶液(2mL

3、)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金王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注意:不需要隔水加热)实验结果分析: 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则出现紫色,反之,则没有。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 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原t质层 一即号于Jkia股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 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

4、.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镣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中。(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细胞液浓度v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 > 外界溶液浓度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原

5、理: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细胞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条件的改变会不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呢?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 )酵母菌液。淀粉溶液、唾液、 37 C温水、沸水、冰块、碘液。(1)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方法步骤:1取3组试管并编号k r号2. 2” 号3、3r 号2加等,淀粉溶液1号 2mL2号 2mL3号 2mL3加等量唾液1号 1mL2-号 LmL3、号1mL4控制不同温度条件冰块(5mln>37X2 (5aln)沸水(5tin)5唾液与柒粉溶液混合 笄

6、继续转制不同温度1-1冰块(5niin)237r (Sain)3-3 沸水6加入等旗液1滴m1滴7观察实验现象变蓝不变蓝变蓝实验结果分析:说明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才最 (Wj。(2)探究酶的活性与 pH的关系实验方法步骤:1取4支试管并编号1号2号3号4号2加等量碑舟曲旅IivlLIniL1mL1mL3加等量缓冲液1mL pHSO1mL pH任。1mL pH7.01mL 皿*4加等量力口工溶液工mL2mL2 mL5结果实验结果分析:产生气泡多的试管中酶活性越高。只有在适宜PH条件下酶的活性才最高。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 有机

7、溶剂(如丙酮、酒精等)。叶绿体中的色素在 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2、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菠菜的绿叶等)。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 钵,玻璃滤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1),天平。无水乙醇,层析液(20份在6090c下分储出来的石油醒、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也可代用),SiO2 和 CaCO。3、方法步骤:(1)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绿叶5g一剪碎置于研钵一放入少许 SiO2和CaC-加入10mL丙酮一充分研磨一过滤一收集滤液(试管口用棉塞塞严)(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4)分离色素:滤纸条

8、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4、结果分析: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如下图:胡萝卜素一叶黄素一叶绿素a 叶绿素b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最快(溶解度最大)最宽(最多)最慢(溶解度最小)5、注意:丙酮的用途是 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石英砂的作用是 为了研磨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皿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上。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蓝紫光 及保护叶绿素免

9、受强光伤害 的作用。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 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 式。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绿色。橡球气 接皮或泵2、实验设悌母蒐得吸实物示盘网10%的溶液3、实验结果的分析:(1)检测CO2的产生:观察石灰水浑浊程度或者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产生 CO2情况。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分

10、析得出酵母既能进行WM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2)检测酒精的产生:将两组实验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各取2mL,置于2只干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溶有0.1g重铭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轻轻振荡混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变化,分析得出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 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 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着色。材料

11、用具:洋葱(蒜、葱)。显微镜,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镣子,滴管。质量分数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 95%的酒精1: 1配制成解离液,质 量分数为0.01g/mL的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方法步骤:(1)洋葱根尖培养: 实验课前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洋葱底部接触瓶内水面,置于温暖处,常换水。待根长 5cm时,取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2)装片的制作:解离:上午10时下午2时(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活跃期),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解离液室温下解离35min,取出。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镣子取出,在清水中漂洗10 min。染色:根尖用龙胆紫(

12、或醋酸洋红)染色 35min。制片:用镣子将染过色的根尖取出,置于栽玻片上,加1滴清水,弄碎根尖(用镣子尖),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3)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先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 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再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后,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 把视野调整清晰。观察: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根据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判断各个时期)实验结果分析: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 形态数目最清晰,染色体均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布在细

13、胞 西跑。末期细胞赤道板处出现 细胞板,形成细胞壁,两消、两 现。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两消、两现。必修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方法和过程:1、可以以 3为单位进行研究,小组成员也可以分工进行调查。2、每个小组可调查周围熟悉的410个家庭(或家系)中遗传病的情况。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4、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记录。5、小组调查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以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4、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 性皿。5、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某遗

14、传病发病率,某遗传猫的患扃人数某密为病的调直贯X wo%结果分析:被调查人数为2 747人,其中色盲患者为 38人(男性37人,女性1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1.38%。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5%,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03%。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男女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结论: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必修三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计划制定: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一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一计算平均值一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实验方法:(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

15、菌种接入试管中的培养液内混合均匀。(3)将试管在28 c条件下连续培养 7天。(4)每天取样计数 酵母菌数量,采用 抽样检测 方法。(5)分析所取得数值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图形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结果分析: 圉巫、食物等环境条件充裕 的情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 起艮的情况下,刚接种到培养基上,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第二个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第三个阶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并处于稳定状态,即达到K值;第四个阶段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实验原理: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1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便于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一一小生态瓶。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 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供选择的材料: 浮萍、满江红、黑藻、生有杂草的土块、螺蜘、蜗牛、蚯蚓、小鱼。河水(或井水、凉晒后的自来水)、洗净的沙、凡士林(或蜡)、广口瓶。方法步骤:(1)设计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选择生产者的种类、数量,选择有捕食关系的消费者的种类、数量等)(2)制作小生态瓶,每天观察 1次。(3)若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