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病人化疗行颈总动脉穿刺方法的探讨_第1页
脑胶质瘤病人化疗行颈总动脉穿刺方法的探讨_第2页
脑胶质瘤病人化疗行颈总动脉穿刺方法的探讨_第3页
脑胶质瘤病人化疗行颈总动脉穿刺方法的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胶质瘤病人化疗行颈总动脉穿刺方法的探讨摘要为探讨方便、可靠的化疗穿刺法,提高化疗的安全性,分别用普通动脉穿刺法和留置针穿刺法对10例脑胶质瘤病人行经颈总动脉化疗40次。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首次穿刺成功率上经统计学处理,2=0.513, 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应用留置针穿刺法化疗不降低首次穿刺成功率。但在重复穿刺率及外漏率上经统计学处理,2=9.453、6.805, 均 P0.05), suggesting that retaining needle puncture chemotherapy could not reduce the first puncture successful

2、 rate. However,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repeat puncture rate and leakage rate (2=9.453,6.805, respectively, P0.01).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retaining needle puncture could prevent common carotid artery and its surrounding tissue, reduce repeat puncture rate and leakage rate, alleviate

3、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during chemotherapy and increase the chemotherapeutic effects.Key wordsbrain glioma; artery puncture; chemotherapy; retaining needle经颈总动脉穿刺化疗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较超选择性颈总动脉化疗具有方便、费用低、易操作之优点;较常规静脉化疗具有全身毒副作用小、化疗效果佳等优点1,2。但是,经颈总动脉化疗过程中,穿刺针刺破颈总动脉造成药物外漏是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为探讨穿刺可靠、能有效地减少药物外漏

4、的静脉给药方法,我们尝试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颈总动脉穿刺行脑胶质瘤化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年58月在我科住院经手术治疗后病理切片证实为脑胶质瘤级的10例病人,男9例,女1例,年龄2257岁。术后病人神志清楚,无偏瘫、失语,行23个疗程的药物化疗。1.2分组及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10例病人第1疗程全部采用普通法,用一次性注射器行颈总动脉穿刺化疗。步骤准备好动脉穿刺包。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溶解宁得朗100 mg(每支25 mg)抽吸于注射器内备用。嘱病人平卧,在双肩下垫软枕高2025 cm,使病人头后仰并偏向非穿刺侧。术者站在病人右侧,在锁骨上

5、610 cm胸锁乳突肌内侧,用右手示、中、无名指寻找颈总动脉,确定位置后嘱病人勿动,用龙胆紫做一标记,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下颌至锁骨之间直径1520 cm范围的皮肤。打开动脉穿刺包,戴手套,铺孔巾。在标记点周围用2%普鲁卡因2 ml作浸润麻醉。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配89号针头抽满0.9%氯化钠注射液。左手示、中指在标记点上方0.51 cm处触到颈总动脉并保持手位不变,右手持注射器呈3045角进针直刺颈总动脉,见搏动性回血后,再进针11.5 cm,推注23 ml观察局部无肿胀后,左手固定针柄,右手更换备用的宁得朗(20 ml)注射器,边推边观察回血。如无回血且病人反应局部疼痛,观察证明针头脱出

6、或穿破颈总动脉者立即停止推注并拔出针头,局部用力按压1015 min后再另行穿刺。每周1次,共4周。10例病人穿刺40次,休息1个月再行第2疗程。第2疗程全部采用留置针法,即用静脉留置针行颈总动脉穿刺化疗,每周1次,共4周,10例穿刺40次。步骤准备方法同普通法。触到颈总动脉并固定,右手持静脉留置针呈4565角直刺颈总动脉,见回血后,再进针12 mm,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送外套管全部进入颈总动脉3,垫无菌纱布在套管针尾部,左手拇指按压穿刺点上方45 cm处,拔出针芯,见搏动性回血后立即接准备好的化疗药,缓慢推注,边推注边观察有无回血,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推注完毕后迅速拔管,用力按压穿刺点2

7、0 min。1.3质量控制病例均选择第1次手术且初次行化疗的病人。化疗操作全部由1名主管护师承担,以排除多人操作引起的误差。统一用药。2结果两种颈总动脉穿刺法结果比较,见附表。附表两种颈总动脉穿刺法结果比较方法次数一次穿刺成功外漏重复穿刺次%次%次%普通法留置针法40404038100.095.08020.0014235.05.02P0.5130.056.8050.019.4530.01两种颈总动脉穿刺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重复穿刺率及外漏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讨论3.1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及高难度采血4,但在动脉穿刺,尤其是颈总动脉穿刺应用方面尚未见报道。附

8、表示:颈动脉穿刺普通法与留置针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留置针不降低首次穿刺成功率,适应于颈总动脉穿刺。其原因主要是颈总动脉直径大,搏动明显,手感好,易于暴露。因此,两种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均高。3.2附表示:在重复穿刺率及外漏率上,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普通法的重复穿刺率及外漏率明显高于留置针法,主要原因是普通法在穿刺时,为防止化疗药物外漏于组织间,先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更换化疗药物,而在更换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增加了操作者固定针柄的难度及针头在颈总动脉内的活动度,致针尖易于刺破颈总动脉;另一方面整个化疗过程是在病人清

9、醒状态下进行,而颈部穿刺较远端动、静脉穿刺更易引起病人的紧张心理,加之头后仰的卧位欠舒适,在推注化疗药物时,病人往往不自主的出现吞咽、耸肩及扭头等动作(本组病人几乎均有此动作),可引起颈总动脉的移动,使锐利、无弯曲的普通针头极易移动,造成脱出或刺破颈总动脉,使化疗药物外漏致局部组织受损,产生红、肿、疼痛。一旦化疗药物外漏,因药物的刺激性及首次穿刺对颈总动脉的影响可引起颈总动脉痉挛,使颈总动脉管腔相对狭窄,又增加了重复穿刺的难度。静脉留置针虽较普通针头粗,但针尖锋利易于穿刺,一经刺入颈总动脉内,能迅速观察到回血,只要掌握好送管方法3,可将质地柔软的外套管全部送入颈总动脉内。在接化疗药物及推药的过

10、程中,不必过分考虑针柄的固定及病人无意识的活动,并可鼓励病人说话,反映推药时的不适感觉。留置针法无1例病人化疗药物外漏及针头脱出。3.3在时间上,普通法由于针头不易长时间固定,推注药物基本上在5 min内完成。有资料表明5,快速的推注,使化疗药物形成一个短时的高峰波,不能长时间作用于肿瘤,对肿瘤细胞产生药物毒性窒息作用,影响化疗疗效。缓慢推注,使化疗药物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对肿瘤产生药物毒性作用,以增加化疗效果,并可减轻病人推药过快引起的头部发热、面部发红及局部疼痛等不适症状。本组留置针法推药根据病人情况在1530 min内完成,符合缓慢静脉推注的观点。综上所述,留置针法在脑胶质瘤病人颈总动脉化疗中,对保护颈总动脉及周围组织,降低重复穿刺及外漏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化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西安710032参考文献1薛洪利,孔令权,魏学忠.颈动脉内化学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初步观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3):1372王清河,王忠诚,吴中学.脑胶质瘤的动脉内化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12(5):3123孙艳平,杨桂涛,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094杨俊苑.套管针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采血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105Greenb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