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 鸡管理手册1.docx_第1页
肉 鸡管理手册1.docx_第2页
肉 鸡管理手册1.docx_第3页
肉 鸡管理手册1.docx_第4页
肉 鸡管理手册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肉鸡饲养管理手册刖5本手册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肉鸡饲养者通过精心合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肉鸡的生产性能,进一步理解肉鸡饲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管理要点和观念,同时引用J'一些关于肉鸡生产方面的经典文献,大部分内容原引了罗斯308商品肉鸡饲养管理手册的内容,以供现场饲养管理人员参考。大群肉鸡生产性能提高的基本原则根据育种公司提供的肉鸡饲养管理手册,精心设计和实施肉用仔鸡的管理方案,经常对照手册中提出的管理要点是否在管理过程中都给予实现,采取稳定的管理措施,不要抱着肉鸡生产性能会随机提高的愿望而采用经常变化的微观管理方法。就肉用仔鸡的生产性能来说,完善的现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在过去几十

2、年,遗传专家针对肉鸡的生产速度、饲料转化率、能量利用进行的遗传选择,在使肉鸡生产潜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之后,管理就成为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保持大群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只有在管理方面为特定因素(如生长、饲料效率、能量利用)提供最佳环境时,遗传潜力才能充分表达,当把一口龄的鸡放进鸡场时,遗传潜力就确立了,而且不能改变。但是,这种遗传潜力的表达却依赖1日龄至屠宰加工期间我们为肉仔鸡提供的环境条件,虽然某一个种鸡群的后裔在群体方面存在的差异,会使鸡群的生产性能表现出微小差别,但不同鸡群的实际差别主要是饲养质量和鸡场管理水平造成的。虽然成品饲料的质量与加工方法对肉鸡生产有巨大影响,但总的来说饲料品质会逐步稳定

3、下来,而对不同鸡群的生产性能影响会趋于微小。故对肉鸡生产者来说,剩下的机会仍然是管理手段。饲养管理人员,不要认为轻而易举地就可做好管理工作,按照肉鸡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探索鸡场管理的不断改善,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肉鸡生产过程之中。要了解肉鸡在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方面需要什么?作为食品生产、舍饲、大群繁育和快速增长的统一体,肉用仔鸡具有某些生物学方面的要求。在从1日龄到周末屠宰的典型鸡群中,这些要求相当简单:(1)温度应保持或接近温度适中区;(2)空气质量足以防止呼吸道疾病或损伤;(3)营养(水/饲料)质量和数量足以限制传染性病菌的生存;(4)可靠的保健计划(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疫苗/监测)以防治流行传染

4、病与寄生虫病;(5)稳定的管理方案与实施。要经常评估管理手册中各阶段各项管理要点的落实情况和鸡群是否偏离了正常发育的规律,减少应激。来自遗传、营养等方面的因素基本趋于稳定,提高肉鸡生产水平的最大机会就是提高鸡场的管理水平。没有任何两个肉鸡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每群肉鸡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肉鸡场的管理者首先要了解鸡群的需要,然后使用手册中所介绍的管理方法,采取特定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每群肉鸡如果饲料中以小麦为主要原料,应在屠宰前2天停止使用小麦,以避免在肠道内有小麦残留。在屠宰前应尽量避免限水,在分栏的肉鸡舍内使用的饮水器,应随着肉鸡的出栏逐渐撤定,以延长肉鸡的饮水时间,只有在绝对需要时,屠宰

5、前才可直接撤走饮水器。在肉鸡停料期间,由于肠道内缺少内容物,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体重的降低,这种体重的降低对胴体重量影响很小。然而,必须注意不要使停料期时间过长,这造成肉鸡脱水,同时影响肉鸡福利和降低胴体出肉率。要点/肉鸡在屠宰前停药,可以避免鸡肉中的药物残留。,在屠宰前7天使用23小时光照,可以避免由于抓鸡造成的问题。/适宜的停料时间可以保证在抓鸡前使肉鸡空腹,这样可以减少在运输和屠宰过程中的粪便污染。/在屠宰前2天,停止使用以小麦为主要原料的饲料。/应尽可能延迟移走饮水器的时间。抓鸡抓鸡会造成肉鸡的应激,适宜的抓鸡程序可以减少肉鸡的应激。肉鸡屠宰前24小时的抓鸡过程,会降低鸡肉的等级。因此,抓

6、鸡过程要预先计划好并做好监督工作。抓鸡的操作,必须由训练有素的、能胜任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避免肉鸡不必要的争斗,使用适宜的设备可以减少擦伤、刮伤和其它损伤。在抓鸡前,要的所有喂料设备抬高到高于人的头部(如高于1.83米)、从鸡舍移走或放到不影响工作人员操作的地方。在较大的鸡舍,应把肉鸡分成小栏,这样可以避免抓鸡时造成的拥挤。同时又可以避免由于抓鸡造成肉鸿不能饮到水。抓鸡时,鸡舍的光照强度要降到最低,同时又要保证安全操作并能细致的完成。蓝光灯认为能很好的达到此目的。在鸡舍灯光变暗后,肉鸡相对比较安静时抓鸡效果最好。观察和调整鸡舍的通风。在白天抓鸡时,鸡舍大门应安装一个门帘。环境控制

7、鸡舍经常开门会影响鸡舍的通风效果。在抓鸡过程中,应经常的观察和调整鸡舍的通风。抓鸡时,要抓鸡的脚和胫骨,而不要抓鸡的大腿。最好同时抓鸡的两条腿,这样在鸡挣扎和振翅时可以减少它们的痛苦和损伤。必须将肉鸡小心的自上而下放入自动装鸡车内,或放入装鸡筐内。自动装鸡车比装鸡筐能减少肉鸡的痛苦和损伤。白动装鸡车的装鸡筐内鸡不能装的过满。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应减少自动装鸡车和装鸡筐的装鸡数量。运输时间要遵守当地的法规。自动装鸡车和装鸡筐内鸡装的过满,会导致过热、应激和增加死亡率。肉鸡在装卸的全过程,都必须使用必要的保护措施。如需要时,要使用通风、加热或制冷措施。运鸡车的设计要求是环境可控的。设计时使用拖车可以

8、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从而最大降限度减少肉鸡的应激。在停车时,特别是通风系统未使用或天气极为炎热,会非常迅速的造成肉鸡的热应激。运鸡计划要使运鸡车在装完鸡后能迅速的离开鸡场,司机在运鸡期间的休息时间应尽可以能缩短。屠宰场卸鸡也应迅速完成。如果在卸鸡时需要耽误i段时间,需要安装辅助通风系统。要点/要认真监督抓鸡和谐,以尽可能减少肉鸡的损伤。/抓鸡前要把料线和小线升高或移出,在较大的鸡舍,应把肉鸡分成小栏,这样可以避免在抓鸡时由于拥挤造成的损伤。/抓鸡前应降低鸡舍的光照度,使鸡群保持安静,从而减少损伤和其它应激。,根据肉鸡的体重和环境温度来调整自动装鸡车和装鸡筐中鸡的数量/做好运输和接鸡计划。/应经

9、常注意肉鸡和福利。屠宰通过有效的一条龙饲养和加工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生产高质量的鸡肉。鸡场和屠宰场认真的计划和沟通,可以使屠宰加工过程更有效率。鸡场的管理会影响到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宰杀、脱毛和去内脏等过程。必须注意鸡舍的垫料质量、鸡群密度、停料时间、抓鸡方法和运输时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粪便对胴体的污染,从而降低鸡肉的等级。如果胴体损伤过多,可能是由于鸡场原因造成的。要点/要把干净的肉鸡运到屠宰场。/保持良好的垫料质所,以减少关节的损伤和其它胴体质最问题。/饲养密度过高会增加肉鸡的刮伤比例,使用光照控制或饲料控制程序时,采食面积和饮水面积不足,也会增加肉鸡的刮伤比例。/应尽量降低运输和卸鸡时间,以

10、减少肉鸡的应激和脱水。环境管理为肉鸡提供适宜的环境,从而保证鸡群的健康,使鸡群获得最好的生长速度、均匀度、饲料转化率和出肉率。温度适中区,温度的管理应使整个饲养期提供的温度符合肉鸡的生理需求,鸡群在此温度下采食旺盛,饲料转化率高,活动自如,因鸡对温度的感受取决与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共同作用,生产中现场往往使用的温度高与手册中推荐的温度值,鸡群适应环境的能力降低。鸡的体温(肛内温度)41°C,体表温度大概33C,大口龄肉鸡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散热受阻,超过35C时肉鸡出现热应激,并且时间越长影响就越严重,当鸡体羽毛覆盖完后,在良好的空气质量和低风速下,适宜温度应低于体表温度810

11、C比较适宜。从鸡舍建造的开始,就应该考虑当地的风向。便于通风换气,地势高燥,开放式鸡舍最好跨度不超8ni,过大则影响通风换气的效果,一侧山墙上装上应急风机,炎热季节鸡舍中间装上接力风机保持鸡舍有一定的风速。并且在鸡舍周围种上藤蔓类植物(如桔楼)遮荫。肉鸡通过两种方式调节其体温,当环境温度在13-25笆之间,主要通过物理的辐射和传导散热(感觉到的热量散失)。当环境温度超过30°C时,主要通过蒸发和张嘴呼吸散热(未感觉到的热量散失),这将增加肉鸡的呼吸频率。两种散热方式和环境温度的关系在表4中说明。肉鸡可以通过张口呼吸使呼吸道和气囊的水分蒸发掉,从而达到控制其体温的目的。这个过程需要消耗

12、能量。如果同时出现高湿,张嘴呼吸散热的效果较差。当高温出现时间过长,或湿度过高,肉鸡不能完全通过张呼吸散热来控制其体温,这时就会出现热应激。当肉鸡出现热应激时,直肠的温度升高,心跳和代谢速度加快,血液中的含氧量减少。生理应激产生的这些反应都是致命的。如果鸡群中20%的肉鸡出现张嘴呼吸的现象,说明鸡舍内的温度过高.表20:肉鸡的热量散失散热比例环境温度感觉到的热量散失(辐射和传导)未感觉到的热筮散失(蒸发)舒适度25r7723舒适30r7426热35C1090难受5-6月份,高温低湿,水帘或喷雾降温都会取得很好的降温效果。78月份,高温高湿,并且舍外空气湿度持续超过80%或接近饱和状态95%以上

13、,必须考虑增加空气流速来达到降温的目的,此时的水帘降温由于水分不再蒸发而起不到降温效果,喷雾降温要在有风速情况下达到降温目的,尤其此阶段的幼龄雏鸡,羽毛变的污秽,俗称"出汗”,舍内由于高温高湿,鸡舍内有饲料霉变发出的酸臭味,鸡群一周龄前后有高的死亡率,要注意加热系统此时的驱潮作用和适宜的通风换气。两周龄后由于通风换气的作用,这种影响趋于于减小。高温高湿主要考虑增加舍内空气流速来达到降温的目的。观察鸡舍内鸡的饮水行为,高温状态下,鸡的饮水增加,但现场鸡群往往不去主动饮水,尤其是乳头饮水系统,由于鸡张嘴喘气,不愿走动,饮水系统内水温升高,超过30°C的水温鸡只拒饮导致热应激程度

14、加重。供给清洁新鲜的饮水有重要意义。肉鸡的代谢过程会产生热量,因此应避免在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给肉鸡喂料。可以通过使用间歇的喂料程序或光照程度,将打乱肉鸡常规的休息时间,从而达到帮助其散热的目的。肉鸡在高湿情况下,最重要的散热方式是传导散热,蒸发散热受阻。增加通过鸡背水平的风速能提高传导散热的效果。当鸡舍内在鸡背水平的风速达2-3米秒时,可以获得最佳的传导散热效果。这可以通过在鸡舍使用独立式风机来达到此效果。风机的安装应按照主要风向进行排风。高湿会降低肉鸡的散热效果。要点: 降低鸡群密度。 始终为肉鸡提供新衅的饮水. 在每天最凉爽的时候给肉鸡喂料。 鸡舍所使用的风机应保证在鸡背水平的风速超过2-

15、3米/秒。 鸡舍应尽量减少来自太阳的辐射热量。 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密度采用公母分饲可以降低肉鸡的热应激。鸡群密度:育雏期可不低于30H/m2,随着日龄的增加不断扩拦到8-12H/nr(或8只以下),具体取决于:目标体重/屠宰日龄肉鸡饲养的季节,炎热季节和严寒季节密度都不能过高,由于冬季环境的压力大。鸡舍条件鸡群密度过高,将降低肉鸡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垫料质量和腿的健康。鸡群密度过高,会造成由于胸囊肿、跑关节损伤、搽伤和刮伤所引起的胴体质量降低。通风和空气的质量:通风过程应使鸡群保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保持空气质量。空气质量、营养和饮水质量是鸡只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鸡群密度过高,会造成由于胸囊肿

16、、跑关节损伤、搽伤和刮伤所引起的胴体质量降低。鸡舍内的通风不足会造成垫料潮湿,跑关节的损伤比例增加,胴体等级的下降。鸡舍空气质量较差将影响肉鸡生产性能,同时增加感染其它疾病的机会。空气质量是诱发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因素。饮食器具的高度关系到饲料的浪费和水的浪费并且对鸡舍环境构成危害,料桶底盘上檐和鸡背平,过低则使鸡在吃料时容易把饲料扒出料桶。(如图)喂料器调整不好,会造成饲料溢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饲料转化率会受到影响,而肉鸡迟到溢出的饲料,也会增加细施感染的风险。钟形饮水器底盘下檐和鸡背平,乳头饮水器使鸡喝水时背线和地面呈75度角,因鸡无软鄂,不能密闭嘴巴把水吸进嘴里,而是用喙把水舀起来然后靠重

17、力把水咽进去,因此喝水角度适宜将会减少水对鸡舍的污染,尤其是垫料平养鸡舍更应注意。如图:图17:钟型饮水器的高度正确的饮水姿势图18:吼头炊水系统需要调整的高度不正确的饮水姿势健康管理肉鸡在生长和效率方面的遗传潜力,只有在无疫病感染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肉鸡应该产自健康状况良好的父母代种鸡群。父母代鸡群应该有高而均匀的母源抗体,以抵抗那些能够降低生产性能的疾病。饲养环境应该清洁卫生,无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与鸡接触的所有设施应不对鸡构成创伤。饲料应营养均衡,定期检测饲料卫生状况和霉菌毒素来自政府和消费者的压力,饲养过程中可使用的药物越来越少,疾病控制更应该突出预防为主。雏鸡的质量第一周死亡率过高:

18、1、孵化场的因素,调查当天发往其他场的饲养情况,入孵种蛋孵化率是否符合正常曲线,捡雏后温度过高过低,入孵种蛋存放时间和捡谁后维鸡的存放时间等。2、运输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车辆密闭过严或有贼风,运输时间过长等。3、鸡场:高温低湿早期脱水,高温高湿体内积热、受凉、米食位距不够、煤气等。股骨头坏死,有资料显示来自孵化场的污染,但临床上每个鸡群的发病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伴有严重的大肠杆菌病和吸收障碍。早期死亡过高,表明孵化厅存在问题。股骨头坏死,可能源于孵化厅或鸡场卫生状况恶劣。食品安全:因为商品化饲养肉鸡的最终目的生产安全卫生,符合消费者健康要求的食品。微生物的控制:不用动物源性饲料饲料符合国家卫生

19、标准,并且进行沙门氏菌的检测饲料中使用法规允许使用的药物,控制沙门氏菌的排放和促进生长化学残留的控制:使用法规允许使用的药物严格的停药期生物安全采用全进全出制控制人员进出鸡舍而带来的危险。人员必须接触鸡群的,要进行必要的消毒,鞋底和手是最危险的部位,同时要检查不同的鸡群,应遵循先看年龄小的,再看年龄大的,先看健康鸡群再看发病鸡群的顺序,来自疫区的人员严禁接触鸡群。注意运输工具造成的污染。防止野鸟和啮齿类动物进入鸡舍。鸡场的冲洗清理,当一批鸡上市后,把所有饮食器具移出舍外,放在便于清洗的地方。铲除,粪便和鸡舍周围的所有垃圾清离养殖场,并对地面进行铲除。清扫,清扫余留的垫料和粪便。冲洗,棚顶、墙壁

20、和地面用加洗涤剂的水高压冲洗。喷洒,以上程序进行完毕,待鸡舍干燥后用低效消毒剂(季胺盐类)对鸡舍和鸡舍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此类消毒剂对细菌消毒效果好,但对无细胞壁的病毒消毒效果差,使用此类消毒剂时把配好的消毒液加些碱使呈碱性。然后再用碘制剂或氯制剂喷洒消毒。鸡舍干燥后,把清洗消毒好的饮食器具放进鸡舍,检查鸡舍需要维修的地方和水电路情况,垫料平养的鸡舍把计划好的垫料运进鸡舍,准备后道消毒程序。在开放式鸡舍,卷帘内侧和外侧都必须冲洗干净。任何不能冲洗的物品,(如聚乙烯制品、纸板等)都必须销毁。一旦清洗完毕,鸡舍内就不得有任何脏物、灰尘、碎屑、鸡粪或垫料存在。在冲洗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要注意清洗时要求

21、的细节。熏蒸,消毒完毕后封闭鸡舍所以通气口,加温到25°C以上,在相对湿度60%以上情况下以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和14g高铭酸钾加14ml的水进行熏蒸,方法:用大于总容量3倍以上的陶瓷容器,防止熏蒸过程中药液益处容器外,把容器均匀分散放在鸡舍内,先把高猛酸钾和水放进容器搅拌,然后按从里向外的顺序把计划好的福尔马林加进去搅拌后立即离开,加福尔马林动作要迅速,熏蒸后的鸡舍封闭24-48小时,然后通风。进鸡前的24-48小时一定预升温检查福尔马林的排放情况,否则,未排放的福尔马林气体和溢到地面的福尔马林残液随温度的升高蒸发,会给鸡带来危害和早期管理的麻烦。免疫接种: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是

22、控制疫病最有效的手段。但不当的免疫操作不但降低免疫效果,而且给鸡群构成应激。推荐的免疫程序:日龄疫苗名称免疫途径1日龄ND+H120喷雾9日龄ND四系ND灭活苗点眼皮注13日龄IBD中等毒力苗饮水18日龄ND四系饮水因为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母源抗体不能保护雏鸡早期的局部感染,最好在孵化厅进行喷雾免疫,这样既能减少免疫带来的应激,又可以使现场管理中集中精力做好早期管理,保证第一周的体重超过160g,第周尽量不做任何现场免疫。89天的个体免疫对肉鸡整个饲养期非常重要,既要提高肉鸡的局部免疫,又要保证有一定的循环抗体,在目前饲养条件下又是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次个体免疫,个体免疫会给肉鸡构成应激,

23、时间安排应在晚上,在暗光下进行,让鸡安静,抓鸡动作要轻缓,不使未免疫的鸡受惊扰,免疫过的鸡及时喝到水,有经验的免疫操作在免疫结束后鸡群迅速恢复采食饮水状态,高强度应激使免疫结束后鸡群爬下不动持续2-4小时,而现场管理经常会把原因归咎于疫苗的反应。法氏囊炎的免疫,做为肉鸡饲养尽量不采用个体免疫,饮水免疫通常可取得满意的免疫效果。传统的在免疫前停水2T小时对无论对任何鸡种都是伤害,构成强烈的应激。因此免疫法氏囊炎后鸡群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应激,且免疫效果不整齐,应激强度越大免疫整齐度就越低,法氏囊炎母源抗体可保护雏鸡早期不受野毒感染,因为此病的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并且是典型的体液免疫。但母源抗体也能中和

24、疫苗毒,弱毒力疫苗通常对肉鸡的现场免疫因为母源抗体的干扰而起不到保护做用,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在12-13天用中等毒力疫苗进行一次饮水免疫,通过多年的检测和现场实验,取得很好的保护,没必要进行两次免疫。免疫放在早上进行,此时的鸡采食旺盛,可增加鸡群免疫的整齐度,正常发育的肉鸡在13天龄时大致用水28ml/只。先清洗好饮水器,在计算好的水量的一半中加入脱脂奶粉或市场上供应的疫苗保护剂(免疫宝),将一半疫苗加入水中,然后迅速加完饲料,同时把加疫苗的水加进鸡舍让鸡自由饮用,当快要喝完时再把另一半加进去,整个过程要在三个半到四个小时,否则免疫不均匀。改变传统的免疫前停水儿小时让鸡在短时间内把加疫苗的水喝完

25、的或滴口点眼等做法。免疫造成的应激主要来自免疫的不当操作而非疫苗本身。预防性投药:由于肉鸡的本身价值,从经济的角度讲给肉鸡治病是不实际的,况且没有良好的护理等保障措施群体治疗也没办法进行,因为治病的过程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病因、症状、病程、药物的剂量、用法、成本、途径等因素。鸡由于消化道短,口服用药剂量是哺乳动物公斤体重的4倍,口服给药很难达到有效的用药浓度。关键是肉鸡发病的具体病因很难消除,常常是一方面用药一方面继续恶化,好转大都是自控的过程。维鸡在早期一般有个别的卵黄囊带菌的,但带菌不一定发病。早期地面温度过低(28°C以下),容易诱发卵黄吸收的问题或发病,早期死淘率高。在养

26、殖过程中采用预防性投药。13日龄投于对支原体和沙门氏菌都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切断来自种鸡的垂直传染因素。8-10日龄对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有效的药物,预防免疫应激。1417日龄预防慢性呼吸道病,保持气囊不受损伤。1821日龄饮青霉素类,预防肠炎拉肉样便。2428日龄预防慢性呼吸道病,保持气囊不受损伤。3335日龄预防肠炎,拉生料。35-±市严格执行停药期。如果鸡群健康状况良好,也可不用药,此投药程序仅供参考。药物的选择要咨询兽医师,在符合法规要求下使用,防止使用无批准文号或地方标准的药物,目前兽药市场仍不规范。手册中有些意见是个人观点,限于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生产过程中给予批评和交流。附录

27、部分附录1:罗斯308肉鸡公母混养的生产性能标准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雏鸡的管理进雏前的准备同鸡场的肉鸡最好是同一日龄(采用全进全出制)。如果同一鸡场内有不同日龄的肉鸡,会造成免疫和冲洗消毒困难,且效果较差。同一鸡场内有不同日龄的肉鸡,会造成病原微生物在鸡场内循环存在,易于疾病发生。在进鸡前的,应彻底清理上批鸡留下的任何遗留杂物,并进行有效的喷雾消毒,鸡舍和周围环境都要彻底冲洗和消毒,不留死角。在进鸡的前三天,与鸡接触的所有物品都要进行清洗和消毒,消毒过后的饮水、饲喂器具要用水冲洗后放进鸡舍,料线、水线、供暖、通风等设备必须提前安装好应保证推鸡在不脱水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体温,并较容易的找到饲料和

28、饮水。整舍育雏准备供温面积应不低于最终密度的三倍,垫料平养垫料厚度为3-10cm,育雏部分的垫料要保持水平并紧凑,如果是网上平养则在网上铺上纸,并保持平整。注意尽量不要用锯末做垫料,经常有用锯末做垫料而使雏鸡严重感染霉菌病引起重大损失的病例。垫料不平,会限制雏鸡的采食和饮水,从而影响鸡群的均匀度。准备充足的开食投料器具,可准备足够的纸做为开食盘的辅助喂料部分,把鸡放到纸上,使雏鸡在整个育雏区域内不超过Im就能容易找到饲料和饮水。在雏鸡到达前24小时,提前给鸡舍加热,并保持温度和湿度稳定,凡与雏鸡接触的地方,温度不低于29-31°C,维鸡放在温度低的垫料上或腹部受凉会有卵黄吸收的问题并

29、诱发大肠杆菌病,导致腹泻、腿病、肾病和早期的高死淘率。把温度计放在垫料上和网上,整个育雏区域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均匀。育雏期的供热、喂料和饮水不足,将导致肉鸡生长较差及均匀度较低。从进鸡的开始就必须重视鸡舍的通风换气,尤其是在室内供温的鸡舍。如果不能从鸡舍育雏环境中排出废气,易导致心脏和肺部的疾病。罗斯308肉鸡公母混养的生产性能标准日龄体重(克)日增重(克)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累计采食量饲料转化率042151926211377154951851162161402471672717.861470.88819629311780.908922832362140.9381026335412550.9691

30、130037453001.0011234040513511.0331338343574081.066144294627.64634711.0981547748685391.1291652851746131.1611758254816941.1921863856857791.2211969658918701.252075761979671.2772182()6337.0510210691.304228856510711761.329239536811312891.3532410226911714061.3762510937112215281.3982611667312716551.4192712

31、407413117861.442813167645.513519211.462913947814120621.4793014727814322051.4983115528014823531.5163216338115425071.5353317158215626631.5533417988316328261.5723518828452.5716629921.593619668417131631.613720508417233351.633821358517935141.653922208518236961.674023058518338791.684123908518940681.742247

32、48457.919042581.72附录(二)消毒(1)鸡舍消毒程序分类程序标准备注出栏之后,消毒药喷洒地面、地板网、墙壁1:1600的50*百毒杀,即50千克水加31亳升,160毫升/平方米尤其发生传染病之后清拆卸饲养用具,并运到舍外清除鸡粪垫料,彻底打扫干净,彻底清理舍外垃圾污物将鸡粪便污物运到鸡场200米以外下风口堆积、发酵或出售。舍内外无粪便,无鸡毛理清水高压冲洗顶棚,墙壁、地面、地板网及地板架等闲置干燥冲净为止,无粪便残留,无鸡毛。从上至下,从里到外冲洗,必要时用刷子刷洗第一次药物喷洒消毒:地面、地板网、地板网框架及离地面1米以下墙壁。用1:1000消毒威(每50千克水加50毫升)或

33、1:1600,50%百毒杀或().热-0.4%过氧乙酸(每49-49.5千克水加0.5-1千克药)。每平方米1000升消安装饲养设备和用具进舍物品,必须经过消毒毒第二次药物消毒,对顶棚、墙壁、地面等喷雾消毒2%-3%火碱液,每平方米500-1000毫升,消毒24-36小时后清水冲净,闲置干燥注意:人眼睛、皮肤被损作腐蚀;用电设备,严禁喷洒甲醛熏蒸消毒A每立方米甲醛28毫升、高株酸钾14克、水14毫升;B每立方米甲醛42毫升,与水等量加热蒸发;C5%甲醛,全舍喷雾,每平方米1000亳升。封闭鸡舍24-36小时。舍内温度24-30°C以上,湿度80%;容器量10倍于甲醛量;操作人员注意眼

34、鼻和脸的防护。(2)带鸡和饮水消毒分类操作要点消毒剂及用量带鸡消毒选择舍温较高时进行,或提前提高舍温0.5-1T消毒时喷头向上离鸡背1米以上,根据鸡舍情况,每周1-2次,免疫前2天和后2天禁用。鸡群呼吸道问题较严重禁用。1:1000百毒杀或1:1500消毒威,或0.2%过氧乙酸溶液。冬季:每平方米0.2-0.3千克消毒液夏季:每平方米0.1-0.2千克消毒液。饮水消毒避开用药时间,充分混匀所用消毒药,免疫前3天和后3天禁用,一般连饮6小时换清水。到35日龄后,基本不再免疫用药了,每3天进行一次饮水消毒敌菌杀或百毒杀,每1000千克加50-100毫升。也可加10-50亳升/千克的漂白粉。进雏当天

35、消毒进雏当天消毒1:1000百毒杀,适量喷洒进雏当天早晨,雏鸡入舍前用消毒药喷洒鸡舍空间、地面和垫料,并增加湿度附录3:呼吸疾病综合症对肉鸡的生产效率有重大影响呼吸疾病综合症对肉鸡的生产效率有重大影响现代的肉鸡比其祖辈更加易患呼吸道疾病,需要接种疫苗来帮助其发挥快速生K的潜能。制定有效的免疫接种程序必须全面考虑作用于特定鸡群的-系列影响因素。现今的肉鸡具有快速生长的遗传潜能,在42口龄时体重通常可达到2.3T-克,这是强度遗传选育的结果。这种肌肉重量的增长与其他组织器官的发育不成比例,因而当前的肉鸡品种具有快速生长的潜能但体质却较虚弱。例如,较之5年和10年前的肉鸡品系,现今肉鸡的心、肺所占整

36、个体重的比例要低,而旦对能够刺激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应激源更加敏感。由腹水、心脏病、热应激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引起的家禽死亡对家禽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图1),而在20年前这种现象并不明显。呼吸系统必须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才能保证肉鸡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家禽呼吸系统:预防机制家禽的呼吸系统与哺育动物不同,在吸气过程中,吸入的空气通过气管和肺部的主支气管直接进入腹腔的气囊;在排出气体时,空气被推向气囊顶部、进入肺部,在肺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图(图2)。吸入的空气直接进入腹腔气囊意味着机体持续暴露于吸入空气中。如果这一呼吸通路中的自然抵抗力因某些原因而降低,就容易产生继发性细菌感染。鼻腔内的上呼吸系统

37、可以过滤、湿润和温暖吸入的空气,大于4微米的微粒被纤毛运动和粘膜表面的粘液层截留并排除(图3)。气官、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基底部也分布有纤毛和粘液,将较小的微粒排出呼吸系统。维持这些系统的完整性对于防止正常进入呼吸系统的微生物所导致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鸡舍环境中存在的灰尘、氨气、湿气和微生物会使家禽更加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过程中的任何一天对肉鸡生产而言都至关重要。呼吸系统受到损伤后可通过以下方式阻碍肉鸡的生长:限制氧气供应从而导致“新陈代谢”的燃料短缺;-增加心脏输出量以满足氧气需求从而导致新陈代谢疾病,如腹水;降低清除条件性病原体的能力;-削弱体温调节功能,多余的热鼠无法通过蒸发作用散发。

38、呼吸道疾病综合症肉鸡的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对于充分发挥肉鸡的遗传潜能十分重要。肉鸡的呼吸系统疾病是若干种应激源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应激能够对肉鸡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产生不良影响,扰乱肉鸡与其环境之间的平衡,诸如病毒和支原体的存在、鸡只捕捉与运输、天气变化或环境波动、日粮改变、设备或管理的缺陷以及常规的预防接种等,这些应激源都能扰乱鸡的正常生理和体内平衡。在所有的应激源中,病原体间的互作效应是当前肉鸡生产中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最主要原因。感染新城疫(ND)病毒(中等毒力和强毒型)、传染性支气管(IB)病毒、禽流感病毒、支原体以及其它原发性呼吸道致病体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受感染的鸡群生产性

39、能差、死亡率高、胴体质量低,并旦对免疫抑制性疾病更加易感,造成严重且怆期的疾病。接种反应和支原体感染必须尽可能防止原发性呼吸道疾病进入肉鸡生产环节。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损失也常与计划免疫诱发的并发症有关。免疫接种可能导致过度的或过长时间的接种反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比偶然的野毒感染还要大。因此,有必要制定以下计划:-预防传染性疾病进入肉鸡生产环节(生物安全)-实行有效、经济的预防接种和投药程序;-了解生产环节中可能引起并发症的各种因素;在许多肉鸡产区,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是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生产性能下降的只要原因可能是在于感染支原体的肉鸡接种新城疫或传染性支气管活苗。对于健康的

40、肉鸡和清洁环境支原体感染仅导致轻度的呼吸道症状。然而,当支原体感染与常见的呼吸道病毒野毒株或活病毒疫苗、免疫抑制物质以及较差的饲养管理措施同时存在时,就会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CRD)。当继发性大肠杆菌感染进一步产生复杂的互作效应时,就会发展成为合并性(并发性)慢性呼吸道疾病(CCRD),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在大多数情况下,支原体感染制约了肉鸡通过免疫接种的方法有效地抵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病毒等呼吸道疾病的威胁。据报道支原体synoviae(MS)感染可降低对新城疫lasota疫苗接种的免疫效应。呼吸道疾病造成的损失一般与鸡群计划免疫接种引起的并发症有关对于感染支原体后免疫接种有关的呼吸道

41、疾病活疫苗而出现过度反应的肉鸡,条件性大肠杆菌的入侵会对呼吸道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通过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支原体、减轻疫苗接种的过度反应,对于预防继发性大肠杆菌导致的并发性慢性呼吸道疾病(CCRD)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方法比在并发性慢性呼吸道疾病爆发后简单地使用抗生素治疗大肠杆菌感染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在将来段时期内,支原体感染仍将继续对世界上多数地区的养禽生产产生威胁。成功的免疫程序新城疫(ND)和传染性支气管炎(IB)活毒疫苗的接种在采用一般预防接种程序或推荐的方法时可能会出现问题。每-个肉鸡群和其生产环境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就需要在设计有效的ND和IB免疫接种程序时考虑这些因素。在设计

42、有效的ND和IB接种程序时应考虑以下问题:-支原体感染状况;-曲霉菌感染状况;IB和ND母源抗体的水平和整齐度;-IB和ND野毒株的存在与否;-IB和ND野毒株的毒力和血清类型;传染性法氏囊或鸡贫血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鸡舍内的空气质量;-雏鸡的质量。免疫程序的制定有时是由于对疫苗反应的误解。例如:集中的肉鸡免疫程序仅仅是为了降低不良接种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在这些情况下,ND和IB野毒株的激发几乎不会威胁到生产性能和成本设计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需要对实际生产现状进行评估、进行实验室分析和实验验证。预防接种不是万能的ND和IB免疫接种在鸡群没有受到这些疾病的威胁时亳无意义。如果不存在ND和IB野毒株

43、的威胁,疫苗接种不会提高饲料转化率;也不会增加鸡的体重或降低死亡率;活疫苗的高昂成本不仅仅是友谊疫苗本身和免疫接种的费用,还在于其对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ND和IB活疫苗实际上是弱化的病毒。在大多数情况下,疫苗病毒是经过修饰或弱化了的野毒株。鸡群的总体健康水平、接种时的发病情况和饲养管理水平决定着鸡群的免疫接种反应情况。是否需要接种、接种程序、接种疫苗所用的毒株以及是否要再次免疫取决于野毒侵染爆发的可能性和鸡群生产环境中应激源的刺激水平。不正确的接种有可能造成与野毒侵染相似的代价。避免过度的疫苗反应许多养禽公司抱怨ND或IB活疫苗接种后产生的过度免疫反映。许多鸡群体重减轻、发育不均匀和饲料转化率

44、下降,甚至由于严重的或延长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病后期死亡率上升。出现过度疫苗反应有许多原因。管理者必须正确评估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在控制疫苗反应的同时达到抵抗野毒侵染、提供保护的目的。不均衡的疫苗反应理想的结果应该是鸡群中的所有肉鸡同时接种等量的疫苗并同时产生预期反应。当鸡群中仅有一部分肉鸡受到疫苗接种时,会导致接种反应时间延长称为“滚动反应”。在进行饮水免疫接种时,通常会出现仅有部分肉鸡摄入加有疫苗的饮水,部分鸡只摄入过量的疫苗,而只有些鸡只则没有接受到疫苗接种。在随后的几天,接种过疫苗的肉鸡会将疫苗传播给它们的同伴,但这种水平传播将是不确定的,与此同时母源抗体水平的变化进-步使肉鸡的接种效

45、果复杂化。在进行喷雾免疫接种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疫苗菌株的选择选择使用弱毒或毒力较强的疫苗菌株,必须经过仔细考虑再做决定。ND的BIBI毒株与Lasota毒株的免疫接种反应是不同的,必须依据当地存在的ND野毒类型和鸡群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决定。使用弱毒的疫苗株不能在野毒株侵袭提供充分的保护,但其疫苗反应也较弱。相反,如果没有必要,不应使用毒性较大的疫苗,因为疫苗反应可能会很严重。选择的IB疫苗必须与分离到的野毒株进行实验研究、鉴定。疫苗管理疫苗的接种途径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和临床反应。一般来说,对ND和IB活疫苗的免疫应答和临床反应由强到弱依次为:细雾滴气雾免疫、粗雾滴气雾免疫、滴眼接种和饮水免疫

46、。通过饮水免疫接种并存在有“滚动效应”问题的公司可试骑用滴眼方式进行免疫接种的效果。因为滴眼方式是每只鸡单个进行免疫接种,它能够确定"滚动反应”出现的原因在于免疫接种均匀度差还是由于其他的原因。免疫抑制疾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家禽呼吸道清除疫苗病毒的能力较差。由于在呼吸道内始终存在疫苗反应,并且免疫力下降,导致家禽易于继发感染呼吸道并发症。导致免疫抑制的因素包括传染性法氏囊病毒(Gumboro)、球虫、霉菌毒素和鸡贫血病毒。鸡舍管理在初始几周对孵化温度、垫料温度、通风、空气中氨含量的良好控制对预防应激至关重要,应激则通过与过度的疫苗反应和呼吸道疾病的爆发有关。垫料管理和饮水卫生(控制病

47、原体的数量)既能减少氨和灰尘的产生,又能预防继发性病原体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造成过度疫苗反应。IB和ND免疫接种在能够不引起过度疫苗反应的情况下保护鸡群免于野毒的侵袭。每个企业必须处理好免疫接种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当出现问题时,必须找出问题之所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过度的疫苗反应和相关的损失听之任之是不可取的。支原体感染在为感染支原体的鸡群制定IB和ND免疫程序时需要特别对待。随着世界范围的肉鸡生产的集约化,鸡群暴露在致病支原体下的情况增多。支原体(MG)和MS是世界上造成肉鸡生产经济损失两种最重要的病原体。MG和某些血清型的MS不仅能造成发病,也会导致亚临床症状的呼吸道疾病(图6),造成

48、严重的经济损失。建议在感染鸡群中仅使用那些绝对必需的疫苗,并旦提早进行免疫接种,采用侵犯性较低的接种方式,并且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控制支原体并发症。通过种蛋传播支原体的几率很低,种鸡在高发期也许不超过2%,但-个种鸡群中的水平传播可在数周内感染整个鸡群。支原体控制在商品肉鸡生产中仅在CRD和CCRD爆发后才进行抗生素治疗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方法。在疾病流行区域,支原体感染会随肉鸡的生产周期而爆发,策略性地感染的早期使用有针对性抗生素可以协助肉鸡的呼吸道防御体系被证明是有效的。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程序是在1-3日龄期间使用,之后在应激期(如疫苗反应期)后使用1-3天。对支原体感染的鸡群一般使用广谱抗生素

49、以控制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引起的并发症。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上述方法己引起人们的关注。使用仅对支原体有效的抗生素可降低其它细菌抗药性的形成,使广谱抗生素在将来需要时还保持有效。这一目标明确、有计划的实施方案通常被称为“抗生素疗法”,它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效。针对支原体这一治疗方法的目的是通过降低鸡群携带的支原体数量而控制其水平传播。同时,也可以减轻病鸡的病情。感染支原体的肉鸡继发大肠杆菌感染的情况应当受到重视。在健康鸡群中,ND和IB疫苗不会激发过度反应和大肠杆菌并发症。然而,支原体感染可能为条件性大肠杆菌侵袭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引发感染。适当使用抗生素控制支原体感染可以预防过度的免疫接

50、种反应,从而避免发生CCRD后再去控制大肠杆菌并发症。发生大肠杆菌感染后进行治疗的收效不大,肉鸡在接近上市口龄时体重较轻、均匀度较差。感染的大肠杆菌种属混杂,难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此外,许多感染大肠杆菌的肉鸡会在加工环节被淘汰。总结呼吸道是病原体进入肉鸡体内的主要通道之一。家禽的呼吸系统在黏膜纤毛构造方面进化形成了一种重要的防止病原体入侵的防御机制,在呼吸道粘膜表面发挥作用,其目的是保护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将吸入的微粒和细菌驱出体内。对于这一机制的任何损害或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任何损伤都会降低呼吸系统对异物的清除能力。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后的再生时间为7-14天。损伤的部位越深,修复所需要的

51、时间则越长。在此期间,鸡群面临着生产性能下降的高度危险,也更容易患其他传染性疾病。在健康肉鸡中,ND和IB疫苗不会引起过度反应和大肠杆菌并发症IB和ND接种应当能够保护鸡群免于野毒株的感染,并且不会引起过度反应。每个家禽生产企业必须确定免疫接种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尽切努力解决免疫接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设计个完善的呼吸系统疾病控制计划以获得最高的生产性能。雏鸡运输和到达,雏鸡运输不当经常造成雏鸡的大批死亡和脱水,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原因多是缺氧和长时间运输或在孵化厅内停留时间过长而脱水,应尽可能早的把雏鸡从孵化场运进雏鸡舍中并及时吃到饲料和饮水。在孵化场应有场内的质检人员对雏鸡的质量和数量和

52、饲养管理人员进行交涉,包括关于雏鸡的来源等信息,出场的雏鸡应是合格的。雏鸡到达前,再检查一次喂料和饮水系统及在鸡舍内的分布。雏鸡到达后迅速完成卸鸡和放鸡工作,经常出现的问题:卸车时间过长,车内靠前面的鸡窒息;把雏鸡盒放进舍内时间长导致温度突然升高造成脱水或窒息;雏鸡盒直接放在距热源近的区域而放鸡时发现已经窒息死亡。雏鸡早期死亡率高并导致7日龄增重不达标。放完雏后雏鸡盒立即撤出舍外烧掉。雏鸡盒应尽量避免堆放在育雏区域内,否则极易造成温度迅速升高而使雏鸡窒息。雏鸡应迅速的、轻缓地并均匀地放到育雏区域内辅有饲料的纸上,雏鸡能很方便的饮到水。I.不论是垫料或网上平养,在育雏区域内铺上25%面积的纸,对

53、雏鸡的开食都比较有利,雏鸡在纸上造成的响声也能诱导雏鸡的采食行为,尽早吃到饲料可以使使雏鸡由吸收卵黄养分过度到吸收饲料中的养分,卵黄中含有丰富的母源抗体和维生素,有利于雏鸡的健康发育。雏鸡的质量: 活泼 平和的叫声 无不规则的呼吸 脐部愈合良好雏鸡入舍后1-2小时就应适应新的环境。此后要经常检查,以保证所有雏鸡都能容易的采食和饮水。必要时调整鸡舍的设备和温度。进鸡3小时后就检查鸡的嗦囊的充盈度,90%的鸡嗦囊内应有料,进鸡24小时后应撤除鸡舍内的喂料纸,并此时间最少更换两次喂料纸,开食盘内每天也应该最少更换两次的饲料,把吃剩的和粪便污染的饲料废弃掉。要点/为雏鸡提供生物安全性好、清洁的鸡舍。/

54、采用全进全出制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鸡舍内垫料分布要均匀。/鸡舍内的设备要保证雏鸡很容易的找到饲料和饮水,辅助的喂料和饮水系统应与主要的喂料和饮水系统结合使用。/雏鸡到达前对鸡舍进行加热,使温度和湿度均匀稳定,地面度温不低于29°C。/鸡舍的通风要保证提供新鲜空气并排除废气。/雏鸡到达后能很容易的找到饲料和饮水。使雏鸡有一个好的开端。环境管理鸡舍内的温湿度必须经常检查并及时调整,测定温湿度的高度应尽可能保持在鸡背水平,有经验的管理者通过鸡的行为可以知道鸡是冷或热,温湿度计的读数为鸡群记录管理提供检索的依据,常存在的误区:品种间的育维温度有差异;只看干球温度读数而不注重相对湿度的影响;

55、采用高温育雏或低温育雏好。应该是通过鸡的行为判定舍内环境是否适应。现场管理中大都采用整舍育雏的多,而少见用电热育雏伞育雏的,采用喉舍育雏应参照表I中给定的温湿读参数:>(天)目标温度CC)*相对湿度(%)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温度理想范围5060708002965-7033.030.528.627.032865-7032.029.527.626.062765-7031.028.526.625.092665-7029.727.525.624.0122560-7027.225.023.822.5152460-7026.224.022.521.0182360-7025.023.021.520.0212260-7024.022.020.519.0242160-7023.021.019.5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