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一、有关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类选择题1 . STSE解题三步曲”读题:对于新材料、新信息题,读题尤其重要。做到逐字逐句读,挖掘关键字,排除无效信息,找到对解 题有价值的信息并作标记。对于新物质或常见物质的新性质,找出其不同点。析题:在读题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板块,便于找准提取信息(知识、原理、方法)的方向。解题:在知识和方法准备充分的基础上,针对题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选择题注意题目要求,如不正确”与芷确“,定"与可能”等。2 .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它们对应的污染物3 .解答STSE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回归生活:掌握蛋

2、白质白盐析与变性,维生素C的还原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区别。(2) 了解环保知识:酸雨是指 pH<5.6的降水而非pH<7的降水;CO2既不会导致酸雨,也不属于大气污染 物,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3)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如氯水的性质、漂白粉的作用、明矶净水原理、纯碱的工业制备等。4、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 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有机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练习1.有机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

3、是A .利用植物秸秆可以生产香料乙酸乙酯B.从煤焦油中提取苯和苯的同系物,可采取的方法是萃取C.用石油裂解产物通过加聚反应直接制备PVC (聚氯乙烯)D.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发生皂化反应,最终生成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棉、丝、羽毛、塑料及合成橡胶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B.水泥、玻璃、青花瓷、水晶、玛瑙,都属于硅酸盐产品C.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材料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B.棉、丝、毛、油脂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白菜上

4、洒少许福尔马林,既保鲜又消毒D.石英玻璃、陶瓷都属于硅酸盐产品4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8. “地沟油”不能食用,但经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造肥皂和生物柴油C.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矿物油(如机油、润滑油等)5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氯乙烯一次性超薄袋可用于包装食品B.利用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能获得纯净水C.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用作医用酒精D.石油裂化的目的是得到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

5、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铝制容器中B.氢氧化铝可作抗酸药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7 .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浸泡过高镒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8 .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化学腐蚀所致C.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所以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D.天然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人工制造的铝硅酸盐分子筛可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8 .聚乙快用I2或Na等做掺杂后可形成导电塑料,该导电塑料具

6、有固定的熔点、沸点C.用K2FeO4代替C12处理饮用水,既有杀菌消毒作用,又有净水作用D.面粉中禁止添加 CaO2等增白剂,CaO2属于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 19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物质的用途、解释中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用途解释A晶体硅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光导纤维、太阳 能电池和计算机芯片硅具有半导体性能B氧化铝制作耐高温材料Al 2O3熔点很高C碳酸钢医学上用作银餐碳酸钢不溶于水D明矶作消毒剂明矶水解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二、化学与传统文化1.考查物质的成分1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 强水”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能蚀五金 其水甚强,

7、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 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2 .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者短褐、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臬、麻、茴、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文中的臬、麻、茴、葛”和 斐褐、丝绵”分别属于()A.纤维素、油脂 B.糖类、油脂 C.纤维素、蛋白质D.糖类、蛋白质3 .本草纲目中的 石碱”条目下写道: 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 凝淀如石,浣衣发面,甚获利也 ”。这里的 石碱”是指()A . KOHB. KAl(SO 4)2C. KHCO 3D. K2CO34 .新修本

8、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 雪矶”的描述为: 绛矶,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王留璃 烧之赤色”据此推测, 青矶”的主要成分为()A. CuS04 5H2OB. FeS04 7H2O C. KAl(SO 4)2 12H2OD. Fe2(SO4)3 9H2O5 .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该物质是()A.明矶B.芒硝 C.草木灰 D.漂白粉二.考查实验基本操作6.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

9、操作方法是()A.蒸储B.升华C.干储D.萃取7 .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 价值数倍也请你分析、对比此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在原理上相同的是() 三.考查反应过程A.甲苯和水B.硝酸钾和氯化钠C.食盐水和泥沙D,苯和澳苯8 .东汉著名的炼丹理论家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提出: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 ”,已知胡粉主要成分是2PbCO3 Pb(O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胡粉中的Pb显+4价B.这里的火”中含有炭C.此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化合反应D.在元素周期表中铅与碳都位于第V!A族9 .下列古诗中对应的化学物质及相关说法均正确的是()选

10、项诗句相关物质相关说法A春蚕到死丝方尽纤维素高分子化合物B蜡炬成灰泪始干脂肪烧不饱和煌C沧海月明珠有泪碳酸钙强电解质D蓝田日暖玉生烟二氧化硅两性氧化物10.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李白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 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B.刘禹锡诗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C.王安石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三、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类选择题1

11、0 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匕”个步骤(1)求n,如果已知是n跳过;如果无法计算n,则该选项错误;如果正确进行第二步。(见量化摩)Vn = m=jN"=Vm (气体、标况)=cV(aq)(溶液) IVI NA(2)找已知量和所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方程式或关系式找。2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试题选材热点(1)适用条件 22.4 L mol 1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物质状态一一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 H2O、SO3、B2、CHCI3、戊烷、苯、CCl4、HF等。(3)物质组成与结构 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离子等 )的数目,如 Ne、D2

12、O、 羟基、氢氧根离子、Na2O2等;一些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烷烧(CnH2n+2)分子中含共价键的数目是 (3n+ 1);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1molP4(白磷)中含6molP-P键、1molSiO2含4molSi-O键;混合气体(4)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得失)数目和方向的问题,如1 mol Na2O2与足量水或CO2反应转移电子1 mol;当生成1 mol O2时转移电子2 mol。1 mol Fe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电子 3 mol; 1 mol Fe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 电子3 mol; 1 mol Fe与少量稀硝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 mol。1 mol Cl 2与足量铁完全反

13、应转移电子2 mo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1 mol。(5)隐含的可逆反应 常见的可逆反应(如2NO2'N2O4、3H2+ n2 2NH 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等。(6)物质的溶解性 一一如: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Cl2+H2O=a HCl + HClO, 1 mol Cl2与H2O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 Na,而氯气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Cl2+2NaOH=NaCl +NaClO + H2O, 1mol Cl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例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a()(2

1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 Na()(4)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a()(5)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6)在常温常压下,32 g 18O2中含有2Na个氧原子()(7)17 g OH与17 g OH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8)56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 2Na()(9)0.1 L 3.0 mol L 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的数目为0.3Na()(10)0.1 L 3.0 mol L

15、-白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原子的数目为0.6Na()(11)0.1 L 3.0 mol L-白NH4NO3溶液中含有的O原子的数目为0.9Na()(12)25 C时,pH=13的 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 OH-数目为 0.2Na()(13)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a()(14)标准状况下,2mol NO 和 1mol O 2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目为2NA()(15)标准状况下,0.1 mol Cl 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16)5.6 g铁粉与足量的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17)1 mol

16、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18)1 mol Na 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19)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Na()(20)1 mol Cl 2和 1mol Fe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21)0.1 mol Zn 与含 0.1 mol HCl 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22)某密闭容器中盛有0.2 mol SO2和0.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SO3分子数为0.2Na练习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 L H2O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0.2NaB. 0.1 mol L1NH4Cl溶液中含有NH4的数目小于0.1NaC. 100 mL 12 mol L=1的浓HNO3与过量Cu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6NaD.标准状况下,11.2 L由CH 4和C2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Na2设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7g 铝中加入lmol/L 的 NaOH 溶液,转移电子数是3NAB . 56gN2与CO混合物中原子总数是 4NaC.标准状况下,44.8L NO与22.4L O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 2NaD,常温

18、下,1L pH=l的H2SO4溶液中的H+为0.2Na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4g 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B 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C. 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 Fe3O4,失去8Na个电子D.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5Na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56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Na个SO2分子B.高温下,0.3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 H2分子数目为0.4NaC. 50ml, l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

19、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D. 1L 0.1mol L1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20 个重要无机化学方程式归纳1. MnO2+HCl(浓尸=2.3.C+H2SO4(浓)=5 Cu HNO 3(稀 )=高温7 Al Fe3O4=高温9 Mg CO2=11 H 2O2+Fe2+13 FeCl3 Cu=15 Na2O2 CO2=17 Na2O2 CO219 ClO -+SO32-五、有关电化学类选择题Cl2 NaOH=4 Cu HNO 3(浓 )=高温6 Fe H2O(g)=8 Al NaOH10C SiO2高温12 H2O2+MnO4-14催化剂NH

20、3 +。2 =:16 Fe(OH) 2 O218 Cl 2+SO220 HCO3 Al3做题模板:1、先判断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2、判断两极3、分析电极反应4、对照选项1 两池(原电池、电解池)判定规律首先观察是否有外接电源,若无外接电源,则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若有外接电源,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是电解池。2电极反应(1)原电池: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3)充电电池:负接负为阴极,正接正为阳极。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放电时的正极和充电时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3粒子移

21、动(1)原电池:阴离子 f负极,阳离子-正极(阳正阴负)。电子从负极到正极(2)电解池:阴离子 -阳极,阳离子 -阴极(阴阳相吸)。电子从负极到阴极,从阳极到正极。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列物质,标得失;选离子(酸选H +,碱性选OH -),配电荷;巧用水,配守恒。5、判断溶液PH 的变化:如果判断的是整个电解质溶液PH 的变化,就要分析总的化学方程式,生成或消耗酸碱的情况。如果判断的是某极区溶液PH的变化,就要分析这个极区的电极反应,生成或消耗H+或OH-的情况。6电解规律(1)阳极产物的判断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作阳极,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溶解(注意:铁作阳极溶解生成Fe2+,而不是F

22、e3+);如果是惰性电极(Au、Pt、C),则需看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阴 离子放电顺序为 S2 >I >Br >Cl >OH 一(水)。阴极产物的判断直接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判断:Ag >Fe3 >Cu2 >H+ (水)> Al3+(2)恢复原态措施:“析啥加啥”。一般是加入阳极产物和阴极产物的化合物。但也有特殊情况,如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Cu2*完全放电之前,可加入 CuO或CuCO3复原,而Cu2+完全放电之后,应加入 Cu(OH) 2 或 Cu2(OH)2CO3 复原。(3)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根据阴、阳离子放电

23、顺序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电解水型(如电解Na2SO4、H2SO4、NaOH溶液等);电解电解质型(如电解CuCl2溶液盐酸等);放氢生碱型(如电解NaCl、MgCl 2溶液等 );放氧生酸型(如电解CuSO4、 AgNO 3溶液等)。7.电化学防护(1)电化学腐蚀发生的“两 ”条件强酸性条件一一析氢腐蚀。弱酸性、中性或碱性条件一一吸氧腐蚀。(2)电化学防护 两”方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电池原理 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较活泼金属如锌块,让被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一一电解池原理 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阴极,惰性电极作阳极,外接直流电源。1.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

24、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安r文堂屋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从b流出,经外电路流向aB. 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 SO42-的反应是HS- + 4H 2O -8e- = SO42- + 9H +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CO2和H2O合成CD.若该电池电路中有 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 0.5molH +通过质子交换膜2.科学家用氮化钱材料与铜组装成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以H4。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铜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O2+ 8e

25、 + 8H + = CH 4+ 2H 2。C.电池内部H+透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D.为提高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效率,可向装置中加入少量硝酸溶液 3.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 2+2nH2O=4M(OH)n已知:电池的 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阴离子交换膜 多孔电极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2扩散至电极表面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 /气电池,Al -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C.

26、M咤气电池放电过程白正极反应式:4Mn+nO2+2nH2O+4ne = 4M(OH) nD.在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 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4 .图甲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尿素【CO(NH 2)2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生成环境友好物质的装置,同时利用此装置的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N为正极,铁电极应与 丫相连接 B. M电极反应式:CO(NH2)2+H2O-6e = CO2 T+ N2忏6H +C.当N电极消耗0.25 mol气体时,则铁电极增重 16 g D. H 透过质子父换腺由右向左移动5 .馍氢电池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主

27、要电池类型。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NiOOH + MH =Ni(OH) 2 + M,其中M表示储氢合金,MH表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 -e =M+H 2OB.放电时,每转移 1mol电子,有1mol NiOOH 被氧化C.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 2O+e - Ni(OH) 2+OHD.电池电解液可用 KOH溶液,充电过程中 KOH浓度减小6 .微生物电解法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为电源的负极B.右侧电极反应式为:2NO2+6e + 4H+=N2T +4OH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

28、液中NO2的浓度不变D.每通过3mol电子,最多处理 0.5 molNH 4+()被、环A7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该电池以金属铝和石墨为电极,用AlCl 4、Al 2CI7和有机阳离子组成电解质溶液。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电子由石墨电极经用电器流向铝电极8 .充电时,铝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充电时,AlCl 4向铝电极方向移动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Al - 3e + 7AlCl 4 =4Al 2CI78 .据报道,近日某公司新推出一款功能手机,该款手机使用新型锂引氧化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到27天。放电已知电池

29、的总反应为 V2O5 + xLi充电 LixV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在放电时,Li 向电源负极移动B.充电时阳极的反应为LixV2O5 xe =V2O5+ xLiC.放电时负极失重 7.0 g,则转移2 mol电子D.该电池以Li、V2O5为电极,酸性溶液作介质9 .用酸性甲醛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a、b都是铜作电极时,电解的总反应万程式为2CuSO4+2H2O=2H2SO4+2Cu+O2 TB.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 2H2O + 4e =4OHC.当燃料电池消耗 22.4 L甲醛气体时,电路中理论上转移 2 mol

30、eD.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HCHO + H2O-2e =HCOOH + 2H +10.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钳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 KOH溶液为电解液。某研究小组用甲烷燃料电池作为电源,进行粗铜的电解精炼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极为粗铜,发生的反应为 Cu- 2e =Cu2B. b为阴极,发生的反应为 Cu2 +2e =CuC.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2O2 + 4H2O+8e=8OHD.甲烷电池中,溶液的 pH逐渐减小六、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类选择题做题模板: 先推后判”;破题关键:含背会推”背会短周期”元素的结构特点,背会

31、周期和族所含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会利用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和周期表结构特点,推理元素名称。1 .速断简单粒子半径大小 “三看法”一看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2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同主族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2)实验标志:单质从水或非氧化性酸中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溶液中盐与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单质的还原性或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与简单阳离子的氧化

32、性相反。原电池中的正、负极,一般,负极大于正极。3、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按F、O、Cl、Br、I、S的顺序,非金属性减弱。(2)实验标志: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溶液中非金属与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单质的氧化性或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与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相反。注意: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指分解的难易程度与氢键无关。4、化学键的判断:凡金属和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除氯化铝外)都是离子键,凡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除 钱盐外)都含共价键。A-A型

33、共价键为非极性键,A-B型共价键为极性键.1.中学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R、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占据三个周期。 Y和M位于同 主族,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3倍。这五种元素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Q。取一定量Q溶于蒸储水得到溶液,向溶液中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简单的离子半径: M>Y>Z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C.由R、X、Y、M四种元素只组成一种盐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M >Z18,中子数为10; 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 1; 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2.

34、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 数变化如右下图。已知 W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F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 X >WB.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Y>ZC.化合物XZW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 Y的氧化物能与Z的氢化物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3. 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 2倍,Y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 代数和为4, Z与Y同周期,Z的原子半径小于 丫。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X、Y、Z的氢化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B.非金属性:Z>Y>XC. XY 2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

35、8电子结构D. Z的氢化物是同主族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一种4、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X和Y同主族,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阴离子的还原性: Y>XB . Y和Z的简单阴离子都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Z>YD,原子的半径: W>XL电子层的娥数分别5. X、Y、Z、U、W五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有如图关系,化合物 XZ是水煤 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U、X、W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B.由Y、Z和

36、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C. X与Z构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氢化物的沸点Y>Z>W6. (15国I) W、X、Y、Z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质的沸点: W>XB.阴离子的还原性:W>Z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vZD. 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7. (14江苏)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 > r(Z) > r(Y) > r(X)8. 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9.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10. X和Y组成的化合物XY 2中所有原子均符合 8电子结构11. 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111 Dooo ;mr-、 径半子原 ZAD. 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 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 9.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 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38、.阳离子的氧化性:乙甲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 己戊C.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均能与水剧烈反应D. 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10.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0.05mol L 1乙分别是元素 X、Y组成的常见非金属单质。K是无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丙溶液的pH为1,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L、M中沸点最高的是 KB. W、丫组成的某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 X、Y、Z形成的单质与 H2反应,Z最容易D.原子半径:W<X<Y七、有关实验类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的

39、操作、现象及原理均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 NaClO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呈现蓝色,证明 HC1O是弱酸B.将一定量的FeC3晶体、盐酸依次加入容量瓶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FeC3溶液C.为证明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 CuSO4,可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水,若显蓝色即可证明生成 了 CuSO4D.用乙醇、乙酸及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中发现忘加碎瓷片,需在完全冷却后再补2.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用燃烧的镁条引燃铝热剂剧烈反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 (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蛋白质发生了变性C处理

40、锅炉水垢中的 CaSO4时,依次加入 饱和Na2CO3溶液和盐酸水垢溶解Ksp: CaCO3>CaSC4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溶解度更小的NaHCC33、卜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止确的是()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 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 Ksp(Agl)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B溶液中一定含有Fe2色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CBr还原性强于Cl上层呈橙红色加热盛有NH4CI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D,.一 .,一.一,NH4CI固体可以升华管口角晶

41、体凝结4.卜列陈述I和陈述II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I陈述II常温下铁不溶于浓硝酸,铜溶于浓硝A.铜的金属性强于铁酸BSiC2与氢氧化钠、氢氟酸均反应SiC2是两性氧化物往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和BaCl 2溶C该未知溶液一定含有 SC42-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氧化镁很坚固、熔点高氧化镁用来制造耐火堪塌等实验仪器A.用图1装置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B.用图2装置证明非金属性: S>C>SiC.用图3装置制取、收集 NO气体D.用图4装置测定未知盐酸的浓度6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验证澳乙烷中有澳原子向盛启2 mL澳乙烷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NaOH

42、溶 液,加热,AgNO3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B制备Fe(OH)3胶体在NaOH溶液中加入饱和的 FeCl3溶液,加热煮沸C检验淀粉水解液是否具有还原性取淀粉水解液于试管中,滴入新制的Cu(OH)2加热煮沸,观察现象D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取 5 mL 0.1 mol/L KI 溶液和 1 mL 0.1 mol/L FeCl 3 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根据溶液中是否含有Fe2+、Fe3+来判断该反应是否有一定限度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Cu(OH) 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 生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BNaAlO 2溶液与

43、 NaHCO 3溶液混合白色絮状沉淀 生成二者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 化铝沉淀C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 热水中红棕色变深反应 2NO2 VIN2O4的 HvOD向盛有 1mL0.l mol/L 的 AgNO 3溶液中加入10滴0.1mol/L的NaCl溶液,振荡,再加入 10滴0.1 nol/L的NaI溶液,再振荡先生成白色沉 淀,后产生黄 色沉淀Ksp(AgI)<K sp(AgCl)八、有关电解质溶液类选择题1 .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微弱、平衡、守恒,即溶液中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平衡,且都是微弱的(水解相互促进反应除外),微粒浓度之间存在守恒关系。弱酸稀

44、释时PH变化小;越稀,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程度增大,越稀,盐类的水解的程度增大。2 .溶液中微粒浓度的三个等量关系(1)电荷守恒关键:只与溶液中离子种类有关,带几个电荷乘几”例如:Na2CO3溶液电荷守恒表达式相同都可以表示为:c(Na )+c(H )=2c(CO3 -)+c(HCO3-)+c(OH )(2)物料守恒关键:只与溶质有关,溶质中某些元素之间满足的守恒关系,根据溶质中粒子之间满足的关系确定表达式。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有所变化,但原子总是守恒的。如K2s溶液中S2 > HS都能水解,故S原子以ST、HS > H2s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有如下守恒

45、关系:c(K ) = 2c(S2 )+2c(HS ) + 2c(H2S)。注意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将 a mol/L的CH3COOH溶液与b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物j一一 a科守恒式如下:c(CH 3COOH) + c(CH 3COO ) = 2。(3)质子守恒如 Na2s 水溶液中质子守恒式:c(H3O+)+2c(H2S)+c(HS )=c(OH )或 c(H+) + 2c(H2S) + c(HS )=c(OH )。质子守恒的关系式也可以由电荷守恒式与物料守恒式推导得到。3、巧抓五点”,突破微粒浓度关系(1) .抓反应 起始”点,判断酸性或碱性的强弱。(2) .抓反应

46、 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3) .抓 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的酸碱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4)抓溶液 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5.)抓反应 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1. 25c时,pH =2的HA和H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 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Kw的数值:a点大于c点B.溶液中的总酸量:a点大于b点C. HB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c点;QA-)D.将a点与b点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CBT减小:/mL11000、2.常温下,向20ml0.1mol/L氨水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中水电离

47、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如雄莽体积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b、d两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点B. c点溶?中 c(NH 4+) = c(Cl-)C. a、b之间的任意一点:c(Cl-)>c(NH4+), c(H+)>c(OH-)D.常温下,0.1mol/L氨水的电离常数 K约为1M0-5 mol/L3.已知常温下 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相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在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与所加醋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0.1 mol 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 )A. X 点 n = 7B.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再减小C.滴

48、加PH到X点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增强D. Y 点溶液中 c(CH3COO-) +c(OH 尸 c(H+)+c(NH 3?H2O)4. (15山东)室温下向10 mL 0.1 mol L1NaOH溶液中加入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 +A. a 点所示溶液中 c(Na )>c(A )>c(H )>c(HA)B. 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 pH=7 时,c(Na )=c(A )+c(HA)D. b点所示溶液中c(A )>c(HA)5.常温下将NaOH溶液分别滴加到两种一元弱酸HA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9、A.电离常数:Ka(HB) > Ka(HA)B. Ka(HA)的数量级为 10 5C. 当HA 与NaOH溶液混合至中性时:c(A ) = c(HA)D.等浓度等体积的 HA和NaB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H+) >c(OH )6.滴定分数是指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用 0.10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0.10 mol?L 1 H2c2。4(草酸)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到说法正确的是()B.图中处:c(H2c2O4)+ c(H+ )=c(OH )+ c(C2 (C.图中处:c(Na+)>c(C2O4-)> c(HC2O4 )>

50、;c(OH ) >c(H 'D.在之间的任意一点,均存在:c(Na+)+c(H +)=c(HC2O4)+ c(C2O2-)+c(OH )7.常温下,向10mL0.2mol L- l草酸(H 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02r )110-叫g-i:1O-123NaOH溶液。有美微粒的物质的量与混合溶液的pH有如右A.若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NaHC2O4溶液,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图美系,卜列说法止确的是()A . HC2O4在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禺程度B.当V (NaOH) =10 mL 时溶液中存在:HC2O4 +C2O42 +H2c2O4=0.1mol L lC.当V (N

51、aOH) =15mL时,溶液中存在: c(Na+)>c(HC 2O4 )>c(C2O42 )>c (OH )>c(H+)D.当V (NaOH) =20 mL 时,溶液中存在: c(OH ) =c (HC 2O4 )+c (H 2c2O4)+c(H+)8. 25 cjjt ( Xmnl 3.1 a 3 4 5 6 7 pH4)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时,向某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Na2CO3溶液中 c(Na+)=c(CO 32-) + c(HCO 3一) + c(H 2CO3)B. pH=8 时,溶液

52、中 c(Cl-)=c(Na+)C. pH =7 时,溶液中的 c(Na+)>c(Cl-)>c(HCO 3-)>c(H +)=c(OH -)D. 25 c时,CO32-+H2。 HCO3-+OH-的 Kh=1010mol9. 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 3(M : Mg2+、Ca2+、c(M) , pc(CO32 )= -lg c(CO 32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pM=-lgA. MgCO3、CaCO3、MnCO3 的 Ksp依次增大B. a点可表示 MnCO3的饱和溶液,且 c(Mn2+)= c(CO32 )C. b点可表示

53、 CaCO3的饱和溶液,且 c(Ca2+)<c(CO32 )D. c点可表示 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 c(Mg 2+) > c(CO32 )九、有关有机化学类选择题1.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1)取代反应特点:有上有下(2)加成反应特点:只上不下(3)消去反应特点:只下不上类型:包括卤代、硝化、磺化、水解、酯化等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常用试剂:H2、X2(卤素)、HX、HCN、H2O等。类型: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消去。(4)加成反应:主要以烯煌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5)取代反应:烷烧、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2.有机反应中的“也H2在有机反应中

54、总是 扮演”加成试剂的角色,能与碳碳双键 (C=C)、碳碳三键(C三C)苯环、醛基 一CHO和 酮基CO一中的碳氧双键(厥基)等发生加成反应。每摩尔碳碳双键或醛基、酮玻基消耗1 mol H2,每摩尔碳碳三键消耗 2 mol H 2,每摩尔苯环消耗 3 mol H 2。3 .胫的羟基衍生物比较CH3CH20HCH 3C00H与Na反应能台匕 目匕台匕 目匕与NaOH反应不能能台匕 目匕与NaHCO3反应不能不能台匕 目匕与Na2CO3反应不能能台匕 目匕4 .有关官能团性质的规律方法、易混、易错点(1)注意苯环的结构与六元环的区别,不要看到含双键的六元环就认为是苯环。(2)蛋白质发生盐析是物理变化,可逆;蛋白质发生变性是化学变化,不可逆。(3)氧化反应包括能使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