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散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_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散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_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散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_第3页
2022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散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_第4页
2022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散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散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考点透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综观近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富有时代气息、涉及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的文质优美的散文,占有很大比重。几乎每一份试卷都有一段散文段落,它重点考查学生捕捉文字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鉴赏能力、形象诠释的想象能力、张扬个性的表达能力。比如泥土的声音(临沂卷)、献上一束话(沈阳卷)、

2、人总要仰望点什么(泰安卷)、听雨(江西卷)等许多优美的散文段落及命题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以泥土的声音为例,和同学们谈谈散文的阅读及应试技巧,并对明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查方向作出预测。【技法指津】散文的快速阅读及答题技巧。1.捕捉线索:散文的线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胧到明朗,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的主要切入点,另外,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2.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

3、征手法。3.透析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谋篇的外在形式,回答问题时通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等作为鉴赏的术语。4.研读重点: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位于开头的往往是总起全文,中间的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的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是主题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是散文明事析理的关键段落,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环境描写段落往往是为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的。5.揣摩关键:作者情感态度转化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是揣摩的关键。一定要字不离句、

4、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前后照应、整体观照;要紧扣语境来答题。6.张扬个性和唤醒个性体验:散文的重点是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要对其中的感情和观点进行评说和鉴别,写心得往往是考查的主要形式。它一般要从内容、语言、写法、作用等方面发表意见,观点明晰、论据充分,要紧扣散文的主旨内容。【典型题例】大唐柳色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

5、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渭城曲)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于是,唐诗中出现

6、了离别,出现了折柳。客含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柱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人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因而,唐诗

7、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唐人,真是太多情了。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

8、境界。 。(作者:余显斌 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有改动)1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第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3分)3请看第段画线处,按照“飘飘欲飞”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可以是 。(2分)4伟大的力量和大唐柳色都采用设问开头,既有共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妙处。请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简要回答。(3分)(1)相同:(2)不同:5第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结尾。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不超过30个字)。(3分)答题思路。一、1.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风范神韵;赞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晶格节操;感叹巩代人无法进入唐人境界。(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以上给3

9、分。)2、 照应文题;承上启下;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唐人潇洒多情的风范神韵;增添诗意文采:引出下文的想象与抒情。(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以上给满分)3 2分 符合偏正结构,前两个竽为叠词即可给分。第三字“欲”雷同,可不扣分;重复“飘飘”不给分。示例:栩栩如生 翩翩似仙 摇摇欲坠4、3分相同: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1分)不同:伟大的力量提出问题,引发理性思考。(1分)大唐柳色创设情境,引发感性遐想。(1分)5、3分 答题要求:与原文衔接自然;(1分)有意蕴,令人回味。(2分)(酌情给分)示例一:“但是,大唐柳色依然夜夜入梦。示例二:“送,大概就是现代人的悲哀了。”(此例为原文结尾)三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备考重点。总结近几年的中考散文阅读试题,结合_年的考试大纲,我认为散文的命题与考查预测仍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贴近学生生活,文字明白如话。(2)因体设题,因文设题。(3)注重整体理解与全文思想感情的把握。(4)注重关键词句的理解。(5)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以下列热点内容为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