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成章、钩心斗角的回文诗_第1页
反复成章、钩心斗角的回文诗_第2页
反复成章、钩心斗角的回文诗_第3页
反复成章、钩心斗角的回文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反复成章、钩心斗角的回文诗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它妙在诗中文句从头至尾往复回环,读之成韵,突出地继承了诗歌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了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清朝女诗人吴绛雪的回环诗春夏秋冬堪称这钟雅趣诗体中的珍品。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冬诗:红炉透炭

2、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一首诗要从十六字中回环出来,且不失季节特色,读之耐人回味。回文诗始创年代已不可考,但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领风骚。如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汤显祖等,皆有回文诗传世。本期我们约请朱老师带你一起去领略“回文诗”的魅力。(伊帆)“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顺读、逆读、蝉联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释义:“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由于“回文”的文字组合所产生的新意境,实在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它的形式千姿百态: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单句

3、回文、双句回文;单篇复沓回环和偶篇复沓回环,等等。下面我们撷来几首不同形式的回文诗赏析。“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宋代苏轼菩萨蛮)此为单句回文体,第二句在第一句顺读的基础上转为逆向组合。全诗给人一种缠绵软丽、别离失落的阴柔之美。从诗中仿佛可见一位温柔可爱的“江南娇”,隔着小梅红的篱笆深情地偷看“我”,谁知随着岁月的流失,“醉不成欢惨将别”,彼此的爱情终被变成美好的错位。“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这是广东高

4、州县观山寺壁上石刻回文诗,属于单篇回文体,顺读、逆读皆成文章。顺读此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由大到小,由近及远。从“绿水傍林”、“落日明月”、“冷井寒泉”写到“鸥飞鹤伴”、“流溪远棹”,清新流畅,充满诗情画意。回文:“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逆读虽也同样顺理成章,不失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好形象,然而描写的事物则由小到大,由远及近,意境显得更加幽远。又如清朝丘浚菩萨蛮·秋思:“销魂别处何寥寂,感情含思愁生极。倦睡困方深,更阑夜正沉。沉檀烧细炷,香冷帏空处。寒光月影斜,横透碧窗

5、纱。”顺读,诗眼为一个“愁”字。题目“秋思”,表明了这首词作的主旨。诗中主人公在深秋的一个夜晚,面对“香冷帏空”,愁思而不得入眠,于是焚香拜月,寄托思念。通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倒读:“纱窗碧透横斜影,月光寒处空帏冷。香炷细烧檀,沉沉正夜阑。更深方困睡,倦极生愁思。含情感寂寥,何处别魂销。” 同样精巧别致,寂寥含情。与前一首相比,表达方式和和切入角有所不同。本诗前三联先写景,最后一联抒发出离愁别绪的情怀;而前一首顺读的诗,作者是下笔擒旨”销魂别处”“愁生极”,先抒情,后写景。再如,“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这是湖北咸丰县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画面清新优

6、美,和谐自然。读着诗句,脑海里便会叠现出和风习习,绿柳飘拂,好一派“春城一色”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此诗属于本篇回复式,修辞手法运用的是回环格加顶真格,即后两句为前两句语的倒读文。读之琅琅上口,犹如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前浪未停而后浪又起,循环往复,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回文诗中还有两种不同于以上回文诗的形式,即双篇回复式和本篇回复式。双篇回复式,是由两首构成一个回复的诗歌篇章。如宋代李禺有两相思回文诗。其一:“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是写丈夫思念其妻的,全诗采用情物连结的方式。

7、开头一个问句,概述了思妇心切,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接着用“壶空怕酌”、“笔下难成”两个细节,描写出思妇手足无措、心绪不宁的心情。因为离别久远,又无鸿雁捎信,所以,“孤灯夜守”,倍觉凄凉,油然生思。而回文:“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反读却又成为妻子思念丈夫。从所押“u”韵(姑苏韵)和“夫”、“孤”、“途”、“壶”、“枯”等韵脚来看,感情含蓄蕴藉,真切深沉。这种回文形式,顺读表达一种意境,逆读又表现一个主题。各具情态,又相得益彰。总之,“诗言志”,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回文诗”就是其中的另类。它继承了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