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概况_第1页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概况_第2页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概况_第3页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概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概况    2012-08-08     论文导读:类风湿关节炎( RA) 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表现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常见症状是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等。其发病缓慢,常反复发作,对骨关节侵袭破坏,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是世界五大医学难题之一。RA 属于中医.    类风湿关节炎( RA) 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表现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常见症状是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等。其发病缓慢,常

2、反复发作,对骨关节侵袭破坏,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是世界五大医学难题之一。RA 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称“历节病”、“鹤膝风”等,现代医学对治疗 RA 方法有限,中医艾灸疗法对治疗 RA 效果较好,现讨论如下。灸法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根据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常用的如隔盐灸、隔姜灸、隔附子饼灸等。李建武等观察了隔附子饼温和灸联合 MTX( 甲氨蝶呤) 与单纯 MTX 治疗 RA 的疗效差异,将60 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以口服 MTX 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口服MTX 的基础上加隔附子饼( 炮附子研粉以黄酒、饴糖调制成圆形药饼) 灸

3、关元、足三里,每穴 30min,每周 5 次,3 个月后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为33.3%,显效率50.0%,总有效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完全停用非甾体消炎药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艾灸治疗RA 的疗效是肯定的。龚福英采用隔药饼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33 例( 治疗组) ,药饼由麝香、延胡、白芥子、肉桂及细辛按一定比例研磨加姜汁制成,取大椎、大杼、膈俞、脾俞及肾俞,将药饼放置腧穴上行大艾柱灸,每穴灸 3 壮,隔两日灸一次,30天一疗程; 对照组( 32 例)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 75mg/qd。6 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 19 例,无效

4、4 例,总有效率 879% ,对照组显效 12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 65 5% ,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 P 0.05) 。提示艾灸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童惠云根据病情不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治疗组采用隔物温和灸,取关元、足三里、犊鼻,对照组采用物理热疗加拔罐疗法,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进行评估。    结果 2 组疗效比较,临床控制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活动障碍及最大步行距离、行不平坦地面改善程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此外,岳宝安等随机将 354

5、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172 例,治疗组采用自制药饼( 附子、肉桂、川草乌等) 铺置督脉大椎至腰俞,以药艾条制成艾柱置于药饼上施灸,每隔5cm 放置一艾柱,每处灸3 壮,隔日一次,10 次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根据中医辨证予中药治疗。治疗2 个疗程后结果显示铺灸组痊愈96 例,显效58 例,总有效率9767%; 对照组痊愈 56 例,显效 46 例,总有效率 8140%。提示隔药艾灸疗效与中药治疗的疗效相当,并有一定的优势。温和灸丁放采用艾条温和灸观察 RA 的疗效,治疗组 28 例采用温和灸,以辨证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的原则,每个穴位艾灸 5 15min,以局部皮肤的红晕热透为度;

6、 对照组 23 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但治疗组对改善临床症状及理化( 类风湿因子、血沉) 等指标则明显优于对照组。麦粒灸何悦硕等用麦粒灸治疗 40 例( 门诊的) RA 患者,病变部位在上肢的取大椎至阳及其相应夹脊穴,( 肩部加患侧肩前、肩髃,肘部加患侧曲池、小海,腕部加患侧外关、腕骨) ; 病变部位在下肢取命门、腰阳关及其相应夹脊穴,( 膝部加患侧膝眼、阳陵泉,踝部加患侧申脉、丘虚) 。将麦粒大小的艾柱置于涂有少量凡士林的腧穴上,任其自燃,每穴灸 3 壮,每周 1 次,3 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显效 20 例,占 50%; 好转 17 例,占 42.5%; 无

7、效 3 例,占 7.5%,总有效率为 92.5%。特殊灸法冷灸。又称“发泡灸”、“药物灸”。是一种将一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者患部,使皮肤起泡或使局部充血潮红的治法。张伏炎通过冷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30 例,冷灸时问以夏季最宜。冷灸药物: 白吊( 该品为水银、朴硝、铜绿、明矾、食盐、煅石膏煎练而成) ,取患处关节的邻近俞穴( 天应穴) ,膝关63湖北中医杂志 2012 年 6 月第 34 卷第 6 期Hubei Journal of TCM Jun 2012 Jun 34,No 6节取两膝眼、鹤顶、足三里,腕关节取阳池、阳陵、阳谷、合谷,背部取各椎间大椎至腰俞各穴。 

8、0;  治疗时取白吊粉,用冷水调成稠浆状,点敷在所定的穴位上,以红纸膏药封贴固定,敷贴6 小时后患者开始感觉局部灼痛,后 2 日内疼痛逐渐加重,第 3 日起敷贴处红肿起泡,第 5 日后溃破、流脓血水。揭去膏药,用生理盐水将创面洗净,更换红纸膏药敷贴。初期每日 1 次,待脓净后隔日换1 次,直到创口结痂,脱落后愈合,疗程 1 个月。结果好转率 33.33% ,显效率 50% ,总有效率 83.33% 。实按灸,是在药物艾卷点燃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的一种灸法。曾红英8应用太乙神针治疗 RA57 例,取病变关节穴位( 天应穴) ,及大椎、神阙、足三里穴,先在穴位或息

9、处覆盖棉纸 710层,将太乙神针一端点燃,待燃旺后以右手持针,隔纸按在穴位上施灸,当病人感到灼热痛时迅速提起。如此反复,每日 1 次,每次半小时,1 周为 1 个疗程。结果治愈率 19%,好转率 25%,显效率 56%,总有效率 100%。实验研究陈晓莉等麦粒灸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肾俞”、“足三里”,检测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 TNF ) 和干扰素 ( IFN ) 的含量,结果显示,在肾上腺完整的情况下,麦粒灸可以下调大鼠的 TNF 水平,且可以上调 IFN 的水平。    结果提示明显清除炎症局部组织中 5 HT,HA,PGE2。从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水肿、疼

10、痛等症状,并指出在艾灸清除炎症介质过程中肾上腺有着明显作用。刘旭东等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实验提示明显降低实验性 RA 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肿胀度。可显著改善 HPAA 功能,明显降低异常升高的 ACTH 含量 ,刺激 CS 分泌,增加其在血清中含量。从而实现其抗炎消肿及调整异常免疫功能的作用。在形态学方面,李建武等采用隔物温和灸联合甲氨蝶呤( MTX) 治疗 RA 大鼠,观察大鼠趾围变化及血清中 sIL 2R 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隔物温和灸联和 MTX,能抑制 sIL 2R 分泌,减轻 RA 大鼠关节肿胀,并且提高 MTX 的疗效。袁静等运用艾灸对佐剂性

11、关节炎大鼠的治疗后,通过足跖周径比较发现,艾灸 I 组( 灸肾俞 + 簇肿局部) 大鼠足跖肿胀率明显低于致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艾灸 I 组的肿胀率也低于艾灸组( 灸肾俞) ,说明艾灸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对大鼠左踝关节滑膜及关节面的病理切片检查指出,艾灸 I 组滑膜组织有轻度肿胀,并有少量以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坏死程度减轻,滑膜表面渗出性改变不明显。唐照亮等研究结果表明: 灸疗能减轻关节的肿胀和多发性,减少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白细胞介素 I( IL 1) 含量,提高 IL 2 和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 P 0 05) ,表明艾灸具有抗炎和增强免疫的作用。&

12、#160;   可诱导从大鼠关节滑膜细胞的凋亡,能提高凋亡指数,减轻炎症反应。病理学观察证实,灸治能减轻关节滑膜细胞的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生,组织增生等渗出性病变,从而达到抗炎和增强免疫作用的主要机制。讨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的西医治疗方法有: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现主要以环氧合酶 COX 2 抑制剂为主,较 COX 1抑制剂有不减低疗效且可明显减少副作用的功效。病情改善抗风湿药( DMARDs) ,此类药物起效较慢,但抗炎作用持久,2009年 ACR 及 EULAR 将 MTX 作为治疗 RA 的金牌药物,是世界公认治疗 RA 的一线药物。糖皮质激

13、素,激素治疗仍有一定的争议,不作为首选药,需因人、因时制宜。生物制剂,TNF 拮抗剂为主,通过特异性、靶向性拮抗 TNF 达到治疗风湿病的目的。外科治疗,适用于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或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但其价格较昂贵,还有一定的风险。艾灸是中医药治病方式中的重要的一种,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运用在了防病治病上。艾灸治疗有止痛、消炎的作用,具有直达病所的特点,而且经济有效、方法简便,无毒副作用。对于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目前艾灸方法较多,且疗效评定标准不一,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故难以比较各种灸疗的优劣,需要严格统一设计

14、和专业设计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客观评估灸法对 RA 的疗效。同时,RA 是一种慢性进展型疾病,病程比较长,目前临床研究多注重近期疗效的比较,对于远期疗效观察以及维持治疗、防止复发的研究很少,应尽量多开展远期疗效的研究。如此,艾灸治疗 RA 一定能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滴速过快在临床治疗中,有些医护人员普遍认为中药起效慢,安全性高,不必像西药那样注意滴速。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随意改变滴速,没有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比如痰热清注射剂规定每秒 60 滴内 ,艾迪注射剂规定每秒 50 滴内。由于注射给药可以不通过人体的首关效应,因此药物浓度过大刺激性也相应增大,如果滴速过快会导致头晕、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剂量过大很多中药都有安全的使用剂量范围,有的毒性药物其安全用量和最小中毒量接近。例如: 红花,小剂量可活血通经,大剂量破血催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