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3 沉淀3.3.1 介绍给水处理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原水经过投药,混合与反应过程,水中悬浮物存在形式变为较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混凝沉淀后出水浊度一般在10 度以下。( 1)沉淀池类型的选择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直径较小的平行的倾斜管的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面积小;斜管沉淀池沉淀时间短,故在运行中遇到水质、水量的变化时,应注意加强管理,以保证达到要求的水质。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的角度分析,由于斜管的放入,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
2、诺数大为降低,而弗劳德数则大大提高,因此, 斜管沉淀池也满足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2)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两组沉淀池,水流用上向流。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 度的原水。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 9.011.0m3/(m2?h)。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 2535毫米;斜长为1.0米;倾角为 60°。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 米;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 1.5 米。3.3.2 设计计算 ( 1)设计参数处理水量Q= 0.425 m/s,斜管沉淀池与反应池合建,池有效
3、宽度 B=8.8m, 混凝处理后颗粒沉降速度 u0=0.4mm/s,清水区上升速度v= 3.0mm/s,采用塑 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 = 30mm,水平倾角60度。采用后 倾式,以利于均匀配水。斜管长 1m,管径一般为2535mm (即管的内切圆直 径) ,取为30mm。( 2)清水面积A= Q/v 1 =0.42g003=142m2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照5计算,人孔所占面积为1 m 2 , 则:实际清水区所需面积为:A1 = 142X 1.05+1 = 149.75m2 ,进水方式:进水区沿8.8m 长的一边布置。为了配水均匀设计尺寸:BX L= 8.8m x 14
4、.3m( 3)斜管长度L斜管内水流速度 v2 =v/sin60° =3.0/0.866= 3.5mm/s,L= (1.33XV2-0.35Xsin60° ) d/ (UoXcos60° )=( 1.33X 3.5-0.35X0.866) X 30/ (0.35X0.5)二746mm考虑到管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渡区采用 200mm,斜管总长为以上两者 之和,取946mm,按照1000mm计。( 4)沉淀池高度清水区高1.2m,布水区高1.5m,斜管高1000Xsin60° = 0.87m,穿孔排泥 斗槽高 0.8m,超高 0.3m,池子总高 H =0.3
5、+1.2+1.5+0.87+0.年 4.7m。斜管安装长度 L2=LX cos60° =1X0.5 = 0.5m( 5)沉淀池进口穿孔花墙穿孔墙上的孔洞流速v3采用v3=0.15 m/s,洞口的总面积:A2 =Q/ v 3 = 0.425f0.15= 2.8 m2,每个洞口尺寸定为 15cm x 8cm,则洞口数为:2.8/(0.15X0.08) =240 孔。穿孔墙布于布水区1.5m 的范围内,孔共分为4层,每层60个。( 6)集水系统采用两侧淹没孔口集水槽集水。中间设1 条集水渠,沿池长方向两边各布置 10条穿孔集水槽,为施工方便槽底平坡,集水槽中心距:L'= L/n=
6、14.310= 1.43m,每条集水槽长(8.8-0.6) /2=4.1m,每槽集水量 q = 0.425 (10X2) =0.02125 m3/s,考虑池子的超载系数为20,故槽中流量q0 = 1.2q= 1.2X 0.02125= 0.0255 m3/s又 q = uf J2gh ,则:Q0.02125= 45.55,孔数 n = Q/q =uf.2gh 0.62 一 0.0252.2 9.8 0.124取n = 46个,每边23个孔眼。孔距:41 = 0.18m,孔眼从中心向两边排列。 23集水槽宽 b = 0.9Q°.4 =0.9X (0.0255) 0.4 = 0.207m
7、,为便于施工取为 0.2m起点槽中水深 H1 =0.75b=0.75X0.2 = 0.15m终点槽中水深 H2=1.25b= 1.25X 0.2= 0.25m淹没深度取12cm,跌落高度取5cm,超高0.15m槽的高度 H3 = H2 +0.12+ 0.05+0.15 = 0.57m(7)集水渠集水渠:集水渠的流量为0.425m3/s,假定集水渠起端的水流截面为正方形,则渠宽度为:b = 0.9X (0.425) 0.4 = 0.64m。起端水深0.66m,考虑到集水槽的水流进入集水渠时应自由跌水,跌落高度取0.08m,即集水槽底应高于集水渠起端水面0.08m,同时考虑到集水槽顶与集水渠相平,
8、则集水渠的总高度为:H1 =0.66+0.08+0.54= 1.28m出水管流速 V4=1.2m/s,则直径为:D= (0.425X 4/1.2 兀)0.5 = 672mm, 取 D= 700mm。(8)沉淀池的排泥采用穿孔排泥管,穿孔排泥管横向布置,沿与水流垂直方向共设10根,单侧排泥至集泥渠,集泥渠尺寸 LX BX H= 25.7m X 1.0m X 2.5m,孔眼采用等距布置,穿孔管长11m,首末端集泥比为0.5,查得Kw =0.72,取孔径d=25mm,孔口面积f= 4.9X 10-4,取孔距s= 0.4m,孔眼数目:m=L/s-1= 11/0.4-1 = 27 个。孔眼总面积:E w
9、0=27X4.9Xl0-4= 0.01323m2,穿孔管断面面积为: w = Ew0/kw =0.013230.72= 0.0184 m2,穿孔管直径为:D0 =(4X0.0184 冗)0.5=0.153m。取直径为200mm,孔眼向下与中垂线成45度角,并排排列,采用启动快 开式排泥阀。(9)复算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Re=R 0 / n式中:R水力半径,R= d/4=30/4 = 7.5mm = 0.75cmv2 管内流速 v2 =v/sin60° = 3.0/0.866= 3.5mm/s,运动粘度 0.01cm2/s(t = 20 C)Re= (0.75X 0.35)/0.01
10、= 26.25< 100所以水流在沉淀池内是层流状态沉淀时间:T=L'/ v2 = 1000/3.5 = 285s= 4.75min符合沉淀时间一般为2 5min之间的要求。第四节平流沉淀池的设计:1 .计算水量 Q=300000m3/d=12500m3/h=3.472 m3/s,沉淀时间 t=2h,面积负荷 U0 =40m3/ (m2.d),沉淀池个数 n=6个。2 .设计计算(1)池容积WW=Qt=12500 2=25000m3(2)单池容积W4166.7 m3W 25000W1=n 6(3)单池池面积FF=QU050000401250 m23.33 m(4)池深HW1416
11、6.71250(5)池长L水平流速取v=10mm/s,则池长L=3.6vt=3.6 10 2=72m(6)池宽Bc F 1250B1二一 17.4 mL 采用 合。 L7217.8m。沉淀池的池壁厚采用 300mm,则沉淀池宽度为18.4m,与絮凝池吻B(8)L校核长宽比72 八4.045 417.8校核长深比72H(9)21.6 103.33进水穿孔花墙设计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墙布水,墙长17.8m,超高取0.3m,积泥高度取0.1m, 则墙高3.73m.穿孔花墙孔洞总面积A孔洞处流速采用v0=0.24m/s,则a33600v083 2.41m23600 0.24孔洞个数孔洞采用矩形,尺寸
12、为15cm 18cm,则N=A2.410.15 0.18 0.15则孔洞实际流速为:Q0.1889.3 90个。2083.3v0N 0.15 0.18孔洞布置1.孔孔布置成6排,3600 90 0.15 0.180.238m/s每排孔洞数为90 6=15个2.水平方向孔洞间净距取1m,即4块砖的长度,则所占的宽度为:0.18 15+1 15=17.7m,剩余宽度17.8-17.6=0.2m,均分在各灰缝中 3.垂直方向孔洞净距取0.378m,即6块砖厚。最上一排孔洞的淹没水深为162mm, 则孔洞的分布高度为:H=6 0.15+6 0.378+162=3.33mm(10)出水渠采用矩形薄壁堰出
13、水则溢流长度1二1.2Q 1.2 50000 =150m400堰上溢流负荷q0=300m3/d.mq。出水支渠采用20条,则Qf11.2 0.579 0.035m/sn 20则渠宽为 Bi=0.9Q1°.4=0.235m每条出水渠长度1°=315° 17.8 3.3m 2 n 2 2°每条出水渠宽度B°=B (n&17.8 21 一35 °.64mn2°出水总渠宽为B2 =°.9Q°.4=1.48m出水渠起端水深为:h 1.733 ( Q )2 12 1.733 ( 2°83.3 )21
14、°.2m,36°°n gb - 360° 2° 9.8 0.235 0.235保护高取°.3m,渠道高度为°.5m。(11)排泥设施采用机械排泥。排泥设施采用 SXHffl多口虹吸式吸泥机。排泥水位差 3.3m.轨距 l=184°°mm.管间距采用1.5m,虹吸管管径取d=75mm。扁口吸泥口采用20° 2°。则吸泥管根数n=17且11.9 ,取12根,每边各分布6根。1.5吸泥口之间采用八字形刮泥板。积泥高度为°.1m,池底坡度为1.5%,坡向末端集泥坑,坑的尺寸采用5
15、176; cm 5° cm 5°cm。0.7BLH ;53 360°排泥管直径为:0.391m,采用 DN4°°mm。0.7 17.8 72 3.40.53 360°H°池内平均水深,为3.3+°.1=3.4mt一放空时间,取3h0(12)水力条件复核水力半径RcBH 10.2 3R - 1.89m =189cm2H B 6 10.2弗洛德常数FrFr22v 0.6Rg 189 98°_ 51.9 1°在规定范围内.斜板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1)斜板(管)之间间距一般不小于 50mm,斜板(管
16、)长一般在1.0-1.2m左右;(2)斜板的上层应有0.5-1.0m的水深,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斜板(管)下为废水分布区,一般高度不小于 0.5m,布水区下部为污泥区;(3)池出水一般采用多排孔管集水,孔眼应在水面以下2cm处,防止漂浮物 被带走;(4)废水在斜管内流速视不同废水而定,如处理生活污水,流速为 0.5-0.7mm/s。(5)斜板(管)与水平面呈60°角,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一般为80100mm。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式可由如下分析求的。假定有一个异向流沉淀单元,倾斜角为 a,长度为1,断面高度为d,宽度为 W,单元内平均水流速度V,所去除颗粒的沉速为U
17、0,如下图所示。V的速度上升l+ll的同时以U0当颗粒由a移动到b被去除,可理解为颗粒以 的速度下沉12的距离,两者在时间上相等,即5 L=tJv %78y _ 血* ms a _ i 加 3十 d/ d心而仪cos a沉淀单元长度沉淀单元的断面面积为dw,则单元所通过的流量为:_. J cos 1 .,.tAv .Q =小f = ZTHIi (-: + -) = % ( L W C0£ (7 + )d sin a Lsin a式中1W实际上即为沉淀单元的长与宽方向的面积,IwCOSa即为斜板在水平 方向投影的面积,可用af代替。dw代表沉淀单元的断面积,dw/sin a即为沉淀 池水面在水平方向的面积,可用 a表示,这样即可得q=U0(af+a)如果池内有n个沉淀池,并且考虑斜板(管)有一定的壁厚度,池内进出口 影响及板管内采用平均流速计算时,上式可修正得沉淀池设计流量:Q=r uo (Af+A)式中:-系数0.7, 一般范围0.75-0.85;Af斜板(管)沉淀池所有斜壁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面积,A=naf;A沉淀池水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即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截留速度:QQ 幅, +斜板设计长度:“门 a cos a根提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样本
- 化工安全员岗位答辩汇报大纲
- 传染病预防控制要点
- 退烧后护理方案
- 儿科肠炎护理要点解析
- 2025年通信监理工程师中级职称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2025年高中音乐教师工作总结模版
- 【方案】【SITA】2025年:数字时代的空中旅行166mb
- 干眼的临床护理
- 矿井巷道断面图册
- 热风炉安装使用说明书
- 集团公司全员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含目录)
-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
- 超星尔雅学习通《公共日语》章节测试答案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安装验收表
- GB/T 21835-2008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
- GB/T 17554.1-2006识别卡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
- 浙江绍兴市急救中心招考聘用救护车驾驶员【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2023年滁州市凤阳县中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PROE中英文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