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结果分析_第1页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结果分析_第2页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结果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58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颅内外供血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部位和程度。结果 58例中有49例(84.48%)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共113处),30例(51.72%)存在2处以上血管病变,11例(18.97%)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14例(24.14%)为单纯颅内

2、动脉狭窄或闭塞,24例(41.38%)表现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72处,颅外动脉狭窄41处,颅外动脉狭窄明显多于颅内动脉,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及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 h)tia。结论 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对于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尤其是短时程发作tia患者应尽早行颅内外血管检查以指导下一步治疗。【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梗死的前兆

3、。颅内外动脉狭窄被认为是tia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也增高2。本文对58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的的临床特征及ds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脑血管病变情况,为以后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8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均为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我科的住院患者,全部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tia诊断标准3,其中男46例,女12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5±12)岁;<50岁16例,50岁42例。1.2 检查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均行数字减影血溶造影(dsa)检查,根据dsa结果

4、,计算下列各颅内外动脉狭窄率: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锁骨下动脉(sub)、椎动脉(vb)、基底动脉(ba)。1.3 血管狭窄程度测量的方法及分级标准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测量方法及分级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的方法(nascet)4。狭窄率(%)= 1-(最狭窄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100%。狭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1)无狭窄(0);(2)轻度狭窄(029%);(3)中度狭窄(30%69%);(4)重度狭窄(70%99%);(5)完全闭塞(100%)。1.4 分组方法 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l

5、t;50岁组,50岁组,根据tia发作持续时间分为短时程组(发作小于1 h)和长时程组(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 h)。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2sided),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1)58例中有49例(84.48%)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共113处),存在符合tia表现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47例(81.34%),有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共60处)26例(44.83%)。(2)11例(18.97%)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14例(24.14%)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4例(41.38

6、%)表现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3)颅内动脉狭窄72处,颅外动脉狭窄41处,颅内动脉狭窄几率是颅外动脉狭窄几率的1.66倍,颅外动脉狭窄明显多于颅内动脉,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mca及颈动脉。(4)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型tia。(5)年龄<50岁组16例中8例dsa结果阳性,颅内外动脉狭窄70%者1例;50岁组42例中41例dsa结果阳性,颅内外动脉狭窄70%者24例;2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及重度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短时程组36例中33例dsa结果阳性,颅内外动脉狭窄70%者23例;长时程组22例中16例dsa结果阳性,颅内外动脉狭窄70%

7、者3例;2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率经fishers 确切概率检验(2sid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时程组与长时程组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讨论传统观点认为tia是“良性、可逆性脑缺血综合征”。研究表明,tia患者7 d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8%左右,30 d为10%,而90 d内出现卒中的风险则高达10%20%(平均为11%)5,因此,tia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需要重视。然而,ti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大多认为与血流动力学障碍、微栓子脱落、脑血管痉挛有关6。有研究认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

8、因素7。表1 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及狭窄程度情况例表2 不同发作频率及年龄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例注:与50岁组比较,*p<0.05;与长时程组比较,#p<0.05本组58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中49例(84.48%)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病变(共113处),ica及mca狭窄发生率为最高,26例(44.83%)有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存在符合tia表现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47例(81.34%),说明颅内外动脉狭窄与tia的发生密切相关。袁毅等8对5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脑血管dsa检查发现有45例(86.5%)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颅内外动脉狭窄,狭

9、窄最常见于ica及mca。年龄<50岁组16例中8例dsa结果阳性,颅内外动脉狭窄70%者1例;50岁组42例中41例dsa结果阳性,颅内外动脉狭窄70%者24例;2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及重度狭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颅内外动脉狭窄在50岁以上患者的tia发生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可能由于年龄大于50岁者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其颅内外动脉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本组58病例中11例(18.97%)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14例(24.14%)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4例(41.38%)表现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72处,颅外动脉狭窄41处,颅外

10、动脉狭窄明显多于颅内动脉,提示颅内动脉狭窄是比颅外动脉狭窄更重要的tia危险因素。张志勇等7回顾性分析了200例tia患者的dsa结果进行研究也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比颅外动脉狭窄更多见。这与目前大多数关于不同种族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的研究结果相似,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亚洲患者卒中的重要原因,而颅外颈动脉狭窄则是欧美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9。在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因血压波动而导致的远端一过性脑缺血,血压低于脑灌注代偿的阈值时发生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血压升高脑灌注恢复时症状缓解,此为发生tia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心源性栓子或动脉动脉源性栓子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血管阻塞,如栓子自溶则形成tia,此为

11、发生tia的微栓塞机制。kimura等10曾经总结:血流动力学型与微栓塞型tia的临床鉴别要点为:血流动力学型表现为发作密集,持续时间短暂,发作形式刻板;微栓塞型表现为发作稀疏,持续时间较长,发作形式多变。本研究发现,短时程组患者颅内外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高于长时程组,2组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我们推测短时程多次发作患者多为血流动力学型tia,血流动力学改变是颅内外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tia的主要发生机制。因此,对于短时程多次发作的tia患者应重点检查有无颅内外动脉严重狭窄。总之,tia时预防脑卒中的宝贵的预警机会,全面查找tia病因并对其进行干预时防止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