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医辨治探讨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副作用;中医病机,【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副作用;中医病机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指胆囊切除术后,术前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或者重新出现一些胆道系统及其它器官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其病因较为广泛,约半数为器质性,也有少数找不到病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较高,约占胆囊手术的30%40%,其中约15%患者症状较重。轻者仅有消化不良、恶心、上腹部不适及饭后上腹部压迫感,重者可有季肋部疼痛、绞痛发作、
2、黄疸、发热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属中医学胁痛、黄疸、呕吐、发热等范畴。我们在复习文献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定病位,多在肝胆,兼及脾胃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一组症状,包括轻型而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以至上腹部疼痛、发热、黄疸等典型的胆绞痛及胆管炎等。我们认为其病位以肝胆为主,兼及脾胃。盖肝胆位于胁肋,其脉布于两胁,肝胆为病,则见胁痛、黄疸。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脾主运化,主升,胃主受纳,主降,脾胃共主四肢肌肉,若肝胆为病,木不疏土,
3、则脾胃升降失调,故见脘闷、纳呆、恶心、呕吐、食入腹胀、大便失调、四肢乏力等。 但本病也可由其他脏腑(主要是脾胃)病及肝胆,如胆囊切除术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脾胃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四运之轴,故脾胃之病可影响肝胆,失其疏泄之职,气机更加不畅,故见胁痛。正如张景岳云:“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行胁肋故也。然而心肺脾胃肾与膀胱皆有胁痛之病,此非诸经皆有此证,但以邪在诸经,气逆不解,必以次相传,延及少阳厥阴及致胁肋疼痛。”脾胃不足,运化无力,“胆汁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则发为黄疸。 总之,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胆,即清何梦
4、瑶曰:“胁肋痛未必尽由肝胆,而肝胆为多。”同时兼及脾胃,临床治疗需仔细辨别清楚。 1.2 探病因,手术伤胆,祛邪未尽 探究本病之因,首先为手术损伤正气,尤其是伤及肝胆。现代医学认为,胆囊切除后,oddi括约肌常处于松弛状态,胆汁失去了贮存场所而持续不断地流入十二指肠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或痉挛与松弛功能不协调,导致胆道内压力增高和胆总管扩张,出现上腹疼痛、黄疸等。此与张景岳描述的“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而为黄疸的“胆黄”一证相似。其次,手术未能将胆结石等病邪全部清除,特别是当前大量胆囊切除术是在腹腔镜下施行,由于器械性能的局限性和术前对胆道的检查不充分,胆囊切除术胆总
5、管内遗留结石的可能性比开放法胆囊切除术时高。而现代医学认为胆总管内残留结石是本病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以致病情复发,导致胁痛、黄疸等。另外,术后起居失常、劳倦醉饮、七情损伤日久,皆可诱发oddi括约肌痉挛或痉挛与松弛功能不协调,成为本病诱因,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谓:“黄疸久逆之所生也。” 综上所述,本病多在手术伤及肝胆、未能完全祛除病邪的基础上,由于术后起居失常、劳倦醉饮、七情损伤而诱发。 1.3 识病性,为滞、为热、为湿、为瘀、为虚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涉及滞、热、湿、瘀、虚等。滞者,气机不畅也,因肝胆两经之脉均循于胁部,故胆囊手术易损
6、伤肝胆之气,影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气阻络痹,“不通则痛”。同时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故出现胁痛、黄疸诸症。此外,滞还指饮食积滞,多因术后饮食不节,“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身体尽黄”,正如近贤秦伯未先生指出的“脾胃之积滞而成疸”。 因手术不彻底,原有湿热之邪未能完全祛尽;或术后体虚,外来湿热之邪内侵;或术后起居失常、劳倦醉饮,导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汁外溢肌肤而发为黄疸、发热、胁痛、恶心呕吐等,湿与热相结,相互加重各自的致病能力。如医学津梁中说:“疸者,湿热所成,湿气不能发泄,则郁蒸而生热;热气不得宣畅,则固结而生湿,湿得热而益深,热
7、因湿而易炽。”本病应重视热邪因素,特别是对于高热患者,如近贤冉雪峰先生云:“究之促成发黄之关键,尤操在邪热,热轻其黄来缓,热重其黄来骤。” 气郁日久,血流不畅,或因手术伤及肝胆之络,瘀血停积,胁络痹阻,故出现胁痛;或因瘀血与湿热熏蒸而出现黄疸。正如医学心悟云:“瘀血发黄,亦湿热所致。瘀血与积热熏蒸,故见黄疸也。” 患者素体脾胃阳虚或术后脾阳受伤,失其运化水湿功能,湿聚中焦并从寒化,胆液被阻,溢于肌肤而发黄。如类证治裁言:“阴黄系脾脏寒湿不运,与胆液浸
8、淫,外渍肌肉,则发而为黄疸。”或肝气素虚,或肝阴不足,肝脉失养则出现胁痛,如张锡纯指出“肝气虚弱不能条达,攻郁于胁下必作痛也”,而尤在泾说“肝虚者,肝阴虚也肝之脉贯膈布胁肋,阴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都说明肝虚可导致本病。 2 治法用药 2.1 疏通清泄法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胆为中清之腑,以通为用,胆囊切除术后胆气损伤、湿热之邪内侵,导致肝失疏泄和胆腑通降失权,故治以疏通清泄。疏指疏肝利胆,通指通导腑气,清泄指清化湿热。 2.2 活血通络 根据寒热病性选择用药。因热致瘀者治以凉血活血法,使血中瘀热清,凉血而不滞邪,血脉通畅,湿热得除,黄疸易退。药
9、用牡丹皮、丹参、生地黄、茜草、郁金、赤芍药等。因寒而致瘀者治宜温通血脉。药用当归、红花等。体虚者宜养血活血,药用当归、白芍药、益母草等。 2.3 斡旋中焦法 肝胆、脾胃在人体脏腑气机升降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脾之气升则一身之清气皆升,胆胃之气通降则一身之浊气皆降,故本病治疗时必须顾护脾胃、斡旋中焦之气,使枢机升降有序。药用淡渗之品,如茯苓、泽泻、薏苡仁健脾胃;以芳香之品,如藿香、佩兰、苍术醒脾胃;以陈皮、半夏、厚朴、枳壳等降胃气;以柴胡升胃气;以山楂、鸡内金等消食。 2.4 和阳解凝法 术后伤冷中寒,脾胃虚弱而出现黄疸色泽晦黯,低热不退,神倦懒言,腹胀纳差,舌质淡体胖大,苔白腻,脉沉。治宜和阳气,解寒凝。或者湿热胶结者也可以温药为佐,药用桂枝、鹿角霜、熟附子等;若出现恶心、纳差、胸闷、腹胀、苔白腻时,应选用性温味香、善于调理胃肠气机之品,如陈皮、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