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燃料电池第三章-ZM_第1页
新型燃料电池第三章-ZM_第2页
新型燃料电池第三章-ZM_第3页
新型燃料电池第三章-ZM_第4页
新型燃料电池第三章-ZM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3.1溶胶化过程对单相La9.33SkO26合成的影响根据配位理论56,对于柠檬酸这种络合剂,含有三个羧酸根 C00-和一个0H-,是一 种多齿配体,与金属离子反应多形成环状或长链的螯合物。但在本实验中,柠檬酸首先与 Si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加入EG后,与柠檬酸螯合物发生缩聚反应,形成一定大小的粒子, 加入适量硝酸镧后,镧离子与高聚物中柠檬酸链的末端羧基(C00-)络合,这些粒子进一步聚合形成一定大小的非晶态凝胶。因此有机无机杂化络合溶胶法不能够在静置的情况下 形成凝胶,只有在溶剂不断蒸发的过程中,借助氢键的作用,小分子聚集到一起,才会出 现粘稠的液

2、体,进而形成凝胶。因此在醇盐溶胶凝胶法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如溶液浓度、反 应温度等因素对本实验影响很小。本实验选择柠檬酸作为前驱体,它在溶胶凝胶化过程中起络合剂的作用,为了使La、Si与柠檬酸充分络合,以保证溶胶的稳定性,不能有沉淀或者析晶现象出现,这就要求柠 檬酸的羧基部分必须充分解离,以促使 La、Si与其充分配位络合。pH值影响柠檬酸的解 离,pH值决定了其络合的能力;此外,柠檬酸与正硅酸乙酯反应过程为可逆反应,为此柠 檬酸的加入量和溶液的pH值是影响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由于柠檬酸解离和pH值相关,溶胶体系中各级络合离子的浓度也随着 pH值的变化而 变化。在纯水中,H3L约在pH=5.0时

3、才能解离完全阿。根据络合反应平衡理论56,在有金 属离子络合的情况下,电离平衡被络合反应所推动,因此,La3+在pH2.8时溶液出现混浊,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时溶胶不稳定。为了研究pH值对溶胶凝胶稳定性的影响,几组pH值改变的实验相继进行,表3-1为pH值分别为1.5、2.5、 2.8时的溶胶凝胶状态和燃烧现象。从表3-1可以看出,在pH 2.8时,有白色沉淀出现,在低于此值时,溶胶体系澄清 稳定。燃烧的完全程度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有白色沉淀出现情况下,燃烧不 能激发。图3-1是凝胶在干燥过程中质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凝胶在80oC烘箱中干燥时:起始阶段(15h)凝胶质量快速减

4、少,15h后凝胶质量变化缓慢,干燥的效果不明显。故将凝胶的干燥时定15h。表3-1. PH值对溶胶稳定性和燃烧程度的影响pH1.52.52.8溶胶状态澄清澄清白色沉淀凝胶颜色微黄色浅黄色乳白色1分30秒冒烟,最高1183oC,1分20秒冒烟,最高1113C,燃烧情况自燃烧不能激发1100oC以上持续20秒1100oC以上持续1分钟燃烧产物颜色棕红色+黑色棕色+少量黑色黑色最终产物颜色棕色棕色白色+黑色含碳率8.51 %3.08 %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络合情况如图 3-2所示,pH=1.5和pH=2.5的谱图基本相似,而且 都存在着羧酸络合物的基本特征峰:33002500cm1的0-H伸缩振动吸收

5、带,1600cm-1附 近的COO-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带。在1380cm-1和825cm-1的特征峰为NO3-的特征吸收带; 无游离的COOH的特征峰(17501700cn的伸缩振动带)出现,这说明了 La3+与柠檬酸 的络合较为完全。即使在pH较低的情况下,柠檬酸也解离完全。5 0 5 110 % e9a-Lneos-epssp ssa M0.030500 1000 100 2000 2500 3 000 3S00 4000 waven uiube i /cm10152025Drying timeh)2.0W 36.91pH=l.5图3-1.凝胶干燥过程中失重曲线图3-2. pH=1.5和2.

6、5的干凝胶的IR图23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比较pH值改变情况下的红外光谱,发现pH较低时,COO-在 1600 cm-1附近的峰值有 所偏移,这可以解释为COO-与金属离子的络合所致。这也说明了随着 pH的升高,La3+的络合程度更为完全。通过分析认为:为了使La3+与柠檬酸络合更为完全,避免溶胶出现沉淀及析晶现象, 同时使氧化还原反应剧烈进行,实验中pH值选择为2.5较佳。3.2自燃烧过程对单相La9.33SbO26合成的影响3.2.1利用活化能探讨凝胶自燃烧机理58在物料的自燃烧阶段,以络合剂柠檬酸作为燃料,所加硝酸铵中的N0以及硝酸镧中引入的N03作为氧化剂,进行激发燃烧发生氧化反

7、应,生成碳、氮氧化物气体挥发掉,所 剩粉末即为磷灰石电解质材料。燃料的氧化反应能够进行所需的最小能量叫作活化能(E),般认为,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氧化反应的速度。柠檬酸燃料的氧化反应速度可用Arrhe nius59在1889年提出的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表示,即_Ek = k0eRT(3-1)式中,k-氧化反应速度,视研究的问题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单位体系,比如单位时间耗氧 量、单位时间氧化物的生成量、单位时间温度增长量等,本实验中采用单位时间温度的升 高值来表示,T 温度(C/ min),E 活化能(J / mol); T 绝对温度(K) ; R气体常数, R=8.314 J / (mol K)

8、根据气体分子运动学说理论,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反应物分子互相碰撞而引起的。 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分子与其它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可以达到几十亿次。如果分子每一次 碰撞均能发生反应的话,那么即使在低温情况下无论什么反应都会在瞬间完成并爆炸。但 是实际上化学反应只以有限的速度进行,并不是所有的分子碰撞都会引起反应,而只有那 些“活化”的分子间的碰撞才会引起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活化分子的能量比其它分子的 平均能量要大,这些超过一定数值的能量(E)会使原有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削弱和破坏,这 样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排列而形成新的产物60。不同的反应,活化能是不相同的。按照分子热活化理论58,在任何反应系统中,反应

9、物质不能全部参与化学反应,只有其中一部分活化分子才能参与反应。但是在本实验中, 利用凝胶的自蔓延燃烧特性,在较低的温度(350oC)下激发反应,部分被激活了的分子开始 燃烧,进而使温度迅速升高,其它大部分未被激活的分子由于温度升高而被激活,并燃烧 起来。这样反应自身放热就维持了反应的继续进行,最终物料中的有机物燃烧殆尽,剩余 产物即为磷灰石材料。柠檬酸根NO的氧化反应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可知,在柠檬酸的初期自热阶段,柠檬酸量消耗很少,可视为常数,因此化 学反应速度方程61为V=k 0Cn02exp(-E/RT)(3-2)式中,V化学反应速度,mol/

10、 (m3s);n反应级数;k0指数前因子,m3 n - 3 mol - n + 1 s -1 ;CO2氧气浓度,mol/ m3 ;T 干凝胶温度,K;E 活化能,J / mol;R 气体常数,8. 314 JK- 1 mol - 1。柠檬酸氧化反应的放热速度为q=VQ=Qk 0Cn02exp(-E/RT)(3-3)3式中,q单位体积内氧化反应的放热速率,J / ( m s)。在绝热条件下,柠檬酸的氧化热使1183oCIsmoking at 200 C1burning匕z - * 800600 -4002000100200300400Time (s)体系温度迅速升咼。凝胶激发自燃过程分为3个阶1

11、200段,即潜伏期、自热期以及燃烧期1000 -)l(r nralep me61。在潜伏期,由于整个环境温度 比较低,碳氧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在 很缓慢的状态下进行的。此时活化 能可近似地看成不变,柠檬酸被活化的分子数很少,碳氧之间反应的速率很慢,柠檬酸原有的键破坏和新物质的产生变得相当困难,因此,图3-3凝胶在350C马弗炉中的温度变化曲线物料的温度升高比较缓慢,如图3-3中200C以下的区域。在自热期,物料开始冒烟,温度已经相对升高(200C)。这时候碳氧结合和碰撞的机会增大,活化分子增加,碳氧之间的化学反应速度加快。此过程中体系由 贫燃体系变为富燃体系,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降低,分子(或原子)

12、间化学键破裂、分子结合的速度增加;同时,在温度升高过程中,不管是活化分子还是普通分子,其能量都是增 加的,但是相对来说,活化分子的平均总能量要增加的少一些,反应物分子平均总能量要 增加得多一些,因此,氧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60由于活化能的降低,氧化反应速度不断加快,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物料的温度在热量 的不断积聚中升高较快。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物料温度已经很高,活化能已经很低,碳氧分子间的反应很剧烈,大量的分子都已经参与了反应 ,放出了大量的热,温度也急剧升高, 在氧分子的不断参与下,凝胶发生了燃烧,进入了凝胶燃烧期。在凝胶的自燃烧进程中,根据活化能理论,在低温(低于200C)状态下,物料温度升高

13、 缓慢;随着物料温度的缓慢升高,凝胶开始冒烟(200,活化能开始降低,反应速度加快;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活化能已经降到很低,碳氧分子间就会发生剧烈的氧化发热反应, 凝胶开始燃烧(250C)。3.2.2影响因素在低温燃烧的过程中,影响磷灰石材料合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pH值对燃烧反应有所影响外,影响粉体合成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是柠檬酸含量以及柠檬酸与NO的比值62。在此实验中,柠檬酸作为燃料,必然对体系燃烧温度和燃烧程度有所影响。如果柠檬 酸的量不足,一方面不能使La、Si与其充分络合;另一方面,燃烧体系贫燃,不能使有机 高聚物充分燃烧,产物中必定含有杂相,所合成的磷灰石材料不纯净。如果柠檬

14、酸含量较 多,使La、Si与其充分络合,过并使燃烧反应时间和燃烧温度增加, 放出的碳氧气体增多, 所合成的粉体更加膨松,颗粒更小。表3-2.柠檬酸含量对燃烧程度的影响CA-H2O用量系数KK=1.0K=1.5K=2.0燃烧现象明火持续20s,最高温度1126oC 1100oC持续 20s,最高温度1183C明火持续40s,最高温度1016oC柠檬酸的含量对于燃烧完全程度的影响见表 3-2,其中氧化度Q=60%。从中可以看出, 当K值为1.5时,干凝胶燃烧较为完全,最高温度高达 1183C,而K值为2.0时,明火持 续时间较长,虽然体系为富燃体系,但最高温度只有1016C,分析认为可能是干凝胶中

15、的较多的氧化剂NO3-在自热期分解释放掉了,而在燃烧期没有足够的氧化剂与燃料(柠檬酸)反应,因而燃烧温度不高。自燃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由自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大小和反应体系传热学因 素决定的。由于自燃烧过程持续时间短(20秒左右)以及反应坩埚外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层, 可认为体系近乎是封闭绝热的,因此体系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将主要决定于反应热力学焓 和系统的热容。对于一定的自燃烧反应体系,通过调节氧化剂(硝酸根)和还原剂(柠檬酸)的相对含量可使反应体系可达到的最高温度,以满足磷灰石合成的需要。氧化度(Q值)体现了自燃烧阶段的氧化还原水平,因此对燃烧产物的相组成和粉末的微观结构有着 很大的影响。氧化

16、度不同对燃烧完全程度的影响见表3-3,环境温度为400C左右。表3-3.不同氧化度对燃烧程度的影响氧化度Q50%60%70%o _2分30秒冒烟(180 Co _2分28秒冒烟(180 Co _2分31秒冒烟(165 C燃烧现象4分40秒明火持续254分明火持续20秒4分明火持续20秒秒最高温度1000 oC最高温度1183 oC最高温度1210 oC产物颜色棕灰色+黑色棕色+少量黑色棕色产物含碳率18.30 %11.80%6.37 %从表3-3可以看出,不同氧化度对自燃烧程度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氧化度的增加,干凝胶燃烧的更为充分,烧后产物颜色更为单一,含碳率更低。在本实验中,改变理论氧化度

17、Q,得到了如图3-4所示的体系最高温度和氧化度 Q的变化曲线。从中可以看出,随着122020到的最咼温度持续均匀增加,并于Q=70%时达到1210C;相反, 随着理论氧化度Q的增加,燃烧 产物的含碳量持续降低。这一现 象说明,在所研究的氧化度区间, Q对体系温度和产物纯度的影响有着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调节 体系氧化度,可很好地实现对体 系温度的大范围线性调节,有利 于不同性质磷灰石材料的合成。erulalep meT12001180116011401120-18-16-14-12-10 8 Residual carb on content (%1100-45505560657075Q (%)图

18、3-4.氧化度与自燃烧最高温度和产物含碳量的关系曲线理论氧化度Q的增加,体系可达3.2.3 XRD测试结果分析在多组试样中选择了一组溶胶状态较为澄清、凝胶无沉淀和偏析、燃烧温度较高、产 物较为膨松、300oC排碳的试样,进行XRD测试分析。XRD图谱如图3-5所示。与标准图谱比较发现:通过La-CA-TEOS-EG体系已经能合成La9.33Si6O26粉末,证明利用溶胶凝胶 自燃烧法可以制备磷灰石型电解质。但是图谱中明显的含有第二相La(OH)3。图3-5. La -CA -TEOS-EG体系试样燃烧产物的 XRD测试图谱通过分析认为出现La(OH)3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在制备溶胶、凝胶过

19、程中TEOS 挥发,导致Si变少;第二,加入的La3+过量。考虑到溶胶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的, 且TEOS 的添加过程迅速,TEOS的大量挥发不可能发生。因此 TEOS的挥发不是出现La(OH)3的 主要因素;对原始数据分析,发现 La3+以La(NO3)36H2O形式引入时实验误差极小。因为 硝酸镧分子往往以多种形式存在(如: La(NO3)3 6H2O、La(NO3)3 4H2O、La(NO3)3 2H2O等), 所以原料硝酸镧可能并不是完全以 La(NO3)3 6H2O的形式存在,原料硝酸镧的单个分子不 是以6个结晶水形式存在,需要对 La(NO3)3 nH2O中的n标定。为了确定样品中L

20、a(OH)3出现的原因,我们对La(NO3)3 nHzO进行了标定,方法是: 称取定量的硝酸镧原料样,并在 900C煅烧生成氧化镧,通过样品的质量变化计算n。具体计算过程如下:La2O3 质量:mLa2O3= m3-m1; La2O3摩尔量:N La2O3= mLa2O3/326; La 的摩尔量:N La=2 N La2O3 ; (La(NO3)3 nH2O)分子量:M La(NO3)3 - nH2O= m”N La; n 的值:n= (M La(NO3)3 nH2O-M La(NO3)3)/18。经计算得知:n3根据重新标定的硝酸镧的分子量重新制备样品。图6是用标定的硝酸镧制备的燃烧产物的

21、XRD图。对照标准图谱(卡片编号JCPDS 49-443),可知燃烧产500 ISDRT00003400022 degree423040I5060T7029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图3-7.样品烧结的升温速率曲线图celMralepmeTo图3-6 硝酸镧含水量重新标定后,自燃烧产物的XRD图谱物是单相纯净的具有六方磷灰石型结构的La9.33Si6O26。这说明溶胶凝胶自燃烧合成工艺能够合成单相均匀的 La9.33Si6O26。运用软件Jade 5拟和发现颗粒粒径约 0.25 ym。La9.33Si6O26。3.3 La9.33Si6O26粉体烧结性能材料的烧结性

22、是评价材料性能的指标 之一。而烧结体的微观结构对材料的电学性 能如导电性,电极化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因 此研究材料的烧结性也成为电解质材料研 究的必要方面之一。根据文献所述,作为电 解质材料足够的致密性,以便隔离氧气和氢 气。因此在实验中,烧结温度是考察电解质 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磷灰石型氧化物粉体,其烧结温度 的对坯体致密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获得一定的致密性样品,又不因为温度过高而熔融,选择1300C、1400C、1500C 1600C四个温度点对样品进行锻烧。具体过程是:将自燃烧的产物在300C的马弗炉中排碳40小时后,用玛瑙研钵研磨2小时,用粉末压片机上压制成厚度为1mm、直径为

23、22mm的薄片0 0 0,在 1300 C、1400 C 1500 C、1600C下煅烧4小时后测量其孔隙率和收缩率。升温曲线如图3-7所示。表 3-4.几种温度下烧结薄片收缩率烧结温度烧后直径收缩率(D-D/D 0)1300C4h19.92cm7.43 %1400C4h19.58cm9.01 %1500C4h18.02cm16.26 %1600C4h17.10cm20.54 %1650C4h16.80cm21.93 %表3-5.几种温度下烧结后样品的气孔率烧结温度悬浮重G3湿重g2干重G1气孔率(G2 G“/(G2 G3)o1300 C/4h0.503g0.754g0.627g50.60%1

24、400OC/4h0.456g0.670g0.566g48.60%o1500 C/4h0.537g0.727g0.668g31.05%1600C/4h0.503g0.661g0.626g22.15%1650OC/4h0.239g0.309g0.298g4.29%图3-8.溶胶-凝胶法制备磷灰石粉末的烧结性烧结体的致密情况如图3-8所示,从图中 可以发现,煅烧温度对烧结体的密度有一个明 显的影响。在1500C锻烧4小时样品的致密 度(79% )与固相法1700C制得样品的致密度 (81 %)相近,说明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的粉 末具有较高的烧结活性,使材料的烧结温度明 显降低。材料的烧结温度显著降低

25、是因为溶胶 凝胶自燃烧法合成的磷灰石粉末具有很高的2比表面积(16.69m /g)。31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3.4粉体的粒度分析logio(d/um)logio(d/um) pH=1.5,Q=50 %(b) pH=2.5,Q=60 %33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图3-9 燃烧产物粒度分布图从图3-6可以得知,自燃后的粉体具备了单相六方磷灰石型结构,只是结晶程度不是很好。为了研究柠檬酸用量、氧化度Q以及pH值对粉体粒度、活性的影响,对自燃后的粉体进行粒度测试和显微分析,其结果如图 3-9和3-10所示。从图3-9可以看出随着体系 氧化度Q值的升高,磷灰石粉末颗粒粒径分布变窄。从图3-10的显微照片中可以看出,柠檬酸含量较高(k值越大)的粉体颗粒分散的越好,团聚情况相对而言比较轻。由3-10可知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的磷灰石粉末均存在团聚,这主要是由于粉体的燃烧合成具有比 较高的火焰温度,而且体系中有大量的羰基和羟基,在制备过程中容易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