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序言为有效地对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厅的部署下,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对原菏泽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年)进行了修编,并重新提交了菏泽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根据菏泽市地质灾害实际,在编制规划的同时,提交了本附件。目的是让地方政府和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并对部分规划内容进行说明。二、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与交通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倚黄河,西、西南部与河南省接壤,东连济宁市,东南与江
2、苏、安徽两省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14°4800-116°2415,北纬34°333335°4400,辖8县1区(图1),面积12228平方千米,人口870万人。区位优越。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居中部过渡地带,是南方经济技术发展区向华北和西北辐射的承受点,具有承东启西,引南联北的战略地位。交通便利。新(乡)石(臼)铁路和京九铁路十字交叉于菏泽市区;公路四通八达,日(照)东(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济(南)菏(泽)和日(照)南(阳)高速公路斜穿中东部,德(州)商(丘)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形成以铁路为主动脉、高等级公路为干线、市、县级公路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图1 菏泽市行
3、政区划与交通图(二)地形地貌菏泽市处于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形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平的簸箕状向东逐渐缓降。海拔高度由东明一带的68米渐降至单县、巨野等地的37米,高差31米,地面坡度也由1/5000递减为1/10000。地貌按形态分为丘陵和微倾斜低平原两大类。微倾斜低平原按形态成因又分为河滩高地、砂垅高地、缓平坡地、河槽洼地、背河洼地、河间浅平洼地、决口扇形地等六种微地貌类型(图2)。图2 菏泽市地貌图(三)矿产资源现状目前,全市共发现矿种(亚种)16种,矿产地177处,其中能源矿产17处,金属矿产2处,非金属矿产158处(制灰用灰岩20处,水泥用灰岩1处,建筑石料用料灰岩1处,水泥配料用
4、页岩、粘土各1处,白云岩1处,方解石1处、砖瓦用粘土130处),水气矿产8处(地热水2处,矿泉水6处),其中探明资源量的矿产6种,矿产地25处。三、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一)地层分布与岩性除巨野县核桃园东部有少量古生界基岩出露外,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以聊考断裂为界,西部属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东部属鲁西地层分区(图3)。图3 菏泽市基岩地质图1. 新太古界新太古界泰山岩群分布于单县东南部一带,岩性为黑云变粒岩夹含磁铁石英砂岩,局部富集成沉积变质铁矿。2.古生界寒武奥陶系长清群、九龙群地表出露于巨野县核桃园一带,隐伏于巨野中东部、单县东南部,以白云质灰岩、砂质页岩、厚层鲕粒灰岩、薄层泥晶灰岩与
5、黄绿色页岩互层、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砾屑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奥陶系马家沟组仅在巨野县核桃园一带零星出露,多隐伏于鄄城、牡丹、定陶和巨野等县(区)的东部及单县东南部,以石灰岩为主。石炭系二叠系主要隐伏于巨野、郓城两县中部、单县东南部、曹县和定陶县西部、鄄城县及牡丹区中部。其中石碳系太原组为泥岩和粉砂岩,夹砂岩、数层灰岩及煤层,是该地区重要的含煤地层;二叠系山西组为粉砂岩、泥岩和砂岩,夹可采煤层三层,其中的第3层煤是目前主采煤层。3.中生界侏罗系淄博群三台组隐伏于成武县一带,以泥岩、砂质泥岩与砂砾岩为主。4.新生界古近系受聊考断裂活动的影响,聊考断裂东侧的鲁西地层分区以膏岩沉积为主,为官庄群,主要分
6、布于成武、单县和曹县东南部;西侧的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以生油沉积为主,为济阳群,主要分布于东明县境内。新近系黄骅群遍布全市,以含砾砂岩与杂色粘土岩为主。第四系遍布本区以粉质粘土、粉砂及粉、细砂层及粘土为主。(二)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的鲁西断隆()和华北断拗()。主体在聊考断裂以东,聊考断裂以西属华北断拗,被大型断裂分隔为相间排列的凸起和凹陷。对区域地层和成矿作用具有控制作用的断裂是:1.聊考断裂:位于西部,是华北断拗与鲁西断隆的分界断裂,北起聊城,向南经鄄城县董口、牡丹区李庄集、东明县马头至河南省兰考,全长270千米,境内长达100千米,呈北东25°方向延伸。在菏泽市以西
7、聊考断裂附近属地震多发地段。2.曹县断裂:位于中部,北段走向呈南北向,倾向西,南段走向为45°左右,倾向东南。垂直断距大于1500米。断裂西侧为菏泽凸起,东侧为成武凹陷,在燕山期和喜山期均活动。3.巨野断裂:位于东部,是巨野煤田的控制断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落差较大,在燕山期和喜山期均活动。4.菏泽断裂:处于中部,西起东明陆圈,经中北部向东延伸,倾向南,形成于燕山期,为区域凹凸断块的控制性断裂。5.凫山断裂:西起曹县常乐集,经定陶县城南向东延伸至成武、金乡到滕州,走向83°,倾向南,倾角70°,长度180千米,落差2000米,主要控制地层为侏罗系,为压性断裂,主
8、要活动时期为燕山期。(三)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菏泽市具经济意义的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岩性,依赋存条件、水质结构,分为三个含水岩组。1.浅层地下水含水岩组分布面积较广,含水层底板埋深一般小于60米。其中古河道密集带淡水丰富地段,含水层岩性以粉细砂、粉砂为主,粗砂和中砂次之,涌水量大于960立方米/天,西部及沿黄一带大于14400立方米/天,以重碳酸盐型水为主;过渡带淡水较丰富地段,分布在古河道带的外围,含水层岩性仍以粉砂、细砂为主,涌水量一般在480-960立方米/天;河间带淡水贫乏地段,含水层岩性由粉砂、细砂及粉质砂土组成,涌水量小于480立方米/天。 浅层地下水参与三水转化,以垂向运动为主,埋藏浅
9、,水质良好,易采易补,再生能力强,是城乡居民的主要供水水源。2.中深层地下水含水岩组广布区内,比较稳定,含水层厚度54-113米。因顶、底板是以粉质粘土为主的隔水层,地下水具承压性,与上、下含水系统无明显的水力联系。含水层岩性为细砂,富水性弱,涌水量一般小于240立方米/天,矿化度大于2.5g/L,属氯化物硫酸盐型水,为一咸水层,不具供水意义。3.深层地下水含水岩组除巨野及郓城南部在地面400米以下为全咸水体外,其余地段全为淡水。含水层埋藏于250米以下,岩性以细砂、中粗砂为主,单井涌水量1036-1663立方米/天,地下水具较强的承压性,是目前城市供水的主要开采层。四、地质灾害、灾害性环境地
10、质问题现状及趋势预测(一)灾害类型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和第四系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鉴于我市地处黄泛冲积平原,本次规划将砂土液化划为灾害性环境地质问题范畴。(二)发育现状及趋势预测1.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趋势预测截止目前,我市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沉降、第四系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潜在的是采空塌陷。(1)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降低的现象。主要在巨厚松散沉积物分布区,因长期大量或超量开采地下水或油气资源,引起地下水水位或油位大幅度下降,在上部重力和自重作用下,土体空隙被压缩变密
11、,造成地面水平降低。其中菏泽市区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较大,是我省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城市之一。菏泽市区城市供水大规模开采松散层孔隙水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到八十年代逐渐开采深层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至九十年代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达1200万立方米/年,超采670万立方米/年,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近1000平方千米,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为70米。二十一世纪初,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达到1364万立方米/年,超采834万立方米/年,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达到1500平方千米,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110米。据1978年至1986年东明菏泽大地测量表明,8年间市区地面累计沉降77.4毫米,平均
12、降速9.7毫米/年。另据菏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有关资料, 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1年间,市区最大点沉降量达26.8毫米,最小点沉降量1.7毫米。其中年沉降量大于20毫米的点占8%,年沉降量10-20毫米的点在50%以上。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市区地面沉降速度有加快之势。2004年以来。为加强水资源生态性开发。菏泽市出台菏泽地表水源地保护办法,对重点水库、河道和城市供水水源地实施严格保护。确立以黄河水为水源的饮水安全思路,加快水库功能置换,规划新建10座平原水库,积极构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有效涵养地下水源,关闭菏泽城区自备井210眼,地下水超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13、市区地面沉降速度大幅减缓。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市区人口的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深层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地面沉降幅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沉降具有延时长、不可逆性,地面不均匀沉降引发地裂缝,引起地表建筑、地下管线开裂,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城市建筑、城区道路、桥梁、城市供排水系统及防洪等造成较严重的危害(照片1)。照片1 地面沉降造成地基开裂 照片2:菏泽市城区汛期积水现状(2)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体或者土体受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过程。我市的地面塌陷可分为第四系地面塌陷和采空塌陷两种。照片3:2005年5月18日
14、菏泽市城区康庄路附近地面塌陷。照片4:2010年8月24日,鄄城县大埝乡石黄店村地面塌陷第四系地面塌陷第四系地面塌陷多发生于古河道带或粉砂土分布区,地表岩性多为粉砂。干旱季节受大量开采地下水影响,地下粉土受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形成空洞,上部土体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在超过承受极限时,便陷落形成塌陷。主要发生在单县、曹县、东明县和牡丹区。自1972年以来先后发生13起塌陷,形成大小塌坑百余个。1992年4月发生在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的塌陷造成23处民房、桥梁开裂。 1999年7月7日晨,发生于巨野县田桥乡蔡坊村的一处第四系地面塌陷(照片4),塌坑形状似坛子,上口直径2米,下部最宽处4米,深达5
15、米多,威胁当地居民的房屋安全。 2003年7月2日,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发生的第四系地面塌陷,造成居民的围墙倒塌,直接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05年7月21日,郓城县南赵楼乡褚庄村发生地面塌陷、2010年1月年郓城县城北宋屯村发生地面塌陷,塌陷面积约10平方米。2010年8月24日,鄄城县大埝乡石黄店村发生一次第四系地面塌陷,导致一村民住房发生倒塌,3间房屋报废,但未有伤亡报告。预测在古河道带及粉土分布区的单县、曹县、东明县和牡丹区,尤其在地下水大量开采的干旱季节,仍具产生第四系地面塌陷的可能性。采空塌陷是指地下采矿活动造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使上方岩、土体失去支撑,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
16、用下发生弯曲变形乃至陷落的地质现象。目前,我市目前虽没有产生采空塌陷,但随着巨野等煤田的大规模开发,采空塌陷必将会相继发生。采空塌陷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可破坏地表各类工程建筑、植被、土壤结构,严重污染水环境,造成土地资源减少,恶化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及生活质量。根据目前菏泽市煤矿采区地面塌陷现状,采空塌陷灾害对水环境、土地资源等已经造成造成危害。浪费、污染土地资源:采空塌陷造成地面下沉,形成常年积水洼地或积水坑(照片6、照片7),无疑加剧了可耕土地资源短照片5 彭庄煤矿采空塌陷造成的河水外溢。 照片6 龙固煤矿采空塌陷造成的积水洼地缺,影响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污染严重的积水可使土壤
17、中的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和镁离子增高,造成土壤污染。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矿坑水、洗煤水及生活污水不经处理,任意排入积水坑或河道内,造成地表水颜色变黑、具有腥味,并会造成地表水中CODcr、BOD5、SO42-等离子含量超标,对矿区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在矿山未大规模开发前,矿区第四系孔隙水中的各类离子含量处于天然平衡状态,水质较好。大规模开发利用后,外排矿坑水通过第四系包气带下渗,包气带岩性主要为粉土,渗漏性强,防污隔污能力差,极易遭受各类污染源的入渗,严重污染地下水水质。(3)地裂缝是指在一定地质自然环境下,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地表岩土体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
18、种地质现象。我市已发生多处地裂缝,尤以南部黄河故道带最为严重。构造裂缝多由地震引发。其中1983年11月7日菏泽发生5.9 级地震时,东明县大屯镇赵真屯村形成北东东方向地裂缝带,长约75米,宽约30米,呈雁行式排列,伴有喷水、冒沙现象。非构造地裂缝多由土体变形引起。常发生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度下降的区域,一般发生在枯水年的6-9月份,尤以暴雨后最为常见。其中1997年9月3日,牡丹区王浩屯镇后刘庄村北发生地裂缝,裂缝长150米,宽1厘米,呈南北方向,引起多处房屋开裂;在单县高韦庄镇赵集、仁庄、张庄等村庄,近年来多次发生地裂缝(照片8),已造成150余户村民的房屋开裂,明渠、桥梁多处断
19、裂。照片7::1997年夏单县高韦庄镇赵集发生地裂缝预测非构造地裂缝,在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区域内,有进一步发生的可能。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采空塌陷伴生的地裂缝也将发生。(三)灾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砂土液化危害及易发区划分砂土液化是指饱和松散的砂土在强烈震动(包括地震)作用下,内部结构被破坏,变成液化状态产生运移,并出现地裂、涌水、冒沙,丧失抗震强度和承载力,而导致地面和建筑物破坏的一种地质现象。砂土液化在我市的震害中有大量记载,其中曹县、单县的黄河故道及粉细砂层分布区,在地下饱水状态下易发生砂土液化。砂土液化可使饱和粉土瞬间失去承载力,造成地面建筑物地基不均匀下沉,使之倾斜、开裂、倾倒;可造成路基滑
20、移、路面纵裂等,给当地的人民生产、生活构成威胁。除单县东部及巨野县核桃园以外的大部黄河冲积平原,其河床、漫滩、黄河沿岸和古(故)河道等地段粉土、粉细砂层等砂性土发育,在强烈震动或强烈地震条件下都有发生液化的可能。根据山东省工程地质远景区划报告及我市内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在地震烈度大于七度区域,将分布于中西部的鄄城县、牡丹区、定陶县和曹县等地划为砂土液化易发区,面积7645.18平方千米。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菏泽市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渐健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菏泽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延伸了地质环境管理职能,成立了地质环境管
21、理科,及承担地环监测职能的菏泽市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心,并与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菏泽分院展开横向合作,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测、监督管理。对市内所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了调查、评价、监测预报工作;20042011年分别提交菏泽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菏泽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现由菏泽市国土资源局经市政府审核后发布实施,是菏泽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依据和部署;菏泽市国土资源局指定菏泽市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心和菏泽地质环境监测站定期向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报告地质环境监测情况,并编写年度地质环境监测报告。现已实行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单位资质管理制度;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地
22、质灾害报告及险情巡查、汛期值班、汛后总结等制度;利用“4·22”世界地球日和“6·25”土地日中发放宣传材料,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和形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了受灾害威胁地区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减灾效果初步显现。 附件: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技术方法附件: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技术方法所谓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借助于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该类监测方法具有投入快、操作简便、数据直观等特点,即可以由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辅助方法使用,也可由非专业技术人员在经培训后使用,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中常用的监测方法。
23、60; 该类监测一般常用监测方法有: 1)埋桩法 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2)埋钉法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照片1)。 3)上漆法 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 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
- 新护士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模版
- 科室护理工作汇报材料
- 银行营销面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内聘面试题目及答案
- 医院消防试题知识及答案
- 一级消防工程师模拟试题及答案
- 湿疹的护理常规
- 跨国度假紧急医疗援助服务补充协议
- 全球化市场拓展人员招聘与派遣合同
- 幼儿园红色故事:一封鸡毛信
- 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资格典型题汇编及答案
- 中职学校招生接待流程
- 机动车检测站2023年评审准则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合集
- 公安技术与警务指挥作业指导书
- 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 《隧道测量》课件
- 《痤疮与抗痤疮药》课件
-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8500字(论文)
- 《结构式家庭疗法提升“丧偶式育儿”家庭亲密度的个案研究》
- 化学实验室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