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之20个技巧写好新闻导语_第1页
新闻写作之20个技巧写好新闻导语_第2页
新闻写作之20个技巧写好新闻导语_第3页
新闻写作之20个技巧写好新闻导语_第4页
新闻写作之20个技巧写好新闻导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20 法?立片言以居要? ,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 虽说?文 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 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 20 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 ?抢耳? 、?抢眼? ,用最短的文 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1945 年 8 月 14 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 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 导语干脆利落: ?日本投降了! ?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 闻界公认为 ?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 ?悬念? ,事情先不直

2、说,吊起读者 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1978 年 6 月 25 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 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 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 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 ?救活?鸳鸯? ?救活?了两只什么 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 道就得往下读。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 ?痛击 一拳?之淋漓快感。1982 年 10 月 14 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 件,导语是这样写的: ?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 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

3、他的儿子普雷斯 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 ?矛盾? 。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 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4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 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 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 性,引人入胜。1974 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 引起了国内 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 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 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 ?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 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

4、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 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拟人修辞法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 会有 ?人情味? ,给人以亲切感。1993年 11月 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 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 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 '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 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 了声音:?嗨,下午好! ?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 奔来,多亲切!6数字对比法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

5、闻导语中,回 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 象。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 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 1982 年在联合国发的 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 来,总长度将达 27 万公里。?7速写勾画法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 ?五要素 ?中的人物和地点,描 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 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1983年 8月 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 导语写 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 个春

6、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 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 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 象。?8巧用背景法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 ?脸面? ,就会 ?满堂生辉? 。1994 年 10 月 19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 于?永州养蛇 ?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 古名篇捕蛇者说 ,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 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 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

7、州 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9古诗名句法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 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 受众的吸引力。 1987 年 1 月 9 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 我省 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 ?养 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 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11抑扬顿挫法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美联社 1979年 3 月 28 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 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 ?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 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

8、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 3200 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12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 牢吸引住读者。湖北日报 1981 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 ?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 ?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 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 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 到了他手上。 乘客们以为, 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 可是, 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3曲径通幽法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

9、迂回地表达 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 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 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 ( 责 任编辑: admin)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 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 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14一张一弛法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 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 ?一张一弛法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 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 1000 名

10、婴孩中,就有 13 个是缺陷儿, 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 涟,痛心疾首。? 1988 年 6 月 26 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 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 ?痛心疾首 ?,反差极大,写来 深具人情味。15小中见大法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 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1957 年 11 月 17 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 女子跳高世界记录, 震动国际田径界。 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 ?一位 20 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 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 ?一位中 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 ?联系起来,这

11、?小中见大 ?的 功夫了得。16先声夺人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 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 术效果。南方日报 1986 年 3 月 8 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 就写得格外 ?热闹 ?:?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 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 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 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 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17拉近时间法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 ?新闻?,使其

12、 ?翻新?的 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1956 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 月 25 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 新华社却发 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 ?上海市交通局今 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 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 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18提问作答法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 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 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 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 到??这是 19

13、87 年 6 月 15 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 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 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19有意重复法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 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 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 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这条导语: ? 85 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 85 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 85 秒! 1300 万美元尽入腰 包。?( 1989 年 7 月 21 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 85 秒卫 冕成功)特意重复使用了 3 个带感叹号的? 85 秒! ?加深了读者 的印象。20化整为零法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 来个化 ?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 一块?铁板?。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