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为什么转型成功_第1页
htc为什么转型成功_第2页
htc为什么转型成功_第3页
htc为什么转型成功_第4页
htc为什么转型成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这一块的主要目的在于阐释htc转型成功的原因。首先,看了下面的三个部分,我的感觉是挺混乱的(因为不清楚你们的分析思路是什么),所以最好在一开始首先作一个总领性的发言,阐述一下分析的思路(还要说说为什么用这个思路)之前锦活找到了一个专门用来研究企业转型的框架,我发的那份论文“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转型路径”就是运用“资源能力行业内地位提升产业定位”的逻辑线索来研究企业转型问题的,我们可以套用论文讲的这个逻辑框架(你们要先看看论文,自己理解一下才比较清晰哦)。我们分析htc为何会转型成功,在套用框架之前,我们必须先讲讲htc为什么要转型(驱动因素注意不要和后面的“资源能力”部分撞了!),也就是先阐述转

2、型的驱动因素,这一部分你们再将手上的资料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了。(就是你们现在做的第一部分)一HTC企业转型的动因HTC转型的动因有几点:最好采用较有逻辑性的方式来阐述动因,例如氛围内生动因和外生动因,让人感觉我们的东西不实用资料随便堆砌出来的,这些动因的分类排序都是经过思路考的1, 技术的积累成立于1997年的宏达电,曾一度被冠以几项之最: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代工厂商,全球最大的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生厂商、微软Windows Mobile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之一,垄断了Windows Mobile手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四最”却表明了其为全球最大代工企业身份的辉煌。HTC从创业

3、以来就因为PDA的ODM代工而建立厚实的制造技术,其后全力持续专注于智能手机研发,因为历经这两个阶段,HTC才得以具备可完全自行设计、制造智能型手机的研发和技术能力。这些技术为HTC成功转型提供了条件,也是HTC不甘心只成为代工企业的主要原因。2, 智能手机成为产业趋势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如今,智能手机已经稳稳地跻身于手机主流市场。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于2004年底公布报告中的数据,全球2004年第一季度移动电话出货量在智能手机的带动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3%,达到1.527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比上年同期激增85.8%。根据诺盛(诺盛注册于香港、北京两地,2000年始开展业务。诺盛

4、专注于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大中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研究与管理咨询服务。)研究的结果,2005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经达到5500万部,是2004年的2.6倍。智能手机的市场将继续保持迅速增长的势头,出货量和在手机市场中的比例都将继续增加。由此可见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这是HTC在2006年愿意“放手一搏”进行企业转型的主要原因。3, 企业的创新精神 “企业只有两种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彼得·德鲁克的名言是HTC(宏达电)首席执行长(CEO)兼总经理周永明的最爱,也是10年来他给HTC植入的经营基因。企业的转型本来就是一种创新,必须要有敢于探索的精神和执着的信念。“我们不需要大声(

5、对外界说),但我对HTC的创新很有信心,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在抄袭别人。”这是周永明的一句话。HTC一直在强调区隔价值,区隔源于独特价值。要想独特,就必须要进行创新,HTC不断实现对软件和系统的创新,为的就是使品牌在智能手机市场中脱颖而出。特别是他们把重心投注在研发之上,在公司内有一个成为“魔力实验室”(Magic Lab)的研发团队,据说全体员工(约8500人)地25%均属于此部门。4, 领导者的魄力“做有价值的事,改变产业甚至改变世界”,当年说服HTC创意长陆学森的一句话,透露了周永明初始的雄心。“作为一家拥有技术积累的代工厂商,HTC在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仅仅通过合作伙伴,很难发挥最大的价

6、值,而这反过来会阻碍公司的创新能量放大。与其很小的存在,不如放手一搏。”周对HTC董事长王雪红说。当年的台湾代工文化根深蒂固,代工企业品牌化困难重重。周永明去和客户沟通,谦逊但坚定:“你说NO,我们就会尊重你。我希望有一天你会主动来问我是不是可以用HTC的品牌。”以上的对话可见周永明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由于他的理念和坚持,HTC才会迈向通往行动通讯设备制造商之路,也由于他独特的眼光和执着的个性,曾经一度为HTC转型度过难关。阐述完转型动因,我们就可以开始进入我们的分析模型,看看htc是怎样做到转型成功的!论文里面有一段话:企业转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变革性的企业态势变化,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企业转型过

7、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竞争优势提升的过程。企业转型问题的研究过程一般遵循着“资源 能力 行业内地位提升 产业定位”的逻辑线索,即企业根据内部资源、行业外部环境等要素,进行适当的行业搜索、寻优等过程,确立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所在。(你们可以参考一下这段话的意思)所以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来看看htc如何成功完成它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转型。第一步,就是看看“资源能力”部分(就是你们的第三部分,建议每个小标题要重新确定着重点);第二步就是看看把自身的这些资源能力优势放在行业的大背景下是否有竞争优势,再确定要如何为转型后的企业定位(也就是你们现在的第二部分,但是只有简单的两个竞争分析貌似不够,我觉得要加多一些内容以

8、及文字上的总结描述才好)二HTC企业转型内外部分析1.波特五力分析 A.同业竞争者: 百家争鸣,苹果、三星、诺基亚等,现在都趋向触摸屏、智能型手机,来吸引消费者。 B.潜在进入者: 二手手机、山寨机,价格较低,使得顾客有更多选择的空间,导致顾客流失,造成威胁。 C.替代性商品: MP4、平板电脑、PDA,质量都一样,也应顾客需求不同,容易分散客源。 D.供货商议价能力:(低) 主要花费在触控式面板、操作系统,大部分开销都是固定的,所以议价空间不大,产品单价也居高不下。 E.消费者议价能力:(低) 消费者以商业人士为主,购买手机多搭配电信费率,或新机种上市会有特别促销的活动,增加购买意愿,但议价

9、空间不大。 2.SWOT分析 A.内部分析 a.优势(Strengths): 1.客群:为跟上触控式手机流行趋势,近期推出娱乐性强的机种吸引年轻族群购买。 2.商品:近期与不同厂商合作推出符合顾客需求的手机。 3.位置:与经销商合作,门市多设在人潮多或商场里。 b.劣势(Weaknesses): 1.商品:产品多为商用型的智能型手机,操作上较为复杂。 2.价格:触控式的智能型手机价位都较高,让人望之却步。 3.知名度:过去多为商业人士使用,在年轻族群里较少知道HTC手机。 B.外部分析 a.机会(Opportunities): 1.活动:与电信业者合作,拓展行动用户数据市场,并提出促销方案。

10、2.商品:增强产品特色和触摸屏的技术。 3.客群:由于使用手机人数较多,藉由不同的手机特色吸引不同年龄层。 b.威胁(Threat): 1.竞争:同业及相关产品的竞争激烈,容易分散客源。 2.价格:价格偏高,多数商品都有提供预购的价格优惠或附带外围设备。三HTC企业转型措施(你们下面总结的这四点都是htc转型过程中,自身具备的“资源能力”,符合“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转型路径”)1.与微软的紧密合作,使HTC在困局中得以成长(这一点应该是强调htc得到国际电信业者的背书支持,这是他进行转型的一个支持他的资源)宏达电成立初期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处于困局。直到20世纪末,与微软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赢得了良好

11、的声誉。微软设计开发的Windows CE 及Windows Mobile 平台,HTC 则将其内建于智能型手机中。透过这种业务上的合作,HTC成为内建最新版Windows Mobile 的智能型手机制造商。HTC也因为拥有微软的“背书”,所以才受到欧美日电信业者的信赖,而能够接到源源不绝的订单。2.前瞻性的研发理念,专注于智能型手机和自主品牌的建设(这一点应该是强调htc能得到上下游厂商的支持,这也是支持他转型的资源)同于惠普、戴尔与台湾代工厂之间互相破坏价格、扯毛的关系,宏达电却是巧妙地在世界大厂的共生系统中,成为最重要的一角。当1997微软急欲从计算机入手机,与独霸四分之三手机作业平台的

12、基亚Symbian一较高下,宏达电一举超前基亚,开发出全世界第一台结合计算机功能的PDA手机,载着微软作业平台,成功进欧洲市场。即使在2000 年之前的艰困时期,该公司的董事长王雪红也没有放弃,而持续不断投资于有关PDA的研发工作。当然王雪红因为有着号称台湾代表性企业集团创办人家族的财力而获致成功,但她也的确具有独到的远见。HTC 在2006 年,由ODM的单一业务型态开始转型,开始研发、销售自有品牌的智能型手机。若从ODM的客户来看,一定不愿意自家产品的制造商变成竞争对手。不过,HTC却巧妙地避开这个难题,成功地把HTC品牌带到全世界舞台上。3.领先的研发能力,形成了特殊的代工模式(这一点应

13、该是强调特殊的代工模式形成的企业内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与技术上的积累,这同样是支持htc转型的一大资源)宏达电把重心投注在研发之上。据说全体员工(约8500人)的25均属于研发团队,也就是说,有超过2000 位人员,正在进行包括行动装置、无线通讯、用户接口等与软硬件无关的创新研发工作,足见其研发投入力度之大。代工厂商成长获的关键,只在于成本管或者制程创新,在于敏锐的市场判断。一旦决定代工的方向与线,代工用开市场,只要顺着既有的产业生态与市场结构,即能藉使,一起与买者成长(包括技术的学习以及营收的获)。宏达电的代工模式不同于一般的ODM。宏达电的创业团队凭借着强大的研发能,在与国际大厂合作代工的过程

14、中,也单方面地顺应客户(ODM),而是凭着自己的强大自主研发能力,要求自己定义产品,然后服客户。这一模式也使宏达电在代工微利化的时代,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4.与GOOGLE合作,智能手机产品应用Android平台(这一点应该是强调htc通过与行业内先进团队的联盟,自身已经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技术,这一点还是支持htc转型的资源)在Android平台也领先Google 于2007 年11 月发表Android 平台,HTC也参与了OHA开放手机联盟。与Google合作并协助Android 平台的研发。之后OHA率先的成果发表,HTC在2008 年9 月发表的T-Mobile G1。Google 选择HTC做为合作伙伴,一般认为是因为他们高度肯定HTC在智能型手机的经验及技术能力。因为制造Windows Mobile 手机而一举成名,结果却带来与微软竞争为目的的Google公司的庞大合作商机。同时,为了避免依赖于Windows Mobile单一平台的风险,该项合作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是人性化智能的And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