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析_第1页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析_第2页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入院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组(常规治疗组)、组(20 mg阿托伐他汀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12周后组颈动脉斑块IMT与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总胆固醇(TC)

2、、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本研究通过测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治疗前后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160; 选择我院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60例TIA患者,而且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为研究对象。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8岁72岁,平均年龄(54.7±6.2)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0岁72岁,平均年龄(55.2±4.3)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斑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阿托伐他汀(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每天晚餐后顿服20 mg/次;对照组血脂异常者予以血脂康口服,

4、并依据病情正规应用降血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凝集药物。1.3  检测指标  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采用acuson公司生产的Sequoia52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诊断仪,行两侧颈动脉检查,由固定专人测定,分别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部(BIF)、颈内动脉(ICA)起始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并测定多斑块最长径和斑块厚度。斑块厚度定义为内膜、动脉腔界面中外膜界面的距离,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区域IMT>1.0 mm,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记录双侧CCA、BIF、ICA的6处粥样硬化斑块最大IMT,取其平均值。血脂测定:采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血清总

5、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2检验。2  结果2.1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3个月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减少。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第3个月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两组间

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颈动脉IMT的变化(略)注:与初诊时比较*P<0.05;aP>0.05;组间比较P<0.05。2.2  血脂变化  初诊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个月时两组TC、TG、HDLC、LDLC水平与初诊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略)2.3  不良反应  60例患者服药后复查转氨酶及磷酸激酶轻度升高,再次复查后正常,未出现过敏、肿痛等副作用。3 

7、; 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发现斑块的性质,即不稳定斑块可能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更为重要的因素,斑块易损性与炎症密切相关1,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纤维帽和覆盖其下的脂质和坏死碎片组成。阿托伐他汀能抑制HMGCO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通过对其的抑制作用从而使胆固醇合成减少。同时使血糖中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刺激肝内LDLC受体密度增加,从而LDLC清除增加,同时抑制TG生成。他汀类药物通过改变斑块内成分,从而减少脂质含量、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平滑细胞增殖,改善内皮功能等。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已形成的斑块可增强其隐定性,研究还显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清细胞黏膜分子水平,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使粥样硬化病灶缩小或降低。本研究期间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比较,适合长期服用,特别适用于颈动脉狭窄不适于手术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1 杜书章,岳晓红,杨国杰,等.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718.2 Rovivainen.M,Kajaander,Palosuo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