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养老保险基金中长期运行精算报告_第1页
×省养老保险基金中长期运行精算报告_第2页
×省养老保险基金中长期运行精算报告_第3页
×省养老保险基金中长期运行精算报告_第4页
×省养老保险基金中长期运行精算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长期运行情况分析报告××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2009年7月)本世纪头20年至本世纪中叶,是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并最终形成老龄型社会的重要时期。逐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全面准确地预测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趋势,便于有关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最近我们组织人员对我省养老保险基金未来收支情况进行了精算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一、基本情况(一)测算对象。以2008年为基础,对未来一个时期全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测算。为保持与国家

2、发展规划时间节点基本一致,短期预测设定为2009至2018年(10年),长期预测设定为2009年至2058年(50年)。同时,本次精算也对做实个人账户、提高退休年龄等应对措施的政策效应做出分析和评价,便于有关决策机构进行甄别和选择。(二)测算参数。测算采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供的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模型,主要参数包括人口参数(死亡率、生育率、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率、新生婴儿性别比)、经济参数(劳动力参与率、失业率、社平工资、基金利息和投资运营收益)和制度运行参数(新增参保率、退休率、基金综合征缴率)等,并在假定现有养老保险政策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不考虑缴费比例、养老金调整系数、财政补贴等政策的变化)

3、。(三)测算方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运算的流程是:根据起始年城镇人口结构和未来农村迁移人口规模预测城镇人口;通过城镇劳动力参与率、失业率等确定城镇就业人数;根据参保职工存量和每年增量计算参保职工人数,根据参保职工构成和各年龄段职工的退休率确定新增退休人数;养老保险征缴收入根据分年龄性别的参保职工人数和缴费工资水平计算,加上财政补贴、投资运营收益等构成基金总收入;养老金支出根据分年龄、性别的退休人数及养老金水平计算得出,加上丧葬补助等其他支出构成基金总支出。二、精算主要结论(一)全省养老保险基金高速运行趋势改变2008年,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呈现参保人数增长快于离退休人数

4、、缴费基数增长快于养老金增长的局面,扩面速度等重要指标的增速更是达到近年来的峰值。收入方面,2008年底全省参保职工1290.43万人,增幅10.58%,占城镇就业人口的76.44%。其中缴费人数1241.47万人,增长12.44%,占参保职工的96.21%。参保职工月人均缴费基数1587元,比上年增长22.9%。全省基金总收入723.36亿元,比上年增加146.33亿元,增长25.36%。其中,征缴收入675.67亿元,比上年增加136.56亿元,增长25.33%。支出方面,年末全省企业离退休人数为350.46万人,增长7.35%,与参保职工和缴费人员之比分别为27.16%和28.23%,制

5、度内负担系数比上年下降。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达到1211元,增长20.6%,养老金替代率达53.09%,比上年提高4.81个百分点。基金总支出498.39亿元,增长25.24%。收支相抵,当期结余224.97亿元,增长46.43%。基金累计结余709.52亿元,年末基金积累率(年末基金结余相当于下年度支出的比例)达144.04%,短期基金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逐步加深,养老保险扩面速度和缴费工资增长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2009年1至6月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48.81亿元,同比增长10.05%,增幅较前三年平均增幅下降19个百分点;缴费人数比去

6、年底增长2%,增幅较前三年下降10.49个百分点;基金支出285.53亿元,同比增长18.74%,增幅与前三年基本持平。尽管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指标近几个月开始出现反弹,但从总体上看,今年全省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状况特别是基金收入已不可能延续近年来的高增长态势。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从危机的影响下逐步恢复,但养老保险面临的中长期制约因素较多且渐趋强化,全省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指标增速预计难以恢复到前几年的水平。(二)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短期预测(10年)走势不乐观根据中性假设测算的结果,2009年至2018年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从657.1亿元增加至1575.4亿元,年均增长率10.2%;养老金支出从5

7、65.5亿元增至1921.86,年均增长率14.6%,支出增速明显快于收入增速。2014年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当期缺口,2018年缺口扩大到249.78亿元;基金积累率也从129%下降到23%,如下表:表1 全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短期走势表单位:亿元、万人年份征缴收入养老金支出当期结余累计结余参保人数离退休人数2009 657.10 565.50 126.64 836.15 1336.49 365.97 2010 677.22 646.81 71.90 908.06 1378.88 382.93 2011 755.22 739.04 63.35 971.40 1421.02 402.26 20

8、12 841.92 843.19 51.90 1023.31 1465.85 422.95 2013 936.91 965.40 31.14 1054.45 1507.01 449.17 2014 1040.98 1110.96 (3.42)1051.03 1551.78 479.42 2015 1156.93 1276.69 (46.28)1004.75 1598.21 509.37 2016 1285.57 1462.66 (92.35)912.40 1643.19 542.45 2017 1424.96 1676.39 (160.37)752.03 1679.17 582.54 2018

9、 1575.40 1921.86 (249.78)502.25 1711.67 622.38 导致我省养老保险短期走势不乐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扩面征缴难度加大。2009年至2018年,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1336.49万人增至1711.67万人,但参保人数增长率由3.57%逐步降低到1.94%。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省劳动力人口增长率下降。在较低的人口生育率的作用下,2009年至2018年全省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将从2.6%下降到0.2%,导致扩面空间逐步缩小。二是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保人数增长放缓。目前,我省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340.23万人,已占其从业人员总数的

10、26.4%,农民工参保率也达到26.1%,其中参保缴费意识较高、承受能力较强的人员大部分已经参保。未来一个时期,这一群体的扩面潜力不宜过高估计,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下,全省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保有可能面临新增参保下降和中断缴费增加的双重压力。2.缴费基数增速放缓。我省2008年月人均缴费基数1587元,同比增幅达到22.9%。我们预计未来10年人均缴费基数增速将大幅放缓,年均增长率为7%左右。我们预计人均缴费基数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是:(1)社会平均工资增幅下降。受益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我省社会平均工资增幅都在15%以上。但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参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有关

11、数据(1998年社平工资增幅5.74%,1999年为8%),我们在精算模型中预计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会大幅下降,其中2009年为5.7%,2010年起小幅反弹,到2018年平均为8%。(2)低收入群体参保比重提高。目前,我省人均月缴费基数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值为69.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参保比重较高。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预计灵活就业、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参保人数比重还将上升,这将进一步拉低人均缴费基数的增长速度。3.基金支出刚性增长。2009年至2018年,在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幅逐步降低的同时,基金支出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刚性增长,平均增速达到14.6%。

12、一方面,预计养老金水平将持续提高。从近年来国家连续调整养老金的情况看,调资幅度均在10%以上,近30年我国年通货膨胀率平均在6%,因此我们预计未来10年调资幅度仍维持在年均10%左右,高于同期人均缴费基数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退休人数不断增加。2009年至2018年,我省将完成由老龄化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过渡,城镇60岁以上人口比重由13%逐步增加到18%。从养老保险制度内部来看,由于女性退休年龄为50到55岁,制度内的人口老化速度比全社会人口老化速度更快。同时,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波生育高峰1950年至1957年期间出生的人口将在2010年前后到达退休年龄,我省将很快迎来一次退休高峰。(三)全

13、省养老保险基金长期预测(50年)运行压力大长期来看,人口生育率和老龄化速度对我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具有根本性影响。在中性假设下,未来50年我省低生育率导致的劳动力人口增长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出上升,将更加强烈的显现出来(见表2)。表2 2009-2058年养老保险情况表单位:亿元、万人年份征缴收入养老金支出当期结余累计结余参保人数离退休人数2009657.10565.50126.64836.151,336.49365.972010677.22646.8171.90908.061,378.88382.932011755.22739.0463.35971.401,421.02402.2

14、62012841.92843.1951.901023.311,465.85422.952013936.91965.4031.141054.451,507.01449.1720141040.981110.96(3.42)1051.031,551.78479.4220151156.931276.69(46.28)1004.751,598.21509.3720161285.571462.66(92.35)912.401,643.19542.4520171424.961676.39(160.37)752.031,679.17582.5420181575.401921.86(249.78)502.251

15、,711.67622.3820232444.723791.47(1194.75)0.001,749.33879.2420283586.267007.06(3136.30)0.001,708.521,117.7820335076.3912337.68(6758.78)0.001,625.341,337.6020387109.5620776.27(12818.70)0.001,538.381,521.1220439860.6533480.73(22250.31)0.001,437.411,657.06204813327.6952540.08(37060.82)0.001,310.321,736.1

16、5205317813.4379246.15(58182.74)0.001,179.451,73511115194.33(86760.48)0.001,064.901,662.88测算数据表明,2014年起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出现当期缺口,缺口额从3.42亿元增加到2058年的8.68万亿元;2019年全省累计结余用完,基金进入全赤字状态,备付能力为零;2023年参保人数达到峰值1749.33万人,随后逐步下降到2058年的1064.90万人;2048年离退休人员达到峰值1734.73万人,此后虽小幅下降,但降幅小于参保人员;养老保险负担系数从2009年的27.38%持续上

17、升到2058年的156.1%,即1名参保职工负担1.5名离退休人员。如果不尽快进行有效的政策调整,10年后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严重依赖公共财政才能维持运行。三、由精算结果得出的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1.适当调整养老保险费征缴政策。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遵循的基金收支原则是“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这一原则较好地保障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未来,在我省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较大支付压力时,可以在充分考虑各方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企业和个人养老保险费费率。鉴于目前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承受能力不足而部分垄断行业依靠国家管控获得竞争优势的现状,可以考虑对垄

18、断行业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差别费率。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又不至于对竞争性行业带来经营压力,不会影响社会就业。同时,应逐步完善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区间的确定办法,可考虑采用“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代替现行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更好的反映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实际收入状况,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参保率,增加基金收入。2.可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明确对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扶持政策,在减轻基本养老保险压力的同时,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尽快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企业、事业、机关退休人员在基本养老金方面的并轨,消除企业退休人员

19、对基本养老金水平差距过大的指责,为适当控制基本养老金的调整频率和幅度创造条件,防止基本养老金过快增长。3.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假设全省从2010年开始5%做实、2019年开始8%做实,年投资收益率2.55%,按此方案测算的结果如下:表3 做实个人账户前后对照单位:亿元年份 未作实做实后个人账户基金做实后统筹基金养老金支出当期结余累计结余当期结余累计结余当期结余累计结余2009565.50 126.64 836.15 126.64 836.15 2010646.81 71.90 908.06 127.98 127.

20、98 (57.53)778.62 2011739.04 63.35 971.40 145.72 273.70 (84.02)694.60 2012843.19 51.90 1,023.31 165.23 438.93 (115.15)579.45 2013965.40 31.14 1,054.45 186.35 625.28 (157.14)422.31 20141,110.96 (3.42)1,051.03 209.19 834.48 (214.50)207.81 20151,276.69 (46.28)1,004.75 234.29 1,068.77 (282.19) 20161,462.

21、66 (92.35)912.40 261.66 1,330.43 (357.66) 20171,676.39 (160.37)752.03 290.54 1,620.97 (444.00) 20181,921.86 (249.78)502.25 321.03 1,942.00 (549.92) 20233,791.47 (1,194.75) 772.83 5,235.65 (1,824.47) 20297,873.18 (3,699.81) 1,147.03 11,165.46 (4,407.68) 203515,281.86 (8,842.61) 1,550.47 19,437.12 (9,

22、258.18) 203922,869.70 (14,319.71) 1,891.29 26,431.18 (14,204.93) 204436,774.07 (24,796.39) 2,369.87 37,383.29 (23,320.11) 204957,172.30 (40,677.48) 2,907.45 50,765.25 (36,651.32) 205485,895.42 (63,596.30) 3,449.81 67,044.05 (55,276.15) 2058115,194.33 (86,760.48) 4,302.82 82,698.13 (73,862.51) 根据上述测算

23、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1)做实后短期内需增加财政投入。做实后全省养老保险统筹基金2010年即出现缺口,缺口出现时间比不做实提早4年。做实后10年,累计产生基金缺口2262.11亿元,比不做实多出1709.92亿元。因此,短期来看财政对基金的弥补确需增加。在统筹基金缺口由财政全额补助的前提下,个人账户基金实现积累1942亿元,基金备付能力始终保持在1年左右。(2)做实后长期看减轻财政压力。到2029年,做实后的当期缺口与不做实缺口差额达到峰值708亿元,随后逐年减小。到2039年,做实后的基金缺口开始小于不做实的基金缺口,做实账户开始对收敛当期缺口发挥积极作用。到2058年,做实后全

24、省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累计结余8.3万亿元,不做实累计结余为零;当期缺口7.4万亿元,比不做实少1.3万亿元;基金备付能力为8.6个月,不做实为零;50年期间累计发生缺口87.4万亿元,比不做实少8.3万亿元。因此,即使在做实账户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做实个人账户也能够对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发挥重要平衡作用,公共财政的总体负担大为减轻。(3)做实个人账户对基金收支的平衡作用有滞后效应。越早做实,产生作用的时间越早,累计效果越好;反之,效果越差。(二)提高结余基金的投资运营效率鉴于扩面征缴速度下降等不可逆因素的作用,必须及早研究养老保险结余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通过提高结余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25、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积累周期长,其收益率的微小提高,都可以产生显著影响。考虑到全国社保基金的已有成功经验,我们建议在省一级建立全国社保基金的省级子基金或省级基金运营管理中心,统一负责养老保险结余基金的投资管理,并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按照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整体年化收益率8.98%测算,我省做实个人账户10年,将增加基金收益977.39亿元,占结余的31.23%;做实后20年,将增加基金收益6842亿元,占结余的40.34%。(三)分类分步提高职工退休年龄提高退休年龄特别是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是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简单有效的途径。随着近两年原国有企业下岗失

26、业女职工逐步进入退休体系,未来适时提高女性退休年龄也是可行的。在其他参数维持中性假设的情况下,我们按照2019年女性统一55岁退休、2029年女性统一60岁退休、2058年男女均65岁退休的方案进行了测算,结果如下:表4 推迟退休年龄结余情况比较 单位:亿元年份维持现有退休年龄女性2019年统一55岁退休女性2019年55岁、2029年60岁退休女性2019年55岁、2029年60岁退休,2058男女65岁退休当期结余累计结余当期结余累计结余当期结余累计结余当期结余累计结余2009126.64836.15127.43836.95127.43836.95127.66837.18201071.90

27、 908.06 75.17 912.12 75.17 912.12 76.23 913.41 201163.35 971.40 71.53 983.65 71.53 983.65 74.25 987.66 201251.90 1,023.31 68.12 1,051.77 68.12 1,051.77 73.56 1,061.22 201331.14 1,054.45 59.97 1,111.74 59.97 1,111.74 69.47 1,130.69 2014(3.42)1,051.03 46.34 1,158.09 46.34 1,158.09 60.88 1,191.56 2015(

28、46.28)1,004.75 31.31 1,189.40 31.31 1,189.40 51.92 1,243.48 2016(92.35)912.40 20.12 1,209.52 20.12 1,209.52 48.24 1,291.72 2017(160.37)752.03 1.92 1,211.44 1.92 1,211.44 38.64 1,330.36 2018(249.78)502.25 (24.03)1,187.41 (24.03)1,187.41 23.07 1,353.43 2019(364.95)137.30 (67.78)1,119.63 (67.78)1,119.6

29、3 (8.23)1,345.20 2024(1,488.65) (661.16) (571.17) (421.55)365.25 2029(3,699.81) (2,846.14) (2,134.08) (1,780.72) 2034(7,749.66) (6,596.55) (5,151.82) (4,321.50) 2039(14,319.71) (12,494.46) (10,414.69) (8,990.05) 2044(24,796.39) (21,935.61) (18,658.97) (16,175.30) 2049(40,677.48) (37,894.30) (32,677.

30、63) (27,556.38) 2054(63,596.30) (61,686.21) (55,942.34) (44,335.14) 2058(86,760.48) (84,652.16) (79,180.79) (62,278.86) 根据测算结果,如果到2019年女性退休年龄全部推迟到55岁,我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将推迟三年,50年缺口总额将减少6.7万亿元。如果2029年再将女性退休年龄推迟到和男性相同的60岁,我省养老保险50年基金缺口金额将减少17.2万亿元。如果2058年男女退休年龄均推迟到65岁,我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金额将减少31.4万亿元。因此,逐步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确实能在很

31、大程度上缓解基金支付压力。(四)适时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生育率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中长期平衡具有根本性影响。为防止劳动力人口增长率过快下降和城镇人口结构过快老化,减轻因养老金缺口给全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我们认为,国家有必要对我国实行已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使我省总和生育率由目前的1.35逐步恢复到1.8左右,保持老年抚养比的相对稳定,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条件。(五)逐步加大中央层面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持力度××是人口大省,也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人口老化速度快、退休职工多。在众多影响我省养老保险基金中长期平衡的

32、因素中,国家对老职工的历史欠账问题是我省养老保险基金过早陷入运行困难的重要政策性原因。日前,国家为补充全国养老保险基金,颁布实施了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规定国有或国家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时,按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上市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社保基金会)持有。我们认为,国家在转持地方国有股份充实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工作中,应当考虑到地方国企对老职工的养老保险历史欠账和地方养老保险基金承担国企职工养老负担的现实,适当增加对地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2008年中央财政对我省的补助占基金支出的0.13%,省内各级财政补

33、助占基金支出的3.9%。如果中央财政补助和省内财政补助均提高一个点,我省基金当期结余缺口将推迟一年出现。附:养老保险精算参数说明养老保险精算参数说明(一)人口参数1.死亡率死亡率及以其为基础编制的生命表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重要参考指标。报告中人口死亡率的取值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由于五普高龄人口死亡率偏低,而且和四普相比农村人口预期寿命增长过快(见表1),设定参数时对五普人口死亡率进行了适当调整,并以五普城镇人口死亡率为基础对农村人口死亡率进行了修正(见图1)。表1 城乡居民调查寿命表项目四普0岁余命五普0岁余命男女男女城镇69.6373.7573.7378.07农村67.58

34、70.8172.6077.08城乡差2.052.941.130.98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会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预期余命相应提高。下表列出了典型年份0岁和60岁人口的预期余命假设。表2 城乡居民预期余命变化年份城镇0岁余命城镇60岁余命农村0岁余命农村60岁余命男女男女男女男女201074.79 79.09 19.40 22.56 72.52 76.28 18.92 22.27 202075.88 80.15 20.26 23.41 73.73 77.50 19.80 23.13 204077.62 81.79 21.61 24.73 75.66 79.39 21.17

35、 24.47 205979.35 83.41 22.99 26.04 77.57 81.23 22.57 25.81 2.生育率育龄妇女生育率是决定长期人口结构和养老保险制度负担程度的最重要的人口参数。关于目前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的确切水平,人口学界存在较大分歧。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23;许多专家认为,考虑到漏报因素,实际总和生育率应为1.60左右;国家计生委当年公布的总和生育率为1.8。本预测基础假设以省统计局公布数据1.35为准。3.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城市化过程是影响城镇人口结构和就业总量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目标确立以来,城市化速

36、度明显加快。关于从农村迁往城镇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目前缺乏系统的统计资料。测算假定,农村迁移人口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上大学、务工经商、婚姻等因素引发的迁移,其年龄、性别构成参考五普迁移人口结构;二是城市化过程中,乡村成建制划为城镇,这部分迁移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参考农村人口结构确定。迁移人口占乡村人口存量的比例见图3。可以看出,目前乡村劳动年龄人口尤其是低龄劳动年龄人口迁移率较高,这部分人口纳入养老保险有利于改善城镇参保人员构成,降低制度内的老年抚养比。4.新生婴儿性别比新生婴儿性别比是影响未来育龄妇女人数和人口构成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新生婴儿性别(男:女)比:农村为1.22,城镇为1.

37、19,我省新生婴儿性别(男:女)比过高:农村为1.30,城镇为1.27。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新生婴儿中男孩多于女孩是一种带规律性的人口现象。如果不存在人为的性别选择,性别比基本在1.03和1.07之间波动,而且以1.05中心。测算假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新生婴儿性别比在15-20年内逐步恢复到1.12的正常水平。(二)经济参数1.劳动力参与率根据省统计局公布数据,目前我国城镇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为80.07%,其中男性83.9%、女性76.6%(参见图3。若女性按50岁退休计,则15-49岁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为78.3%)。男性劳动力参与率较高的年龄段为25-49岁,参与率高于90%;女性参与率高于70%的年龄段为21-49岁。方案一劳动力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