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山矿区金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方向_第1页
高松山矿区金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方向_第2页
高松山矿区金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方向_第3页
高松山矿区金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方向_第4页
高松山矿区金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方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松山金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方向高松山金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方向摘摘 要要 高松山金矿位于伊春高松山金矿位于伊春- -延寿地槽褶皱带延寿地槽褶皱带上,区内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和流上,区内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和流纹岩,构造发育,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纹岩,构造发育,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文章在收集总结前人资料基础上,分件,文章在收集总结前人资料基础上,分析矿床成因,并提出了矿区找矿方向。析矿床成因,并提出了矿区找矿方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高松山金矿床处高松山金矿床处在伊春在伊春- -延寿中加里延寿中加里东地槽褶皱系北段中东地槽褶皱系北段中生代乌云断陷盆地中生代乌云断陷盆地中区

2、域地层:区域地层:东部为元古界变质岩,南部为古生界沉积东部为元古界变质岩,南部为古生界沉积火山岩,北部为中生界火火山岩,北部为中生界火山山沉积岩系。沉积岩系。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区域构造: 构造发育,主要为构造发育,主要为NENE向、向、NWNW向和向和NNENNE向,其次为向,其次为 EWEW向、向、SNSN向,控制向,控制断陷凸起、构造格局及岩浆活动。断陷凸起、构造格局及岩浆活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岩浆岩:区域岩浆岩:发育元古代、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及燕山期岩浆岩,其中以花岗发育元古代、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及燕山期岩浆岩,其中以花岗岩类侵

3、入体及中生代火山岩最为发育。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为中生代火山岩类侵入体及中生代火山岩最为发育。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为中生代火山次火山次火山岩及浅成岩及浅成超浅成花岗岩类侵入体。超浅成花岗岩类侵入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区内金矿主要类型有斑岩型(团结沟、张三沟)、浅成低温热液(火山区内金矿主要类型有斑岩型(团结沟、张三沟)、浅成低温热液(火山次次火岩)型(东安、高松山、富强)、岩浆期后热液(与印支期侵入岩有关)型火岩)型(东安、高松山、富强)、岩浆期后热液(与印支期侵入岩有关)型(平顶山)。(平顶山)。 东安金矿东安金矿高松山金矿高松山金矿平顶山金矿平顶山金矿团结沟金矿团结沟金

4、矿富强金矿富强金矿张三沟金矿张三沟金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高松山金矿通过几年的地质工作,发现矿脉高松山金矿通过几年的地质工作,发现矿脉3 3条,工业矿体条,工业矿体1212条。矿体赋存条。矿体赋存在构造蚀变带中,呈脉状产出,走向近东西向,产于中生代白垩系火山岩中,与在构造蚀变带中,呈脉状产出,走向近东西向,产于中生代白垩系火山岩中,与英安岩脉、安山岩脉密切联系,显示它与火山作用有着亲缘关系,含金地质体分英安岩脉、安山岩脉密切联系,显示它与火山作用有着亲缘关系,含金地质体分构造角砾岩和蚀变岩两类,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构造角砾岩和蚀变岩两类,围岩蚀变类型有硅

5、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矿化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矿物共生组合属贫硫化物的金化,矿化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矿物共生组合属贫硫化物的金- -石英组合。石英组合。矿体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333矿床成因探讨矿床成因探讨 通过高松山金矿稀土同位素特征稀土同位素特征(刘桂阁等,2006)与高松山安山岩稀土同位素特征比较,两者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曲线,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安山岩成矿物质来源于安山岩。 通过对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温压测试流体包裹体的温压测试(刘桂阁等,2006),温度范围分布在151-327之间,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属于低温热液的范畴,成矿压力为49105-380105Pa,以100105

6、-250105Pa居多。由公式H=P(105Pa)/300 km(P-为成矿压力),高松山金矿成矿深度在0.2-1 km,属于浅成浅成-超浅成的环境超浅成的环境。 通过对流体包裹体中流体包裹体中H、O同位素测定同位素测定(刘桂阁等,2006),18Ov-smow/的含量在2.74.1之间,平均为3.34,标准差为0.503;D的含量在-129117之间,平均为-121.6,标准差为4.93;而18O值比正常岩浆水6.08.0值低,反映有大气降水加入,在流体包裹体D-18O水关系,D值远离岩浆水和变质水H同位素的分布范围向左漂移,反映在成矿的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加入,以大气降水为主以大气降水为主。

7、通过对流体包裹体成分流体包裹体成分的测定(刘桂阁等,2006),矿石中流体液相成分主要为K+、Cl-,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流体中Au主要呈Au-Cl配合物形式迁移,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成矿流体主要为中低温、弱酸性中低温、弱酸性。与中低温、弱酸性条件有利于Au-Cl络合物(AuCl)形成(Seward,1984)的结论及该区成矿温度及蚀变矿物组合相一致。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浅成低温热液高松山高松山构造环境构造环境 板块俯冲板块俯冲 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陆缘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陆缘 火山岩浆作用火山岩浆作用 钙碱性钙碱性-碱性火山弧,陆相碱性火山弧,陆相 钙碱性火山

8、岩,陆相钙碱性火山岩,陆相 赋矿岩石赋矿岩石 (玄武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英安岩-流纹岩流纹岩 安山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凝灰岩 控矿构造控矿构造 火山作用有关的构造火山作用有关的构造 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张性断裂构造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张性断裂构造 矿化时代矿化时代 白垩纪及新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 白垩纪(白垩纪(110 Ma) 矿体形态产状矿体形态产状 高角度倾斜的脉、脉群、网脉高角度倾斜的脉、脉群、网脉 高角度脉高角度脉 矿石成分矿石成分 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石英、玉髓、绢黄铜矿、黝铜矿、砷黝

9、铜矿;石英、玉髓、绢云母、高岭石、方解石、明矾石、冰长石、重云母、高岭石、方解石、明矾石、冰长石、重晶石晶石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石英、玉髓、高岭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玉髓、高岭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帘)石等(帘)石等矿石组构矿石组构 条带脉状、条带脉状、 晶簇状、晶洞状、晶簇状、晶洞状、 结壳状、结壳状、 格子格子状、状、 角砾状、块状、浸染状、多孔状角砾状、块状、浸染状、多孔状 角砾状、脉状、网脉状、条带状、结壳状、角砾状、脉状、网脉状、条带状、结壳状、梳状、晶簇、晶洞、叶片状、格子状梳状、晶簇、晶洞、叶片状、格子状 围岩蚀变围岩蚀变

10、蒙脱石化、伊利石化、冰长石化、明矾石化、蒙脱石化、伊利石化、冰长石化、明矾石化、高岭石化、青盘岩化高岭石化、青盘岩化 硅化、青盘岩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硅化、青盘岩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 元素组合元素组合 Au, Ag, As, Sb, Zn, Pb, Hg, Se, K, Bi, Cu, Te, Sn, Mo Au, Ag, As, Sb, Pb 成矿温度成矿温度 100320,多数,多数170280 151327,多在,多在236246 流体盐度流体盐度 0%10% 1%3% H-O同位素同位素 岩浆水、大气降水岩浆水、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大气降水 S

11、同位素同位素岩浆硫岩浆硫1.22.9矿床成因探讨矿床成因探讨矿床成因探讨矿床成因探讨低硫型低硫型高松山高松山矿床形貌矿床形貌开放空间的脉状为主,浸染状及交代型矿石开放空间的脉状为主,浸染状及交代型矿石少量,网脉状矿石常见少量,网脉状矿石常见开放空间的脉状为主,交代型矿石少量,网开放空间的脉状为主,交代型矿石少量,网脉状矿石常见脉状矿石常见特征组构特征组构条带脉状、晶簇状、晶洞状、结壳状、格子条带脉状、晶簇状、晶洞状、结壳状、格子状、角砾状状、角砾状条带脉状、晶簇状、晶洞状、结壳状、格子条带脉状、晶簇状、晶洞状、结壳状、格子状、叶片状、角砾状、梳状状、叶片状、角砾状、梳状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常见金属

12、矿物为黄铁矿、雌黄铁矿、毒砂、常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雌黄铁矿、毒砂、铁闪锌矿,少见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铁闪锌矿,少见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碲化物碲化物-硒化物;常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硒化物;常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玉髓、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高岭石,玉髓、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高岭石,少见重晶石少见重晶石常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偶见黄铜矿、方铅常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偶见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常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玉矿、自然金;常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玉髓、方解石、冰长石髓、方解石、冰长石(?)、蒙脱石、高岭、蒙脱石、高岭石石热液蚀变热液蚀变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蒙脱石硅化、绢云母化、

13、冰长石化、蒙脱石-伊利石伊利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青盘岩化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青盘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蒙脱石、蒙脱石(?)、碳酸盐化、高岭土化、青盘岩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青盘岩化地球化学组合地球化学组合Au, Ag,As, Sb, Zn, Pb, Hg, Se, K, Ag/AuAu, Ag, As, Sb, Pb, Hg, Mo (?)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与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的关系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与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的关系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概念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概念 金矿床形成于低温(金矿床

14、形成于低温(T T300300,P P(1015MPa1015MPa)条件下,成矿流体低盐)条件下,成矿流体低盐度,以大气降水为主,热液活动主要发生在火山度,以大气降水为主,热液活动主要发生在火山浅成岩体系统浅部,金矿浅成岩体系统浅部,金矿化作用发生在火山活动晚期,最终定位于火山地热系统波及范围内。化作用发生在火山活动晚期,最终定位于火山地热系统波及范围内。 大气降水循环到深部火山大气降水循环到深部火山沉积堆积物时,溶解金属钾、钠及硫等,形成低沉积堆积物时,溶解金属钾、钠及硫等,形成低盐度热液,这些热液在下部热力作用下,通过裂隙系统上升,由于含矿热液存在盐度热液,这些热液在下部热力作用下,通过

15、裂隙系统上升,由于含矿热液存在较大的内压力,当上升到地表附近时,发生沸腾,且这种沸腾是不同期次不同深较大的内压力,当上升到地表附近时,发生沸腾,且这种沸腾是不同期次不同深度位置,沸腾作用一方面形成爆破角砾,在裂隙附近形成细脉和网脉,一方面使度位置,沸腾作用一方面形成爆破角砾,在裂隙附近形成细脉和网脉,一方面使金属矿物沉淀,一方面与围岩反应发生围岩蚀变。金属矿物沉淀,一方面与围岩反应发生围岩蚀变。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矿床形成于地表脉状、网脉状及角砾状构造是矿床中主要构造矿床形成于张性构造体系,矿区有良好的张性断裂体系围岩是典型的钙碱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

16、特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特征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的理论基础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的理论基础原生晕原生晕物质来源、含矿热液成分物质来源、含矿热液成分形形 成成 条条 件件叠加晕叠加晕轴(垂)向分带轴(垂)向分带继承性脉动性继承性脉动性 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Hg,一处在270-180米标高,另一处为50米标高下部,第一处由下部富矿段引起的,已由ZK3202号钻孔证实,另一处可能由下部另一富矿段引起高松山金矿体构造叠加模式特征高松山金矿体构造叠加模式特征300米200米100米0米-100米矿区内的北西向沙阿其河张性断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其伴生的近东西向断裂是矿区主要的容矿构造。富强矿段、高松山矿段

17、均赋存于此三组构造之中,因此,三组构造以及构造破碎蚀变带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找矿方向找矿方向 高松山矿区地势平坦,异常位移小,土壤测量效果明显,已知矿脉均由1:5万水系异常、1:1万土壤异常查证发现,说明化探方法在区内找矿行之有效。 找矿方向找矿方向漠 河黑 河 市伊 春 市齐 齐 哈 尔 市佳 木 斯 市哈 尔 滨 市延 寿牡 丹 江 市01 0 02 0 0 km图黑 龙 江 省 大 地 构 造 单 元 分 区 略 图 据2 -1 (5 )2131231-2 -3 -1-2-3-亚 级 构 造 单 元 界 线 ; 级 构 造 单 元 界 线 ;构 造 单 元 编 号 ; 额 尔 古 纳 地块 ; 大 兴 安 岭 地 槽 褶 皱 系 ; 松 嫩 地 块 ; 伊 春 延 寿 地 槽 褶 皱 系 : 茂 林木 兰 地 槽 褶 皱 带 ; 五 星 关 松 镇 中 间 隆 起 带 ; 张 广 才 岭 边 缘 隆 起 带 ; 佳木 斯 地 块 ; 完 达 山 地 槽 褶 皱 系东安金矿床区域上处在伊春-延寿中加里东地槽褶皱系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段。 1亚级构造单元界线;2级构造单元界线;3构造单元编号 高松山金矿床区域上处在伊春-延寿中加里东地槽褶皱系北段中生代乌云断陷盆地中茂茂林林-木木兰兰乌云乌云高松山东安找矿方向找矿方向高松山金矿东安金矿控矿构造北西向沙阿其河断裂南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