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考点复习课件19_第1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考点复习课件19_第2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考点复习课件19_第3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考点复习课件19_第4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考点复习课件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北美大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原因: 北美大部分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为温带气候类型。北美西部为一系列紧逼海岸的平行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到达。中部为平原地区,北通北冰洋,南通墨西哥湾,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可迅速到达南方,所经地区急剧降温,夏季,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自由北上,所经地区普遍暖热,形了冬夏温差较大,降水较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北美东北部沿海地区气候与北半球同纬度其它大陆东岸有何差异? 北美大陆东北部濒临大西洋,由于大陆和大洋之间的海陆热力质差异,不足以产生明显的随季节转向的季风,因此东部地区没有形成如亚欧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别提醒 (

2、1)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比美国南部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纬度低的原因为:中国西靠世界上最大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风强烈,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气温更低,而美国位于北美大陆,东临大西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且冬季风不强烈,亚热带(0等温线)向更高纬度推移。 (2)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平原,有“风城”之称的原因为: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平原,易受来自北方寒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的影响。 (1)南美热带沙漠的成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东南季风背风坡;沿岸有寒流经过。 (2)南美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分布的原因为: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海岸;秘鲁寒流降温降湿。 特别提醒 (1)亚马孙

3、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原因为:位于低纬度地区,终年被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平原东部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洋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深入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形成降水;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2)亚马逊流域城市稀少的原因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热带雨林茂密,陆路交通不便;汛期两岸许多地区洪水泛滥,不便通行。 (3)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为: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全球水循环,维护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是对亚马逊河流域而言的) 【例1】(2009山东莱芜

4、)下图为某大陆北纬48 沿线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大陆为() A欧洲大陆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2)甲地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影响a地降水的主要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第(1)题,沿北纬48某大陆的年降水量,西岸降水量大,在某区域以后突然降低,最可能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北美大陆西部为高大山地。因此选择C。第(2)题,在大陆的西侧,降水量在500mm以上,且是北纬48地区,据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a地降水是受

5、西风带的影响而形成的地形雨,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故选择C。 【答案】(1)C(2)A(3)C 【例2】(2009南京5月)下图为甲、乙两国轮廓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国沿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沿海干湿季分明 B乙国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 C甲国沿海降水稀少 D乙国沿海冬雨夏干 (2)乘船从乙国北部沿海到甲国西部沿海,按最近路线航行() 经过直布罗陀海峡经过巴拿马运河先逆流后顺流先顺流后逆流 ABCD 【解析】第(1)题,甲国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秘鲁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乙国沿海是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降水较多。第(2)题,乙国临大西洋、甲国临太平洋,从乙国

6、沿海到甲国沿海最近航线当然要过巴拿马运河;乙国北部有自东向西的北赤道暖流经过,到巴拿马运河段航线是顺流航行,而到太平洋后受由南向北的秘鲁寒流影响,由巴拿马运河到甲国西部沿海是逆流航行。 【答案】(1)C(2)B 【例3】(2009广东茂名4月)读下面南美洲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南美洲局部地理概况图。图中城市为百万人口城市。 (1)B处附近海岸的旗型树冠的朝向是_。若A处河中心有一个沙洲,则沙洲最有可能首先同_(北或南)岸相连。 (2)、四地的盐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_。 (3)从地形与气候两方面说明河流A水量丰富的成因。 (4)B处沿海的气候类型是_,分析该气候在B处的分布特点及原因_

7、 (5)巴西百万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 (6)有关巴西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耕作区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高原地区以种植咖啡为主 C亚马孙平原适宜种植水稻 D高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迁移为业 E主要农作物有咖啡和可可 【解析】本题考查了南美洲部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沿海海域盐度、人口分布、农业等众多知识点,是一道考查知识全面、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题。第(1)题,旗形树冠的朝向与风向相反,B处盛行东南信风;A处沙洲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最先与右侧相连,即南岸相连。 第(2)题,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且同纬度有暖流流经处盐度更高,大河入海口处因有淡水稀释而盐度最低。 第(3)题,结合亚马孙河流域的地

8、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回答。 第(4)题,气候类型为记忆知识,分布特征和原因可结合图中信息(狭长山脉)、以及沿海位置(洋流的影响)分析回答。 第(5)题,观察图中城市位置即可回答。 第(6)题,属记忆知识。 【答案】(1)西北南岸(2)(3)地形:西、北、南三面高,利于雨水汇集;湿润水汽由东面进入,利于形成地形雨。气候:流域内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多雨。(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分布纬度低,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原因:西部沿海的东侧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无法向东扩展),沿岸有寒流经过。(5)沿海(沿河)地区(6)AE 【例1】(2009天津)读区域图(图1)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

9、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_,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_。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_。 【解析】从图像信息可以准确读出甲图是美国的一部分,乙图是德国的一部分;再从图中文字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题中问题的前后内容,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1)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2)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

10、丘陵为主、支流多);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3)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季节分配均匀乙 【例2】(2009福建)下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 (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A所在地形区中心部分等高线稀疏且海拔在1000米左右,

11、周围等高线密集,且中高周低,最可能是高原地形;B地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大,坡度陡,则该地为山地。 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考虑。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植被覆盖等特点不难描述该地的水文特征。该地位于南美洲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直接影响该地水文特征。 第(3)题,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等方面考虑。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变化明显,干季需要用水灌溉,中下游地势低平,雨季时需要排涝,而山区适宜建设水库。 第(4)题,甲国为委内瑞拉,其吸引中国工业投资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考虑,

12、注意本题要求“分析”。 【答案】(1)A:高原B:山地(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3)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4)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 【例3】(2008全国)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

13、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解析】第(1)题,看图D湖纬度为16S,属于热带地区,年较差较小。由材料知湖面海拔约3800米,海拔较高,气温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所以日较差大。 第(2)题,直接读表中数据知,年降水量约为600毫米。降水集中于12月至次年3月,此时为南半球夏季。 第(3)题,海拔高,空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很容易发生低温、冻害等;雨季降水大约占全年的70%80%,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相反旱季降水很少,容易发生旱灾。 第(4)题,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所以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同时,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一方面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另一方面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 【答案】(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