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系统在运行中有哪些常见的异常现象_第1页
活性污泥系统在运行中有哪些常见的异常现象_第2页
活性污泥系统在运行中有哪些常见的异常现象_第3页
活性污泥系统在运行中有哪些常见的异常现象_第4页
活性污泥系统在运行中有哪些常见的异常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活性污泥系统在运行中有哪些常见的异常现象?如何解决?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种种异常情况,造成处理效果降低,污泥流失,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异常现象和解决措施。    (1)混合液溶解氧不足    现象: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生厌氧反应,污泥中出现硫细菌,出水水质恶化。    原因:负荷量增高;曝气不足;工业废水的流入等。    对策:控制负荷量;增大曝气量;切断或控制工业废水的流人。    (2)SV值异常    污泥沉淀3060min后呈层状上浮(污泥上浮),

2、多发生在夏季。    原因:硝化作用导致在二沉池中被还原成N2,引起污泥上浮。    对策: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HRT;减少曝气量。    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    原因:污泥解体,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    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    泥水界面不明显。    原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流入,使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污泥形成的絮体性能较差。    对策:降低负荷;增大回流量

3、以提高曝气池中的MLSS,降低FM值。    (3)SVI值异常    原废水水质的变化和运行管理不善都会使SVI异常。    (4)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异常增高,可达400以上。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两种。    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主要的丝状菌有球衣菌属、贝氏硫细菌、以及正常活性污泥中的某些丝状菌如芽孢杆菌属、某些霉菌等。    因黏性物质大量积累而导致的非丝状菌

4、性膨胀。    当出现污泥膨胀时,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杀灭丝状菌,如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等的药剂。    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剂如硫酸铝等。    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投加黏土、消石灰等。    加大回流污泥量并在其回流前进行再生性曝气。    使废水经常处于好氧状态,防止厌氧反应的发生,如预曝气。    加强曝气,提高混合液的DO值。    考虑调节水温;水温<15时易于发生高黏性膨胀;

5、而丝状菌膨胀多发生在20以上。    降低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    调整污泥负荷,当超过035kgBOD(kgMLSS·d)时,易于发生丝状菌膨胀。    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控制高黏性膨胀。    投加硫酸铜,可以控制有球衣菌引起的膨胀。活性污泥系统辐流式二沉池高度计算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充分利用了固液分离技术。目前人们已经把二沉池与生物反应器以及污泥回流系统视为一个处理单元。设计任何固液分离系统都有以下一些基本因素需要考虑:需要固液分离的原因,要求达到的分离程度以及分离后液、固体去向;经济

6、方面,包括基建费用和效益;工艺、运行和设备的可靠性;运行方式和处理效果。二沉池是以沉淀、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为其主要目的。二沉池有别于其它沉淀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离(沉淀)、二是污泥浓缩,并因水量、水质的时常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活性污泥。通常处理系统的建设费用是和系统处理构筑物的容积大小成正比的,所以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处理效果和建设费用的大小。一般二沉池有辐流式、平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池型有圆形、方形。在过去多年中,对沉淀池的研究较为欠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设计单位(水处理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或方法,这些技术并不总是有明确的理论论证

7、,常常也会发生矛盾。目前世界范围内都要求在经济负荷下,提高出水质量标准,由此对沉淀池的作用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对过去已经承认了的参数产生了疑问。1影响二沉池运行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二沉池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因素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沉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流量、水温;(2)沉淀池:表面积和出流量、池高度、溢流堰长度地点和负荷、进水形式、池型、污泥收集系统、水力条件、水波和自然风影响;(3)污泥:负荷、区域沉淀速度、污泥体积指数、硝化程度;(4)生物处理情况:活性污泥模式、BOD负荷;在浓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混合液流量;(2)池体:池表面积、池高、污泥收集系统;

8、(3)污泥:沉速(ZSV)、SVI、混合液浓度和负荷、回流比、污泥槽高度。欲获得满意的二沉池运行效果,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二沉池运行的诸多的条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有如下几点:1.1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特别是污泥的沉降性能,直接影响着二沉池的工艺设计与运行。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有二个:一是污泥指数SVI(mL/g);二是污泥沉降比:SV%。SVI的物理意义是:曝气池出口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mL)。SV%又称30分钟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 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S

9、VI、SV%与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g/L)之间有下列关系:SVI=SV / MLSS (mL/g) (1-1)或SV=SVI×MLSS (mL/L)SVI值能反应出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含量高,污泥缺乏活性;过高则说明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并具有产生膨胀现象的可能。其沉降性能一般区别如下:SVI< 100 沉降性能好;100 < SVI< 200 沉降性能一般;SVI > 200 沉降性能不好。从式(1-1)可看出:要想获得适当的SVI值,则需在设计时选用适当的污泥浓度(MLSS)值,当进入生物反应器中的有机物量一定时,污泥浓度愈高

10、,则污泥负荷(F/M)愈小,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正确选择污泥负荷(F/M)。污泥浓度(MLSS)、污泥负荷(F/M)与曝气池体积(V)之间有下列关系:F/M= Q·S0/V·MLSS式中: Q 污水流量(m3/h);S0 BOD5浓度(kg/m3);V 曝气池体积m3。其它同前。在设计中一般根据污泥负荷(F/M)选择确定污泥指数(SVI),此数据一般采用运行值或试验值,可根据表1选取,混合液污泥浓度可根据处理工艺从表2中选取。表1 污泥指数值数据污水种类SVI ml/gF/M > 0.05 kg/(kg·d)F/M < 0.05kg/(kg·d)

11、混有少量有机工业废水的生活污水100-15075-100混有大量有机工业废水的生活污水150-180100-150表2 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值处理工艺MLSS(kg/m3)带初沉池无初沉池无硝化有硝化(和反硝化)除 磷2.5-3.53.0-3.52.7-3.03.5-4.53.5-4.5/对大多数废水, F/M在下述范围内: 0.3<F/M<0.6。1.2回流污泥、回流比、回流污泥浓度、浓缩时间在生物处理系统中必须保持足够且恒定的生物群体,因此在二沉池中所沉淀的生物固体(污泥)一部分必须返回到曝气池,另一部分从二沉池中排放掉。返回到曝气池的生物量,是用来维持系统所要求的污泥浓度,降

12、解进入系统中的有机物质。有机物越多,需要的生物量越大,要想维持系统所要求的污泥浓度,就必须保证回流污泥的量。在生物系统物料平衡中有如下关系式存在:X= Xr·R/(1+R)式中:R -污泥回流比%;Xr-回流污泥浓度kg/m3;X -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 kg/m3由此式可看出:(1)想要得到预期的X(MLSS)值,就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回流污泥浓度和回流污泥量;(2)X<Xr。回流污泥量,一般用回流比控制。对于平流式和辐流式二沉池一般采用R1.5;竖流式沉淀池R2.0,因为较大的回流比会加大二沉池分离区紊动程度,而影响沉淀过程。回流污泥浓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活性污泥的性质和二沉池内

13、污泥浓缩条件有关,活性污泥的浓缩性能不仅取决于SVI,还受到浓缩区高度、停留时间的影响。浓缩区的高度和停留时间与下列因素有关:固体负荷;二沉池进、配水方式;刮泥机种类与性能;污泥回流量及二沉池的池型等。在我国一般认为,混合液在量筒中沉淀30min后形成的污泥浓度基本上可代表混合液在二沉池所形成的污泥浓度,也即为回流污泥浓度。回流污泥浓度(Xr)与SVI之间有下列关系:Xr=r·106/SVI(mg/l)式中的r是考虑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层厚度等因素有关的系数,一般取1.2左右。德国在二沉池竖向设计中研究较多,并提出了二沉池底流污泥浓度(XB)与浓缩时间(tE)之间的关

14、系式:XB=(103/SVI)·(tE)1/3 (kg/m3)式中:SVI污泥指数(L/kg);tE污泥浓缩时间(h)。由此式看:污泥浓缩时间越长,底流污泥浓度则越高,回流污泥浓度越高,回流比R则可越小;另一方面活性污泥在二沉池浓缩区和刮泥区的停留时间应尽可能短,以免二沉池内污泥中的磷再次释放以及因脱氮而造成的污泥上浮现象。但是要精确的确定最佳浓缩时间和影响系数,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浓缩时间的确定对二沉池的计算特别重要,设计可根据表3经验数据选取:表3 浓缩时间取值表处理工艺浓缩时间(h)传统活性污泥法1.5-2.0生物脱氮活性污泥法1.0-2.0生物除磷活性污泥法1.0-1.5回

15、流污泥浓度因受刮泥系统的影响,其浓度一般低于底流浓度,其减少值与所采用的刮泥系统有关。采用刮泥时:Xr0.7XB采用吸泥时:Xr0.5-0.7XB以上二式适用于机械刮吸泥式二沉池。1.3污泥体积负荷和表面负荷污泥体积负荷(qv)和表面负荷q是设计计算二沉池表面积的参数。二者有如下关系:q=qv/(MLSS×SVI)在处理水量一定时,沉淀池表面面积与表面负荷成反比,A =Q/q,为了保持较低的出水SS值和BOD值,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中规定活性污泥法二沉池表面水力负荷1.0-2.5m3/(m2.h) ,德国对水平流态的二沉池(平流、辐流二沉池)规定:q1.6

16、 m3/(m2.h);qv0.45m3/(m2·h),对竖流式沉淀池,因存在着污泥层的过滤作用和活性污泥的絮凝作用,污泥体积负荷较大q2.0 m3/(m2.h)、qv0.6m3/(m2·h)。2目前国内二沉池常用计算方法2.1二沉池表面积计算方法计算二沉池沉淀部分水面常用方法有表面负荷法和固体通量法,固体通量法在理论上与污泥浓缩过程更为贴切,更是用于浓缩池的计算。在许多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中,依据试验测得的污泥沉降曲线给人以精确和复杂的印象,但对于大多数的设计来说,并没有条件对处理工艺所生成的污泥进行沉降试验,因此二沉池的设计一般都采用经验值。一般设计中沉淀池的面积确定在我国简

17、化为A =Q/q,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不仅规定了表面水力负荷值,而且规定了二沉池的径深比。英国WRC出版的TR11和TR144(STOM用户手册)对于面积计算都很简单,且为工艺核查提供了图表,使沉淀池面积计算大为简化,同时,此表格还是一种比较沉淀池运行情况的方法,通过表格也可清楚的看到沉淀池微小变化影响着MLSS和SVI。2.2二沉池的高度设计我国目前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4米,设计手册和教科书对二沉池高度设计,只作了二沉池有效水深和二沉池污泥区容积计算二项描述。有效水深按沉淀时间计算,一般沉淀时间取1-1.5h。而污泥区容积按2h贮泥量计算。事实上这一规定是无法进行二

18、沉池高度的详细计算的,例如:污泥区与池边高度的关系。国内某些设计研究院对辐流式二沉池总高度计算采用:超高、有效水深、缓冲层高度、刮泥板高度、沉淀池底锥体部分高度之和。其中有效水深计算沉淀时间一般采用3小时,水力表面负荷采用我国设计规范所规定的1-1.5m3/m2.h。缓冲层高度取0.5米。(除去池底锥体部分高度,其它均为池边深度)在生产运行中取得良好效果。英国WRC设计最大的缺陷同样是缺少沉淀池的高度数据,但在欧洲一般采用德国ATV(污水处理协会)高度分区方法加以补充。德国ATV制定的设计规范(A131)规定的二沉池深度计算,把二沉池深度方向按其作用分为4个区:清水区、分离区、储存区、浓缩及刮

19、泥区。(1)清水区(h1)为安全保证区,减轻风、密度差、溢流堰对污泥絮体的抽吸作用和不均匀界面沉降等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h1 = 0.5m(2)分离区(h2)混合液在分离区泥水分离,该区存在絮凝和沉淀二个过程,分离区的沉淀过程会受进水的紊流影响。分离区计算停留时间0.5h。计算公式:h2 = 0.5·Qmax(1+R)/1-(SVI×MLSS)(m)式中:SVI污泥指数(m3/kg);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kg/m3)R回流比(%);Qmax污水设计流量(m3/h) (3)储存区(h3)作用是在雨季储存污泥,以免曝气池中污泥浓度大幅度下降,造成处理效果下降,储存区与分

20、离区是连续一体的。储泥区所储存的污泥可保证雨季曝气池中污泥浓度不低于旱季污泥浓度的70%,其差值MLSS=0.3MLSS。储存区的大小,应满足雨季时在1.5h内能接纳从曝气池内多流出的污泥量,污泥体积浓度按500L/m3计(经验数据),在此期间,污泥在储存区进行浓缩,并分布于整个二沉池面积上,二沉池污泥量的增加量为:N=MLSS·SVI·Qmax·(1+R)·1.5 (L)N的体积V3 = N500 (m3)h3 = 0.45·qv·(1+R)/500(m)式中:500L/m3 污泥体积浓度。 MLSS污泥浓度变化值 = 0.3MLSS(kg/m3)SVI污泥指数(L3/kg); qv污泥体积负荷(L/m2·h);qv =q·MLS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