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系统之主要稳定肌及动作肌_第1页
骨骼系统之主要稳定肌及动作肌_第2页
骨骼系统之主要稳定肌及动作肌_第3页
骨骼系统之主要稳定肌及动作肌_第4页
骨骼系统之主要稳定肌及动作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骨骼系统之主要稳定肌及动作肌唐银波2014.04 大纲 骨骼稳定肌 骨骼主动肌 肌电图简介 肌力训练、减少使用及随年龄增长之肌肉改变 骨骼稳定肌 骨骼肌的结构及组成 被动长度-张力曲线 主动长度-张力曲线 整体长度-张力曲线 内力矩的产生-关节角度曲线骨骼稳定肌 骨骼肌的结构及组成 肌肉内的蛋白质 可收缩性蛋白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互相作用,产生肌肉收缩骨骼稳定肌 骨骼肌的结构及组成 肌肉内的蛋白质 不可收缩性蛋白质:存在于肌纤维内及肌纤维之间,又称为结构性蛋白质,如巨型蛋白、结蛋白 被牵伸时产生被动张力 提供肌纤维内在及外在支持和排序 经由母体肌肉协助传递主动力量骨骼稳定肌 肌肉内的蛋白质

2、 肌细胞外的结缔组织:大部分的胶原蛋白和一些蛋白 肌外膜:负责维持整块肌肉形状 肌中间膜:血管和神经丰富 肌内膜:肌纤维和血管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骨骼稳定肌 骨骼肌的结构及组成 肌肉形态学 纺锤状每一条肌纤维都和中心肌腱平行,每一条肌纤维也平行,如肱二头肌 羽翼状肌纤维排列会和中心肌腱有夹角 单羽状 双羽状 多羽状骨骼稳定肌 肌肉横截面积与肌力的关系 肌肉的最大潜能力量与其所有肌纤维的截面面积成正比 纺锤状肌肉可传递100%的收缩力至中心肌腱 羽状肌传递其收缩力量夹角的余弦值至中心肌腱 相同体积下,羽状肌能产生比纺锤状肌更大的力量骨骼稳定肌 肌肉及肌腱:力量的产生 不可收缩性的结缔组织:结构蛋白

3、及肌细胞外的结缔组织 串联弹性组织:与主动蛋白平行串联,如肌腱及巨型蛋白 并联弹性组织:平行地包覆在主动蛋白之外,如肌外膜骨骼稳定肌 被动长度-张力曲线 被动张力 临界长度 牵伸健康肌肉所产生的被动张力来自于不可收缩组织的弹性蛋白骨骼稳定肌 主动长度-张力曲线骨骼稳定肌 主动长度-张力曲线 休息长度:拥有最多键桥数量的肌小节长度,在此状态下可产生最大力量。骨骼稳定肌 整体长度-张力曲线:主动力量与被动张力的总和骨骼稳定肌 等张肌力:内力矩的产生-关节角度曲线 等张收缩力量反映与长度相关的主动张力和被动张力的总和 肌肉长度随关节角度的改变而改变 关节角度的改变会影响肌肉的动力臂长度骨骼稳定肌 等

4、张肌力:内力矩的产生-关节角度曲线 骨骼主动肌 肌肉力量-速度关系图 与肌肉力量-速度曲线相关之其他概念 神经系统启动肌肉骨骼主动肌 肌肉力量-速度关系图骨骼主动肌 力量-速度曲线 高速向心收缩下会降低肌肉产生力量的潜能,因为键桥再链接的速度先天限制 肌纤维高速收缩时,可形成的键桥比低速收缩时的键桥数量少,在收缩速度为零时(等长收缩),键桥数量最多 肌肉离心收缩在任何速度下比向心收缩力量大骨骼主动肌 长度-张力-力量曲线 向心收缩:肌肉做正功 离心收缩:肌肉做负功骨骼主动肌 神经系统启动肌肉 运动单位 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许多肌纤维骨骼主动肌 神经系统启动肌肉 徽召:特定运动神经元一开

5、始的活化,导致它支配之肌纤维的兴奋和活动。骨骼主动肌 神经系统启动肌肉 S型肌纤维(慢肌) 收缩力量小,抗疲乏能力强 FG型肌纤维(快肌) 收缩力量大,很容易疲劳肌电图简介 电极的选择 表面电极 最常使用,简单方便,没有侵入性 收集肌肉大面积的讯号 电极放置:两个表面电极相邻并平行于肌纤维长轴地放置在目标肌肉的皮肤上面,另一个参考(接地)电极则放置在没有肌肉的骨头区域 侦测到电极两公分内的动作电位 细金属丝电极 测量目标肌肉的特定区域 测量深层肌肉 记录区域并表面电极小很多,可以区辨由一个或一些动作单元产生的单一动作电位肌电图简介 肌电图的分析及标准化肌电图简介 肌肉收缩时的肌电讯号强度 通常

6、和活动中的运动单元数量和放电速度有关,常肌电讯号强度当作其相对力量大小 等长收缩中,肌电讯号与肌肉力量成正比,其他收缩方式不一定 可能影响肌电图讯号大小的技术因素 电极形状及大小 讯号内容频波的过滤范围及型态 附近肌肉的干扰讯号强度 电极与运动单元终板的相对位置 电极与肌纤维的排列方向骨骼主动肌 健康者肌肉疲乏 高强度、短时间运动引起的肌肉疲劳,可以休息短时间后恢复;反之,则需要长时间恢复 同等速率或同等外力下,向心收缩比离心收缩更易疲劳 导致肌肉疲劳的机制肌力训练引起的肌肉改变 一般的的肌力训练原则 针对特定肌肉群进行高阻力训练通常会用渐进式的强度增加至312RM,每回运动进行超过3次 低阻

7、力训练包含抵抗一个大于15RM的较小负荷,通常每回运动进行超过3次 肌力训练增强肌力与运动方式和强度有关 大部分肌力训练都应包括离心收缩,离心收缩比等长收缩及向心收缩更易促进肌肉肥厚 高阻力训练(向心和离心),3次/week,12w,可以30%40% 1RM,却只10%等长收缩 高阻力训练增强肌肉肌力,低阻力训练增强肌肉耐力肌力训练引起的肌肉改变 肌力训练带来的最巨大变化-肌肉肥厚 肌肉横截面积增加主要来自肌纤维肥厚,少数证据显示来自肌纤维数量的增加 肌力训练导致肌纤维肥厚,改变最多的是快肌 阻力训练导致肌力增加可能来自神经系统 支配该动作的大脑皮质面积增大 脊髓上动作驱动增加、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加 运动单元放电频率增加及脊髓和脊髓上等级的神经性抑制降低减少使用引起的肌肉改变 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 制动前几周初期,肌力36%/d;制动10d,40%的1RM肌力 肌力下降是肌肉萎缩的两倍 所有型态的肌纤维内的蛋白质合成降低 慢肌萎缩明显 肢体制动后引起神经肌肉特性改变的因素 肌肉被固定在较短位置时,肌力丧失最大 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