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知识点整理_第1页
必修2知识点整理_第2页
必修2知识点整理_第3页
必修2知识点整理_第4页
必修2知识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_。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_,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_。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_。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_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_,用 _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2、_。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_。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_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_,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2

3、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_ 。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_。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_。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_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

4、yRr、yyrr 。性状表现有_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_。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_。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_,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_的概念。 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

5、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第二章第一节 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_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_,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_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构成,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

6、般都相同,一条来自_,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_,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_。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_。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_。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_时期。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减半 的染色体。 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

7、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_和三个_。 11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_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 第二章第二节 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 (2)在体细胞中基因_存在,染色体也是 成对 的。在配子中基因只有 一个 ,同样,染色体也只有 一条 。 (3)体细胞

8、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 3 对是常染色体, 1 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 异型 的,用 XY 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 同型 的,用 XX 表示。 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XWXW ,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 4美国生物学家 摩尔根 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 染色体 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 染色体 上呈 线性 排列。 5基因分离定律

9、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第二章第三节 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 性别 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_。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_女性患者。 (3)往

10、往有 隔代 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 儿子 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 3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 多于 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 女儿 一定患病。(父病女必病) 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 男性 ,圆形代表_,以罗马数字代表(如I、等) 代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等) _。 5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 大小 和携带的 基因 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少 。第三章第一节 1染色体是由_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11、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在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和_实验。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 (3)过程: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12、、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4)结果分析: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_。 结论:_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 (2)实验材料: 噬菌体 。 (3)过程: T2噬菌体的 蛋白质 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T2噬菌体内部的 DNA 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13、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蛋白质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6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 DNA ,而是 RNA 。 第三章第二节 1DNA是一种 高分子 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反向 平行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 结构。 外侧:由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 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

14、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一定要和 T 配对(氢键有 2 个),G一定和 C 配对(氢键有 3 个)。 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 第三章第三节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_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_,是随着 染色体 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_。 4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_在 解旋酶 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_,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遵循_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

15、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模板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 _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_。 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 DNA母链 ,原料是_,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 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传递 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 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 第三章第四节

16、1一条染色体上有 1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 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 线形 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DNA 片段,有着特定的 遗传效应 ,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 遗传信息 。 2概念: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 遗传效应的_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 遗传单位 。 3结构:基因的_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 遗传信息 。 4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 多样性 ,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 特异性 。 第四章第一节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

17、一条链 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 转录 ;合成的RNA有三种: 信使RNA(_) , 转运RNA(_) , 核糖体RNA(_) 。 2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 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碱基组成中有 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_);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 单链 ,而且比DNA短。 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 氨基酸 ,以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 的过程。 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 密码子 。 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_,搬运工是 转运RNA(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 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 携带氨基酸 的

18、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 反密码子 。 第四章第二节 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_,即DNA的自我复制 ;也可以从 DNA流向_,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 蛋白质 传递到_,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RNA或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2基因通过控制 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第

19、四章第三节 1克里克的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_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 非重叠 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2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在试管中只加入苯丙氨酸,在加入除去了 DNA 和 mRNA的细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 RNA ,结果在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第五章第一节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随机发出的、不定向的 ,频率很低。 3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它是 新基因 产生的途径,是 生物变异 的根本来源,是 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4基因重组是指 在生物体进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