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设计技术复习.总结_第1页
高层建筑设计技术复习.总结_第2页
高层建筑设计技术复习.总结_第3页
高层建筑设计技术复习.总结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高层建筑产生的原因: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繁荣, 大工业兴起 , 人口集中到城市 , 用地紧张,地价高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之间商贸往来频繁,生活水平提高,度假、旅游业发展,交通发达。二、 优越性: 节省城市总投资,在经济上是优越的。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小气候,美化城市环境。科技进步、新型结构形式、现代化设施、先进施工技术及机械设备,使高层建筑实现具有必要条件。丰富城市轮廓线, 表现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程度和现代化步伐。有利于旧城改造,充分利用土地,解决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三、 存在问题 ( 负面影响 ) :垂直交通拥挤, 使人的生活脱离地面,与自然疏远, 缺乏人

2、与人之间的交往(心理问题) 。影响城市已有周边环境的光线、日照、阴影效应和聚风效应。光影与噪声污染。安全性较差。四、 设计趋向:舒适、健康、节能的高层建筑是设计的目标。高层建筑的发展是现代建筑技术和美学形式的融合,体现结构、材料、能源美学等综合魅力。强调地域化民族化特征,考虑地域环境、 民族文化、 文脉内涵所传达的设计理念。智能化设计为智能大厦提供节能高效便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把生态观引入到高层建筑设计领域。 注重解决环境、气候、节能以及有效资源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五、 设计的突出问题:便捷问题 (a 、规划控制交通的衔接,停车问题, 日照, 风速等;b、核心筒设计垂直交通的研究,造型)结构问

3、题 ( a、平面选型标准层平面如何提高有效使用面积;措施: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减少结构断面总面积,减少设备用房和管道面积,减少疏散楼梯尺寸,缩短走道长度。采用分层分组的电梯布置方式。六、 高层建筑起始高度:住宅: 10 层;其它建筑:24M七、 建筑分类: 低层: 13 层;多层: 47 层;中高层:89 层;高层: 10 层及以上;超高层:100 米以上八、 高层建筑分类: 916 层(最高 50m); 1725 层(最高75m); 2640 层(最高 100m);40 层以上 (高于100m)名称一类二类居住建筑高级住宅;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十层至十八层的普通住宅的普通住宅公共建筑医院;高级旅

4、馆;建筑高除一类建筑以外的商业楼、展度超过 50m或每层建筑面积超过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楼、1000m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建商住楼、图书馆、书库筑高度超过 50m或每层建筑面积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超过 1500m2的商住楼; 中央级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和省级 ( 含计划单列市 ) 广播电视楼楼;网局级和省级 ( 含计划单列建筑高度不超过 50m的教学楼市 ) 电力调度楼;省级 ( 含计划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单列市 ) 邮政楼、防火指挥调度档案楼等楼;藏书超过 100 万册的图书馆、书库;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

5、档案楼;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 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九、 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1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十、 裙房: 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十一、 建筑高度: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 屋顶上 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十二、 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按时间 - 温度标准曲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十三、 不燃烧体: 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

6、构件。十四、 难燃烧体: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十五、 燃烧体: 用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十六、 综合楼: 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十七、 商住楼: 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十八、 高级旅馆: 具备星级条件且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十九、 高级住宅: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二十、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性质重要, 建筑装修标准高 , 设备、资料贵重 , 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影响大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二十一、 半地下室: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

7、 且不超过 1/2者二十二、 地下室: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一半者。二十三、 安全出口: 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二十四、 挡烟垂壁:用不燃烧材料制成, 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活动挡烟垂壁系指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它控制设备的作用, 自动下垂的挡烟垂壁。18801900 年功能主义高层建筑时期19001940 年折中主义高层建筑时19001920 年复古主义期19201940 年装饰艺术风19501975 年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19501970 年国际式期19651975 年超高建筑1970现在新现代主义高层建筑19701

8、980 年社会化高层建筑时期19801990 年后现代主义1985现在东方高层建筑二十五、 框架体系: 特点 : 纵向和横向全部由框架构件组成;可提供较大内部空间, 适用10-12 层;柔性结构 , 为保证抗侧稳定 , 需控制高宽比二十六、 剪力墙体系: 横向纵向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竖向承重结构;刚性结构体系.控制高度 :35 层,总高110m;适用 : 剪力墙间距3-6m, 高层办公、旅馆等二十七、 筒体结构体系: 由框架和剪力墙合成竖向井筒, 空间刚度大; 除承受竖向荷载,而且能承受很大的水平荷载;内部空间大,适用多种类型二十八、 核心体分类:A 、按位置关系分 :中心核心体式(大小空间营造

9、,最佳朝向);单侧核心体式(a.大空间营造 ;b.板式小空间,若为板式,则交通路线较长);双侧核心体式(便于不同搂层的不同单位使用)体外核心体式(完整的空间,使用流线清晰)B、按结构类型分:框架体系核心筒;剪力墙体系核心筒;框架剪力墙体系核心筒;筒体结构核心筒C、按核心筒平面形式分 :矩形 ( 包括正方形 ) ,最常用的核心筒形式;圆形;三角形及多边形;组合形和不规则形2二十八、电梯数量:高层办公楼按3000-5000一部客梯估算,服务梯或消防梯按客梯数的 1/3-1/4 估算;高层旅馆电梯数量常按每100 间标间一部客梯进行估算,服务梯或消防楼按客梯的 30%-40% 估算;高层住宅电梯数量

10、与住宅档次有关。常用的60-90 户设一部电梯。并满足消防要求。二十九、电梯厅:(1) 要求: a)功能单一,面积紧凑,以利于提高建筑使用面积;b) 电梯厅宽度桥厢进深。(2) 电梯厅的面积与电梯的数量、布置方式有直接关系。三十、电梯分类按用途分:客运电梯、货运电梯、客货运两用电梯、医用电梯。按运行速度分:常用客运电梯运行速度为1 米 /秒;高速客运电梯运行速度为1.52.5 米 / 秒;货运电梯运行速度为0.5米 /秒客运电梯按载客量分为:7 人、14人和 21人等几种。一栋高层建筑内设置二台客运电梯是最基本要求,其中一台为消防电梯,平时兼作客运电梯使用。三十一、电梯布置的原则:应集中布置,

11、不宜分散布置;使用方便;分层分区使用;主要通道应与电梯厅分隔开布置,做到互不影响。三十二、电梯服务层的分区的优点:增大输送能力;充分发挥电梯的优越性;低层、中层机房上部,仍可作为出租面积;降低造价。三十三、电梯分区分段的标准: <10 层,采用单区服务, 10层,采用分区服务;分区时考虑乘客在桥厢内停留的时间标准;通过计算确定。三十四、观光电梯优点:a)能与巨大的室内、室外空间交流;b)成为活动的雕塑; c)主要组景因素; d)是人感受空间的重要工具之一。缺点: 造价高三十五、高层建筑中楼梯设置(1) 作用: a) 作为下面几层,特别是二、三层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b) 作为间层之间的交通

12、; c) 作为必要的局部垂直交通( 跃廊式住宅中 ) ; d) 作为疏散通道 ( 非常情况下、发生火灾时 )三十六、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A、采光要求 : 小房间 , 单面采光进深不应大于7M;大空间 : 单面采光进深不应大于 12M;B、市场需求 : 出租 60-100, 进深不应大于 12M.C、防火要求 : 通常标准层只设一个防火分区 .标准层平面利用率要求 : 一般控制在70%左右。建筑类别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一类建筑1000二类建筑1500地下室500三十七、客房层面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防火分区最大面积 : 1000 , 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面积可增加一倍 .

13、高层旅馆、走道均需设自动灭火系统, 因此 , 客房层面积 1800 , 客房数以24 40 间为宜.高层建筑消防电梯设置 : 当每层面积 1500 , 设 1 台;当每层面积1500 , 设 2 台.高层旅馆客房层最大长度: 60 70M ( 可避免设变形缝).三十八、高层住宅空间结构选型: 框架结构体系 : 15 层;剪力墙结构体系 : 30 40 层;框 - 剪结构体系 : 15 30 层;框 - 筒结构体系 : 40 50 层三十九、消防车道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 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3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

14、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 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 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 4.00M 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 15M× 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 18M。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

15、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四十、环形消防车道的设计要点有:环形消防车道要满足大型消防车辆的荷载要求;利用绿化带做消防通道时,绿化带只能种植草皮不能种植乔、灌木植物, 不得设置阻碍消防车辆通行的路牙、 花池等, 通道范围要有承受大型消防车辆的措施。环形消防车辆的拐弯半径为 9m,有大型消防车辆的城市要考虑为 12m;环形消防车辆的纵坡不能大于7四十一、 高层建筑底边要求:高层建筑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 , 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 4.00m 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

16、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四十二、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建筑类别高层建筑裙房其他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建筑13991114裙房96679四十三、地下车库防火设计:1. 火灾特点 : 电器设备短路或汽车燃料的不慎泄漏-烟, 毒气2. 防火关键 : 自救 , 预防为主; 3. 防火分区规模 :a 、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 最大建筑面积 :2000; b、设自动灭火系统时, 最大建筑面积 :4000 四十四、地下车库的防火分类及防火分区: 地下车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一二三四汽车库300 辆151300 辆51151 辆50 辆修车库15 车位61

17、5 车位35 车位2 车位停车场400 辆251400 辆101250 辆100 辆防火分区规模 : 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 最大建筑面积 :2000;设自动灭火系统时, 最大建筑面积 :4000 四十五、地下车库的安全疏散: ( 1)地下车库人员安全出口应和汽车疏散出口分开设置。(2)地下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出口:a、同一时间车库人数不超过25 人。 b、IV 类汽车库,即停车数量不超过50 辆的汽车库。 c、当有两个防火分区时,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3)地下车库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其与室内最远工作点的距离不应超

18、过45m,当有自动灭火系统时不超过60m。单层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车库,室内最远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超过 60m。( 4)地下车库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 5)地下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6)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4四十六、地下车道的最大坡度:四十七、地下车道坡道宽度:单车道 : 不小于 4M双车道 : 不小于 7M四十八、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火势蔓延途径多,危害损失大;安全疏散困难,伤亡事故大;火灾扑救困难;功能复杂 容易引起大的火灾事故;装修标准高内部装修材料起火因素多。四十九、国城市防火存在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差,建筑物本身耐火能力低。消防管网无法正常

19、使用;建筑密集,城市规划布局混乱。消防通道不畅,建筑物防火间距不足;管理渠道不畅, 全民防火意识差。缺乏最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建筑电器使火灾危险性加大。 城区电线布置混乱, 私接乱拉现象严重, 电路绝缘老化, 用电量增大,电线超过设计负荷;城市缺少整体防火体系。五十、防火分区原则: 建筑耐火等级越高,越能较好的限制火势蔓延,利于疏散扑救;由走马廊或自动扶梯开口处, 上下连同层作为一个分区; 当开口部位设防火门窗或装水幕,不受此限;地下室: A 500 平方米六十、疏散楼梯1 、楼梯间形式封闭楼梯间:采用防火墙和防火门将楼梯与走道分开的楼梯。A 、带前室的楼梯间: ( a、封闭

20、前室 - 设排烟道,利用机械排风; b、开敞前室利用高空风力将烟吹散。 )B 、不带前室的楼梯间:用防火门封闭开敞式楼梯间:普通内走道外开窗式全部开敞式外楼梯(可作为辅助防烟楼梯)六十一、楼梯设计的基本要求楼梯间及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廊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底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弧形、螺旋形楼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不宜共用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计规定:靠近外墙,并能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 设乙级防火门, 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六十二、安全出口:结合走道楼梯布置,数量不小于2;人员密集建筑,应控制每个出口人数;只设一个出口的情况:

21、面积不超过50 平方,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六十三、 疏散通道要求: 疏散门不应采用转门;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公共场所的出口不设门槛,门宽 1.4m, 外出口平台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应有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室外通道宽疏散走道总宽3m。六十四、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均设防烟前室,电梯井、机房、前室的消防排烟均满足规范要求,电梯内设消防电话和消防人员操作按钮;台数根据服务面积确定:A<1500 平方米,设 1 台 ; A=1500-3000 平方米,设 2 台;分设在各个防火分区内;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并设。六十五、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建筑内管道四通八达,楼梯、电

22、梯形成竖向烟囱效应。建筑容纳人数多,垂直撤离距离大。 (设置避难层) ;消防灭火困难:烟雾、垂直攀登距离长,消防供水不足。 (自救为主)燃烧时间长,钢或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刚度降低而破坏。煤气、电器设备密布,加大了火灾危险性。六十六、建筑防火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建筑内的防火和防烟分区。确定各构件耐火强度。划定避难通道,计算避难出口。5设立防、排烟系统。加设自动报警、广播、疏散诱导系统。消火栓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建筑内装修的防火设计。六十七、标准层布置中的防火设计问题1)合理安排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的位置。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

23、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2)汽车库出入口应与建筑物的其他出入口独立分开布置。3)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 400 一个厅、 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4)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5)合理布置高层建筑内的锅炉房、洗衣房、变压器室,备用柴油发电机房

24、、空调机房等火灾隐患大的辅助用房的位置。6)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 。7)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 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2500 m2, 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 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 倍。8)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之和不应超过规定。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耐火

25、极限大于 3.00h 的防火卷帘或水幕等分隔设施时, 其面积可不叠加计算。9)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 当超过一个防火分面积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 应设有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与中庭相通的过厅、 通道等, 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 的防火卷帘分隔;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六十八、消防中心:a) 消防中心指挥管理高层建筑物内分散各处的警报装置、自动灭火装置、 防火门、 防火卷帘、排烟机等设备,它于各服务点、消防点有迅速联系的设备,以便尽快报警。b) 主要设备:自动报

26、警接收器、火灾监视盘、电话、广播开关、消防设备的指令装置等。c) 消防中心位置:应设在地面一层,位置明显,直通室外,靠近建筑入口,应与其它部分设置防火墙隔开。六十九、安全疏散距离:高层建筑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部分2412其它部分3015旅馆、展览楼、教学楼3015其他4020七十、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塔式住宅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 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单元式住宅 : 每个单

27、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的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 倍的公共建筑不大于1400 。大房间安全出口设计:七十一、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 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 15m。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0.90m。位

28、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 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1.40m。除设有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者外 , 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 20M时 , 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 且不应该采用侧拉门、 吊门和转门 . 自动启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装置。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 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 的防火挑檐。七十二、剪刀楼梯间的应用:A、塔式高层建筑 , 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 当确有困难时, 可设剪刀楼梯 ,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 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的实体墙分

29、隔;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 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还可做扩大前室。B、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 当确有困难时 , 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七十三、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要求设置范围 : 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塔式住宅;超过 11 层的通廊式住宅;超过18 层的单元式住宅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 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 ,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6.00 平方米 ,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4.50 平方米;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七

30、十四、封闭楼梯间设置范围 : 高层建筑裙房;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 32M的二类建筑; 12-18 层的单元式住宅; 11 层及 11 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七十五、疏散楼梯间防火要求 :楼梯间应靠外墙, 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 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 , 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 , 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 , 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 , 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 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

31、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 度,且每级离扶手0.25 米处的踏步宽度超过 0.22 米时 , 可不受此限 .七十六、疏散楼梯最小净宽高层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的净宽度( M)7医院病房楼1.30居住建筑1.10其它建筑1.20七十七、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七十八、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 1 台;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 2 台;当大于 4500m2时,应设 3 台;消防

32、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七十九、消梯的设计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 ;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八十、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建筑高度超过 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避难层的设置 , 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 不宜超过15 层。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 并宜按 5.00人/m2计算。建筑高度超过 100M,且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