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_第1页
2022《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_第2页
2022《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_第3页
2022《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_第4页
2022《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4、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1、了

2、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2、使学生感受到这一溶洞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3、读第一段。二、初读课文。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2、自由读课文。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三、理清顺序。1、说起导游这个职

3、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导游小姐们、先生们,你们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们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2、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3、指定一组中一人板演,一人向大家介绍课文围绕课题按顺序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四、学习第二段。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配解说词时,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

4、好好地朗读23段。2、学生自由朗读23段。3、讨论。()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介绍“新绿”。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很高兴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讨论。想象景色,指导朗读。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五、作业。1、学编导游解说词。2、背诵优美的句段。3

5、、画出双龙洞的游览线路图。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作者一路上欣赏着色彩斑斓的山、花、树、倾听着潺潺的溪流他的心情怎样呢?(愉悦、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部分吧。指名朗读。沿途已经这么美了,双龙洞位于其中那是景中之景,肯定会更美。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指名回答,师梳理归类:(1)、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2)、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师归纳板书:高、宽、大)4、指导朗读训练:(1)、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2)、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四、自学第5自然段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

7、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1、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1)船小a、找读句子;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c、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体会出什么?(窄)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2)行船的方式a、找读工人拉b、为何不能“划”(3)乘船的动作a、找读、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

8、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4)感觉a、齐读b、感觉到什么?挤压(1)方向不同(学生示范)(2)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稍微、一点儿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练读、指名读五、导学68自然段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a、内洞

9、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4、师归纳小结板书:大、黑、奇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5、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感情朗读。指读。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

10、b、师与生比赛读。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1、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2、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七、布置作业:1、读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2、为金华双龙洞写广告词或导游词。3、背诵第五自然段。记金华的双龙洞

11、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2、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具准备: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

12、你想去吗?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一)品

13、赏路上的见闻。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二)游览外洞和内洞。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2、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4、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5、朗读“我怀着好

14、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6、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4、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

15、,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字音。浙(zhè)呈(chéng)稍(sho)是翘舌音;臀(tún)蜿(w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多音字:“盘曲(q)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2、注意字形。蜒、臀3、理解新词。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二、复习

16、巩固。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三、整体回归。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二(23)讲路上的见闻。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六(8)讲乘船出洞。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四、学习写法。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

17、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课外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完成学习辅导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

18、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畅谈游历从生活导入1、在节假日里,有不少同学跟随着爸爸妈妈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置身名山大川,有的让你沉醉于她的瑰丽,有的让你流连于她的神奇,有的则让你惊叹于她的博大。你曾到过什么地方游览,并说说你的感受好吗?可参照这样的句式。出示课件:我游览过(什么地方),那里(什么风光),我感到(什么印象)。2、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到浙江金华去游玩,课题是(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二、预习展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

19、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字词的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读音:盆栽 突兀森郁 额角 孔隙 蜿蜒 系着 浙江词语: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课件出示)指明读,结合句子说说“明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游览双龙洞的经过的?(学生汇报板书:游览顺序)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同桌交流游览的路线。(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四、品赏路上见闻感受景中之情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踏上去双龙洞的路途,用心感受山中的春色。1、自学: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作者

20、看到的景物,圈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描绘景物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受。2、说说作者是怎样写途中的见闻的?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1)看到:花“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树结合“花”一起理解。如果学生没有同时谈花和树,则引导:仅仅是山上的花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吗?山沙土粉红色,独具特色,一谈而过。(2)感受到:“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师导读:各色的映山红、粉色的山、深绿、淡绿的植被。作者用一句话把看到的画面全部展现在读者眼前,难怪“眼前一片明艳”。请你把想象的画面读出来。(3)听到:溪“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