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聊城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聊城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聊城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聊城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聊城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能源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划。一、现状及形势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创新、广泛开拓市场,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结构呈现多元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以节能环保产品制造、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2、。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共有企业68家,实现销售收入146.46亿元,利税24.3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实现销售收入146.23亿元,利税24.35万元。涌现出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骨干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高唐、聊城经济开发区、茌平、冠县、凤凰工业园等多个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同时,一大批技术先进、综合实力强的项目正在建设,即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从总体情况看,我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表现为总量不大,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明显偏低;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产品占有率不高;结构不合理,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和服务业发

3、展滞后;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少等。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见,在发展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市场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明确了支持政策,为我市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市丰富的资源,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一是农业基础较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二是工业资源充足。电力、氧化铝、电解铝、阴极铜等已形成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工业集群。其产生的粉煤灰、氧化铝赤泥、电解铜废渣等工业废弃物,为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三是地热资源丰富,为地热供暖、供水

4、,地热种植、养殖,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等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煤炭资源,为我市发展煤的清洁和高效利用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不断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科研项目对接日渐增多。同时,在原有科技基础上,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3家。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着力培育节能环保产品制造、节能环

5、保服务、新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四大特色领域,加快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全市重要经济增长点步伐,为生态文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二)原则1注重实效。要结合我市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技术优势,坚持市场导向,立足市场需求,确保取得实效。2技术进步。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重点研发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发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3突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应用成熟技术,在重点领域、区域和企业实现突破,带动相关装备、技术、材料的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规模优势。4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新能源和节能环

6、保产业发展的监管和服务,营造有利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三)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新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5%;建成1-2个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8%以上的示范县,建成1-2个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个,国家和省名牌产品3-4个;产业服务中介机构达到20户以上。三、发展重点(一)节能环保产品制造以机械、汽车及电子制造等产业为重点,以时风集团、中通客车、冠州集团、燎原科技及华诚环保等企业为依托,积极鼓励企业研发节能环保技术、

7、产品和装备,发展多种类高精尖节能环保产品。节能产品:1、新能源汽车:重点支持中通客车尽快将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新能源客车实现产业化,到2015年新能源客车产能达到3万辆。重点支持时风集团发展电动汽车,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支持,研究制定小型低速电动车的标准和法规,力争成为小型低速电动车的标准制定企业,到2015年形成50万辆生产能力。2、单缸发动机:培育时风集团积极扩大单缸发动机生产规模,力争到2015年产能达到120万台。3、LED及芯片、外延片:重点支持山东燎原发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ED显示屏,力争到2015年形成3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重点支持北京申安投资有限公司高亮度LED 户外照

8、明产业化示范项目,形成40万只光源模块的生产能力;重点支持茌平路通光电科技公司LED衬底材料、芯片及外延片项目,力争到2015年形成90亿粒的生产能力。4、节能灯:重点支持山东华夏特陶股份有限公司、聊城金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和阳谷环光节能器材有限公司生产金属卤素灯、T5/T8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和LED灯,到2015年产能分别达到60万、500万和50万支。5、节能型变压器和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重点发展山东高开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节能型变压器,到2015年产能达到800万KVA。聊城昌佳变电设备有限公司非晶合金节能变压器,到2015年产能达到60万KVA。培育山东高开电气有限公司和聊城华瑞电

9、气有限公司生产节能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力争到2015年产能达到200套,销售收入20亿元。6、型煤粘合剂及专用设备:以山东创新腐植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力争到2015年形成型煤粘合剂20万吨和型煤专用设备150套的生产能力。7、节能型陶瓷内加热式热镀:重点支持山东统亚交通安全设施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00台节能型陶瓷内加热式热镀(Zn,Al)装备项目,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14.2亿元。8、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重点支持山东鑫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套欧III排放标准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9、专用电磁加热节电设备和余热余压利用装置:重点支持山东聊城金泰

10、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和聊城市华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节能技术产业化,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10、节能环保造纸机械:重点支持山东昌华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24台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18亿元。重点支持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制浆造纸机械加工项目,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11、燃油添加剂:重点支持山东鑫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燃油添加剂项目,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12、汽车多路信息传输系统,重点建设山东天海电装有限公司汽车多路信息传输系统项目,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13、节能型柴油车用起动机、带软启动装置起动机:重点支持山东聊城鲁岳汽车电机有限公司

11、,到2015年形成50万台节能型柴油车用起动机和70万台带软启动装置起动机的生产能力。环保产品:1、脱硫除尘设备:重点培育山东冠州股份有限公司和聊城华诚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脱硫除尘设备,力争到2015年产能达到500套。2、脱硝催化剂:重点发展山东冠通催化剂有限公司脱硝催化剂项目,使其到2015年形成80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3、污水控制及处理设备:鼓励扩大环保装备专业化生产规模,促进装备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积极研发污染控制装备,提高污染监控水平,加快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4、污泥利用:污泥直接焚烧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或在活性污泥中加进木屑、玻璃纤维压制板材;以

12、无机物为主要成分的沉渣,可用以填路和填坑。生产有机肥,浓缩消化后的污泥,若其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在允许范围内,可直接用于农作物。制取沼气,有机污泥经厌氧分解后产生的沼气可供能源之用。其他污泥中的蛋白质用作饲料,或从中提取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化学药物。5、中水回用技术:以聊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泉林纸业污水处理厂、凤祥污水处理厂和茌平县污水处理厂为示范,建设深度处理设施,出水回用到企业生产或市政工程,使污水处理厂变成中水供水中心。(二)节能环保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产业是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检测、咨询、设计、评估、审计、培训、信息服务、认证以及节能环保技术推广、节能环保工程项

13、目设计施工等。我市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属起步阶段,潜力巨大,市场广阔,应积极开拓服务领域,使其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节能服务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机构,打造公益性节能服务平台,提供公益性节能咨询服务;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引导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和投融资等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和清洁发展机制开展节能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电网智能调度和智能化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制和生产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配套产品。环保服务产业以脱硫脱硝和污水处理为重点,推广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同步控制与治理等技术,加强烟气脱硫除尘等技术和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着力开发

14、新型环保材料药剂和专用催化剂。鼓励和引导污水处理企业积极发展中水回用、污泥利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生产相关技术设备。重点壮大聊城市能源监测站、聊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和聊城市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院等3家综合性节能环保服务机构,发展阳谷县华润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聊城华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金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碧水蓝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聊城华诚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坤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三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山东聊城三阳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聊城市天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优艺聊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10家重点行业领域的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培育聊城杰达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正信环保节能与工程咨

15、询有限公司等2家专业节能服务中介机构,初步建立基于市场的节能服务体系。支持新奥燃气公司扩大油改气服务技术水平和规模,大力发展物流企业。到2015年,节能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力争达到20家以上,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不断开发研制节能环保服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使节能环保服务产业满足市场需求,带动全市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三)新能源产业我市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煤炭清洁利用等5个领域。1、太阳能。围绕太阳能光热、光电两大产业,延伸产业链,加快推广成熟适用光热产品,着力研发光电技术产品,实现光热、光电产业

16、协调发展。一是提升太阳能光热产业水平。大力推广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供热、制冷技术,扩大光热应用领域。重点发展热管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围绕太阳能光热利用配套,引导发展贮水箱、保温发泡材料、电气元件等产品。二是大力发展光电产业。鼓励自主研发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等技术。重点发展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建筑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电发电控制系统等。建设一批光电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并网光电发电站和景观照明示范工程。太阳能光热产业重点支持莘县三元太阳能公司、聊城聚源太阳能公司、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生产太阳能及光热设备,到2015年产能

17、达到50万台太阳能、500万平方米铜铝太阳能集热板、600万只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支持聊城安杰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建设5MW并网型太阳能风能综合发电和年产1万台套离网型2KW太阳能风能综合发电设备生产线项目;支持山东三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风光电一体化项目;支持山东东阿宏晶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和太阳能发电项目。2、风能。我市地处平原,风能资源可利用性差。发展重点以风力发电设备的研发生产为主。鼓励发展风力发电机、塔架、风叶、主轴、机械传动、运行控制、风机变频、输变电机组等产品。重点支持山东鲁科风能设备有限公司建设年产300台套2兆瓦直驱永磁风电设备,到2015年销售

18、收入40亿元;重点支持山东阳谷齐鲁电缆有限公司风能、核能电缆项目,到2015年产能达到8.7万公里,销售收入10亿元。3、生物质能。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积极发展以秸秆、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产品生产,加快已批准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农村秸秆气化、沼气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扶持一批生物质能装备制造项目。重点支持国能高唐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莘县广潮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和国电聊城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的生物质发电项目;重点支持山东生物柴油有限公司和山东齐鑫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物柴油项目,到2015年形成30万吨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15亿元;重点支持山东力润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0万

19、吨改性燃料项目,力争到2015年产能达到10万吨改性乙醇燃料、10万吨生物质柴油和10万吨改性轻烃燃料,销售收入3.6亿元;重点支持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废液沼气发电工程,到2015年发电量达到3.2亿千瓦时;重点支持高唐县金铭实业总公司建设沼气项目,到2015年形成60万立方沼气、2万吨沼液和30万吨沼渣的生产能力。4、地热能。积极研究推广地源热泵技术,开发生产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软件等地热供热制冷产品。结合我市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实际,发展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实施地热与建筑一体化项目,鼓励支持地热技术设备产业化推广项目。重点支持以聊城华诚环保

20、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智能型地源热泵空调项目建设,到2015年产能达到1100套,销售收入2.7亿元。5、洁净煤。我市煤保有储量240亿吨,正在准备进行开发。结合我市地下煤炭能源情况,尽快利用煤炭气化、液化技术生产煤炭燃料。支持煤炭清洁生产利用设备的研制和生产。鼓励发展高参数、高效能、超临界清洁化综合利用发电,适时建设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在煤气消耗集中的钢管制造业聚集区,集中建设煤炭气化工程。(四)资源循环利用以造纸、纤维板、建材生产企业为重点,抓好农业秸秆、枝丫材、粉煤灰等的综合利用。加快推广利用粉煤灰生产建材产品成熟技术。鼓励支持利用粉煤灰造纸等技术的应用,提升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水

21、平。加快食品、造纸、畜牧行业建设生产复合肥、有机肥项目。积极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业循环利用等。积极推广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处理成套技术设备,抓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加大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力度,扩大再制造产品范围,大力发展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起动机、转向器等产品再制造。研发推广废旧轮胎、电子仪表等的再制造技术,加大再制造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引导企业购买、使用再制造产品。1、支持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2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到2015年产能达到80万吨浆、50万吨本色纸、10万吨擦手纸、200亿只餐盒和80万吨肥料,销售收入达到175亿元。2、支持阳谷祥光铜

22、业有限公司建设高浓度复合肥、微晶石、金银碲硒等贵金属项目,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40亿元。3、支持阳谷森泉板业有限公司中建设高密度板项目,到2015年形成50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支持茌平县信力达木业有限公司建设75亿立方米人造板项目,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4、支持茌平信发希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茌平信发华宇希望有限公司、茌平县信泰新型建材和聊城市金龙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节能建筑材料。支持茌平信发希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建设粉煤灰蒸压砖项目,到2015年产能达到3.5亿块,销售收入0.7亿元。5、支持信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处理200万吨拜尔赤泥综合处理新技术

23、项目,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支持山东信发希望氧化铝有限公司建设年处理150万吨赤泥项目,到2015年产能达到50万吨氧化铁粉、118万吨矿砂和120万吨脱水赤泥,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支持山东济钢信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建设赤泥提铁项目,到2015年实现年处理300万吨赤泥,生产90万吨铁精粉和42万吨石英砂,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6、支持时风集团和高唐兴鲁奔达可轮胎强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轮胎翻新设备和轮胎翻新原材料。支持高唐兴鲁奔达可轮胎强化有限公司建设轮胎再制造项目,到2015年整个翻胎联盟每年将生产翻新轮胎 1060万条,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四、保障措施(一)加大政策扶持力

24、度,增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后劲。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行业予以积极扶持,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驱动和保障机制。对国家和省鼓励发展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要优先立项,优先安排土地;对符合国家标准、通过权威机构认定的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鼓励企业优先使用本地企业生产的节能环保产品设备以及提供的技术服务。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实施一批重大产业示范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好国家相关税收优惠、创新奖励等优惠政策。指导企业按照清洁生产机制,参与国际碳交易。(二)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入。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担保机构和风险投

25、资公司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投入,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选择部分条件好、有发展前途的节能环保骨干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实施重点培育,积极推动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支持鼓励企业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先进经营模式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三)加快技术创新,增强节能环保技术开发能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联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围绕节能环保产业的开发利用,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和制造能力,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研发能力的技术中心,掌

26、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科技研发资金使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上,对节能环保企业予以倾斜。(四)打造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明确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区域。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推进和带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向园区集中。积极引导和鼓励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尽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优势产品集群,成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培育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筛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品链条较长、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制定品牌创建的激励机制,发挥骨干企业品牌辐射作用。加大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逐步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五) 实施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批专业人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面向产业基地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机构。以宽阔的眼界和思路,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吸引节能环保领域的知名专家或科技领军人才,从事科研、教学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