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洋为纽带:近代山东经济重心的转移_第1页
以海洋为纽带:近代山东经济重心的转移_第2页
以海洋为纽带:近代山东经济重心的转移_第3页
以海洋为纽带:近代山东经济重心的转移_第4页
以海洋为纽带:近代山东经济重心的转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海洋为纽带:近代山东经济重心的转移         提要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后,不仅建立了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而且扩大了与国内各通商口岸之间的贸易往来。胶济铁路的开通,拓展了山东沿海口岸的市场腹地,使山东内地乃至整个华北地区迅速地脱离“边缘化”的状态,整合到以海洋为纽带的国内国际市场体系中。而20世         提要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后,不仅建立了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而且扩大了与国内各通商口岸之间的贸易往来。胶济铁路的开通,

2、拓展了山东沿海口岸的市场腹地,使山东内地乃至整个华北地区迅速地脱离“边缘化”的状态,整合到以海洋为纽带的国内国际市场体系中。而20世纪初期新式的兴起,最终确立了口岸城市作为区域经济重心的地位,为山东经济的构筑了坚实的基础和发展空间。关键词山东;海洋;社会经济清嘉道年间,大运河由于日益频繁的黄河水患及淤塞等原因而衰落,导致了周边地区经济的急剧衰退。与此同时,官方的海运活动和频繁的民间海上贸易,促使山东沿海地区一批港口城市相继兴起,导致山东社会经济重心逐渐东移,这也是西方殖民者谋求开放烟台和青岛为通商口岸的根本原因。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后,不仅建立了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而且扩大了与国内各通商口岸

3、之间的贸易往来。胶济铁路的开通,拓展了山东沿海口岸的市场腹地,使山东内地乃至整个华北地区迅速地脱离“边缘化”的状态,整合到以海洋为纽带的国内国际市场经济体系中。山东沿海地区作为联结内地与海外市场的枢纽,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而20世纪初期新式工业的兴起,最终确立了口岸城市作为区域社会经济重心的地位。 一、贸易与运输:近海与海外市场的变化1861年烟台的开埠,为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从此开始,山东沿海地区进入了全新的海洋,与国内外市场建立了更为广泛的联系。烟台开埠后,山东沿海各州县与国内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的增大和货物种类的增多方面。据史志载,道光末年烟台还未开埠

4、通商时,其进口货物大部分是“粮石与粗杂货”;烟台开埠通商后,山东本地和外地的商人往来于国内各个省区之间,他们贸易的货物品种和数量都大为增加。如在山东沿海地区与宁波的传统海上贸易往来中,山东有140艘木船来往于宁波贸易;而从事于山东贸易的宁波木船大约有140艘到160艘。另外,福州有13条帆船专门从事于福州与山东之间的直接贸易。山东沿海的烟台、掖县和胶州等港口,也有来自汕头的船只在此贸易。青岛开埠前,烟台与国外市场联系比较少,但是它与国内开埠口岸和未开埠各港口间的贸易仍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加。在1895至1898年的三年中,烟台的洋货进口量翻了一番,主要来源于国内通商口岸的土

5、货进口量也增长了4565,而在年之前的30多年中,烟台洋量增长都极为缓慢。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岛的开埠使山东社会经济面临新的契机。优越的港航条件和贸易基础,吸引各国来青岛发展自己的航运势力;青岛港的近海和远洋航线因之增加。这些定期和不定期近海和远洋航线的开通。使青岛与国内烟台、天津、牛庄、大连、海州、上海、汕头、香港诸港的货运联系加强,而且也使青岛的贸易范围扩展至热那亚、马赛、利物浦、伦敦、安特卫普、不来梅、新加坡、槟城、科伦坡、亚丁、塞得港、鹿特丹、汉堡等著名港口,青岛从而融人国际海运贸易中。 1901年青岛人港轮船,共有219艘,载货吨位229,715吨,到1913年增至865艘,载货

6、吨位1,338,799吨,每年都有稳定的增长。民船贸易由1901年的3,062只,增至1913年的5,350只。从这个时期的贸易数字,也能看出历年贸易额在不断增长。例如1902年的贸易额为关银lO,344,642两,到1913年时达到关银59,168,880两。1922年政府接收青岛后,贸易蒸蒸日上,从1922年的97,590,928关两,到1931年已增长到218,275,187关两。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烟台和青岛为中心烟台、青岛两港口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可分为进口洋货、进口土货、出口土货三部分。从这三部分的变化消长中,可以看到贸易与运输怎样造成区域内社会经济活动的变迁,以及近代山东经

7、济被纳人世界市场的过程。山东沿海地区开放后,大批洋货、土货被运到烟台、青岛。1894年前,历年土洋货进口总值占贸易总额的60左右;历年洋货进口值又占土洋货进口总值的60以上。1901年,青岛进口洋货净数为343万海关两,1913年增至2621万海关两。受一次大战的,洋货进口急剧衰退,后经过缓慢复苏,1920年恢复到战前水平,之后洋货进口量保持每年4千万以上海关两,1931年达到7504万海关两。1905年前,烟台进口大宗洋货主要有鸦片、棉布、毛织物、棉纱、金属品、煤、煤油、海菜、大米、糖类和美国面粉等;1905年后,纸张和染料替代鸦片和毛织物的进口。以棉布、棉纱和煤油的增长率最高。 烟台出口大

8、宗土货种类有豆饼、枣、中药材、豆油、豆类、咸干鱼、虾米虾干、茧绸、丝、草帽辫、粉丝、花生、花生仁等,1911年后增加了花生油、镂空花边、发网等货物。手工业制品如草帽辫,是在19世纪中期由法国传教士传授而来的,当烟台开埠后,草帽辫成为山东重要的出产。草帽辫的输出,使编草帽辫者不断改进其花样,时人写有竹枝词:“破却工夫缉麦捐,几经纤手结缠緜。问郎出甚新花样,花样斩新才值钱。”烟台草帽辫出口在全国出口中的地位,18671872年平均数字为145,18731894年为6064。青岛在德国统治时期主要进口大宗洋货有棉布、五金、糖、面粉、煤、美国煤油、铁路材料、开矿材料等。在这十年中,青岛进口洋货中以棉布

9、、五金、糖和美国煤油增长最快,它们在1913年的进口量分别是1903年的46倍、14倍、287倍和5。8倍;面粉则在9年的时间里增长了267倍。随着进口洋货数量的增长和种类的增多,它们的销售市场也扩大了,而市场需求的增加又促使洋货进口量的更大的增长。据统计,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通车,由铁路运人内地的洋货运量总值为6,992,977海关两,1905年即增长到8,880,749海关两,是去年的127倍,其中以棉布、棉纱、金属和火柴为消费大宗。青岛在德国统治时期,主要出口土货为花生、花生油、煤、草帽辫、丝、茧绸、烟叶、豆油、药材等;1918年后,花生仁、盐、棉花、丝、煤、烟叶等土物成为出口大宗。农

10、作物成为出口大宗,与农产品技术改良和商业化有关。如棉花,山东试种上海棉种,产量颇丰。以前每年要从上海进口三万担至五万担棉花,现在除供本地消费之外,还有不少运往天津和青岛出口,1910年由山东输出的棉花在一万五千担以上,1911年在四万担以上。花生也成为大宗出口土货。1913年烟台、青岛两港口出口的花生量占全国出口量的533。三、帆船与轮船:航运业的结构转型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列强取得越来越多的优惠条件,外商轮船大量涌人中国。自此,中国帆船业不仅面临海盗袭击、抢劫的困境,而且最关键的是处于传统货源被轮船夺去、失去业务的境地。在洋船于1869年取得可以从牛庄和烟台两通商口岸装运豆石和豆饼,直

11、接输出外国的开禁令后,往来于这两地的帆船数目骤减,这是因为豆石和豆饼这两种出口物资,“几乎构成从这两个港口开出的船只所能运送的唯一货物”,也是沙船自北回南者转运的大宗货物。之前在1860年左右,“从事于上海一一烟台一一牛庄间贸易的沙船数目约计三千艘,所投资本约七百五十万镑。”自从豆货解禁,轮船装豆,“北地货价,因之昂贵,南省销路,为其侵占。两载以来,沙船资本,亏折殆尽,富者变而赤贫,贫者绝无生理。现在停泊在港船只,不计其数,无力转运。若不及早挽回,则沙船停泊日久,船身朽坏,行驶维艰,业船者无可谋生。”21 不仅仅是外国船只的进入导致中国帆船业的整体衰败,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轮船从抗拒到接纳的态度也

12、同样对中国帆船业造成冲击。首先是洋务派官僚,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与外国的战争中,他们就已认识到坚船利炮的重要性。如果说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官僚把林则徐、魏源所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落实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行动,是从军事上着眼,那么到70年代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蕴涵了统治阶层“商战”的思想。其次是商人,他们视利润为最切要,轮船较帆船有许多优点,他们最终选择了轮船贩运货物,这样也导致帆船的减少,“自洋船通行以来,民船生理渐减。商民以洋船行驶迅速,无风涛之险,且洋税较常税轻重悬殊,遂皆趋之若骛。向以民船为业者,自知挽回无术,率多弃业改图,每遇民船行驶外洋,遭风损坏,概不修理添

13、补,以故民船日益短少。”22郭嵩焘更看到,“远自牛庄、烟台以及江浙、福建,近至海西之高、廉、雷、琼,海东之潮州”,“各省商贩贸易,亦皆乘坐轮船,以取迅速”23。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清楚看出,社会不同阶层对轮船的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对轮船从排斥到接纳的过程,导致帆船的衰落。然而,山东沿海地区的帆船业却出现与江南沙船业衰落不同的情况。19世纪70年代烟台已从帆船航运转变为轮船航运为主,但是衰落的都是外国的帆船,当时烟台的外国帆船最多,衰退也快,反而传统民船却迅速成长转型,成为轮船的辅助工具24,甚至20世纪以后山东沿海的民船仍占据重要的地位。 事实上,山东沿海民船在开埠初期也出现经营危机,据载,

14、登州海船在山东最为著名,“自烟台通商,轮船飘忽,竞捷争先,亦受其困焉”25,但是,当中国商人和旅客越来越欣赏轮船所具有的优越性,全国帆船业整体上出现衰败景象的时候,北洋船并没有大势已去,借助着运价、税率、较多的港口装卸日等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迅速发展,并作为轮船的补充运输工具。据1866年上海贸易报告书记载,主要来自天津、烟台和满洲的1,900艘帆船,载着棉花、南京本色布和纸张等货物驶抵上海港口26。在轮船业的夹缝中,山东沿海各港帆船的主人们与时俱进,改变经营方式,并多利用大帆船搞长途贩运,取得很大的成就。山东帆船大而坚,这种船通常能载五千担货,按168担折合1吨来,可载297吨27。这些大帆船

15、满载土产花生、豆麦、棉花、柞丝、枣柿、林檎、草帽辫、博山瓷器玻器之类,北至天津、营口、大连、安东,南至青口、海州、盐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本地民船,南航而归者,必载砂糖、药材、竹器、大米;北航而归者,必载木材、杂粮、烧酒、干鱼等28。一些帆船主因此成为著名的富商大贾。以金家口为例,金家口“长祥号”土产行的老板王广州,1896年起利用大帆船搞远洋贩运,青岛开埠后,又给青岛代销英、美烟卷。到1914年“长祥”达到鼎盛,资本额达35万多元银洋。“德成号”是莱阳王芝生的祖父于清光绪年间开设的,清末成为金家口的商贾大户。民国初年,王芝生接手后,经营土产兼船行,为“金永安”、“福和泰”、“金永祥”、“金永泰”、“金同兴”、“金同福”六艘商船承办业务,也是商船中的主要股东,并为上海、青岛、大连、安东、海州等客商承办业务29。 青岛开埠前,胶州湾之麻湾、塔埠头、浮山,民船早盛;青岛开埠后,进出口青岛港的民船艘次历年有增,如1900年近五千艘次,1905年近九千艘次,1910年为11,300艘次,1919年达到16,986艘次30。由于濒海的地理环境,山东沿海人民多“操航业”,如莱阳县北海、养马岛、系山口、金山港等处,虽有汽船停泊其间,商旅往来也以汽船为主,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