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练习题答案(计算题)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1、(1)月末人数:甲:68人, 乙:98人 (2)1月份平均人数2、 3、企业2000年平均人数: 5、(1)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 (2)维持不变,则工业总产值增加: (3)节约劳动力:第四章 生活日分配统计1、1)日历工日数=90031=27900(日)公假工日数=11900=9900(日)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27900-9900=18000(日)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数缺勤工日数=18000-300=17700(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日非生产日停工日=17700-80-100=17520(日)全部实际
2、工日数=加班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停工利用工日=40+17520+40=17600(日)2)2、 工日 工时日历工作时间 30 308=240制度工作时间 30-8=22 228=176出勤时间 21 198+24=160缺勤时间 1 18=8停工被利用时间 1 18=8停工时间 1 18=8加班加点时间 4 48=32实际工作时间 20 160-8=152 (1)(2)出勤时间利用率:(3)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4)加班加点长度=4天 32小时(5)加班加点比重: 第六章 劳动生产率1、名称产量(吨)含氮量(%)折算系数标准实物产量(吨)硫酸铵2.821.0012.8尿 素5.446.2
3、02.211.88氨 水7.515.000.715.33合 计20.012、(1) (2)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工人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指数 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 步骤3 分析说明12099%=120%100。83%1905=183+7。5即总产量提高20.99%,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使产量增加了183吨,二是由于职工人数增加,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0.83%,职工人数增加使总产量增加了7.5吨。两个因素合计,使总产量提高了20.99%,增产190.5吨。(3)小时劳动生产率变动与工人平均工作小时要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报告期 基期实际工作小时数 1110
4、20 113256涂料印刷产量(吨) 1098 907.50职工平均人数 610 605小时劳动生产率 0.00989 0.00801人均工作小时T 182小时/人 187.2小时/人月劳动生产率先 1.8 1.5月劳动生产率=全日产品产量/月平均人数即:120%=123.47%97.22% 0.3 =0.342-0.042月劳动生产率对产量的影响:(1.8-1.5)610=183吨小时劳动生产率对产量的影响:(0.00989-0.00801) 182610=208.71工人人均工作小时数对产量的影响:0.00801(182-187.2) 610=-25.41 183208.71-25.413
5、、总产值与劳动生产率1) 分析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全部职工人数的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关系式:总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全部职工人数(T) 列表: 指标 报告期 基期 总产值(万元) 742.5 696.8 全部职工人数(人) 2700 2600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0.275 0.268计算: 总产值变动 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的影响: 职工人数变动对的影响: 分析:报告期总产值比基期提高了6.56%,增加产值45.7万元,其中由于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61%,使总产值增加了18.9万元;由于职工人数增加,使总产值增加了26.8万元,两因素合计如下:相对数:102.61%103.85%=
6、106.56%绝对数:18.9+26.8=45.7 万元2)分析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及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的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关系式: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 列表: 指标 报告期 基期()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0.275 0.268()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0.371 0.335(T)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 74.07% 80% 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的影响: 生产工人所占比重的变动对的影响: 分析: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提高了2.61%,平均每人使产值增加0.007万元;其中由于提高了10.75%。平
7、均每人使产值增加了0.0267万元,又由于职工人数减少,使产值降低了0.0199万元/人,降低7.41%,两因素合计: 110.75%92.59%=102.54% 0.0267+(-0.0199)=0.007 万元(3)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小时劳动生产率指数与工人平均工作小时数指标之间的关系。 关系式: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小时劳动生产率工人平均工作小时数 三者指数关系式即为: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小时劳动生产率指数平均每人工作小时指数。即: 列表: 指标 报告期 基期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0.371 0.335 小时劳动生产率(万元/小时) 0.002051 0.00188
8、2 工人平均每人工作小时数(小时/人) 181 178 计算: 变动对的影响, 指数: 变动对的影响,指数: (4)分析由于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可节约的劳动力数量:可节约的劳动量为(变动对职工人数的影响)由于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使生产工人劳动节约了215人。4、(1)计算各铁矿劳动生产率指数及全铁矿劳动生产率总指数: 产量(吨) 平均人数(人) 劳动生产率(吨/人) 铁矿 甲 1064 730 1400 0.7 1000 0.476 0.76 0.73 乙 420 748 600 0.3 1100 0.524 0.7 0.68 合计 1484 1478 2000 2100 (2)劳动生产率可
9、变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可变指数) (固定构成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 103.78%101.56%=105.39%105.40% 0.011+0.027=0.038 吨/人 分析:劳动生产率总指数为105.40%,甲铁矿劳动生产率指数为104.11%,乙铁矿劳动生产率指数102.94%,总指数水平高于个体指数的水平,这是因为,报告期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甲企业职工平均人数增加,而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乙企业职工平均人数减少,使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动,人员结构变动使劳动生产率总指数提高了1.56%,使人均产值增加0.011吨。同时,甲乙两车间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了4.11%和2.94%,使全
10、厂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78%,产值增加0.027吨/人。5、企业技术装备程度、固定资产利用程度变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关系式: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固定资产利用程度(L) 列表: 指标 2004年 1999年 产值(亿元) 5.4 5.0 平均人数(人) 2000 2100 固定资产原值(亿元) 1.1 1.0 技术装备程度 0.00055 0.00048 固定资产利用程度L 4.91 5 劳动生产率 0.0027 0.0024 利用程度=产量/原值 装备指标=原值/人数 由于利用程度的变化,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由于技术装备程度的变化,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6、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
11、1)计算相关系数:设=年设备能力,=劳动生产率企业编号 1 2.8 -1.61 2.59 6.7 -2.94 8.64 4.73 2 2.8 -1.61 2.59 6.9 -2.74 7.51 4.41 3 3.0 -1.41 1.99 7.2 -2.44 5.95 3.44 4 2.9 -1.51 2.28 7.3 -2.34 5.48 3.53 5 3.4 -1.01 1.02 8.4 -1.24 1.54 1.25 6 3.9 -0.51 0.26 8.8 -0.84 0.71 0.43 7 4.0 -0.41 0.17 9.1 -0.54 0.29 0.22 8 4.8 0.39 0.
12、15 9.8 0.16 0.026 0.06 9 4.9 0.49 0.24 10.6 0.96 0.92 0.47 10 5.2 0.79 0.62 11.7 2.06 4.24 1.63 11 5.4 0.99 0.98 11.1 1.46 2.13 1.45 12 5.5 1.09 1.19 12.8 3.16 9.99 3.4413 6.2 1.79 3.2 12.1 2.46 6.05 4.40 14 7.0 2.59 6.71 12.4 2.76 7.62 7.15合计 61.80 23.99 134.9 61.09 36.61 (2)回归方程:企业编号12.87.846.744.
13、8918.7622.87.846.947.6119.3233.097.251.8421.642.97.27.353.2921.1753.411.568.470.5628.5663.915.218.877.4434.3274.0169.182.8136.484.823.049.896.0447.0494.924.0110.6112.3651.94105.227.0411.7136.8960.84115.429.1611.1123.2159.94125.530.2512.8163.8470.4136.238.4412.1146.4175.02147.04912.4153.7686.8合计61.82
14、96.8134.91360.95632.11 回归方程为:=2.89+1.53(3)当=6.5千瓦/人时, =2.89+1.536.5 =12.84千瓦/人第七章 劳动定额统计1、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分析:见书P1742、计算劳动定额完成情况:(1)产品名称 工时定额(工时/件) 产量(件) 实耗工时 安额完成 甲 3 6000 15800 113.92% 乙 4 3000 9600 125% 丙 8 4800 39600 96.97%合计 65000 (2)综合定额3
15、、填表:单位名称人数合计平均定额完成程度100%以下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以上基本车间工人1231682721267368830115.75%辅助工人1867901135753398122.11%0.951.051.151.251.351.45合计1412353622391301211228117.81%基本车间工人平均完成程度:辅助车间工人平均完成程度:企业定额完成情况: 企业完成定额117.81%,超过17.81%,是因为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定额超过15.75%,辅助车间工人定额超过22.11%的缘故。第九章 劳动报酬统计1、分析职工人数的变动及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 关系式: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职工平均人数T 计算: 98.94%=105.12%94.12%-2.8= 12.8-15.6 分析:报告期工资总额比基期降低1.06%,减少2.8千元,是由于其一,职工平均工资增加5.12%,使工资总额增加了12.8千元,其二,由于职工人数减少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语阅读教程》课件-23汉语阅读教程2上课件L4
- 2025劳动合同风险揭秘:求职者必看
- 煤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合同(官方范本)
- 《2025地板供货合同》
- 2025金融合同资产配置委托代理合同
-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
- 2025企业借款合同及借条
- (三模)内江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企业税收优惠》课件
- 2025衡水市武强县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医院培训课件:《产前准备-为顺产做准备》
- 2025年高三语作文模拟题分析+材料+范文:关心人本身应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 《管理学原理》(课件)
- 长城汽车2025人才测评答案
- 幼儿园法制教育讲座
- 河道的管理和防护课件
- 绿化作业安全教育培训
- GB/T 45282-2025IPv6地址分配和编码规则总体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知识培训
- 技能人才评价命题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